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1962年,梁文平、鞠天吟和笔者在浙江省安吉县黄墅地区测制剖面时,系统采集了下志留统下部的笔石。据所测剖面,含笔石的地层共厚122米,获得化石21层。从这些笔石化石的鉴定结果看来,这一段地层可以分为两个笔石带,即下部的44.5米为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 带,上部的77.5米为Akidograptus ascensus 带。这两个笔石带所含种羣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一年间,笔者等三次在江西南部崇义县的樟木曲和牛皮湾一带(图1)下奥陶统宁国组的Didymograptus abnormis带、Oncograptus magnus带和Cardiograptus amplus带中获得许多等称笔石科和心笔石科的新材料,有二个新亚属,除一个未定种外,尚有十一个新种。其中特别是一些具有轴隙构造的“肿笔石”和“心笔石”,在等称笔石科与心笔石  相似文献   

3.
江西崇义早奥陶世茅坪组的笔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早奥陶世茅坪组笔石9属25种,其中2新种.根据一些新材料的发现和笔石群的详细研究,将茅坪组笔石划分为3个带,即上部的Adelograptus-Clonograptus 带,中部的Aletograptus-Trograptus带,下部的Staurograptus-Anisograptus带.  相似文献   

4.
运用数值分支学方法对皖南胡乐组双头笔石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前言皖南中奥陶世胡乐组为黑色笔石页岩,所含笔石化石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笔石带:(1)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带;(2)Nemagraptus gracilis带;(3)Dicranograptus sinensis带。作为叉笔石动物群的重要组成分子,双头笔石开始出现于第1带,并于第2带和第3带获得了迅速分异和发展。皖南胡乐组双头笔石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许杰(1934)  相似文献   

5.
林尧坤 《古生物学报》1996,35(6):672-685
笔石采自河南淅川下志留统张湾组,其时代与华中区龙马溪组相当。包含D.triangulatus,O.communis和M.sedgwickii3个笔石带,可以与国内外同时代笔石带相对比。共记述正笔石目2科9属15种,其中含2新种和1新亚种。  相似文献   

6.
陕西紫阳早奥陶世权河口组的笔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力浦 《古生物学报》1996,35(5):591-599
记述了紫阳皮家坝权河口组笔石7属(亚属)12种,分出2个笔石带,下部T.approximatus带笔石群为世界型,上部D.filiformis带笔石群为华中-西南型。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双笔石类—尖笔石类—两形笔石类—单笔石类的演化系列为笔石研究者所公认。因为以往尖笔石类出现在下志留统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两形笔石类出现在P.acuminatus带和Orthograptus vesieulosus带,而单笔石类在O.vesiculosus带才开始出现。因此,上述的演化系列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陈旭等提出:“单列部分只由1个胞管组成的笔石,应该代表两形笔石科各属中原始的种群,它们正是尖笔石(Akidograptus)  相似文献   

8.
特马豆克阶是奥陶系底部第一个阶,笔石是特马豆克阶高分辨率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化石类群。江南斜坡带是我国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期漂浮笔石分异度和丰度最高的相区之一,位于该区的湖南益阳南坝剖面,发育有完整的上特马豆克阶笔石地层,特马豆克阶-弗洛阶界线附近地层连续,上特马豆克阶笔石地层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下特马豆克阶地层缺乏系统研究。近年来,通过对该剖面笔石标本的不间断采集,新识别出下特马豆克阶笔石带Rhabdinopora flabelliformis parabola带。到目前为止,湖南益阳南坝剖面特马豆克阶可以识别出5个笔石带,自下而上依次为:Rhabdinopora flabelliformis parabola带、Adelograptus tenellus带、Aorograptus victoriae带、Araneograptus murrayi带以及Hunnegraptus copiosus带。基于目前已识别出的笔石带,参考国内外同期笔石地层资料,本文详细讨论华南特马豆克期笔石带序列,并与国内外同期地层进行精确对比。  相似文献   

