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染色体DNA携带着生物的遗传信息,生物依赖传递核酸以繁殖后代.产生与亲代等同的子代细胞需要在DNA复制时,子代DNA的碱基序列忠实于亲代DNA的碱基序列. DNA复制主要由DNA聚合酶催化.聚  相似文献   

2.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能以一级结构为基础形成许多高级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DNA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而形成的三链DNA和四链体DNA目前已经证实或推测,这些不同形态的DNA结构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所以,对于DNA结构的深入研究.必将推动DNA结构学说的发展和生物遗传信息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DNA修复机理看细胞癌变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损伤是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恶性转化的重要原因.DNA损伤的修复过程非常复杂,是与细胞周期调节、DNA复制和DNA转录等生命活动紧密相连的.首先DNA修复需要细胞周期停滞,避免DNA损伤进入子代细胞.其次,参与DNA转录的某些基因产物参与DNA损伤的识别,有利于转录链的优先修复.最后,DNA修复系统NER、MMR参与损伤修复.上述DNA修复过程任何环节的异常,都将造成DNA修复功能减弱,导致某些功能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4.
 DNA被紫外线损伤后,由DNA切除修复酶切除嘧啶二聚体,随之以另一条正常的DNA链为模板修复合成DNA片段,最后由DNA连接酶将新合成的DNA片与原有的DNA链连接。本文用荧光法测定DNA修复过程中DNA单链的断裂及重接能力与衰老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大鼠脾细胞均具有修复DNA单链断裂的能力,DNA单链断裂重接的能力与年龄有相关性,断乳鼠及青年鼠的脾细胞当保温至30min时,即开始了DNA链的重接,保温90min后则恢复到原有水平;而老年鼠脾细胞保温至90min时才开始DNA链的重接,保温150min,尚未恢复到原有水平。还发现,断乳鼠及老年鼠脾细胞的单链DNA含量高于青年鼠。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对人、恒河猴和牛DNA的复性动力学曲线及其重复顺序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这三种哺乳动物DNA中,牛DNA重复顺序的含量较多。牛天然DNA的T_m值较高。复性的重复顺序DNA的T_m值一般比原天然DNA的T_m值低7~12℃。应用~(125)I标记的人DNA重复顺序与恒河猴或牛DNA进行杂交,人与恒河猴DNA之间杂交百分率比人与牛DNA之间的杂交百分率高。杂交产物的热稳定性比相应的人DNA重复顺序的热稳定性低2~4.5℃,人与恒河猴DNA重复顺序杂交产物的T_m值高于人与牛DNA重复顺序杂交产物的T_m值。这些结果似乎说明在三种DNA中,重复顺序的含量及碱基顺序等的相似程度和它们亲缘关系的远近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等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线粒体DNA、叶绿体DNA和线粒体质粒DNA方面较详细地阐述了高等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及最新进展;探讨了细胞核DNA和细胞质DNA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对人、恒河猴和牛DNA的复性动力学曲线及其重复顺序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这三种哺乳动物DNA中,牛DNA重复顺序的含量较多。牛天然DNA的T_m值较高。复性的重复顺序DNA的T_m值一般比原天然DNA的T_m值低7~12℃。应用~(125)Ⅰ标记的人DNA重复顺序与恒河猴或牛DNA进行杂交,人与恒河猴DNA之间杂交百分率比人与牛DNA之间的杂交百分率高。杂交产物的热稳定性比相应的人DNA重复顺序的热稳定性低2~4.5℃,人与恒河猴DNA重复顺序杂交产物的T_m值高于人与牛DNA重复顺序杂交产物的T_m值。这些结果似乎说明在三种DNA中,重复顺序的含量及碱基顺序等的相似程度和它们亲缘关系的远近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DNA损伤修复基本方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NA损伤修复基因可修复由不同原因导致的DNA损伤.从而保护遗传信息的完整性。DNA损伤修复有3种基本形式,即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错配修复。本文综述了DNA损伤修复3种基本形式的研究进展情况并讨论了DNA链断裂重组和重接合修复及DNA聚合酶绕道修复DNA损伤。  相似文献   

9.
《植物杂志》2010,(5):6-6
DNA甲基化是最早发现的修饰途径之一,它能引起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科学家通过一种可披露DNA甲基化模式的测序技术,分析了5种植物、5种真菌和7种动物基因组中DNA甲基化的情况,结果显示,与通过有性繁殖的陆地植物及动物(它们的DNA广泛存在甲基化)不同,可无性生殖的单细胞动物和真菌很少或没有DNA甲基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证实了鸡蛋卵黄球中DNA的存在 .利用Ficoll 40 0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卵黄球并提取了DNA .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表明所得卵黄DNA是序列不均一的DNA分子群 .MspⅠ和HpaⅡ分析显示该DNA的甲基化程度极低 .Southern杂交表明卵黄DNA含有基因组DNA的一小部分序列 .并认为卵黄DNA是一种独特的有可能在鸡胚早期发育中发挥功能的DNA .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研究碱变性超螺旋DNA(Ⅳ型DNA;DNA Ⅳ)的结构,对碱变性质粒pBR322进行了酶学分析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新形成的DNA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在所有已检测的限制酶中只有PstⅠ可以切割质粒pBR322的Ⅳ型DNA分子,说明在这种变性的DNA分子中仍存在少数完整的限制酶识别位点.与碱变性DNA分子的闭合环状结构相反,AFM成像的结果显示PstⅠ处理后的DNA Ⅳ分子均为开放结构,同时这种分子包含明显的DNA结节.与DNA Ⅳ分子相比,这种DNA分子的表观长度缩短了大约11%.有意思的是,大肠杆菌拓扑异构酶Ⅳ(一种Ⅱ型拓扑异构酶)也可以在pBR322 DNA Ⅳ分子中引入分子内结节,而这种结节DNA分子仍然保持闭合状态.AFM的结果表明上述两种结节的DNA分子在表观长度及结节结构的尺寸上均比较相似.这些发现证实,在碱变性的超螺旋DNA分子中仍然保留着一些长度较短的、含有特异性碱基配对的DNA双链区,而在这些区域内的DNA双链断裂可以导致DNA结节.  相似文献   

