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侏罗-白垩纪界线最古老的恐爪龙类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中国河北省赤城县倪家沟化石点一组恐龙行迹,并命名一新属新种--中国猛龙足迹(Menglongipus sinensis ichnogen.et ichnosp.nov.).足迹来自土城子组,位于侏罗-白孚纪界线.相邻的义县组曾发现最古老的恐爪龙类骨骼化石,而中国猛龙足迹的发现表明恐爪龙类早在义县组之前便出现在该地区.中国猛龙足迹的造迹者体长约65cm,非常接近于基十的近鸟类.此外,为四川伶盗龙足迹(Velociraptorichnus sichuanensis)的模式标本提供更多细节,并讨论驰龙类足迹型与其他兽脚类足迹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化石》2020,(3):78-80,封3-封4
正近期,《科学通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关于新疆准噶尔盆地早白垩世乌尔禾翼龙动物群中新发现的兽脚类恐龙足迹研究进展,新发现的两类恐龙足迹均被归入亚洲足迹属(Asianopodus)。亚洲足迹属最早由Matsukawa等人2005年在日  相似文献   

3.
山东山旺中中新世鲤科化石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本文记述了山旺中中新世鲤科鱼类6属9种,其中5属6种为新发现;还记述了河南始新世一新属种;订正了Barbus linchiiensis, Barbus scotti, Pseudorasbora, macrocephala和Leuciscus miocenicus的系统位置。本文认为鲤类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始新世,此后鱼类区系曾发生过较大的演替。前人订为现生属的始新世、中新世鲤类化石绝大部分应为已绝灭的化石属。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查布地区下白垩统巨齿龙足印化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查布地区下白垩统中产有大量的蜥脚类和兽脚类恐龙足迹及鸟类足迹化石,作者对这个地区的足迹化石进行全面普查,发现许多新暴露出来的恐龙足迹化石,包括兽脚类恐龙足迹一新属新种Chapuslockleyiichnogen.etichnosp.nov.属于巨齿龙类(megalosaurid)所留。与兽脚类足迹保存在一起的蜥脚类足迹Brontopodusbirdi分布凌乱,反映了造迹恐龙搏斗的场面。通过测量连续的兽脚类足迹计算,Chapuslockleyi的造迹恐龙的行走速度为4.33km/h。通过足迹化石还识别出造迹恐龙的病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蝗虫研究蜢科Eumastacidae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蜢科Eumastacidae的昆虫多系热带林区的代表种类,(1949)曾指出:在中亚及其相邻地区的山地景观保存着属于Gomphomastacinae亚科的一些特有种,可视为第三纪区系的残遗者。本文所记述的一新种——寡刺蒿蜢Phytomastax meiospina即系采自我国新疆(南疆)天山山地沿河两岸的蒿草Artemisia sp.生境。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  相似文献   

6.
记河北省后城组新发现之小型兽脚类足迹(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十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研究中国东北侏罗纪—白垩纪界线附近地层中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虽然这些遗迹化石比辽宁省义县组带羽毛的恐龙及其他实体化石逊色了许多。本文记述了河北省承德南双庙后城组(土城子组)最下部河流相沉积中发现的一组兽脚类恐龙足迹。南双庙足迹具有三趾,趾粗大,其形态与美国下侏罗统经典的"brontozoid"足迹(Gral- lator,Anchisauripus和Eubrontes)相符。虽然许多产自辽宁土城子组中基本同时的brontozoid足迹被鉴定为小型的跷脚龙足迹属(Grallator),但南双庙足迹更大一些(全长可达28.8 cm),可能应该归入安琪龙足迹属(Anchisauripus)。南双庙足迹很可能是一群小型兽脚类行走而产生。在辽宁义县组的兽脚类恐龙中,最可能留下这类足迹的是小型的窃蛋龙类——尾羽龙(Caudipteryx)。不过这个解释还很勉强,因为这些足迹缺乏鉴定性特征,而且河北的后城组与辽宁的义县组之间还有一定的时间及地理间隔。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河北省赤城县落凤沟化石点163个窄足龙足迹(Therangospodus isp.)。当该地区洪水泛滥时,同样的造迹者留下了5个游泳迹。一个异常大的足迹和一道疑似尾迹被归入巨齿龙足迹(Megalosauripus isp.)。土城子组7个主要足迹化石点表明,兽脚类的似鹬龙足迹型(Grallator morphotype)占据主导地位,这些足迹型的大小在各个足迹化石点都有着特定的范围。如果这些大小不同的足迹属于同一种造迹者,则暗示着同年龄的成员在特定年龄时会共同栖息在一起,在动物行为学上类似现生的一些蜥蜴和短吻鳄;如果这些足迹由不同的造迹者组成,则暗示着不同大小的种(主要表现在小型动物)可能拥有自己的领地,并特意避免与其他动物(特别是大型动物)相接触,在动物行为学上类似现生的肉食性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在我国新发现的猎蝽13种,属于蚊猎蝽亚科(Emesinae)八种,盲猎蝽亚科(Saicinae)四种,绒猎蝽亚科(Tribelocephalinae)一种。其中包括九个新种和四个在我国的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已报道了4处侏罗纪的恐龙足迹点,包括下侏罗统珍珠冲组的大足化石点,该地点发现了中国迄今最古老的蜥脚类行迹;另外两处化石点(南岸和金鸡)的层位曾被视为中或上侏罗统,这里首次将其确认为上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第4处化石点(成渝), 本文全部作者目前都未曾观察,这里不做描述。南岸化石点是南岸重庆足迹(Chongqingpus nananensis)模式标本的所在地,位于重庆市中心,曾发现过大量兽脚类足迹,如今已消逝在城市化进程中。幸运的是,这批标本被保存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本文作者曾前后两次对其进行研究,并得出文中的结论。南岸重庆足迹为中型足迹(平均长约29 cm), 最可能被卡岩塔足迹(Kayentapus)所囊括,这批标本中有一些保存着边界不清的拇趾迹。该化石点的其他足迹被归于似异样龙足迹(cf. Anomoepus)。其他较小的、来自重庆市周边中侏罗统中部的足迹此前已被归于跷脚龙足迹(Grallator)。金鸡化石点保存了一条孤立的兽脚类行迹,因其粗壮的特征而被暂时归于似窄足龙足迹(cf. Therangospodus)。金鸡点的行迹也保存了非连续出现的拇趾迹。虽然重庆市和四川盆地及其周边更广泛地区之侏罗纪地层发现的兽脚类足迹日渐增多,但要明确其确切地质年龄及有效的足迹分类依然需要进一步工作。这是因为侏罗纪的恐龙足迹尽管丰富,但显示出连续变化的形态学特征,而保存状况的变化更使其难以在时间与空间上做出定义与鉴别。  相似文献   

