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中,我团开展了繁殖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群众运动,但一无冰箱,二无冷库,蜂卡冷藏成了难题,大家发扬自力更生,土法上马的精神,用土冰筒代替冰箱,获得了成功。 具体做法:在背阴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挖一土窖,长、宽、深均为2米,窖中央安放一个直径40—60厘米、高1.5—2米的铁筒,筒身用白铁皮制成,接缝处焊严,防止漏水,下面有底,上口加盖,上口内壁焊几个掛勾。铁筒安在窖中央,于“三九”天往铁筒四周装满冰块,再浇水把冰块之间的空隙冻实,冰面覆盖20厘米锯末,然后搭上木杆,用秫秸、麦糠和土将窖封上。  相似文献   

2.
在做初高中的几个生理实验时,根据班次需要,在讲细胞分裂前1—2天,把蚕豆发芽。具体做法是,把锯末用温水和湿,温度以手捏成团而水不下滴为宜。将和好的锯末放于容器中,厚约2寸左右,将种子均匀地埋在其中,在温暖的地方4—6天后,胚根可长出1—2厘米。此时根尖生长点细胞正在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且蚕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6对,12条)染色体外形大,所以便于染色体的观察和计数。此时恰好可做高中生物“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注意因胞间层不如洋葱细胞紧密,故离析时间应比洋葱根尖少3—5分钟。把剪去主根的蚕豆埋入锯末中,适当补水,继续培  相似文献   

3.
王俊  王卓晗  杨龙  任海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0):2097-2102
黧蒴锥是华南用于人工造林和生态恢复的优良乡土树种.选取浇水频率和凋落物覆盖量两个控制因子,研究在不同的土壤湿度和凋落物覆盖量条件下,黧蒴锥种子萌发及幼苗存活和生长特征.结果表明: 凋落物对黧蒴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与环境的潮湿程度相关.当浇水频率为每天1次时,凋落物覆盖会抑制黧蒴锥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导致种子萌发率降低、幼苗死亡率提高; 在浇水频率为2 d 1次和3 d 1次时,凋落物覆盖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有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凋落物覆盖还可以显著地提高幼苗的生物量.在通过播种来实现亚热带灌木林地更新时,可利用凋落物覆盖促进黧蒴锥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  相似文献   

4.
庐山石韦的繁殖一般采用分株繁殖和孢子繁殖,分株繁殖宜在早春进行,注意施肥,保持湿度在75%以上。孢子繁殖宜在秋季孢子成熟时进行,勤浇水,2月后产生绿色原叶体,进而发育为幼孢子体。培育8~9月后,可进行移栽。庐山石韦的繁殖一般采用分株繁殖和孢子繁殖,分株繁殖宜在早春进行,注意施肥,保持湿度在75%以上。孢子繁殖宜在秋季孢子成熟时进行,勤浇水,2月后产生绿色原叶体,进而发育为幼孢子体。培育8~9月后,可进行移栽。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在干旱胁迫下,复水的缓解效应及机制,本试验以玉米哲单为试材,在苗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由预实验可知浇水/3 d为周期玉米苗期生长状态最好,因此以浇水/3 d为对照组(CK),其他三组分别为浇水/5 d(T1)、浇水/7 d(T2)、浇水/9 d(T3),胁迫四周后进行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之后进行复水,三周后再次测定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植株高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即CKT1T2(p0.01)T3(p0.01);(2)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含量随胁迫天数增加逐渐增加:即CKT1T2T3;(3)复水后各处理组的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与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蕨是多年生植物,如能移栽培养,用于实验教学很方便。在蕨的移栽培养方面,我们积累了一点小经验。把蕨的孢子体连同地下根茎带土一起挖出,放进塑料袋内,浇上水带回,栽进花盆。盆土以中性壤土为好。栽好后,浇足水放于室内蔽阴处,温度25℃,每天浇水一次,保持湿润,如空气干燥,可加一塑料罩。经半月左右,便从根茎部长出新叶。十月份叶子开始枯  相似文献   