9.
文中图示和描述了重庆城口大塘口奥陶系红花园组和湄潭组下部营盘段的几丁虫计 6属, 17种。其中包括 7个未定种和 3个新种 (Conochitinadatangkouensissp. nov., C. wengxigouensissp. nov., Rhabdochitinachenk ouensesp. nov. )。讨论了几丁虫的地理和地层分布特点及其与笔石生物带的关系,阐明了红花园组和湄潭组下部营盘段不同笔石带(A. filiformis, D. bifidus和A. suecicus笔石带)中几丁虫的组合特征,并与国外同期地层几丁虫组合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贵州思南奥陶纪末至志留纪初大息场组的笔石研究结果表明,大息场组共产出笔石6属7种:Styracograptus chiai(Mu,1949),Normalograptus mirnyensis(Obut and Sobolevskaya,1967),Normalograptus ajjeri(Legrand,1977),Metaclimacograptus hughesi(Nicholson,1869),Avitograptus avitus(Davies,1929),Atavograptus atavus(Jones,1909)和Korenograptus laciniosus(Churkin and Carter,1970)。自下而上可识别出相当Dicellograptus complexus带、Akidograptus ascensus带和Cystograptus vesiculosus-Coronograptus cyphus带的3个含笔石地层带。虽然大息场组的笔石动物群分异度较低,但全都是上扬子区奥陶-志留系之交的常见属种,除S.chiai(Mu)之外,其它都是全球广布的物种。  相似文献   

11.
一、笔石分布与特征1953年,穆恩之在研究辽宁太子河流域寒武纪和奥陶纪笔石时,将上寒武统凤山组燕州层顶部发现的笔石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寒武纪笔石带——Dictyonema wutingshanense 带(包括在三叶虫 Quadraticephalus 带中).1955年,他对此带笔石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包括辽宁辽阳五顶山的 Dictyonema  相似文献   

12.
对川西汉源-荥经地区CYD2井下奥陶统弗洛阶大乘寺组的笔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altograptus deflexus笔石带在这一覆盖区发育良好。CYD2井的该带笔石动物群共含2属5种。根据下垂对笔石类的始端发育型式,修正前人对波罗的笔石属(Baltograptus)和巅峰笔石属(Corymbograptus)内一些种的归属,并对CYD2井的5种笔石进行描述。可能受制于钻心标本的限制,该地区的Baltograptus deflexus带笔石动物群分异度较低。川西汉源-荥经-峨眉山地区的大乘寺组与上覆二叠系梁山组呈假整合接触,表明该地区长期遭受沉积间断和剥蚀作用,B.deflexus带的确定,指示了这一长期剥蚀作用的最大深度。  相似文献   

13.
黔南三都Etagraptus approximatus笔石带的疑源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黔南三都EWtagraptus approximatus笔石带中的疑源类化石23属38种,包括1新种及2未定神。这为建立阿化克期早期笔石带中的疑源类组合,提高疑源类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精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湖北宜昌早志留世笔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着重研究湖北宜昌早志留世笔石的新材料,共描述18属50种,其中有一个新属和一个新亚属,34新种和新亚种,从而对本地区的志留系划分提供了依据,并对早志留世笔石带作了补充。在研究花瓣笔石(Petalolithus)特征和轴囊构造的基础上,认为Petalolithusmirabilis Mu et al.应独立成属,定名为分裂笔石(新属)(Dischidograptus gen.nov.)。根据笔石体胞管口部特征,在耙笔石属(Rastrites)中,建立一新亚属,取名为喇叭笔石(新亚属)Rastrites(Lituigraptus)subgen.nov.。  相似文献   

15.
云南施甸志留纪上人和桥组笔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志留纪Sheinwoodian晚期笔石5属10种,其中Monograptus belophorus(Meneghini),M.antennu-larius(Meneghini)和Monoclimacis flumendosae(Gortani)在我国属首次报道,上人和桥组两个笔石带的层序被修正为Cyrtograptus rigidus带在上,而Monograptus flexilis带在下。  相似文献   