10.
陕北槽齿类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了采自陕北府谷县三迭系和尚沟组上部的一槽齿类化石。根据骨髂形态特征认为属于古鳄亚目的原鳄科,与Chasmatosaurus和Elaphrosuchus相近,但上颌骨参与外鼻孔的构成及前上颌骨不呈喙嘴状等却显著不同。为此另建立一新属(Xilousuchus)。考虑其一些进步的构造、新属种的生存时代应稍晚于上述Chasmatosaurus和Elaphrosuchus。  相似文献   

11.
根据前翅间插缨的有或无,简管蓟马属Haplothrips常分成两亚属,即指名亚属Haplothrips和无间插缨亚属Trybomiella.目前中国已知18种简管蓟马均属于指名亚属Haplothrips.记述了采自菊科鬼针草花上的无间插缨亚属Trybomiella 1新纪录种,钳端简管蓟马Haplothrips(Trybomiella)articulosus(Bagnall),该种原产于非洲大陆.中国Trybomiella亚属曾记载有2种,其中顶简管蓟H.(T.)apicalis(Bagnall)已转移到Plicothrips属,而色带简管蓟马H.(T.)aurocingulatus Pelikan是Dyothrips pallescens(Hood)的同物异名.首次报道该亚属在中国的分布.研究标本保存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地层已发现了两处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点,其大小分别与实雷龙足迹(Eubrontes)和跷脚龙足迹(Grallator)相仿。其中与实雷龙足迹大小相近的足迹包括了两个连续的后足迹,并构成行迹的一部分,已被命名为磁峰彭县足迹(Pengxianpus cifengensis)。与粗壮的实雷龙足迹相比,彭县足迹有着较细长的脚趾、保存尚清晰的趾垫、较宽的趾间角,这些特征都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卡岩塔足迹(Kayentapus)相似。目前尚不能证明彭县足迹和卡岩塔足迹属于同物异名,彭县足迹仍然被保留。两个足迹的部分区域都保存有皮肤纹理和多边形的鳞片印痕,其中最清晰的是第二个彭县足迹第四趾的跖趾垫处。与跷脚龙足迹大小相近的、较小的兽脚类恐龙足迹也组成不甚完整的行迹。它们表现出的较宽趾间角与卡岩塔足迹和彭县足迹相似,这里暂将其归入兽脚类足迹属种未定。彭县足迹的另一特别之处在于,岩板表面还有着小的前/后足迹,可归入似哺乳四足类动物足迹,其形态类似于北美和南非三叠系–侏罗系地层产出的同类足迹。这是亚洲东南部似哺乳类足迹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蒲富基 《昆虫学报》1990,33(2):234-236
本文记述锤腿瘦天牛属(Melegena)一新种及记载寡点瘦天牛属(Nericonia)、修瘦天牛属(Noemia)各一种新纪录,它们均属于瘦天牛科,前两属在我国也是首次记录。新种标本由福建农学院植保系黄邦侃教授赠送,在此表示感谢。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圆胸皮蠹属Thorictodes过去曾归入黄胸客科Thorictidae,经近些年来的研究,现已归入皮蠹科Dermestidae皮蠹亚科的Thaumaphrastini族内。 该属迄今全世界仅报道4个种,其中T.heydeni Reitter国内已有记载,分布于甘肃、江西、广东及上海等地。在云南省的采集物中,除发现前种之外,笔者(1984)又记述了T.dartevellei John和T.erraticus Champion。后经多方面核对,证明后种属于误鉴,实为一新种,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贵州三都、普安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早期三叶虫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新发现于贵州三都、普安下奥陶统锅塘组下部的三叶虫,计8新种,分属于7属(其中1新属),即:Hospes guizhouensis (sp. nov.), H. sanduensis (sp. nov.), Pharostomina sanduensis (sp. nov.), Protarchaeganus sanduensis (sp. nov.), Pilekia transversalis (sp. nov.), Macropyge orientalis (sp. nov.), Guotangia guotangensis (gen. et sp. nov.), Leiagnostus sanduensis(sp. nov.)。在此7属中,Hospes, Pharostomina, Protarchaeganus, Pilekia四旧属在我国是首次发  相似文献   

