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淡水虾一新属二新种记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78年夏,我们从广西部分地区采得许多淡水虾类标本,经鉴定,发现有一新属,二新种。 盲米虾属Typhlocaridina,新属(图1—7) 额角侧扁,上缘齿集中位于眼眶以后的头胸甲上。头胸甲无眼上刺;触角刺大而发达,上移至眼下角(图1)。眼退化变小,呈子弹状,角膜无色素(图2)。鳃9对:第二颚足具一足鳃(图3);第三颚足(图4)和第一步足各具一关节鳃;侧鳃6对,在第三颚足上的已退化很小,在各步足上的均甚发达;上肢5对,位于第三颚足和前四对步足上。步足均无  相似文献   

2.
广西米虾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整理广西米虾属标本时发现一新种,兹描述如下。巴马米虾Caridina bamaensis,新种 体长12—18毫米。额角短,抵角膜后缘,上下缘均无齿。头胸甲为额角长的5—7倍,前侧角圆,无颊刺(图1,2)。第六腹节约为头胸甲长的0.34—0.43。尾节背面具5—6对活动刺;后端圆,具4对刺,外侧者稍粗;后缘正中背面有一三角形的突起(图3)。柄刺伸至第一触角柄第1节的末端附近。第三颚足伸至或稍超鳞片末端(图4)。  相似文献   

3.
浙江米虾属一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整理浙江淡水虾类标本的过程中,发现米虾属Caridina一新种,兹描述如下:弯额米虾Caridina curvifrons,新种 头胸甲的长度等于或稍短于额角,其前侧角各具一颊刺。 额角细长,呈剑形,末端超出第一触角柄或第二触角鳞片的末缘,而且向腹面弯曲;上缘基部2/3具11—19齿(大多数为13—15齿),其基部3—4齿位于眼眶后缘的头胸甲上;下缘具3—9齿(大多数为3—6齿)(图1)。  相似文献   

4.
福建沼虾属二新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75年,我们在福建省收集到许多淡水虾的标本,发现沼虾属有二个新种,记述于下。福建沼虾Macrobrachium fukienense,新种 额角上缘稍隆起,末端超出第一触角柄,上缘具7或8齿,基部1—2齿位于眼眶后方的头胸甲上;下缘凸,具2(少数仅1)齿。头胸甲具颗粒状突起,雄性尤为显著(图1),腹部的颗粒小而分散。尾节(图7)背面具2对背刺,后端呈尖刺状,后侧角具2对刺,中部具6—7对羽状刚毛,后缘的背面具5对细刚毛。 第一触角柄刺短于第1节的1/2,前例刺伸至第2节的中部,第2节稍短于第3节。鳞片(图 3)长约为宽的2.5—2.8倍。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省进行水产资源调查中,收集了大量虾类标本,经鉴定发现米虾属中有一新种。模式标本存四川省水产研究所。叶肢米虾新种Caridinaphyllopoda sp.nov.正模:1♂,副模:8♂♂,1♀,灌县青城山,1982年6月。雄性:体长31—38毫米。头胸甲长度约为额角的2.3倍,其前侧角各具一颊刺。额  相似文献   

