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人类活动影响下兽类的演变”论文集由夏武平、张洁二位教授主编的“人类活动影响下兽类的演变”论文集,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有论文38篇;其中濒危和主要资源兽的演变及现状论文24篇;区域性兽类的演变论文10篇;兽类多样性的研究2篇;其它2篇...  相似文献   

2.
2020年是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成立和《兽类学报》创刊40周年。近40年来中国兽类学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健康快速地发展,特别是分类学与区系演化、种群生态学、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保护生态学、保护遗传学、分子进化、栖息地评估等领域。本期有11篇论文,分别对我国这些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野生哺乳动物疫病及其传播规律、兽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保护生理学、保护宏基因组学等是需要加强发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中日兽类学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我国安徽省合肥市江淮饭店举行。 应邀参加本次学术会议的日方代表共16名学者,有日本哺乳动物学会会长西胁昌冶教授为团长,国立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和田一雄博士为秘书长。中方与会代表40余人,多为从事我国兽类学研究多年的科学和教育工作者,他们来自全国各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卫生防疫部门。 会议收到论文56篇,其中日方18篇,中方38篇。论文涉及面相当广泛,这反映了中日两国兽类学工作者在哺乳动物分类、区系、群落、种群、个体生态、动物地理、行为学、古生物学,遗传生理等方面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于1992年4月14—17日,在西安市召开了“人类活动下兽类演变”的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74名,其中教授25名,副教授21名,表明与会者多为有名  相似文献   

5.
1988年7月25—30日,亚太地区兽类学界近400人聚集北京市怀柔县,举行了学术讨论会。此次大会是亚太地区最大型的一次兽类学学术讨论会,由中国兽类学会和美国兽类学会共同组织。参加大会的中方代表约250人,分别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卫生防疫部门等(其中有四川代表17人),外方代表约150人,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会议共收到论文308篇,中国兽类学会主席夏武平教授等4人在大会发言,小组宣读论文140篇,其余均以板报(英文)形式展示。其中有关大熊猫方面的论文40篇,有17篇来自四川,3篇来自外国代表提交。…  相似文献   

6.
兽类物种多样性高,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生态系统类型和兽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多数生态系统的兽类物种资源情况仍未完全掌握,许多区域缺乏调查记录或长期监测资料。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兽类动物资源保护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兽类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以下简称兽类网)于2011年启动建设,结合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背景下的国家重大需求,以陆生兽类及其栖息地为研究对象,先后建立了55个监测样区,逐渐形成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发表有关论著180余篇(部),其中红外相机工作日累计超156万天,获得图像775余万张;同时,推动建立了我国兽类多样性监测标准化技术体系和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对兽类群落组成、种群动态和行为变化以及关键驱动因子开展长期监测研究,为我国重要兽类资源保护、有害生物管控提供先进技术和科学数据支撑。本文回顾了兽类网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了在监测技术方法、编目发现、行为生理、种群、种间关系、群落和保护管理方面的监测与研究进展。未来需加强技术和学科交叉,聚焦多尺度、多维度、多营养级的综合研究应用,为全面、深刻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维持机...  相似文献   