16.
杨钟健在1950年描述了一个中国新发现属和种的(?)化石,定名为Terrapenesinica(中国地平(?)新种)。(?)化石标本系在华北上新统的三趾马红土中所发现。原作者将这种(?)类归入Terrapene 属系根据Hay(1908a)所定的这属(?)的特征决定的。天水发现的标本的分类位置的确定有相当困难。我根据杨氏的原文及附图作深入研究后得到结论,这一(?)化石肯定不是属于Terrapene Merrem.这—属的。我的立论是根据下列形态上的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山东山旺新发现的大型熊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记述了山东山旺的三种大型熊类化石: Hymicyon (Phoberocyon) youngi, Thaumastocyoninae gen. et sp. n. (unnamed) 和 Amphicyon cf. confucianus.前两类是最近新发现的.在进化水平上,它们和欧洲及北美中中新世早期的同类动物相近.后一种仅以一枚 M_3 为代表,该材料可能是三十年代采集而未被研究的.如果我们对 Hemicyon (Phoberocyon) youngi (Chen), 1981 的看法和鉴定无误的话,那么种型化石的产地,即湖北钟祥的地质时代,应比原来想象的要早,可能与山旺的时代接近,即柜当于欧洲的 MN4 或 MN5.  相似文献   

18.
陕西子洲县中侏罗统延安组砂岩中,同一地点共厚约1.7 m的5个层面发现4种食肉类恐龙足迹,自上而下分别为:1)第5层面大型三趾型足迹,实雷龙足迹科王氏子洲足迹(新遗迹属、新遗迹种)Zizhoupus wangi ichnogen.et ichnosp.nov.;2)第4和第3层面中型三趾型足迹,实雷龙足迹科龙尾峁张北足迹(新遗迹种)Changpeipus longweimaoensis inchnosp.nov.;3)第2层面小型三趾或四趾型足迹,虚骨龙类小理河陕西足迹(新遗迹种)Shensipus xiaoliheensis inchnosp.nov.;4)第1层面小型三趾型足迹,虚骨龙类的铜川陕西足迹Shensipus tungchuanensis。  相似文献   

19.
莫乘风 《昆虫学报》1964,(3):444-448
棘刺螨属(Echinonyssus)系1925年Hirst氏所创建,迄今已历三十余载,唯有关该属螨之论述不多,见诸文献者,除属模长鼻棘刺螨(Echinonyssus nasutus Hirst,1925)外,仅Domrow(1955)根据澳洲的标本记述了一种(E.validipes),本文记述在海南岛采的一个新种长毛棘刺螨(E.longisetosus n.sp.)。 关于棘刺螨属的属征,Hirst(1925)认为是,背板前板前端在中线处伸出成一巨勾  相似文献   

20.
陕西子洲县中侏罗统延安组砂岩中,同一地点共厚约1.7 m的5个层面发现4种食肉类恐龙足迹,自上而下分别为:1)第5层面大型三趾型足迹,实雷龙足迹科王氏子洲足迹(新遗迹属、新遗迹种)Zizhoupus wangi ichnogen.et ichnosp,nov.;2)第4和第3层面中型三趾型足迹,实雷龙足迹科龙尾峁张北足迹(新遗迹种)Changpeipus longweimaoensis inchnosp.nov.;3)第2层面小型三趾或四趾型足迹,虚骨龙类小理河陕西足迹(新遗迹种)Shensipus xiaoliheensis inchnosp.nov.;4)第1层面小型三趾型足迹,虚骨龙类的铜川陕西足迹Shensipus tungchuanen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