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鹅观草与大鹅观草杂种的细胞遗传学及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新全  杨俊良  颜济  郑有良  伍碧华   《广西植物》1999,19(4):355-358+398
大鹅观草( Roegneria grandis Keng) 是分布于我国陕西的一种多年生四倍体植物。为了探索大鹅观草与鹅观草( Roegneria kamoji Ohwi) 间的物种生物学关系, 通过对其进行远缘杂交,幼胚离体培养, 合成了远缘杂种; 并对亲本及杂种F1 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行为及形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 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平均构型为: R- kamoji ×R-grandis10-26 Ⅰ+ 12-37 Ⅱ(c- 值= 0-74) , 大鹅观草与鹅观草所含的SY 染色体组间存在较大的同源性分化; 杂种穗部特征大多数介于双亲之间。  相似文献   

2.
普通小麦×东方旱麦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无性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2n=6x=42,AABBDD)为母本,以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orientale(L.)Jaub.etSpach;2n=4x=28)为父本,首次成功地获得了属间远缘杂种F1,其平均结实率为0.08%。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对杂种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胚性无性系的建立、植株再生、壮苗培养等,最终获得了生长正常的杂种F1植株。同时,通过对杂种幼胚愈伤组织、根尖细胞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该杂种为真杂种,即2n=5x=35(预期染色体数)的杂种细胞占主体;另外,因组培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故也有少量2n=28-34染色体数的细胞。以上杂种的获得为将旱麦草优异基因向小麦的转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学勇  栗站稳 《遗传学报》1993,20(5):439-447
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观察发现,长穗偃麦草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7.65Ⅱ(20-35)+1.15Ⅲ(0-4)+1.22Ⅳ(0-4)+0.42Ⅴ(0-2)+0.43Ⅵ(0-2)+0.20Ⅶ(0-1)+0.06Ⅷ(0-1)+0.02Ⅸ(0-1)+0.75Ⅰ(0-5)。大量多价体的出现说明在Tk.ponticum中必然存在着染色体组重复。小麦和长穗偃麦草杂种F1根尖细胞及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醋酸洋红  相似文献   

4.
鹅观草属五个类群的核型与进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联炳  冯海生   《广西植物》1998,18(1):35-40
报道了鹅观草属5个类群的核型,即长芒鹅观草,核型2n=4x=28=22m+6sm(2SAT);短颖鹅观草,核型2n=4x=28=20m(2SAT)+8sm(2SAT);短柄鹅观草,核型2n=4x=28=22m(2SAT)+6sm;纤毛鹅观草,核型2n=4x=28=20m+8sm(4SAT);毛盘鹅观草,核型2n=4x=28=18m+6sm(4SAT)+4st。同时,通过核型重要性状的递变分析,揭示了鹅观草属5个类群的相对进化程度以及宏观分类中4个组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鹅观草属的半颖组在系统发育中可能既派生了颖体短小的小颖组,又派生了颖体长大的大颖组和长颖组。  相似文献   

5.
小麦与高冰草属间体细胞杂交获可育杂种植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2n=42)“济南177”与紫外线照射的高冰草(长穗偃麦草Agropyronelongatum,2n=70)原生质体在PEG诱导下融合,获杂种再生植株。取杂种子房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经染色体和同工酶鉴定,它们仍保留杂种性质。其中两株移栽成活并结实,杂种性质也经表型、染色体、同工酶和RAPD分析得到证明。在F0和F1代植株根尖细胞中,均发现高频率地存在着染色体断片;从F2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数目及行为发现,杂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主要分布在18Ⅱ~22Ⅱ,染色体断片发生配对及分离,表明它们是小染色体(minichromosomes)。F1及F2代植株比亲本小麦(“济南177”)秆茎粗硬、生长健壮,穗大粒大,已经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F2代穗系  相似文献   

6.
普通小麦与东方旱麦草属间杂种的形态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建文  丁敏 《遗传学报》1996,23(2):117-123
本文对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ev.Fukuho,2n=6x=42,AABBDD)与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orientale(L.)Jaub.etSpach,2n=4x=28,B′B′C′C′)属间杂种F_1进行了形态和细胞遗传学方面的探讨。首先,在形态方面的研究表明:(1)杂种F_1植株生长旺盛,分蘖力强;(2)绝大部分性状如株高、穗长、芒长等介于双亲之间而呈中间型,少数性状如颖脊、颖壳茸毛可作为鉴别杂种的形态标记;(3)花粉粒空秕、无可染性,花粉高度不育,自交完全不结实。其次,从杂种F_1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1)染色体平均构型为:26.09Ⅰ+4.36Ⅱ+0.09Ⅲ,二价体数目从0-7个均有分布,但大多数为棒状二价体;(2)每细胞平均交叉数为4.78;(3)染色体臂平均配对频率(C值)为0.17。由上可知,在普通小麦ABD基因组与东方旱麦草B′C′基因组之间存在微弱的部分同源关系,或在东方旱麦草基因组中可能存在一种抑制普通小麦Ph基因作用的抑制因子(suppressor)。  相似文献   

