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民间又称之为中秋。仲秋有两个节气,即白露和秋分。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白露为9月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更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以及酉月的起始。白露之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  相似文献   

2.
正秋季,指农历8、9、10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其中又可分为孟秋、仲秋、季秋三个部分。孟秋包括立秋、处暑两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为秋季开始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立秋过后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气候开始早晚凉爽,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静。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相似文献   

3.
<正>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7个节气,秋季的第5个节气,时间大概在每年的10月7日至9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渡,暑气还没有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在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正>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冬季的第1个节气,时间大概在公历11月7日或8日。古人对“立”的解释与现代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  相似文献   

5.
<正>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时间一般在8月23日左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释处暑:“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即为出暑,表示炎热的暑天即将结束,而之前的立秋节气尚与暑气为伍,有秋之名,无秋之实。在北方,由立秋到处暑,秋爽确实立竿见影。  相似文献   

6.
<正>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此外,立秋还意味着草木开始结果,收获的季节到了,故有“秋收冬藏”之说。收获是一种幸福,立秋也是幸福的感召。  相似文献   

7.
正季秋是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季秋有2个节气:寒露、霜降。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时间点在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度(处于室女座)时。霜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8个节气,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阶段。此时的养生至关重要,那么都有哪些养生方法呢?且听  相似文献   

8.
<正>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的夏天从此开始。“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指的是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长大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这个疯狂生长的季节,我们的心理建设也需要加大力度,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面对挑战,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9.
<正>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时间是在公历1月5—7日,这时正值“三九”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释小寒:“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正值三九寒天前后,西南区域在《数九歌》中唱道:“三九四九,  相似文献   

10.
<正>仲春郊外[唐]王勃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春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时间在3月20日或21日。此时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且正好始春季九十天之半,故称为“春分”。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表示各季的中间。晋南地区有谚语曰:春不分不暖,夏不至不热,秋不分不凉,冬不至不冷。  相似文献   

11.
<正>5月21日前后是小满,隶属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夏季节气中升温速度最快的一个。这里我们围绕三个主题来谈小满节气的心理建设:第一个主题是家庭教育,第二个主题是自我成长,第三个主题是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立春左河水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2月3—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表示开始,“春”表示节气,  相似文献   

13.
正季夏是指农历六月,包括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视运动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是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正值"头伏"。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二个节气,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间,南半球  相似文献   

14.
“节气里的生物密码”是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发的一门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课程。本文聚焦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从物候变化入手,以“低温环境下,生物生命活动的降低”为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施实验方案,从生物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感知节气,根据实验现象的解释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进行进一步探讨,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结合节气民俗,在探索节气中生物学奥秘的同时,将节气文化、生物学知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实现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学科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化自信,实现学科的综合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时间在2月18—20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冰雪融化,气温回升,  相似文献   

16.
薛娟  张涛  曾军  李萍  高小其  娄恺 《生态学报》2014,34(21):6214-6224
为了解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在24节气内的变化,选取24节气当天采集泉水样品(计24份),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对其进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并结合该泉地球水文化学指标进行典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泉水细菌群落的香农指数(H)变化幅度较大(1.088—3.003),春季(立春至谷雨)样品呈现出明显的波动趋势,并在惊蛰时达到最低值(1.088),夏季(立夏至大暑)和秋季(立秋至霜降)样品在节气内出现类似的递增趋势,冬季(立冬至大寒)样品则保持在较低水平(≈1.761);辛普森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E)在24节气内变化的差异不显著。24节气的泉水细菌群落组成主要有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及梭杆菌门,此外,还有少量隶属于蓝藻门、螺旋体门、异常球菌-栖热菌门、绿菌门、柔膜菌门和硝化螺菌门等的类群存在于某些特定的节气中;春夏季节革兰氏阴性菌为优势类群,秋冬季节,革兰氏阳性菌为优势类群;硫氧化菌类群(Acidithiobacillus、Thiothrix)和硫还原菌群落(Desulfobacter、Desulfoluna)的存在,与10号泉的含硫特性相关。通过对各项地球水文化学指标的分析显示,电导率、水汞、甲烷、硫化物在各节气的波动最为剧烈;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细菌群落组成随24节气更替存在一定变化并与地球水文化学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植物疗疖妙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是柳叶菜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其花于仲夏至仲秋夜间开放,花朵直径3—5厘米,鲜黄色,美丽而芳香,而且花瓣可在夜晚发出磷光,故又名“夜来香”或“夜之星”(Evening Star)。  相似文献   

18.
关于睡眠,前文(见《化石》1990—3期:“人类睡眠之谜”)已作过一些介绍。其实,睡眠之谜还远未揭开,而且一直在困扰着人们。人为什么要睡眠?睡眠是怎样发生的?诸如此类的简单大问题,就连学者和科学家们也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但人类对于睡眠的研究和探索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坚持不懈的热情与努力业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展示给我们的前景是极为可观的。一、从阴阳消长到本能适应受古代哲学和中医阴阳学说的影响,我国古代一些学者曾试图从阴阳平衡的观点来认识和解释睡眠现象,提出过阴阳睡眠学说。认为“天”有昼夜(阴阳),人有阴阳(人体昼夜),人通过觉醒与睡眠之态与日月阴阳相应和协调一致,以达到阴阳消长平衡。如《灵枢·口问篇》中就有“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之说,并认为如此天人合一,人与天地共阴阳,则有益于健康。否则,若阴阳(昼夜)失调,睡眠异常,“昼不精,夜不瞑”,不利于健康。可见,古人是强调日  相似文献   

19.
徐钦琦 《化石》2001,(4):24-25
在第8讲 ,我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揭示了生物进化之道”。具体地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究竟哪些论述揭示了生物的进化之道呢?我愿在此重申一遍 :它们是周易中的“与四时合其序”。黄帝内经中的“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始终也 ,死生之本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庄子中的关于“大年”的概念。难道这么简单的几段论述真的可以阐明生物史上的奥秘?难道西方那么多优秀的科学家无法解决的大难题 ,就靠这么几句话就可以获得成功?事实胜于雄辩 ,请看与宏年的四时变化相耦合的 ,生物界的三次大绝灭和三次…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春节悄然而至,新的一年与老朋友们谈点什么呢?我想,这一年还是从中医学的"天人相应"角度谈谈"二十四节气养生"吧。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知识,一年分为四季,每个季节有三个月,分别叫孟月、仲月、季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这样一年共二十四个节气。一年打头第一个节气是立春,第二个节气是雨水,这两个节气构成孟月。孟月里天气变化是不同的,因此,养生方法也有差异。中医强调"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只有掌握其变化特点,才能做到"因时养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