6.
1980年夏,在广西进行蟹类调查中,发现溪蟹科 Potamidae 内溪蟹属 Tiwaripotamon一新种,兹描述如下: 小巧内溪蟹 Tiwaripotamon pusillum,新种 正模(GX83056),配模,副模(1幼)1 ♀(幼),广西防城,1980年6月8日;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头胸甲背部稍隆,表面分区不甚明显。额部稍斜向下方,背面可见额缘,中部略凹。额后叶突出,具细皱襞。眼后隆脊显著,向两侧延至前鳃齿。颈沟浅,稍可辨;胃、心区之间具“H”形浅沟。前鳃区具皱襞。外眼窝角三角形,侧缘与前鳃齿之间具小缺刻。前鳃齿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瓷蟹科一新种——变化拟瓷蟹Enosteoides variabilis sp.nov.,特点是:额宽,近于平直或稍呈孤形,额缘中央稍凹,头胸甲侧缘中鳃区上具2壮齿,螯足两性异形。模式标本采自广西涠洲岛,保存在北京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在检查我国南海蛛形蟹科Latreillidae的标本时,发现仿蛛形蟹属Latreillopsis Hen-derson,1888中有两个雌性成体与所有已知种明显不同,确定为一新种,报道如下:四刺仿蛛形蟹Latreillopsis tetraspinosa,新种(图1—5) 正模:1,南海,1960,Ⅳ—Ⅴ;副模:1(抱卵),海南岛(新村),1955,Ⅻ,4。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头胸甲近长方形,表面较光滑,分区沟明显。额缘中部伸出呈刺形,斜弯向下方。背眼窝刺约当额刺长的1.4倍,斜指向上方,稍分离。肝区甚为肿胀,共具4刺,以背侧缘的第1刺最长,但短于额刺,腹侧面的第1刺次之,背侧缘的第2刺较短。腹侧面的第2刺短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鳃虱科Bopyridae的47个形态学性状,利用PAUP软件,以支序分析方法对中国海域鳃虱科22属38种进行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研究。支序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鳃虱科内姐妹群的关系。根据分析结果,鳃虱科中较早分出的物种为假鳃虱亚科巨鳃虱属中的日本巨鳃虱Gigantione ishigakiensis;较晚分化出来的物种是背腹虱亚科腹虱属的日本腹虱Athelges takanoshi mensis和假盖腹虱属的日本假盖腹虱Pseudostegias setoensis,种间姐妹群关系为:假鳃虱亚科中偏寄居蟹鳃虱属的球足偏寄居蟹鳃虱Asymmetrione globifera与仿偏寄居蟹鳃虱属的疣缘仿偏寄居蟹鳃虱Parasymmetrione tuberculineata为姐妹群,假鳃虱亚科扁蝼蛄虾鳃虱属中的卵圆扁蝼蛄虾鳃虱Gyge ovalis与福建扁蝼蛄虾鳃虱Gyge fujianensis为一对姐妹群,蟹鳃虱亚科指突鳃虱属中的霍氏指突鳃虱Dactylokepon halthuisi与蝼蛄虾鳃虱属的双突蝼蛄虾鳃虱Upogebione bidigitatus为一对姐妹群,多疣蟹鳃虱属的分节多疣蟹鳃虱Onkokepon articulatus与北部湾多疣蟹鳃虱O.beibuensis为一对姐妹群,异节蟹鳃虱属的单异节蟹鳃虱Allokepon monody与长尾异节蟹鳃虱A.longicauda为一对姐妹群。  相似文献   

10.
1979年至1984年,我们多次对辽宁沿海蟹类进行调查。将采到的标本进行整理鉴定,计54种,隶属12科34属,其中有3种为辽宁省新纪录。现将新纪录种简记如下:一、十一刺粟壳蟹ArcaniaundecimspinosadeHaan(图1)头胸甲长24毫米,宽21毫米。头胸甲近似球形,表面均匀密布大小不等的颗粒。额被“V”形缺刻分成2个三角形齿。边缘具不等大的11个锐刺,前侧缘具2短刺,与后缘相接处具1锐刺,后侧缘近末部1/3处具1锐刺。后缘的2刺呈扁平的三角形,肠区具1锐刺。原纪录分布于广东、台湾、福建省一带。生活在杂有贝壳的泥沙浅海海底。我们的标本是1963年5月20日,…  相似文献   

11.
叶虾类(Phyllocarids)是一类重要的软甲动物(malacostracans),以头胸甲前端有一个能活动的、关节似的匙形额板(rostral plate)为特征,头胸甲包裹胸部及部分腹节,胸肢双叉型,形如叶状,尾叉一般长刺状。叶虾类是海生生物,生活方式多样,有的头胸甲较厚,披以瘤刺,在浅海营底栖游泳或钻泥,如Aristozoe;有的头胸甲较薄,能在远海营浮游生活,常发现于笔  相似文献   

12.
简述早寒武世关山动物群的研究现状及重要意义。重点描述该动物群中一三叶形虫新属PanlongiaLiuetLuogen.nov.及其两个新种:即个体小、拥有等大的头甲和尾甲、边缘没有明显突出刺状物的PanlongiatetranodusaLiuetLuogen.etsp.nov.及头甲后侧和尾缘具刺的PanlongiaspinosaLiuetLuogen.etsp.nov.。三叶形虫在关山动物群中的首次发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以及古地理、古板块恢复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异钩虾     
异钩虾(Anisogammarus(Eogammarus)sp.)在分类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端足目钩虾亚目钩虾科异钩虾属原钩虾亚属,本亚属的特性,就是在胸足鳃板的基部,都附带着一种腊肠式的附属鳃囊(表1,图1),这些鳃囊的数目与排列,随着种类的不同而有变异。此外,第3尾足内外肢相差很多,亦是本亚属的一大特征(图2)。  相似文献   