12.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及去甲基化属于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可介导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DNA甲基化及去甲基化修饰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且二者的动态平衡可以维持遗传表达稳定性。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主要包括DNMT1、DNMT3A、DNMT3B、DNMT3L,DNA去甲基化酶(DNA demethylase)主要指10-11易位蛋白(ten-eleven-translocation protein,TET)家族,包括TET1、TET2、TET3,是调节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重要酶类。TET酶是目前发现的调节DNA去甲基化(DNA demethylation)过程中最重要的酶。综述了TET酶在DNA去甲基化修饰中的作用机制,探讨了DNA去甲基化酶在生长发育和疾病中的关键作用,以期为今后表观遗传学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研究,脱氧核糖寡核苷酸(DNA)片段的化学合成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DNA固相合成技术的问世更使DNA化学合成技术达到了精确、高效和自动化。重组DNA技术以及外源DNA分子在异源体系中的表达为DNA结构功能及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打开了新局面,使得生物学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DNA分子的化学合成为分子生物学家对特定的基因进行遗传工程的操作,选择性地对DNA分子进行改造提供了崭新的手段。借助于化学合成的DNA片段,人  相似文献   

14.
DNA连接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酶,其所催化的反应在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DNA连接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ATP的能量催化两个核苷酸链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的依赖ATP的DNA连接酶,另一类是利用NAD+的能量催化两个核苷酸链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的依赖NAD的DNA连接酶.研究发现,细菌的DNA连接酶都是依赖NAD的, 且有非常相似的序列和相近的分子质量,其酶分子分为两个功能区:N端区与NAD结合形成酶-腺苷酸中间物;C端区催化两条DNA链的连接.所有真核生物的DNA连接酶都是利用ATP提供能量,且一种真核生物含有多种DNA连接酶,不同的DNA连接酶催化不同的DNA修复和复制过程:DNA连接酶Ⅰ的作用是将岗畸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链以及进行碱基切除修复(BER);DNA连接酶Ⅲ主要是在DNA修复中起作用,即催化单核苷酸碱基切除修复.DNA连接酶Ⅱ可能是DNA连接酶Ⅲ的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DNA体系的波函数在电场中随时间演变这个角度来研究DNA导电的理论。方法:从求解电场下的Shrǒdinger方程出发研究DNA的导电性能,在电场的作用下,DNA体系的波函数将随时间演变,由于波函数随时间演变,DNA的电子结构也将随时间演变,那么DNA上电荷的分布就会发生变化,DNA上电荷转移在宏观上就形成电流。结论:从理论上计算DNA导电能力与碱基序列的关系,为DNA的导电属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DNA计算机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治洲  赵健  贺林 《遗传学报》2003,30(9):886-892
DNA(脱氧核糖核酸)计算机研究是一个新领域。从字面上看,它既包含DNA研究也包含计算机的研究,因而也包含DNA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如何交融的研究。1994年,Adleman在Science上报道了首例DNA计算的研究结果;2001年,Benenson等在Nature报道了一种由DNA分子和相应的酶分子构成的、有图灵机功能的可程序试管型DNA计算机,标志着DNA计算机研究的重大进展。DNA计算机最大的特点是超大规模的并行运算能力和潜在的巨大的数据储存能力。目前DNA计算机研究已涉及许多领域,包括生物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和自动化工程等具体应用,是计算概念上的一次革命。DNA计算机的研究大大促进了DNA分子操作技术尤其是在纳米尺度下操作DNA分子的研究速度。从DNA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应用形式、与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关系等方面总结和评述了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正> 在特殊位点切割 DNA,以分离特殊序列、插入新的遗传物质以及其它相似处理,这些都是重组 DNA 研究的精髓。一般情况下都需要限制性内切酶。现在,美国圣地亚哥 Salk 研究所找到一种在选择位点切割 DNA 不需要限制性内切酶的方法。概括地说,研究人员制备了与将要被切割的 DNA 以5′-末端互补的 DNA 短片段,这个制备的 DNA 短片段与大 DNA  相似文献   

18.
DNA条形码的应用进展及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近几年来国际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在国内,相关概念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不利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本文在对DNA条形码与DNA分类(DNA Taxonomy)两个不同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回顾与总结了DNA条形码的产生背景与应用进展,并对DNA条形码目前所面临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9.
在双链DNA分子中,电荷常出现远距离的迁移现象,这与很多生物学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说明了DNA电荷转移的形成机制,分析了误配、绞联、三股螺旋及DNA结合蛋白对DNA电荷转移效率的影响,同时论述了DNA电荷转移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DNA水平上研究遗传变异性已在基因定位和疾病诊断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并应用于法医学领域。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DNA时,多个位点分型需要微克量的DNA,单个位点则需数百毫微克量的DNA。象单根毛发和血斑等法医样品往往不能获得上述量的DNA。既然单个DNA分子的某一特定基因片段也能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大量扩增,为了检测人单根毛发中的多态性DNA顺序,实验以PCR扩增毛发DNA,然后进行DNA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