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献勇 《生命世界》2013,(11):34-36
夏日里,善飞的蜻蜓使用它们那急停急起、垂直升降、悬停等飞行特技,让众多的昆虫爱好者痴迷!复眼、薄如轻纱的翅膀、线条纹理、斑纹、点缀色等外貌特征,让昆虫爱好者不由惊呼大自然的神奇!这么多的蜻蜓从何而来?冬日里怎么不见它们的身影?它们又居住在何处?好奇心驱使我一探蜻蜓水虿的究竟。  相似文献   

2.
正温馨的"空中小区"鸟儿是如今生活在城市里为数不多的动物种类之一。我希望在我的努力下,它们会更乐意在我们身边安家落户。看看我为小家伙们搭建的时尚"小区",能遮风,能挡雨,温馨又舒适。我相信有了这些"房子",鸟儿会越来越喜欢我们的城市!我是托马斯。在最近7年的时间里,我在世界各地都专注于做同一件事——建房子。  相似文献   

3.
在许多人的心心中,鸟.代表着自由。看着它们轻巧灵动地在天空中飞翔你是否会把它们与史前那些庞然大物恐龙联系在一起呢?如果有人说,恐龙并没有灭绝.现在就在你身边它们依然存活着.只不过变成了鸟类.你是否会听得目瞪口呆呢,  相似文献   

4.
徐哲  裴树文 《化石》2019,(3):32-38
<正>何以为人幻想这样的场景:深邃的月夜,星罗棋布的光点似乎伴随着某种节奏忽闪忽暗于天际,习习凉风下,你一人静坐于原野之上,此时我们最适合做一名哲学家来思考:我是谁?我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而百万年前的古人类,他们可曾同样也有属于自己的璀璨星月。或许大家多少了解一些生物进化论的知识,知道人是从一类古老的猿类演变而来的,与猿类同属于脊椎动物亚门下的哺乳纲灵长目。灵长目(Primates)又可分为原猴亚目(Prosimii)  相似文献   

5.
来崇左之前,听了关于白头叶猴的讲座,心中充满了好奇——这个美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究竟何处而栖,与谁为邻?何处而栖 白头叶猴仅生活在广西龙州县、宁明县、崇左县和扶绥县等四县内,在明江以北,左江东南,面积约为200平方千米的一个十分狭小的三角形地带内的喀斯特石山地区,是白头叶猴唯一的家。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24日,从早上7时左右开始,在尚义县全境,包括田野、路面、水边及住家院内,出现了成群、快速惊飞的黄腿赤蜻SympetrumimitansSelys,它们急速地上下翻飞、乱撞。飞行高度低至接近地面,高可超过高压线。一直持续到下午7时太阳落山以后,突然消失。到第二天只能偶尔见到1、2只。这种现象在尚义县是首次发生。令人费解的是这样大密度的单一种群从何而来?飞向何处?造成这一现象的生态环境是怎样的?这是否与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有关?是否能预示其他生物种群的消长?当地的气侯情况如下表。罕见的黄…  相似文献   

7.
请勿忽视花中毒乔新芝尚礼邰杨志宏华振玲如果在你的身边有苍蝇蚊子时,你会毫不犹豫地打死它们;如果在你的家中出现白蚂蚁或是蟑螂时,你更会想尽一切办法消灭它们。但对于我们身边的植物,人们却因其有着绚丽多彩的花朵或郁郁葱葱的绿色而投注了极大的关心与爱意。人们...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祖先诞生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人祖先诞生在哪里?马荣全我们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生活着不同的人种。如,现在生活在非洲的主要是黑种人、在欧洲的主要是白种人,在亚洲的主要是黄种人。然而,这些不同种族的现代人的祖先是一个还是多个?他们又诞生在何处呢?长期以来,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存...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大约在1998年的时候,他们到美国来探亲,问我:“听说你在植物科学上做得还不错,能不能跟我们讲讲你做的是什么?”我当时愕然。确实这些年我在植物生物学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可我却无法向二老讲清楚我到底做的是什么。从那以后,我就想,除了现在这些基础生物学研究工作,我是不是还要做一些  相似文献   

