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画眉消化系统形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只(4♀,4♂)画眉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画眉的舌成细长三角形,前端有刺毛状结构,雌鸟的刺毛数目多且较细,雄鸟的刺毛则数量少,但是相对较粗大.舌后端有1~2排尖端后指的栉状突.雌雄鸟在舌前端正中央还有一"V"形的凹缺,雌鸟深约1.22 mm,雄鸟深约1.87 mm.食管管径较细,整体宽窄不等,无明显可见的嗉囊.腺胃乳突短而小,分布均匀,肌胃发达,具角质膜.肠道长与体长基本相等,小肠较发达,雌鸟小肠长178.53 mm,占肠道总长87.43%;雄鸟小肠长186.62 mm,占肠道总长89.01%.具有不发达的双侧盲肠,盲肠有未倒置现象.肝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左右两叶,右叶又分一小叶.胰位于十二指肠袢内,细长形,分两小叶.并与同科的蓝翅希鹛、灰胸薮鹛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蓝翅希鹛消化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德芳  郭延蜀 《四川动物》2007,26(4):919-922,F0003
对6只(3♀,3♂)蓝翅希鹛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蓝翅希鹛的舌成细长三角形,雌、雄舌尖端差异显著:雌鸟舌尖端各有一根长刺毛,而雄鸟无此长刺毛;在舌前端正中央还有一"v"形的凹缺,使舌成二分叉,雌鸟分叉深约2.77 mm,雄鸟为1.63 mm。食道颈胸部分段不明显,食管长18.64~23.55 mm,嗉囊外观不明显。腺胃乳突短而小,分布均匀;肌胃发达,具角质膜。肠道长与体长基本相等,小肠较发达,雌鸟长100.90 mm,占肠道总长90.08%,雄鸟分别为102.52 mm和89.60%;具有双侧盲肠,但不发达,占肠道总长的2.3%~2.8%,右侧盲肠略大于左侧;直肠短,雌鸟仅占肠道8.55%,雄鸟占8.72%。肝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左右两叶。胰位于十二指肠袢内,细长形,分二小叶。由消化道特征说明其食性是以食虫为主的杂食性鸟类。  相似文献   

3.
灰胸薮鹛繁殖行为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春季在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对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灰胸薮鹛胆小畏人,喜藏匿于茂密灌丛中活动、鸣叫.4月中旬进入繁殖期后雄鸟占区鸣唱逐渐增加,5月中旬占区鸣唱达到高峰,5月下旬逐渐减少,进入育雏期.在山顶茂密方竹丛中找到1巢,对其进行了2个全天观察,雌、雄鸟共同喂雏,亲鸟均会暖雏,但雄鸟暖雏较雌鸟少.亲鸟吃掉幼鸟粪便及食物残渣,以保持巢的清洁.亲鸟喂给幼鸟食物以昆虫和小型蛾类为主,在巢期为15天.  相似文献   

4.
对一只雕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雕舌呈鞋底形,舌根分叉,叉粘膜上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食管宽而扁,无明显可见的嗉囊;肌胃无明显的类角质膜;肠道长是体长的2.05倍,小肠较发达,长970.5 mm,占肠道总长的75.7%,具有较发达的双侧盲肠。并与蛇雕、毛脚、黑鸢的消化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2016年1—2月和6—8月,分别在四川省峨眉山和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非繁殖季和繁殖季活动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灰胸薮鹛非繁殖季的平均活动区面积为9 659 m2±975 m2(95%FK),平均核心区面积为2 542 m~2±263 m~2(60%FK)(n=4);繁殖季的平均活动区面积为13 040 m~2±6 003 m2(95%FK),平均核心区面积为1 581 m~2±1 362 m~2(60%FK)(n=2)。非繁殖季遥测个体间的活动区重叠百分率基本在50%以上;而配偶间的活动区重叠面积在70%以上。该现象可能与是否配对、领域行为及栖息地质量有关。此外,还发现灰胸薮鹛的日活动具有节律性,雌鸟和雄鸟分别在早、晚和早、中、晚各有1个活动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对于特有珍稀鸟类的保护而言,了解其对特定栖息地的要求至关重要。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是我国西南山地一种特有的画眉科(Timaliidae)珍稀鸟类。2010~2013年冬季,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在四川峨眉山对灰胸薮鹛的冬季栖息地特征进行了调查。沿山间公路、山脊或林中小径布设观察样线。样线共计26条,总长70 km。观察发现,灰胸薮鹛主要在常绿阔叶林林缘地带活动,海拔范围约500~1 300 m。共设置47个利用样方和25个对照样方。χ2检验的结果表明,灰胸薮鹛主要选择阳坡。与对照样方的差异性检验显示,灰胸薮鹛喜好利用海拔较低、乔木数量较少、乔木胸径较小、乔木均高较低、乔木盖度较小、灌木盖度较大、竹子均高较高、竹子盖度较大、草本盖度较大、藤本植物较丰富、植被总盖度较大和距林缘距离较小的生境。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灌木盖度、草本盖度、竹子盖度和距林缘距离是区分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的关键因子,判别准确率达87.5%。灰胸薮鹛对冬季栖息地的选择主要与食物和隐蔽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7.
灰胸竹鸡消化系统形态解剖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观察和测定了13只灰胸竹鸡消化系统的解剖参数,结果表明:雌性和雄性体重分别为227.39 g和216.79 g,体长分别为237.22 mm和230.00 mm;腺胃粘膜表面具有40~50枚圆形乳头,肌胃较发达;雌性和雄性的食道分别长约93.96 mm和99.75 mm,肠道总长分别为683.83 mm和672.95 mm,肝脏分别重4.87 g和5.20 g,胰脏分别重0.38 g和0.45 g.此研究为进行竹鸡的人工驯养和生物学研究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对一只成年雌性四川梅花鹿内脏系统作了初步的观察和研究,其气管长440 mm;食道呈漏斗状,具伸缩性,粗细不等;胃属于反刍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容积分别占全部胃室的80%、6%、6.5%、7.5%;肠道全长是体长的12.79倍,小肠较发达,全长11 661.36 mm,占肠道总长的58.8%,具有较发达的盲肠;卵巢较小,子宫属于双角子宫.  相似文献   

