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采自于河北省平泉市的一株野生食用菌Clitocybe fragrans的菌丝体为材料,对其营养及环境特性进行研究。检测了不同碳源、氮源、C/N、无机盐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对芳香杯伞菌丝生长的影响,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芳香杯伞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C/N为40:1、最适无机盐为硫酸镁。正交试验筛选适宜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7.3 g,酵母浸粉1.8 g,磷酸二氢钾3 g,无水硫酸镁1.5 g,琼脂20 g,水1 L。对菌丝生长所需的温度、pH及光照条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9–25℃,pH值范围为5–5.5,光照条件为黑暗。对获得的菌种进行了驯化栽培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母种扩繁培养基为:粪草培养料100 g (煮汁),马铃薯200 g (煮汁),葡萄糖20 g,磷酸二氢钾3 g,蛋白胨3 g,无水硫酸镁1.5 g,琼脂20 g,水1 L;原种培养基为:高粱粒98%,葡萄糖1%,石膏1%;栽培培养基质为:粪草培养料98%,石膏1%,葡萄糖1%,含水量55%。栽培袋接菌后35–40 d满袋,8–10 d后现原基,7–8 d原基分化成子...  相似文献   

2.
张晓宇  图力古尔  李玉 《菌物学报》2019,38(7):1099-1110
对采自海南省白沙县鹦哥岭阔叶树腐木上的标本,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分析,鉴定为脆木耳Auricularia fibrillifera,经分离纯化获得纯菌株作为实验材料,为了充分利用和开发木耳属资源,首次对该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了研究。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对脆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对以上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选出3个最优的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脆木耳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3℃,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牛肉粉,最佳无机盐添加量为1.5% PO43--1% Mg2+,最佳生长因子为玉米汁。驯化栽培过程中,栽培配方为: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石灰粉1%,发菌温度为22℃可使脆木耳菌丝在40d左右满袋,且生长旺盛,可培育出子实体。  相似文献   

3.
采自滇西北地区的2份野生大型真菌标本,通过形态学及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柳生金针菇Flammulina rossica和金针菇F.filiformis。以分离纯化保藏的菌株Mdr-02和Mdr-09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研究,采用碳源、氮源、无机盐、pH和温度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从中挑选出4个较优因素的3个最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柳生金针菇菌丝的最适生长碳源为麦芽浸粉,最适生长氮源为豆饼粉,最适无机盐为碳酸钙,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适pH为6.0;金针菇菌丝最适碳源为麦芽浸粉,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适无机盐为硫酸镁,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适pH为6.0。此外,本研究首次成功驯化了柳生金针菇并获得了一株可选育的金针菇菌株,为野生金针菇种质资源开发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背景】供试菌株分别是分离自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的肉色香蘑Lepista irina、斑褶香蘑L. panaeolus和山西省蒲县五鹿山的紫丁香蘑L. nuda 3种野生食用菌的子实体。【目的】获得3种野生食用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菌丝生长速度为指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pH和培养温度等各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确定使菌丝体达到最快生长速度的最佳培养碳源、氮源和pH。【结果】肉色香蘑在葡萄糖20.9 g/L、土豆196.47 g/L、pH 6.0、培养温度21 °C的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为1.13 mm/d;斑褶香蘑在甘露醇17.4 g/L、酵母膏8.1 g/L、B族维生素0.1 g/L、K2HPO4 2.5 g/L、MgSO4 2.5 g/L、pH 7.9、培养温度25 °C的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为0.73 mm/d;紫丁香蘑在土豆200 g/L、可溶性淀粉20.5 g/L、KNO3 2.1 g/L、K2HPO4 2.5 g/L、MgSO4 2.5 g/L、B族维生素0.1 g/L、pH 7.0、培养温度25 °C的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为2.38 mm/d。【结论】获得了3种香蘑属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后续优质野生食用菌的引种驯化积累了相关数据和资源。  相似文献   

5.
以野生中国皱木耳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时间等生物发酵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中国皱木耳液体菌种摇床培养适宜温度为28℃、转数为230 r/min、培养基pH值为6,最佳碳氮源、无机盐及其添加量分别为果糖30g/L、酵母浸膏2 g/L、氯化钾2.5g/L;进一步以菌丝生物量为响应值,依据Box-Benhnken设计预测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碳源果糖38.424 g/L、氮源酵母浸膏4 g/L、氯化钾2.736 g/L。在相同培养条件下,7 d时菌丝生物量干重实测值为2.163 6 g/100 mL,且为理论值的166.18%,说明本研究方法可行、结论可靠。通过测定纤维素酶活性及菌丝生物量,得到最佳培养时间为8d,此时菌丝生物量最高可达(2.530 0±0.290 0) g/100 mL,纤维素酶活为82.586 6 U/mL。本研究优化了中国皱木耳液体菌种发酵生产条件,以期为中国皱木耳人工栽培时的液体菌种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集于新疆的“中国美味蘑菇”是一种个体巨大的野生蘑菇,迄今未有人工栽培报道。本文已成功对其进行驯化栽培并完成了它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可为今后商业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国美味蘑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大豆蛋白胨;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值为6。该种蘑菇可利用稻草、麦杆、芦苇等基质进行栽培;它还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出菇可不需覆土,而覆土为一般栽培的蘑菇属种类生产中的必须环节。初步驯化表明,该种蘑菇以芦苇为基质比以稻草为基质的生物学效率高15.01%。  相似文献   

