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东黑耳”是西藏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一种特色野生珍稀食用菌,但对其分类学地位尚无定论。本文基于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研究了东亚、欧洲和北美洲与亚东黑耳相近的黑耳属标本,发现碟形黑耳Exidia recisa是个物种复合群,已知包括4个种,欧洲有碟形黑耳和浅波黑耳E. repanda两个种,北美洲有钝齿黑耳E. crenata,东亚的为1新种,本文将其描述为亚东黑耳Exidia yadongensis。这4个种在系统发育关系中相近,形态相似,但亚东黑耳的子实体边缘基本是全缘,担孢子大小为12-16×3-4μm (Q=3.62-3.83),而欧洲的碟形黑耳E. recisa和北美洲的钝齿黑耳E. crenata子实体边缘通常锯齿状,担孢子分别为13-15.5×2.8-3.8μm (Q=4.51)和12-14×3-4μm (Q=4.11),浅波黑耳E. repanda具有垫状至波浪状折叠的子实体,区别于其他3个种的盘状至耳状的子实体,其担孢子为12.7-15.7×2.8-3.7μm (Q=4.33-4.57)。此外,亚东黑耳具有树状分枝和叉形的子实层侧丝,但其他3个种只有树状分枝的子实层侧丝。尽管亚东黑耳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但由于亚东黑耳的汉语名称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所以我们提出了上述拉丁学名。 相似文献
2.
《植物科学学报》2020,(4)
报道了在云南西南部发现的凤仙花属一新种——滇红凤仙花(Impatiens quintadecimacopii G. W. HuQ. F. Wang)和一新记录种——伸展凤仙花(I. porrecta Wall. ex Hook. f.Thomson)。这两个种在形态上很相似,但在花色、侧萼片形状、旗瓣形状和蒴果颜色上明显有别。根据形态特征,这两个种应属于凤仙花亚属(I.subg. Impatiens)单花组(I. sect. Uniflora)。结合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TS)与叶绿体atpB-rbcL间隔区序列开展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认了这两个种关系紧密,以及它们在单花组内的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3.
4.
5.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5,(6)
描述了光萼苔属的一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卷瓣光萼苔Porella recurve-loba和多齿光萼苔全缘变种P.campylophylla(Lehm.Lindenb.)Trev.var.integra,它们分别采自中国甘肃和云南。提供了上述新分类群的描述和线条图,并且讨论了与它们形态相似种类之间的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麂属新种——贡山麂(Muntiacus gongshanensis sp.nov.),根据得自云南西部高黎贡山的标本命名,本新种体型中等。体背与昆背暗褐色。额腺不显。无冠毛。颏腺小。蹄大。其染色体2n=9♂,8♀。 相似文献
12.
西藏耳蕨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麦耳蕨 新种 Polystichum tangmaiense H. S. Kung et Y. Tateishi, sp. nov. Species nova P. discreto (Don) J. Sm. proxima, sed magnitudine minore, lamina latelanceolata vel late oblanceolata, pinnula subrhomboidea vel oblique oblonga differt. Tota planta c. 25 cm alta. Rhizoma erectum, paleis brunneis, lanceolatis dense obtec- 相似文献
13.
15.
杏属(蔷薇科)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表了蔷薇科杏属的一个新种,即仙居杏(Armeniaca Xianjuxing J.Y.Zhang et Z.X.Wu),其与普通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的区别在于叶片两面具有短柔毛,花梗或果梗长1~1.2 cm,花瓣边缘钝锯齿或小裂片状,萼片边缘有小钝锯齿。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6,(2)
报道了兰科羊耳蒜属一新记录种——秀雅羊耳蒜(Liparis elegans Lindl.),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照片。本种与近缘种细茎羊耳蒜(L.condylobulbon Rchb.f.)和L.parviflora(Blume)Lindley的区别是:卵状假鳞茎较短,花序直立,花不倒置,花梗和子房较短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