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假说-演绎法”的基本内涵。通过对孟德尔的2对相对性状豌豆杂交实验的深入剖析,运用“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经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建立起关于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让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并能够领会“假说-演绎法”在“自由组合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方法论价值,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假说-演绎法"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生物学通报》2007,42(4):36-38
“假说-演绎法”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遗传与进化”模块对高中学生提出的科学方法的要求,许多教师对假说演绎的内涵感到陌生,对其教学的落实更加困惑,因而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出现忽略“假说-演绎法”的教学或者教学不到位的现象。阐述了“假说-演绎法”的含义,“假说-演绎法”在自然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遗传与进化”模块中适用“假说-演绎法”教学的素材,对可供教学的典型案例做了剖析,并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体一些单基因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人体一些单基因性状遗传分析葛如陵,王育秀(山东滨州医学院256603)(山东北镇中学256618)单基因性状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单基因性状的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和伴性遗传(SL)3大类。伴性遗传...  相似文献   

4.
张明爽 《生物学通报》2002,37(12):28-31
遗传和变异主要包括基因的本质、基因的传递规律和生物的变异 3个方面的内容 ,是以细胞 (结构基础 )——染色体 (主要载体 )—— DNA(分子基础 )——基因 (功能单位 )——脱氧核苷酸 (物质基础 )为主线的知识体系。本专题习题类型多 ,题量大。在高考复习中 ,除夯实基础 ,构建知识体系外 ,教师应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的指导。用解题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以方法 ,提高学生复习效率。1 解表述题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多 ,原理难理解。如遗传物质DNA与中心法则、相对性状与显隐性性状、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分离与…  相似文献   

5.
群体 ,是指一群可以相互交配的生物个体。在一个群体中 ,有许多性状表现 ,但各种性状绝不会在同一个体中同时出现。尤其是相对性状 ,不同表现类型由于在不同个体中出现 ,因而 ,各自具有一定的出现频率。据孟德尔定律 ,控制性状的基因在配子中也有相应的出现频率。因而可以进行有关群体遗传的数量及频率的测定和预算。下面仅就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进行分析。例 1 已知兔子的脂肪有白色和淡黄色两种 ,是 1对相对性状 ,属常染色体遗传 ,白色 (B)对淡黄色 (b)为显性。基因型为 BB和 bb的个体杂交 ,预测 F3 及以后的群体中 ,淡黄色脂肪个体占群体…  相似文献   

6.
邢万金  莫日根 《遗传》2015,37(1):98-108
在孟德尔遗传学中显性与隐性描述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体时的功能关系,把在表型上看出效果的等位基因称为显性等位基因,看不出效果的称为隐性等位基因,并由此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开创了遗传学这一学科。这样的描述最初是逻辑推理的需要,但对于研究生命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实验性科学而言,必须在细胞与大分子实体上找到显性与隐性的生物学基础。在遗传学教学中,如何用现代分子遗传学知识诠释经典的显性和隐性概念是教师经常面临的释疑问题。笔者认为要理解等位基因显性和隐性的实质,必须了解等位基因的差异及其产物RNA或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具体作用。不同等位基因的蛋白质或者RNA产物在细胞内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起的作用不同,赋予了在细胞、组织或器官水平上能够区分观测到的表型差异,即显性或者隐性。文章根据基因结构的变异、基因调控的差异、基因产物的类型与作用等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上分别举例探讨了等位基因显性与隐性的分子实质及其变化,以期在遗传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基因的变异和功能有更全面、更具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病理性近视的家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我国病理性近视的遗传模式,对90个病理性近视大家系进行了分离分析。简单分离分析采用先验法和SEGRAN-B软件,进行拟合优度卡方检验,比较实际分离比与理论分离比的符合程度;复合分离分析运用SAGE-REGD软件进行孟德尔遗传模型(主基因、显性、隐性、共显性)和非孟德尔遗传模型(非传递、环境、一般)的拟合。结果显示,婚配类型为A*N的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散发概率为13.8%,婚配类型为N*N的家系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散发概率为16.3%,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能除外,复合分离分析接受孟德尔遗传的显性、隐性、共显性和主基因模型,共显性模型的可能性最大,基因频率为0.21442999。因此,我国病理性近视存在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式,并有一定比例的散发病例,具有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以基于探究和建构主义的“发现学习”理论为指导。设计了面向高中学生的“自由组合定律”一节的教学,引导学生使用“假说一演绎”这种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结合数学统计推导,分析孟德尔2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尝试对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解释和假说,同时,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和推导实验结果,再与孟德尔的实际测交实验结果比较,进一步检验假说是否成立,最终构建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科学理解。  相似文献   