7.
采集于新疆的"中国美味蘑菇"是一种个体巨大的野生蘑菇,迄今未有人工栽培报道。本文已成功对其进行驯化栽培并完成了它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可为今后商业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国美味蘑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大豆蛋白胨;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25℃,最适p H值为6。该种蘑菇可利用稻草、麦杆、芦苇等基质进行栽培;它还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出菇可不需覆土,而覆土为一般栽培的蘑菇属种类生产中的必须环节。初步驯化表明,该种蘑菇以芦苇为基质比以稻草为基质的生物学效率高15.01%。  相似文献   

8.
陈爽  刘淑娟  高悦  宋子坤  马海霞 《菌物学报》2023,(11):2218-2230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灵芝资源,本研究对采自西藏墨脱县的一份野生灵芝子实体标本进行了分离纯化培养,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有柄灵芝Ganoderma gibbosum。将此菌株作为试验菌株,从碳源、氮源、温度、pH这4个因素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从中选择3个较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有柄灵芝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果糖,氮源为酵母,最适温度为25℃,适宜pH为7.0。驯化出芝栽培基质配方选用杂木屑58%、玉米芯20%、麦麸20%、石灰1%、石膏1%,40 d左右菌丝满袋,覆土一周后出现原基,50 d左右子实体成熟。初步成分分析表明,有柄灵芝粗多糖、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5%和10.8%。本试验成功对野生有柄灵芝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为有柄灵芝作为新的药用菌进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查氏培养基为基础,在碳源、氮源、pH值、温度等单因子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淡紫拟青霉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了适合其生长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60g/L),硝酸铵为氮源(1.5g/L),pH5~6,培养温度为30℃时最适合该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野外分离的一种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特性与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培养温度、初始pH、碳源及氮源4个单因素对粗毛纤孔菌进行固体培养,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为9.0、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浸粉;采用L9(33)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固体培养最适碳源含量、氮源含量及初始pH组合进一步研究,得出对粗毛纤孔菌丝长速的影响排序为:氮源含量>碳源含量>初始pH,最佳组合为蔗糖30g/L、酵母浸粉1 g/L、初始pH 10.0。同时测定了粗毛纤孔菌在液体培养时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粗毛纤孔菌液体培养的14 d内,多酚黄酮含量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较强,表明粗毛纤孔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对极地适冷菌Pseudoalteromonas sp. QI-1产适冷蛋白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QI-1的最适生长和产酶温度均为5℃;最佳接种量为1%;发酵培养基的最适初始pH和最佳装样量分别为5和10%;盐度为2%时对菌株的生长和产酶最为有利;麸皮和醋酸钠分别为最佳N源和C源;添加0.75%酪蛋白时菌株QI-1胞外蛋白酶的活性最高;10 mmol/L Mg2+和0.5%Tween-80有利于产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seudoalteromonassp. QI-1产蛋白酶较佳培养基配方(g/L)为麸皮5,酵母粉2.5,酪蛋白3,MgCl2.6H2O 3,KCl 1.5;发酵液比酶活为166.20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约56%。  相似文献   

12.
郭迪哲  马敖  胡佳君  李丹  张波  李玉 《菌物学报》2019,38(7):1111-1119
毛榆孔菌Elmerina hispida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出一种很重要的酶——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在工业废水处理、有机颜料脱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为充分开发利用毛榆孔菌这一野生资源,本研究采用十字画线法测定不同碳源、氮源、pH和温度对毛榆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从4个单因素试验中选取3个最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毛榆孔菌菌丝的最适生长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适生长氮源是酵母膏,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 7.0。驯化栽培的栽培基质为78%木屑,20%麦麸,1%石灰,1%石膏(质量比),30d左右出现原基,40d以后原基分化,形成子实体。通过测定毛榆孔菌在栽培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的纤维素酶,发现酶活力最高可达805.63U/g。本试验成功对毛榆孔菌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为该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程国辉  安小亚  王旭  张波  李玉 《菌物学报》2018,37(6):712-721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菌核多孔菌Polyporus tuberaster资源,对采自吉林省露水河东升林场的野生菌核多孔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取纯菌株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十字划线法研究固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碳源、氮源、pH和温度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从以上4个单因素实验中选出3个最优水平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菌核多孔菌P. tuberaster的最适培养条件为:碳源糊精粉(20mg/mL)、氮源酵母浸粉(2mg/mL)、pH 5.0、温度25℃。在最适培养条件下采用试剂盒测定液体培养条件下菌株的产酶活力,结果表明,菌核多孔菌产漆酶能力较强,酶活力最高可达386.96U/L;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仅为5.23U/L;未检测到锰过氧化物酶。出菇实验中,二级种选用麦粒菌种,500mL罐头瓶装干料160g,每瓶接种蚕豆大小菌块3-4块,25℃培养,菌丝满瓶时间为20d;栽培种配方为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石灰粉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17cm×33cm×0.05cm栽培袋装干料520g,每袋接种蚕豆大小二级种3-4块,菌丝发菌时间为26d;在92%-95%空气湿度、一定散射光和20-21℃低温刺激下培养13d后原基分化形成菇蕾,此后加大空气湿度至97%-98%并保持温度24-25℃培养32d后子实体成熟。  相似文献   

