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西双版纳有植物王国中“明珠”之声誉,野生植物极其丰富,可供利用的植物种类很多.聚居在这一地区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植物文化,在利用植物色素来改善食品色调,从而得到美的享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民族饮食文化. 五指山兰(Peristophe Lanceolia),用五指山兰叶和嫩枝提取山兰红色素.瑶族、傣族使用最为普遍.山兰红色素可通过调节pH值而  相似文献   

2.
天然植物食用色素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限制人工合成食用色素 ,推广使用天然食用色素已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我国天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天然食用色素的生产方法 ,并论述了实际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植物食用色素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人们使用的着色剂都是天然产品,除少数矿物颜料外,主要是植物源色素。我国古代就有以红曲米作为着色剂利用的习惯;在高等植物方面,生产蓝色、黄色、绿色的颜料的高等植物种类不少,大多沿用至今。自19世纪中叶以后,人工合成色素以着色牢固、鲜艳、成本低廉等特点,迅速占领了印染、食品等许多行业,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表明,一般合成色素都有程度不等的毒性,特别是化学结构含偶氮型的色素有可能在人体内成为致癌物。同时,在色素合成的过程中,还有可能污染有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因此,合成色素越来越使人们感到不安全。从20世纪50年代的100多种人工合成色素用于食品着色,到20世纪末,已有60~70余种被禁用了,而植物食用色素在食品行业中成为主要着色剂。近年来又涌现出多种有价值的高等植物源色素,我们选择其主要一些植物种类做些介绍,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4.
天然植物食用色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植物食用色素的研究概况陈业高(云南省昆明医学院预防医学系,650031)食用色素是食品的重要成分,近年来随着医学毒理学和生物学试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人,许多在食品工业中大量使用的合成色素被认为对人体有害,有的甚至致癌,因而世界各国开始禁用一些合成色...  相似文献   

5.
限制人工合成食用色素,推广使用天然食用色素已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我国天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民天然食用色素的生产方法,并论述了实际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由于消费者需要安全性、天然性、健康性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重要的一类食品添加剂——食用天然色素在日本受到了应有的重视。自1975年以来,日本开始以天然色素逐步地取代过去普遍使用的合成食用色素。目前在研究、开发和应用天然色素方面,日本均处于世界各国的先进水平。尽管天然色素普遍存在着纯度不  相似文献   

7.
重点介绍了长白山主要野生天然食用色素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储量、用途等,计对目前利用的现状和将来的开发提出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色素的研究及其在食用色素开发中的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天然食用色素的生产现状 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1.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genotypes in groups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of Baishe in Guangxi, the PCR sandwich hybridization-ELISA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genotypes in 30 patinets of Zhuang nationality with hepatitis B. Geontype B, C, D and non A-F were found in this group, in which 56.6% of them were type D,46.6% type C,33.3% typeA-F, 20% type B, Most patients were found with types C D, D B or C B.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are genotypes D, C, B and non A-F in this area, and the major one was genotype D. There are mixture of genotypes C D, B C, D B in this region, so the HBV genotype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area and nationality.  相似文献   