7.
栽培稻—紧穗野生稻双二倍体的产生及其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栽培稻与紧穗野生稻杂种F1的花培再生植株H1中,筛选到E13和E24两个抗褐飞虱的双二倍体,并对其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与杂种F1相比,双二倍体表现为植株变矮,每穗颖花数减少,穗长与花药长增加,颖花变大,并具有较低的自交育性,H1代的结实率分别为2.72%和3.55%,H2代分别为4.29%和4.72%。进一步对E13和E24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配对情况进行观察,发现两者中期I染色体构型分别为0.69I+23.54Ⅱ+0.06Ⅳ和0.59Ⅰ+23.36Ⅱ+0.14Ⅳ。本研究还发现,两个材料的H2和H3植株染色体数均为2n=48,彼此形态表现相似,说明上述双二倍体具有相对高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2个小麦-黑麦-中间偃麦草三属杂种F1的减数分裂方为复杂,中期Ⅰ染色体平均每细胞构型为19.53Ⅰ+13.47Ⅱ+0.70Ⅲ+0.06Ⅳ和19.99Ⅰ+13.42Ⅱ+0.65Ⅲ+0.04Ⅳ+0.01Ⅴ,后期Ⅰ染色体分配不平衡,单价体并不一定排列在赤道板上,产生各种类型的异常四分体。18株花粉植株染色体组成类型多样,在2个花粉植株中分别观察到端体和等臂染色体。单倍体花粉植株中期Ⅰ染色体配对频率较高,交叉值为1.51-3.85。本文还讨论了三属杂种和花药培养的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六倍体山羊草与普通小麦杂种F1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厚山羊草[Aegilopscrassa Boiss.(2n= 6x= 42,DDD2 D2MCrMCr)]、叙利亚山羊草[Ae.vavilovii (Zhuk.)Chenn.(2n= 6x= 42, DD MCrMCrSP SP)]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 6x= 42, AABBDD)]杂种F1 植株形态大多偏向山羊草亲本。4 个叙利亚山羊草×普通小麦和1 个粗厚山羊草×普通小麦杂种F1 自交结实,结实率在0.1% —6.5% 之间。这些种子胚乳很少,生活力较弱,播种后,只有少数种子出苗。杂种F1 PMC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水平较低,出现大量的单价体,二价体低于理论值,并且大多为棒形,说明两种山羊草的D组染色体已经过很大的修饰。在各杂种F1 中还观察到少量的三价体,有些杂种还可见频率很低的四价体和五价体。以山羊草为母本的杂种F1 染色体交叉频率优于反交。F1 染色体分离极不正常,产生大量的多分孢子和微核。在叙利亚山羊草×冀麦30 号中还发现1 株体细胞染色体为21 条的植株,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0.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代换系的选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利用缺体小麦-华山新麦草七倍体杂种(2n=49,AABBDDN)杂交,F1再瑟相应的缺体小麦回交2次,在BC2F1镜检选出2n=41的植株,同时套代自交,选育出5A和3D两种异代换系。单体找换植侏自交产生二体代换植侏的频率为23.16%。5A代换植侏在减数分裂中期Ⅰ21Ⅱ的出现频率平均为84.52%,3D代换植侏21Ⅱ的出现频率平均为62.61%。异代换系均生长旺盛,结实正常,说明异染色体能较好地  相似文献   