14.
罗智檜  牛鑫  魏生龙  于海萍  张波  李玉 《菌物学报》2020,39(9):1741-1749
以采自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菌物保育区的野生侧耳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形态学及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将其鉴定为冷杉侧耳Pleurotus abieticola。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7.0;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豆粉;在以棉籽壳、木屑和麸皮为栽培料时,可获得子实体。  相似文献   

15.
A fungal strain, Aspergillus terreus strain GA2, isolated from an agricultural field cultivating sweet sorghum, produced feruloyl esterase using maize bran. In order to obtain maximum yields of feruloyl esterase, the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SSF) conditions for enzyme production were standardized. Effective feruloyl esterase production was observed with maize bran as substrate followed by wheat bran, coconut husk, and rice husk among the tested agro-waste crop residues. Optimum particle size of 0.71- 0.3 mm and moisture content of 80% favored enzyme production. Moreover, optimum feruloyl esterase production was observed at pH 6.0 and a temperature of 30 degrees C. Supplementation of potato starch (0.6%) as the carbon source and casein (1%) as the nitrogen source favored enzyme production. Furthermore, the culture produced the enzyme after 7 days of incubation when the C:N ratio was 5. Optimization of the SSF conditions revealed that maximum enzyme activity (1,162 U/gds) was observed after 7 days in a production medium of 80% moisture content and pH 6.0 containing 16 g maize bran [25% (w/v)] of particle size of 0.71-0.3 mm, 0.6% potato starch, 3.0% casein, and 64 ml of formulated basal salt solution. Overall, the enzyme production was enhanced by 3.2-fold as compared with un-optimize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毛竹根际微生物金黄蓝状菌(JXBR04)的解磷特性并评价其促生效应,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法研究碳源、氮源、pH、装液量及盐离子等因素对金黄蓝状菌解磷能力的影响,以及该菌株对不同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能力,并应用温室盆栽法研究该菌株对毛竹幼苗生长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 金黄蓝状菌(JXBR04)分别在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初始pH值3.5、装液量1/5或2/5、盐离子浓度为0 或1.0 g·L-1时解磷能力最强;对Ca3(PO4)2、CaHPO4、FePO4均具有较好的解磷作用,其中对CaHPO4表现最佳,达1304.04 mg·L-1.施用金黄蓝状菌(JXBR04)菌剂180 d后显著提高了毛竹实生苗根际土壤养分和植株体内磷含量,且地径、苗高及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28.1%、28.3%和51.5%.可见,金黄蓝状菌具有成为我国南方酸性土壤毛竹林环境友好型生物肥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菌核侧耳是一种珍稀药食同源真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了充分保护和利用该类野生真菌资源,本研究对采自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的一株野生侧耳属子实体进行了菌株分离纯化培养,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为菌核侧耳Pleurotus tuber-regium。以此菌为试验菌株,从碳源、氮源、pH和温度4个方面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从中选出3个较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pH 7.0,温度35 ℃。驯化出菇试验中,二级种选用玉米粒,25 ℃黑暗培养;出菇栽培的基质为杂木屑52%、玉米芯25%、麦麸20%、石灰2%、石膏1%,50 d左右出现原基,加大空气湿度至85%-90%,在28 ℃以上培养5 d后子实体成熟。本试验成功对野生菌核侧耳进行了人工出菇栽培,为该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FJAT-5627)产胶量的影响,确定最适碳源、氮源、无机盐,并在单因素筛选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优化,得到少动鞘脂单胞菌产生结冷肢发酵培养基最佳优化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少动鞘脂单胞菌产胶量发酵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淀粉、豆饼粉和KH2PO4.响应面法得到产胶量(Y)与碳源淀粉(x1)、氮源豆饼粉(x2)和无机盐KH2PO4(x3)的回归方程为:Y=13.87+0.54x1+0.22x2-0.42x3-3.26x12-1.85x22-1.51x32+0.053x1x2+0.067x1x3+0.4x2x3.优化培养基组合为:淀粉浓度为30g/L,豆饼粉浓度为5 g/L,KH2PO4的浓度为0.7g/L,且此组合下少动鞘脂假单胞发酵得到结冷胶可达23.87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