7.
春季萌芽前,取1—2年生健壮枝条,剪成长10厘米的插条,用清水浸泡2—3小时后,插在细河沙中,置半阴处,每天早晚喷水保湿,2个月长出新根,秋季移栽,一般可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8.
原产南非热带雨林的君子兰,冬喜温暖,夏喜凉爽,湿润及半阴环境,适生温度为15—25℃。盆栽土质要求疏松、肥沃、微酸性腐殖质土。播种、分株繁殖均可。家庭养植君子兰的难关是“过夏”,如果注意以下几点则可以使君子兰安全度夏。遮荫降温 夏季气温与土温都较高,应把它放置在阴敝通风处,经常向苗盆周围喷洒清水,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有条件的家庭,用小型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中午用小型电风扇慢速吹风1—2小时,创造一个潮湿凉爽的生长环境。适当浇水 夏季叶面水分蒸发量较大,要求适当勤浇水。浇水是君子兰莳养好坏的一个关键环节,不…  相似文献   

9.
在浇水和未浇水的塑料管中栽培了 2 0个植物种 ,测量了其幼苗的根深、根重和茎重。这些种的原始生境含水状况差异较大 ,是从沼泽到沙漠的系列。植物种原始生境的水分状况用Ellenberg水分序数定量。幼苗首先在湿沙中生长 2 1d ,然后进入为期也是 2 1d的处理阶段 (浇水和不浇水 )。浇水植株的根深与Ellenberg水分序数无关。在旱化的沙层中 ,源于干旱生境的植物的根深趋向于增加 ,来自湿润生境的则减少。根深塑性 (即未浇水的根深 /浇水的根深 )与Ellenberg水分序数显著相关 (R2 =0 .5 6 ) ,茎 /根比值塑性也与Ellenberg水分序数相关 ,但不如根深塑性的关系明显。根深塑性表现最为明显的植物种具有在未浇水沙层中维持茎生长的最大能力。有迹象表明 ,在浇水处理时 ,来自很干旱生境的植物生长减弱。研究结果表明 :幼苗利用深层水分的能力是植物对干旱生境的主要适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评价南方双季稻"早水晚用"节水栽培模式的意义,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晚稻移栽期灌深水+免耕移栽+稻草覆盖节水栽培模式对产量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在水稻齐穗期,节水栽培模式提高了9.6%~15.2%的光合速率(P0.01),但单叶水分利用率降低了13.3%~17.4%(P0.01);节水栽培模式降低了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导致减产显著(P0.05);灌水深20 cm的甲烷排放量较对照减排了6.1%,而灌水深15和10 cm分别增排了6.5%和4.0%,同时灌水深20和15 cm节水模式较对照增排了N2O;灌水深20 cm节水模式的增温潜势和单位产量CO2排放当量均低于常规灌溉。因此,在南方稻区晚稻生产采用"移栽期蓄水深20 cm+免耕移栽+稻草覆盖节"节水栽培模式可以确保晚稻种植,同时减排温室气体,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氮量下灌水量对小麦耗水特性和氮素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灌水量对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和氮素分配利用的影响。设置4个施氮水平:0kg·hm-2(N0)、120kg·hm-2(N1)、210kg·hm-2(N2)和300kg·hm-2(N3),在每个施氮水平下设置4个灌水量处理:不浇水(W0)、底墒水+拔节水(W1)、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W2)、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W3),每次灌水量60mm。结果表明:(1)在N0水平下W0处理日耗水量以拔节至开花期最高,在N1水平下,拔节至开花期日耗水量与开花至成熟期的无显著差异。同一施氮水平下,小麦开花后总耗水量、耗水模系数和日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提高,但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2)同一施氮水平下,成熟期W1处理20—140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W2和W3处理,14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W2处理无显著差异;W1处理0—4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植株氮素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高于W2和W3处理,100—14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植株氮素在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低于W2和W3处理。表明灌溉底墒水和拔节水的W1处理,促进了小麦对20—140cm土层土壤水的吸收利用,减少了土壤硝态氮向100cm以下土层的淋溶,而且有利于营养器官中氮素向籽粒的再分配,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较高。(3)在试验条件下,施纯氮210kg·hm-2、灌溉底墒水和拔节水的N2W1处理,籽粒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较高,可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量种菜,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任务。种植蔬菜,必須大量的用水,由于面积大,工具就成問題,用普通粪桶十分不便,效力又低,且水不均勻。这里介紹一种浇水工具——噴桶,供同志們参考。噴桶是广东农民常用的浇水工具。构造簡单,用粪桶可以改装;使用方便;噴水均勻,效力也高,中間、不需停止。兹将其构造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降雨侵蚀过程中黑土团聚体流失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卢嘉  郑粉莉  安娟  李桂芳 《生态学报》2016,36(8):2264-2273
坡面侵蚀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流失可直接反映土壤团聚体的破碎程度以及雨滴打击和径流搬运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侵蚀过程中黑土坡面土壤团聚体流失特征。试验处理包括黑土区常见的2个侵蚀性降雨(50、100mm/h降雨强度)和2个坡度(5°和7.5°)以及2种地面处理(裸露休闲和秸秆覆盖)。结果表明:裸露休闲处理下径流含沙量是秸秆覆盖处理的27.5—141.3倍,且不同处理下含沙量最大值均出现在降雨初期。覆盖秸秆与无覆盖试验处理下土壤团聚体流失均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秸秆覆盖试验处理下泥沙中0.25 mm微团聚体流失量占团聚体流失总量的34.5%—56.8%,而在裸露休闲处理下其值达到82%以上。秸秆覆盖处理下的各粒级团聚体流失量较裸露休闲试验处理减少了33.3%以上,其中差异最明显的是≥1 mm粒级团聚体与0.25 mm微团聚体,二者分别较裸露休闲处理减少了43.1%—96.4%和99.0%以上。秸秆覆盖处理下的0.25—2 mm粒级团聚体流失比例较裸露休闲处理明显增加。秸秆覆盖试验处理下流失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是裸露休闲处理的1.5—2.9和1.7—2.0倍;而秸秆覆盖处理下的平均重量比表面积(MWSSA)和分形维数(D)较裸露休闲处理分别减少了26.2%—32.9%和5.1%—6.7%。  相似文献   