11.
获得了硬粒小麦(2n=6x=28,AABB)与中间偃麦草(2n=6x=42,NNE1E1E2E2)杂种F1及回交后代材料。统计分析杂种F1及回交一代PMCMI染色体配对构型,认为中间偃麦草具较远缘的同亲关系染色体组。由三价体出现频率分析,中间偃麦草不含小麦的B染色体组,建议用NE1E2为其染色体组公式。根据回交一代及其自交后代染色体数目,分析了六倍体小偃麦这一人工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杨俊良  周永红  颜济   《广西植物》1997,17(1):19-22
对我国文献中记载的前原鹅观草(Roegneriamayebarana(Honda)Ohwi)的标本和植物,与原产于日本的该种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细胞学研究,二者差异显著。作者认为我国所记载的该种种名应是山东鹅观草(Roegneriashandongensis(B.Salomon)J.L.Yang,Y.H.ZhouetYen),其内稃先端钝圆,长为外稃的3/4,染色体数为2n=4x=28,具SY染色体组,结实率达90%以上,过去被错定为R.mayebarana。而R.mayebarana在日本系一天然杂种,其内稃先端尖,与外稃等长或稍短,染色体数为2n=6x=42,具HSY染色体组,结实率极低,仅0.2%~0.4%。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黑松、马尾松及其杂种的核型。其核型公式:黑松为K(2n)=24-20m(6_(SAT)))+4sm;杂种为K(2n)=24=23m+1sm;马尾松为K(2n)=24-24m(4_(SAT))。相对长度和臂比方差分析表明,两亲本和杂种差异显著。杂种在相对长度、全组染色体总长、最长与最短染色体比、臂比平均值以及染色体类型上均处于双亲之间。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天然杂种提供必要的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仲彬草属5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永红   《广西植物》1994,14(2):163-169
本文对我国西部高原仲彬草属Kengyilia5种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六倍体。核型是:糙毛鹅观草K.hirsuta,2n=6x=42=366+6sm;青海鹅观草K.kokonorica,2n=6x=42=36m+6sm:黑药鹅观草K.melanthera,2n=6x=42=38m+4sm;硬秆鹅观草K.rigidula,2n=6x=42=38m+4sm;窄颖鹅观草K.stenachyra,2n=6x=42=38m+4sm。它们的核型属于1B或2B型。染色体中均未发现随体。  相似文献   

15.
青海南部太白韭4居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葱属太白韭青海4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如下,居群1:2n=2x=16=12m+2sm+2st(2SAT),居群2:2n=2x=16=14m+2st(2SAT);居群3:2n=4x=32=24m+4sm+4st(4SAT),居群4:2n=2x=16=14m+2st(2SAT)+Bs(0-2)。并讨论了多倍体和B染色体形成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普通小麦(TriticumaetivumL.,2n=6x=42;AABBDD)和根茎冰草(AgropyronmichnoiReshev.,2n=4x=28;PPPP)间的F1杂种(2n=5x=35:ABDPP)与两个黑麦(SecalecerealeL.,2n=2x=14;RR)品种杂交,产生了自交可育的三属杂种。经细胞学研究表明,这种自交可育性是由于在某些细胞中通过两种方式发生了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失败,即单价染色体在赤道板发生分裂和单价染色体在一极的聚集,从而异致了有功能的雌、雄配子的形成。有功能配子的形成受染色体配对频率、基因型和环境状况的影响。冰草属的P染色体组存在染色体分离的控制基因,从而引起含有冰草属的杂种能够形成有功能的配子且自交可育。  相似文献   

17.
用ASG法对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根、茎尖细胞进行染色体制片,探讨其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三叶木通核型为2n=2X=16=10M+2SM+2ST+2T,X=8;2B类型,第2号染色体上有一对随体。三叶木通细胞中存在有混倍性现象,实生苗中2n=4X=32的四倍性细胞占7.9%;秋水仙素诱变苗、根茎占31.8%~37.9%。  相似文献   

18.
华蟹甲草属和蟹甲草属4种植物的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种植物的染色体间期均为复杂型,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华蟹甲草两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为2n=60=44m+16sm(4SAT)和2n=60=42m+18sm(2SAT)。蟹甲草属3种:阔柄蟹甲草为2n=60=50m+10sm;蛛毛蟹甲草为2n=60=50m+10sm(2SAT);三角叶蟹甲草两居群分别为2n=60=44m+16sm(2SAT)和2n=60=44m+16sm。核型均为2A型,尽管华蟹  相似文献   

19.
蓟属两种植物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本厚  尹祖棠   《广西植物》1995,15(2):172-175
本文对蓟属(Cirsium)的两个形态相似的近缘种大刺儿菜和小刺儿菜进行了染色体研究,其中后者为首次报道。观察结果表明:两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34:它们的核型是:大刺儿菜.2n=2x=34=20m+12sm+2st:小刺儿菜.2n=2x=34=22m+10km(2SAT)+2st。通过核型比较,认为它们是两个独立的种.而且后者比前者进化。  相似文献   

20.
将Thinopyrum bessarabicum和Thinopyrum elongatum的种质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个双倍体即C.S-Thinopyrum bessarabicum(AABBDDJJ 2n=8x=56)和GHK-Thinopyrum elongatum(AABBDDEE 2n=8x=56)与普通小麦“中国春”杂交,获得了2个七倍体杂种。对23个双倍体、中国春、杂种F1和部分F2进行麦谷蛋白SDS-Page电泳,及结合染色体分带技术和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筛选出由Th.bessarabicum和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