9.
灰胸薮鹛鸣声及繁殖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5~8月、2006年1~2月、2008年10月在四川省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对灰胸薮鹛(Liodchla omeiensis)的鸣声及繁殖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都能记录到的灰胸薮鹛鸣声可分为召唤、应答、觅食、采食、休息、飞行联络、报警叫声14种,仅在繁殖期能记录到的有占区、驱逐、逃避、求偶叫声12种.通过声谱分析获得了各种叫声的语谱图及其频谱特征.本文还对灰胸薮鹛繁殖期占区、求偶、交配、营巢、产卵和孵卵前3 d的行为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0.
黑鸢消化系统形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周菊萍  郭延蜀  米志平  胡锦矗 《四川动物》2004,23(4):346-348,F003
对黑鸢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黑鸢舌尖钝圆,舌根分叉,叉粘膜上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食管宽而扁,无明显可见的嗉囊;肌胃无明显的类角质膜;肠道长是体长2.3倍,小肠较发达,K1275mm,古肠道总长的93.6%,具有不发达的双侧盲肠:胰腺短而厚、并与蛇雌、毛脚鸢的消化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消化系统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红星  王艳梅  余燕 《四川动物》2005,24(2):181-183
本文对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的消化系统形态学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解剖与观察。结果表明:纵纹腹小鹗舌根表面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可防止食物的滑脱;无嗉囊,食管相对比较宽阔,且粘膜褶发达;肌胃的结构适于其食肉特性,壁薄,内有粘膜褶,伸缩性较大,其作用除消化外,尚有储食功能;小肠发达;具两条末端膨大的盲肠。文中还与部分鸟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黄喉拟水龟消化道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黄喉拟水龟消化道的组织结构.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方法对黄喉拟水龟的消化道进行观察.除了口咽腔以外,消化道的管壁是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区别在于粘膜层,食道和大肠的是复层柱状上皮,胃和小肠的是单层柱状上皮.黄喉拟水龟的舌桔红色,不能伸缩;食管中无食管腺,扩张性强;胃呈囊状,有大量胃腺,腔面皱襞较多;小肠较长,是消化的主要场所,表面有大量的绒毛,在绒毛中可见肠腺;大肠无绒毛,也存在皱襞.  相似文献   

13.
动物消化道的形态与食性、食物质量以及动物对能量的需求密切关系。本文对新疆干旱环境中生存的褐家鼠在自然环境中消化道长度及重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家栖的褐家鼠只有总消化道、小肠和大肠的长度有季节差异,冬、春季高于夏、秋季。同时发现捕自阿拉山口的褐家鼠胃长度和干重有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14.
黄缘闭壳龟消化管总长度为背甲长的3.5~4.2倍.食管和胃壁厚,扩展性强,内壁有数条纵行皱襞.小肠较长,约占消化管总长度的60.9%,无盲肠,肠内壁有大小不一的纵行皱襞.肝较大,为体重的4.8%左右.胰脏长条形,沿十二指肠分布.气管和支气管均由呈"O" 形完全闭合的软骨环和环间韧带所构成.气管较长,有45~55个软骨环;支气管较短,有30~40个软骨环.肺长囊形,蜂窝状,紧贴在背甲的内表面,从肩带一直延展到腰带.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丰富短耳鸮的形态学资料,对其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短耳鸮有锐利的角质喙以利于撕裂食物,舌后端左右分叉,而且分叉的两侧各有一排尖端后指的角质栉状突,可以防止食物滑落;食管纵向皱襞发达,有较大的伸缩性,无明显嗉囊,食管胸段粗大。肌胃壁薄而无明显角质膜,用来进行化学消化,而不起研磨作用;肠道较体长略长,其中小肠最发达,具有不甚发达的双侧盲肠。并与部分肉食和植食性鸟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银鲳(Pampus argenteus)消化道结构特点与其功能及食性的相关性, 采用解剖、石蜡切片、AB-PAS染色及酶活性检测技术对银鲳消化道的形态、组织结构、黏液细胞分布及消化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银鲳的消化道由口咽腔(舌)、食道侧囊、食道、胃及肠构成, 胃肠交界处有很多幽门盲囊。食道侧囊呈椭球形, 食道粗短, 胃呈U型, 肠有多个盘曲, 肠指数为2.03。舌上皮内有少量味蕾及较多黏液细胞。食道侧囊、食道、胃及肠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组成。食道侧囊内皱襞较发达, 被覆复层扁平上皮, 内含较多黏液细胞, 且以Ⅳ型为主, 皱襞顶端及侧面有内含角质刺的次级突起; 黏膜下层及肌层中有固定皱襞的骨质脚根; 侧囊内胃蛋白酶活性较高。食道内皱襞较高, 被覆复层扁平上皮, 内含较多黏液细胞, 且以Ⅳ型为主。胃内皱襞发达, 被覆单层柱状上皮, 未见黏液细胞分布; 胃腺发达, 胃内蛋白酶活性较高。肠道内褶襞多, 高度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黏液细胞密度前、中肠较高, 后肠较低, 且均以Ⅰ型为主; 肠道内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幽门盲囊组织结构与肠相似。银鲳的消化道结构特点、黏液细胞分布及消化酶活性与其功能及偏肉食的杂食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