14.
在2005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对10a生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omeiensis)进行断根和剪枝处理,模拟移栽,用LICOR-6400测定了植株叶片的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探讨这些生理指标对不同季节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处理后叶片能迅速关闭部分气孔,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都减小,两者最低时约为对照的60%,生理机能的减弱有利于维持地上、地下部分的平衡,因而最有利于植株成活。夏季处理后叶片气孔导度显著增加,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随之增大,最高时约为对照的2倍左右,此时,若主要依靠剪枝来降低水分消耗,很难保证水分代谢平衡,移栽成活率低。秋季处理后植株叶片气孔导度高于对照,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增加,但增加幅度相对夏季较小,前期最高约增加40%,此时移栽可以通过适当的剪枝和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等措施提高成活率。可见,与水分相关的生理机能的调节机制,决定了移栽后的成活水平,即处理后能迅速调节自身生理机能、减少水分消耗的植株,成活率就高,反之就低。  相似文献   

15.
植物学叶的呼吸作用(演示实验) 取一玻璃罐头瓶,瓶内铺2厘米厚的蛭石粉或沙土,再均匀地种上几十粒小麦,放在20℃左右,阳光充足的地方,并适时浇水。二周后,用一个钟罩将玻璃瓶及麦苗一起扣住。钟罩的口配备一个打有两个孔的橡胶塞。剪取15厘米长的乳胶管,两端分别连接一截玻璃管。一端玻璃管从橡胶塞的一个孔通入钟罩内,另  相似文献   