14.
湖南淡水虾类两新种(十足目:匙指虾科:米虾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湖南省淡水匙指虾科米虾属两新种。窄肢米虾Caridina angustipes sp.now.与保靖米虾C.baojingensis Guo,He et Bai,1992近似,但新种额角长,上缘具15-27齿,下缘具3-6齿;雄性第一附肢内肢的内缘平直。棒肢米虾C.clavipes sp.nov.略似窄肢米虾C.angustipes,但目前雄性第一附肢内肢末端尖细,内缘刺少;雄性第二附肢雄附肢短而细,内缘仅具1刺,末端仅具4刺。正模标本保存在上海水产大学,副模标本保存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15.
拟刺鲨属Pseudocentrophorus,新属 属的模式种:同齿拟齿鲨Pseudocentrophorus isodon,新种 本属一般特征与角鲨属(Squalus Linnaeus)相近,但背鳍棘具侧沟,胸鳍内角尖长突出,口后方具颏褶,尾基上方无凹洼,尾鳍后部近尾端处具一缺刻。本属与刺鲨属(Centrophorus Muller et Henle)、田氏鲨属(Deania Jordan et Snyder)相似,但上下颌牙为同型,均外斜具切缘。本属与拟田氏鲨属(Deaniops Whitley)牙虽相似,但鳞无4刺突,口前吻长较短,约等于口至胸鳍起点,胸鳍里角具尖突。与乌鲨属(Etmopterus Rafi-  相似文献   

16.
云南米虾属一新种的记述(十足目:匙指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的米虾属一新种,标本采自于云南省蒙自县,兹描述如下: 蒙自米虾,新种Caridina mongziensis sp. nov.(图1—9) 额角短,通常伸至靠近第一触角柄第2节的末端或稍微超出,上缘具9—11齿,有5—7(通常为6)齿位于眼眶后缘的头胸甲上,额角末端的1/2—2/3无齿;下缘具1—4(通常  相似文献   

17.
鳃虱科(甲壳动物亚门,等足目)属间系统发育关系支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鳃虱科Bopyridae的47个形态学性状,利用PAUP软件,以支序分析方法对中国海域鳃虱科24属进行属间系统发育关系研究.支序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鳃虱科内姐妹群的关系.根据分析结果,假鳃虱亚科中的巨鳃虱属Gigantione是鳃虱科中较早分出的一支,而背腹虱亚科中的仿腹虱属Parathelges和腹虱属Athelges则为较晚分化出来的;褐虾鳃虱亚科的褐虾鳃虱属Argeia盖腹虾鳃虱属Stegoalpheon和真虾鳃虱亚科的深海鳃虱属Bathygyge聚为一支,成为一对姐妹群;蟹鳃虱亚科的单系性得到分析结果的支持,假鳃虱亚科的单系性则不被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中国鲎幼体阶段(黄皮鲎)的形态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研究发现,中国鲎幼体阶段(黄皮鲎)生殖盖板中叶不长于侧叶,尾呈三角形,上有一列小刺,腹甲后端尾上有三个棘突,尾两个侧边无小刺,腹甲背面无小刺分布,但其头胸甲和腹甲背面棘突较长,明显呈幼体状,中国鲎的胚后幼体发育从小到大,身体背部颜色处于黑色→土黄色→褐色的一种渐变过程,当中国鲎幼体头胸甲宽度处于10-25cm时,也就是胚后发育的第12至第16次蜕皮期间时,其体色呈土黄色,在粤西、海南、北部湾一带俗称“黄皮鲎”。所以,黄皮鲎为中国鲎一定阶段未成熟的幼体,而不是一个新种或亚种。标本采自广东省湛江市,保存于湛江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描述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北峰溪流中的一吻虾虎鱼新种,定名为网纹吻虾虎鱼Rhinogobius reticulates sp.nov..该虾虎鱼与R.mekongianus和R.nammaensis在头部斑纹上相似,但具有区别于此两种吻虾虎鱼的特征:纵列鳞27~29(平均27.7);椎骨数26~27(平均26.5);成体眼肩胛骨管通常于眼窝后具有两个感觉管孔ω和ω1;鳃盖条部具8~13条红色网状条纹;眼下缘具1红棕色条纹;全身密布黑褐色细点;体侧无斑块.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采自广西桂林洞穴中的盲米虾属一新种,半盲米虾Typhlocaridinasemityphlatasp.nov.,新种眼角膜色素未完全退化,额剑上下缘均具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