7.
《动物学研究》2001,22(1):19
2000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国兽类学会成立2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在泉城济南市山东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林业部门、农业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和动物园系统的120多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由第四届兽类学会副理事长胡锦矗教授主持,并由他宣读了张洁理事长的贺信;副理事长、《兽类学报》主编王祖望教授致开幕词并宣读了夏武平名誉理事长的贺信;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陈大元先生代表动物学会出席了本次会议并致贺辞;山东大学校长于修平教授作为东道主致欢迎辞;山东野生动物学会、山东省动物学会、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对本次会议在济南召开发来贺信表示祝贺。第四届学会秘书长冯祚建先生代表理事会做工作报告,对第四届理事会5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并就学会的组织工作、学术活动和财务状况等向与会代表做了汇报。   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86篇,学术研讨会分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全体大会上王祖望教授做了“我国兽类学近20年的发展与展望”的报告,从学科发展、论文发表与专著出版、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以及人才培养和引进4个方面对我国兽类学的发展做了回顾;张知彬先生做了“种群时空动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报告,系统详细地介绍了目前该领域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及其重要的理论假说,对我国学者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胡锦矗教授的“大熊猫的现状与保护”报告了大熊猫的栖息地及大熊猫生存状况,提出了保护大熊猫的措施。分组报告分大型兽组和小型兽组,60多位代表在分组报告上展示了他们近年来的科研成果,论文涉及兽类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其中濒危动物保护及行为学的论文24篇,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讨论了濒危动物的现状,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在兽类学各学科的运用,也是本次学术研讨会的热点,共收到相关论文17篇,标志着我国兽类学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小型啮齿类的行为、种群生态、代谢生理的论文26篇,为我国农田鼠害、荒漠鼠害的生态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会专家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学术气氛十分浓厚。本届大会既看到我国一批中老科学家仍然坚持耕耘在兽类学研究的第一线,又看到一大批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青年学者已成为我国兽类学研究的中坚,其中有的正是充满活力的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兽类学的发展和希望。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即第五届兽类学会理事会,新组成的理事会由56名成员组成,一批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继续担任学会理事,同时增选了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为理事。大家一致推举夏武平先生为名誉理事长,并经无记名投票选举王祖望教授为理事长,马逸清、张知彬、胡锦矗、赵新全、徐宏发教授为副理事长,魏辅文教授为秘书长。   大会在祥和、热烈的气氛中闭幕,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拥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麋鹿、白鱀豚等特有物种和旗舰物种在内的丰富兽类资源。近几十年来,土地利用模式转变、盗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使许多兽类物种面临生存威胁,导致物种遗传多样性丧失。而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组成部分,决定了物种和种群能否长期生存。保护遗传学作为保护生物学的一大分支学科,旨在通过遗传学分析探明种群遗传变异和物种濒危的遗传学机制。近40年来,随着研究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兽类保护遗传学在遗传多样性和近交水平评估、景观遗传学、生态遗传学和圈养种群遗传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然而,未来人类社会发展可能为濒危兽类带来的威胁依然存在,高通量测序等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濒危物种和种群遗传适应与濒危机制,从而实现对濒危兽类的有效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3月18~20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省各地市州的会员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和我国著名的两栖爬行动物学家赵尔宓院士、我国著名的兽类学家胡锦矗教授等多位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33篇,编印了会议论文集。  相似文献   

10.
《兽类学报》第五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于2000年11月30日在山东济南大学召开。中国兽类学会理事长、本刊编委王祖望教授,主编张知彬研究员,副主编(按姓氏笔画)冯祚建、刘季科、钟文勤、温得启、樊乃昌,编委马逸清、王应祥、王岐山、王金星、方盛国、卢浩泉、汪诚信、李保国、李进华、吴毅、胡锦矗、黄乘明、魏辅文以及编辑部的罗晓燕、张得钧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主编张知彬主持,常务副主编温得启简要汇报了创刊20年来的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点:1.《兽类学报》创刊20年来,在展示我国兽类学研究成果以及在促进我国同国际兽类学界的…  相似文献   