16.
刘志民  THOMP.  K 《Acta Botanica Sinica》2000,42(6):628-635
在浇水和未浇水的塑料管中栽培了20个植物种,测量了其幼苗的根深、根重和茎重。这些种的原始生境含水状部差异较大,是从沼泽到沙漠的系列。植物种原始生境的水分状况用Ellenberg水分序数定量。幼苗首先在湿沙中生长21d,然后进入为期也是21d的处理阶段(浇水和不浇水)。浇水植株的根深与Ellenberg水分序数无关。在旱化的沙层中,源于干旱生境的植物的根深趋向于增加,来自湿润生境的则减少。根深塑性(  相似文献   

17.
促进铁皮石斛试管苗移栽成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有效加速铁皮石斛试管苗的人工繁殖.方法:对铁皮石斛试管苗在移植时期进行不同基质(有无伴生植被)、根长和营养液浓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最适宜的基质是1/3泥炭 1/3锯末 1/3珍珠岩,覆以苔藓类伴生植被可大大提高移栽成活率.组培苗根长在0.5~1.0 cm时是移植的最佳时期,移植半个月后施放1/2倍营养液为最好.结论:对铁皮石斛中药的GAP种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们管用番茄整下的枝扦插繁殖番茄,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具体扦插方法如下:将早栽的番茄整下的伎,从顶端至基部3—4寸处剪断并削成楔形,仅留顶端2—3片叶片(有利于成活生长),剪去其余枝上的叶片,以减少蒸腾,再将其去叶基部削成楔形的短条扦插在平整而肥湿的地里(株行距同移植番茄相同),扦插后浇水复土,即成。扦插时最好是在阴天元风时进行,扦插后如遇炎夏的太阳或大风,可在插条上用大型树叶或草帘等物避阴防风,即能很快成  相似文献   

19.
以牛轭草(Murdannia loriformis)、细竹篙草(M. simplex)、假紫万年青(Belosynapsis ciliata)及假紫万年青毛叶变种(B. ciliata var. vilosa)等4种植物为试材,探讨不同屋顶绿化植物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4种植物在浇水周期较短(2 DIW和6 DIW,即每隔2 d和6 d浇一次水)的处理下,其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积累较快,植株根系体量较大,侧根生长较多;而浇水周期较长(10 DIW和15 DIW)的处理减缓植株地上部分及根系生物量的积累;根系形态明显受到控制性浇水管理的影响。非充分浇水管理下(6DIW和10DIW)的植株在持续干旱胁迫下表现出较稳定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和较好的抗旱性,而在频繁浇水管理(2 DIW)和浇水周期较长处理(15DIW)后,4种植物在持续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都较为剧烈,表现出较差的抗旱能力。因此,在4种鸭跖草科植物建植期间可通过适度浇水(6~10 DIW),以维持植株较稳定的根系活力和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四川紫色丘陵区坡耕地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玉米生育期中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减少水土流失和增加玉米产量的效果均优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能显著减少地表径流(73.9%—86.2%),但增加了壤中流(15.4%—156.4%);使径流总量降低32.5%—66.6%,并极显著降低土壤侵蚀总量达96.4%—98.1%。地膜覆盖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壤中流和径流总深,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N平均损失量达37.4kg/hm2,其中70.1%经由壤中流流失。秸秆覆盖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壤中流N损失,但能减少N流失总量达12.8%—65.1%。土壤P素损失量相对较小,仅为9.32kg/hm2,并主要随侵蚀泥沙迁移,占流失总量的92.1%。土壤K损失量达183.3kg/hm2,其流失载体也主要是侵蚀泥沙,占96.5%。因此,两种覆盖方式均能显著控制土壤P和K的损失。无论是秸秆还是地膜覆盖,与顺坡垄作相比,横坡垄作均能减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土壤侵蚀量及氮、磷、钾素总流失量,同时还能提高玉米产量。从简便、增产和防治面源污染的角度考虑,紫色土区坡耕地最适宜的种植方式为平作+秸秆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