16.
陕西紫阳地区在古地理上位于扬子台地西北缘,区域内志留纪地层发育,其中志留系兰多维列统(Llandovery)特列奇阶(Telychian)笔石相地层出露较为完整,笔石带较为连续。Oktavites excentricus(Bjerreskov,1975)是特列奇阶Oktavites spiralis笔石带重要的伴生分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文中通过对紫阳地区一系列特列奇阶剖面研究后认为,Oktavites excentricus较短的化石延限和广泛的古地理分布使其具备地层对比潜力,这将为Oktavites spiralis笔石带的进一步细分提供依据。同时,Oktavites excentricus胞管为典型的奥氏笔石式,其笔石体的盘旋方式又与稍晚的Cyrtograptus lapworthi(Tullberg,1883)(笔石带化石,弓笔石类的早期代表)十分接近,因此,对该种的演化过程的研究也为讨论弓笔石的起源过程提供了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从穆恩之、李积金(1958)发表了浙西宁国页岩中的攀合笔石之后,中国阿伦尼克期(Arenigian)的有轴攀合笔石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因为它们是最早的双列有轴笔石,见于 Cardiograptus amplus 带和 Glyptograptus austrodentatus 带,其中的假栅笔石(Pseudoclimacograptus)后来在更早的 Azygograptus suecicus 带发现(葛梅钰,1964).笔者曾研究过广西阿伦尼克期 D. abnormis 带顶部 C. amplus 带的 Exigraptus 和 Glyptograptus,讨论了双列有轴笔石的起源,但未获得保存为立体状态的良好标本.1980年,笔者之一(韩乃仁)在浙西江  相似文献   

18.
湖北钟祥下奥陶统弗洛阶岩性以灰黑色页岩为主,夹粉砂岩及灰岩透镜体, 化石丰度和分异度高。通过系统的化石采集和鉴定, 于钟祥温峡口剖面识别出笔石7属31种, 大体上为扬子地台区的常见属种。自下而上分为Didymograptellus bifidus带、Corymbograptus deflexus带和Azygograptus suecicus带。该序列与宜昌?南漳地区一致, 但在笔石动物群组成面貌上差异较大,可能与钟祥地区在早奥陶世位于扬子台地边缘, 富集的营养物质和低氧的环境更利于笔石动物群的繁盛和笔石化石的保存有关。  相似文献   

19.
湖北宜昌早志留世笔石酸解标本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旭 《古生物学报》1986,(3):229-238
一、前言笔石的酸解标本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笔石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因为笔石的构造、发育型式,进而到分类位置和演化关系中的许多关键问题,均有待于酸解标本的研究。1984年5月,朱兆玲、林尧坤、胡兆殉、耿良玉、章森桂、杨胜秋与笔者在湖北宜昌进行奥陶-志留系界线专题研究时,于宜昌王家湾北奇草坝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的灰黑色页岩中,发现了两个硅质泥灰岩结核,结核的表面即含有笔石,其层位大致为Demirastrites convolutus带。笔者将这两个含笔石的硅质泥灰岩结核,用不同浓度的氢氟酸进行化学处理,获得了少量孤立的笔石标本,但是由于笔石标本碳化过  相似文献   

20.
研究简史吉林浑江地区下奥陶统发育良好,剖面连续,化石丰富,研究历史也早.1958-1960年,长春地质学院吉南区测大队于浑江地区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测制奥陶系剖面,并采集了笔石等大量化石.1979年,吉林省地质局根据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对笔石的研究,在靖宇县(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报道了 Adelograptus-Clonograptus 带在本区的存在.陈均远等(1983),周志毅等(1984)均指出本区冶里组底部有 Dictyonema flabelliforme-Staurograptus dichotomus 带.1983年,林尧坤将华北区下奥陶统冶里组分为5个笔石带,并指出吉林辉南、浑江等地的冶里组亦有这些笔石带的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