9.
长豇豆荚色、籽粒色及生长习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性状多样的长豇豆为材料,对其荚色、籽粒色和生长习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籽粒色的相对性状间均表现1对等位基因差异的遗传,黑籽对红籽为显性,黑籽对白籽、红籽对白籽均为显性,花斑籽对红籽为显性。生长习性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蔓生对矮生为显性上位性。荚角因材料不同有的表现为质量性状,且紫荚对浅绿荚为显性、浅绿荚对绿荚为显性、白荚对浅绿荚为显性;有的表现为数量性状,即由多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用层层质疑和环环相扣的情境问题,启发学生从2对相对性状遗传现象入手,逐步探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直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以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甜荞麦植株为亲本,成对进行人工杂交,分别构建了F1、F2、F3代分离群体。探讨了普通荞麦5对形态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发现瘦果棱形状(圆弧状、尖)、花果落粒性(落粒、不落粒)2对相对性状符合3∶1的遗传模式,说明它们属于单基因遗传,并且是完全显性。而主茎基部木质化(有、无)、花药大小(正常、小)符合9∶7的遗传比率,说明它们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并符合显性互补的遗传模式。通过对花柱长与同长这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发现,F2代符合13∶3的遗传比率,说明它们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符合显性上位的遗传模式。这5对相对性状均为自由组合,分属于不同的连锁群。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物学所讲述的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定律以及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其中,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定律揭示了细胞核遗传的一般规律,与细胞质遗传呈现并列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国外水稻抗虫性的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三、抗性的遗传 对品种抗性遗传的研究,不仅能为当前的抗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也是解决害虫“生物型”问题的钥匙。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品种对褐稻虱抗性的遗传,发现Mudgo、Co22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所控制,而ASD7的抗性则由一对隐性基因所控制。这些基因分别被定为Bph,和bph_2,二者紧密连锁,从未发现有重组现象。以后又发现一对控制品种RathuHeenati抗性的显性基因与Bph_1独立分离,被定为Bph_3。控制品种Babawee的抗性是另一个与bph_2独立分离的隐性基因,这一基因被定为bph_4,随后还发现Bph_3和bph_4也是连锁的。Ptb21和Ptb33各有一对未知的显性抗虫基因和一对隐性抗虫基因。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答     
问题解答问:影响相对性状分离的条件是什么?答: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质体杂交产生的F;,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其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例为3:l,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例为1:1。这种分离比例反映,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分别载荷在两条同源染色体对等位点上的成对基因...  相似文献   

15.
不同植物在开花时间上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有其本身的遗传基础,也与温度和(或)光周期有密切关系,这些性状可能以数学遗传或质量遗传方式遗传下去。深入研究表明植物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早花基因,Gottschal和Wellensic报道了豆类中的早花基因,报道认为早花基因是隐性等位基因;Murfet报道了在豆类中的早花基因为一个显性一个隐性组成;Bernard报道了大豆的早花基因为两个隐性等位基因;Coyne和Mattson鉴别出了菜豆的三种开花时间基因;Pinihus报道了春小麦中的一个显性早花基因;Ttai讨论了水稻上的复杂开花基因,其早花基因是由在不同位点上的4  相似文献   

16.
马海财  谢小冬 《遗传》2013,35(1):107-110
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 总结推导出了一种快速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中多对相对性状F2分离后各自性状比值的新方法--显性观察法。其原理是通过观察F2代显性性状的表现种类数, 快速确定分离性状和各自对应的表现比值, 即以3为底数, 以某一个体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种类数为指数, 计算F2后代各自性状的比值, 该方法简便易操作, 为教学和基层相关领域的科研节省了时间。  相似文献   

17.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Pingxiang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Rice,PDGMSR)是在水稻中首次发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其育性由两对显性基因互作控制,一对是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Ms-p,另一对是显性上位恢复基因(dominant epistatic fertility restorer gene,Rfe)。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恢复基因能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育性表现可育。本实验用一个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有恢复能力的水稻品种E823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配制杂交组合,将(萍乡核不育水稻/E823)F2作为定位群体,根据F3株系的育性分离,选择育性分离株系对应F2单株(基因型为Ms-pMs-pRefrfe和Ms-pms-pRferfe)构建可育池,用对应F2株系中的不育单株(基因型为Ms-pMs-prferfe或Ms-pms-prferfe)构建不育池,将显性上位恢复基因Rfe定位在水稻10染色体RM311和RM3152一侧,遗传距离分别为7.9cM和3.6cM。根据已有的Ms-p的定位结果,合成10染色体部分微卫星引物,对不育单株进行分析,发现RM171和RM6745位于Ms-p的两侧,距离分别为0.3cM和3.0cM。根据10染色体的测序结果,将Ms-p界定在约730kb的范围内,并构建了Ms-p的电子重叠群。植物显性核不育的育性恢复机理存在“复等位基因”和“显性上位互作”两种假说,贺浩华等用经典的遗传学方法证明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属于“显性上位互作”。理论上认为,确定其遗传机理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基因定位,如果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位于同一位点,则其遗传机理属于“复等位基因”,否则为“显性上位互作”。本实验将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定位在水稻10染色体不同的位点,用基因定位的方法证实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属于“显性上位互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F-2群体的藏鸡羽色、胫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存芳  李宁  吴常信 《遗传》2006,28(7):810-814
采用白来航、寿光鸡分别与藏鸡进行正反交交配,F1代进行自群交配产生F2群体,观察F1和F2代中羽色、胫色的表现和分离比例。结果表明,白来航鸡的白羽和寿光鸡的黑羽对藏鸡麻羽的遗传方式是完全显性遗传;麻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决定的,只有同时存在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才可能表现出麻羽来;决定胫色性状的Id/id基因为伴性遗传,隐性基因id在纯合子时有个逐步表达的过程;本研究证实了所用白来航公鸡胫色性状的基因型为显性纯合子。  相似文献   

19.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必修部分中“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一部分,本单元是以遗传的基本规律为中心内容展开的,涉及到了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还有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伴性遗传规律。与遗传规律相关的遗传学术语及经典的遗传实验等。通过学习和领会新课标要求,笔者对本单元的教学构思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界中,显性现象是广泛存在的。孟德尔将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得到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没有得到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例如,在豌豆中,高茎对于矮茎是显性,矮茎对于高茎则是隐性。然而相对基因中的显性和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