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滇产薄荷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滇产38个薄荷样品,测定了样品的得油率及化学成分。滇产薄荷的得油率在0.18% ̄0.52%之间。从挥发油中鉴定出了100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含醇、酮、酯、萜烯类化合物。栽培的家薄荷挥发油富含香芹酮、柠檬烯,其化学分类属于香芹酮系列。野生薄荷挥发油富含薄荷醇和薄荷酮,属于薄荷酮系列;部分野薄荷样品,富含香芹酮、环氧辣薄荷烯酮或芳樟醇,属于混合系列。  相似文献   

2.
毛华菊干花净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华菊的干花净油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香料。本文首次报告了对毛华菊净油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我们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法,色谱标准品对照叠加等方法分析鉴定了毛华菊净油中47个已知化学成分。其中大多属于含氧的单萜、倍半萜及脂肪酸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成分有1.8-桉叶油素、丁香烯、长叶烷、十四酸丁酯、十六酸乙酯、9-十八烯酸乙酯、9-十六烯酸、樟脑、癸酸乙酯、橙花醇、黑椒酚、芳樟醇、乙酸萜品酯、龙脑乙酸酯等。  相似文献   

3.
粤产紫罗勒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粤产紫罗勒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 MS)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分离鉴定出15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有芳樟醇(6.46%)、龙蒿脑(66.81%)、榄香烯(2.31%)和δ 杜松烯醇(9.13%)。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工业生产脱落酸的发酵液中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经气相色谱分离出了55个峰,共鉴定了其中的36种化学成分,占总成分的72.80%。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发酵液的脂溶性成分中主要化学成分为饱和烃类,如十四碳烷至三十一碳烷,占总脂溶性成分的27.49%;其次是脂肪酸酯,如十五碳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与亚油酸乙酯等,占总脂溶性成分的19.02%。  相似文献   

5.
七种云南地衣植物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报道分属于三个科的七种云南产地衣植物的化学成分。这些植物是亚洲树发(Alectoria asiatica DR.)、沟树发(Alectoria sulcata Nyl.)、长茎松萝(Usnea longissimaAch.)、胡子松萝(Usnea comosa(Ach.)Rohl.)、林石蕊(Cladonia arbuscula(Rabh.)Rabh.)、砖孢发(Oropogon loxensis(Fee.)Th.Fr.)和卷梢雪花衣(Anaptychiaboryi(Fee.)Mass.)。根据光谱数据测定,其化学成分为:松萝酸(Usnic acid)(1),维任西酸(Virensic acid)(2),赤星衣酸乙酯(Ethyl haematommate)(3),瑞藏酸(Rhizonic acid)(4),赤星衣酸(Haematommic acid)(5),扁枝衣酸乙酯(Ethyleverninate)(6),黑茶渍素(Atranorin)(7)和泽屋萜(Zeorin)(8)。上述资料,对开发利用这些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滇产草果的精油成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滇产16个草果(Amomumtsao-ko)样品,测定了干果及茎叶的精油含量。干果的精油含量在1.56%~1.74%之间,茎叶的精油含量为0.085%~0.11%。从它们的精油中鉴定了近80种化学成分,主要是1,8-桉油素、柠檬醛、香叶醇、反-2-十一烯醛、2-癸烯醛、β-蒎烯等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分离筛选低温沼气产酸细菌并研究其发酵特性。【方法】利用筛选培养基分离产酸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RNA进行鉴定;利用糖发酵、淀粉水解、明胶液化、过氧化氢酶等实验考察发酵特性;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对菌株的产酸特性进行研究。【结果】从霍林河市户用沼液中分离出两株在4 ℃产酸较高的菌株FJ-8和FJ-15,经16S rRNA系统发育树分析分别属于Pseudomonas sp.和Shewanella sp.。两株菌均能够水解淀粉、液化明胶,且过氧化氢酶反应均呈阳性。它们最适的产酸温度分别是15 ℃和20 ℃,在4 ℃液体发酵10 d后所产总VFAs分别为2593 mg/L和2687 mg/L。其中乙酸含量分别为792 mg/L和966 mg/L。另外,相同条件下5 L模拟发酵结果显示处理组(添加所筛两株菌混合发酵液)的周产气量比对照组高出59%。【结论】分离出的两株产酸细菌FJ-8和FJ-15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产酸性能,在提高低温条件下沼气产气量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前期研究中选育出的氧化硫硫杆菌TT03,为了解其对各种金属离子的适应能力而进行了试验.方法:在史塔克培养基中添加规定量的各种金属离子,接种TT03后进行摇动培养,测定培养液中的产酸以代表其实际生长状况.结果:在Co<'3+>、Zn2+为100mg/L而其他微量元素为1000mg/L时没有产生抑制作用,其中有些微量元素还表现出促进作用;除pb2+、Cd2+以外,重金属在1000mg/L下普遍表现出轻微的抑制作用,对产酸没有明显影响;当pb2+、Cd2+的含量分别在10mg/L、1mg/L时,对TT03产酸没有影响.在试验的金属离子中Cd2+对TT03产酸的抑制作用最强,在浓度30mg/L时,生长产酸被完全抑制.结论:在正常土壤环境中的金属离子含量,不会对氧化硫硫杆菌TT03的生长和产酸造成致命影响.  相似文献   

9.
活性污泥产酸发酵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物的厌氧生物处理一般经过三个阶段:水解阶段、产酸发酵阶段和产甲烷阶段;研究证明,产酸相不同发酵类型的形成对产甲烷相乃至整个工艺的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污泥厌氧消化过程所产生的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如乙酸、丙酸、丁酸及戊酸等,还可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发酵工业生产各种高附加值产品.近年来,产酸发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主要对污泥产酸阶段的产酸发酵类型、产酸发酵细菌的生态学、产酸过程的影响因素和生态因子以及产酸发酵的液相末端产物VFAs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产邻苯二酚菌株进行筛选。方法:采用前期筛得的产邻苯二酚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硫酸二乙酯诱变的方法使该菌株突变,同时建立96孔板培养和酶标仪检测方法对产邻苯二酚菌株进行高通量筛选。结果:硫酸二乙酯的终浓度为0.1%,诱变时间为8 min的条件下,突变菌致死率为84.5%,突变效果最好。筛选培养基中吸光值(495nm)和富集培养基中菌液浊度值(OD630)的加和值较大的突变菌株产邻苯二酚能力高。通过诱变和筛选得到的菌株,产邻苯二酚浓度可达0.87mg/ml,比出发菌株的提高了262.5%。经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反应,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结论:硫酸二乙酯诱变和96孔板筛选的方法能以高通量方式快速筛选出产邻苯二酚菌株。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