11.
第五届国际兽类学学术大会于1989年8月22—29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约近50个国家的学者出席。中国兽类学会组团参加了会议(包括通过其它途径出席者)代表共15名。 学术大会共收到论文865篇,分大会报告、分会、板报展示等三种形式进行交流。论文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兽类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中国兽类学会和美国兽类学会联合发起《亚太地区兽类学学术讨论会》将于1988年7月25日至31日在中国云南昆明召开。 会议主要学术内容有: 1.大熊猫生物学 2.濒危物种的保护 3.灵长类生物学 4.种群、群落和行为生态学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兽类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中国兽类学会和美国兽类学会联合发起的、亚太地区兽类学学术讨论会,将于1988年7月25—31日,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议主要内容: 1.大熊猫生物学;2.濒危物种的保护;3.灵长类生物学;4.种群、群落和行为生态学;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屏边县大围山倭蜂猴、蜂猴及同域兽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利用9台红外感应自动照相机调查了云南省屏边县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兽类资源现状及分布。在7个自然村周边布设了71个相机位点(19个位点在保护区内,52个在保护区外),共获取87 238张照片,拍摄到动物照片2349张,其中鸟类照片167张,兽类照片2182张。去除无法辨别的部分啮齿类照片后,共鉴定出11个兽类物种。其中蜂猴触发照片3张,倭蜂猴触发照片9张。倭蜂猴的相对丰富度为2.63%,蜂猴相对丰富度为5.26%,表明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倭蜂猴与蜂猴的数量极低。为了保证该灵长类种群的生存和繁衍,急需加强关注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遗传学会皮纹学第三届学术交流会、中华医学遗传学委员会群体遗传学第一届学术交流会于1989年8月14—19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医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首先安排了四篇学术报告:“遗传率及其影响因素”(吕学诜教授)、“遗传病与非遗传性先天残疾的调查和控制措施”(郭亦寿教授)、“我国皮纹学研究十年来的回顾”(郭汉璧副教授)和“关于人类及其主要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0月26~30日,首届海峡两岸兽类学学术讨论会在桂林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70余人,其中台湾代表6人.这次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5篇. 大会开幕式由兽类学会副理事长胡锦矗教授主持,兽类学会理事长张洁教授致开幕词并预祝大会成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一届灵长类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2月13-19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45个单位的75位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出席了这次会议,大会收到99篇学术论文和工作报告。 会议期间,分别进行了大会和分组报告,大会宣读的《禄丰古猿与人类起源》、《中国的灵长类动物及其保护》以及我国特产金丝猴的种群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分类地位和分布现状等,受到代表们的重视。此外还进行了关于建立灵长类中心的专题座谈。并通过幻灯放映、图片展览、资料陈列以及参观有关研究单位及其猴类饲养园地等项活动,交流和了解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情况。 一、学术交流。代表们对我国的灵长类研究工作在分类区系、资源调查、种群生态、解剖、生理、心理、行为、医学、饲养驯化、繁殖、保护,以及古猿、化石灵长类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感到鼓舞。对我国在国际灵长类研究中所处的落后状态感到不安,表示要脚踏实地、加强规划、集中力量、相互协作,逐步缩短差距。  相似文献   

18.
中日兽类学联合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合肥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中日代表共56名。中国代表38名。会议共收到论文50多篇,其中,有关兽类分布、区系、  相似文献   

19.
科技消息     
第六次国际辐射研究大会已于今年5月13-19日在日本东京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包括大学生代表)共1,400多人,来自46个国家。我国派出了以朱壬葆和沈淑敏为正副团长的15人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大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参加国际辐射研究的学术会议,引起与会各国科学家的重视。这次会议上共有大会报告4个(6篇),它们是:(1)聚变技术的进展和它的辐射问题(分两篇)(2)癌症放射治疗中的实验前景(Kaplan 教授)(3)广岛和长崎30年研究的述评(分两篇)(4)辐射,环境突变物和人类的生存(遗传问题)整个大会分29个专题讨论会,共111篇报告,125次分组论文报告会,提交论文830篇。我国科学工作者提交了8篇报告,会议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物  相似文献   

20.
环境微生物研究是我国微生物界发展最快、也是最活跃的重要领域之一.根据《微生物学通报》发表论文的统计数据,2014年本刊共发表文章308篇,其中发表数量名列前茅的是环境微生物领域(40篇),紧随其后的是农业微生物(30篇)和工业微生物(29篇).在环境微生物研究工作中,微生物菌种资源及其特性相关文章以16篇位居榜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