12.
桂西壮族人群乙肝病毒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广西西部壮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c B virus, HBV)基因型分布特点,本文运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对30例壮族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了HBV基因型检测,现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曹宁  薛达元 《生物多样性》2019,27(7):728-16
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 结合目前开展的关于壮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调查、整理与编目工作, 分别从酸食文化、织染文化、地名文化和文学艺术的角度对壮族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究, 并从自然崇拜、乡规民约和习惯法、传统生态观念以及传统医药文化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文化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1)壮族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孕育了传统文化, 而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又直接或间接地丰富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2)壮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促进了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又进一步保障了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还对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受威胁因素进行了讨论, 并以此为基础, 提出传承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传统知识的相关建议, 即应通过加强宣传和立法, 建立传统知识数据库和发展乡村旅游等形式, 加强对传统知识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运用民族植物学方法,以广西西部的1市1区10县为研究区域,对桂西壮族饮食文化中利用野生食用植物的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桂西壮族饮食文化中常用的野生食用植物有46科102种,其中菊科(Asteraceae)种类最多(13种),其次为苋科(Amaranth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蔷薇科(Ros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各6种).食用部位常为嫩枝叶、果实、全株、花、根和茎等,其中,食用部位为嫩枝叶的种类最多(48种),食用部位为根和茎的种类最少(8种),食用部位为果实、全株和花的种类分别有18、17和11种.食用方法有炒、煮汤、生食、凉拌、水煮、茶饮、上汤和配菜等,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炒和煮汤.采摘时间主要为春季和夏季,部分种类可全年采食.不同区域的壮族民众对野生食用植物的选择具有随机性,主要依据方便、易得、适用、无污染等标准进行选择,且生活在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壮族民众对野生食用植物的选择具有较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桂西壮族民众拥有丰富的利用野生食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具有食用植物种类丰富、食用部位多样、食用方法多样等特点,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此外,根据研究结果,对桂西壮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探讨,并对当地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对广西靖西县常见植物进行了调查,完成了103种当地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编目.通过分析这些植物的命名规律,结果发现:靖西县壮族民间对植物的命名采用了“双名”法,植物名称的前面部分包含了植物的形态型或用途类型,而后面的部分则包含了植物的形态特征、颜色、生长环境、性状和用途等方面.本文还对靖西县壮族民间植物命名与双名法以及其他民族命名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相似之处和不同点.从对植物的命名和发音等方面来看,壮族和傣族两个民族具有语言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瑶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红瑶是其中一个分支,因妇女服饰上的花纹图案以大红色为主而得名,其生活习俗饱含民族特色,对植物尤其是药用植物的利用方式,与其他民族不同。该研究采用经典的民族植物学理论和方法,访问调查了广西龙胜红瑶传统药用植物种类,根据植物拉丁名、中文名、当地名、用途、用法及药用部位,对其进行民族植物学编目,并与《中国药典》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共记录到药用植物95种,隶属于57科83属,其中蔷薇科、百合科种类最多,分别含有7种,显示龙胜红瑶传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全株入药的植物种类41种,占总数的43.16%;根入药的种类为23种,占总数的24.21%;叶入药的种类为13种,占总数的13.68%。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以全株、根及叶为主;治疗风湿类疾病的药物比重最大,为23.47%,推测与其生活的环境有关;与《中国药典》比较,发现71种植物未被其收录,另有17种虽被收录但主治功效不同,有7种被收录且主治功效大致相同,为新型中药的研发提供了借鉴。同时,还探讨了龙胜红瑶传统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资源现状及文化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怀庆  任宝平  刘赟  周江 《兽类学报》2022,42(6):615-623
食物种类及其可获得性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对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 C群生境内食源植物种类、数量、食物可获得性及主要取食植物的径级结构进行调查分析,共记录到64种食源植物(标记胸径≥5 cm的乔木1 484株)。海南长臂猿以高大粗壮的食源植物为主要采食对象。这些乔木型食源植物结果率超过50.0%的有15种,占C群全部乔木型采食植物种数的28.8%;结果率最高的是海南单籽暗罗(Monoon laui, 76.7%),最低的是鹅掌柴(Heptapleurum heptaphyllum, 9.6%)。18种长臂猿主食食源乔木中,白肉榕(Ficus vasculosa)、斜叶榕(Ficus tinctoria)等15种食源植物的植株呈增长型结构。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a)、二色波罗蜜(Artocarpus styracifolius)为稳定型结构,而桃榄(Pouteria annamensis)为衰退型结构。提示海南长臂猿食物供应植物仍处于年轻状态,但这些食源植物并非每年结果,...  相似文献   

19.
广西壮族人群线粒体DNA序列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测定了83例广西壮族人的线粒体DNA(mtDNA)第一高变区515bp的序列,并从这一母系遗传标记的角度对壮族人群的起源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探讨,在所测定的83个个体中,共检测到66个单倍型,包括71个多态位点,显示了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对单倍型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壮族人群内部存在一定的分化,不同地区的壮族人群在mtDNA遗传变异上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柳州和河池地区的个体有一半以上属于聚类簇Ⅱ,而南宁和百色地区的个体属于聚类族Ⅰ的较多,结合已相关报道的人群比较分析显示,壮族和我国北方民族群体亲缘关系较远,而与南方的少数民族及南方汉族亲缘关系较近,壮族人群中单倍型辐射型体分布,系统树中壮族人群与其他人群聚类先后次序都表明壮族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南方群体。  相似文献   

20.
壮族幼儿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我国壮族幼儿的体型发育规律,本文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439例(男228,女211)3-6岁的壮族幼儿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1)壮族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逐步下降,外因子值明显上升;(2)各年龄组体型均值均为中因子值>内因子值>外因子值,其中3-5岁男女各组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男6-岁组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女6-岁组为三胚中间型;(3)壮族幼儿各年龄组男女间SAD值为0.33-0.54,T为1.69-2.35,男女间的体型除3-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汉族资料相比,各年龄组男女内、中、外因子值均为汉族高于壮族;壮族的体型分布比汉族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