10.
正我叫布莱恩,是一只重达800千克的超大咸水鳄,和另外47位同胞一起生活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的一家私人农场中。膘肥体壮的身材奠定了我在这儿的"老大"地位,足智多谋的内心则决定了我超强的洞察力!最近我发现,大伙儿有些食欲不振哪!不过我瞥一眼它们的表情就知道这些家伙在想啥——肯定和我一样,又想尝尝农场主罗布的膝盖是什么味了吧!原因一:肉食动物的天性原因很简单!当我们吃腻了他送来的鸡肉、鸭肉、鹌鹑肉,准备换换口味的时候,这个胖嘟嘟的大胡子老头儿就在我们身边!虽说他每天辛苦地管理农场,亲自把我们拉扯大,但我们作为世界  相似文献   

11.
黑颈鹤是中国特有种。我是1993年的夏天就在青藏高原上认识了。那次我看到的鹤正处于繁育期,所以我们人类很难靠近,拿着望远镜才能看清楚它们。不过,那次也幸运地看到了它们从我们头顶上匆匆飞过时那修长的身体。 第二次看到它们,是1996年在美国的国际鹤类基金会。在那里我被告知,全世界15种鹤中,国际鹤类基金会最后得到的一种鹤是黑颈鹤。它很珍贵,国际鸟类红皮书上,榜上有名。并将它们列为全球急需挽救的珍稀物种。 做为一个广播记者,我很想录到全世界15种鹤类的鸣叫。可美国科学家告诉我,黑颈鹤最不爱叫,能不能录到,要看你的运气。说来也好玩,在国际鹤类基金会,这最不爱叫的黑颈鹤的叫声,是我最先录到的。当地的科学家开玩笑地对我说,它们一定是知道老乡来了,想和你诉诉乡情。在美国国际鹤类基金会,我不知道黑颈鹤住在那儿想不想家,但可以  相似文献   

12.
正用心观察,看见自然。走出家门,时刻留心身边的动物,并随手记录它们,你也可以成为"小小公民科学家"。来吧,加入我们,为科学研究贡献一份力量!《小哥白尼》(野生动物)在长期合作的科学家和科研机构的支持下,为小读者们提供成为"小小公民科学家"的机会。报名要求:6—12岁热爱自然、喜欢科学研究的少年儿童报名方式:记录身边的野生动物,将作品(大尺寸原图)署名并发送至电子邮箱xgbnysdw@163.com即可。  相似文献   

13.
杨秀红 《生理通讯》2009,28(6):139-140
作为一名年轻的生理学教授,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生理学家姚泰教授对他在生理学界半个世纪生涯的回顾记录。他丰富的工作经历,对教学、科研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满腔热忱的投入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对我来说感觉有些遥远的姚泰教授仿佛就在身边,是一个平易近人而健谈的长者在向你叙述他的个人经历。当今,我们年轻的一代又该怎样以老一辈的生理学家为榜样而努力地去工作呢?现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4.
我在九月份观摩了两节高一年级的生物公开课。这二节课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新课程的理念究竟该如何体现?让我们先来看看两节课的过程吧。  相似文献   

15.
新书介绍     
《生物产业技术》2011,(2):68-68
昆虫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居民,它们约占全球所有动物的56%,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它们与人类及自然界中其他生物关系密切,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物体系。昆虫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自然遗产。当我们深入到充满生机的自然中,仔细观察身边这些微小的生命时就会发现它们的神奇,看着它们所展现出的美丽、可爱,与充满戏剧性和奇迹的生活,你也一定会感叹昆虫世界的奇妙和自然的伟大。  相似文献   

16.
许根俊 《生命的化学》2001,21(3):182-185
王应睐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我们的研究所 ,远远地离去了。可是每当我走进生化大楼 ,我就听到他的稳重而又带着匆忙的脚步声 ,听到他那略带福建口音的呼唤声。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他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一事实。在他最后的日子里 ,我去华东医院看他 ,当我退出他的病房时 ,他两次召我回去 ,似乎有什么话要交待 ,可是我两次回到他的身边 ,他却发不出声音。我递去铅笔 ,他那颤抖的手 ,却写不出一个字来 ,这成了我的终身遗憾。1 95 7年 ,我来到生理生化所。当时 ,中国的大学里还没有生化系 ,国外生物化学也大都是依附在生理系或化学系 ,…  相似文献   

17.
天鹅,那些美丽纯洁的精灵一直都是我镜头捕捉和憧憬的对象。当我和它们的距离缩短到5米的时候,喜悦之余却感到沉重的悲伤。那是一些被玷污了的精灵,它们居然是以垃圾为食的“垃圾鹅”。过度养殖夺去了大海的呼吸也夺走了天鹅的食物,贪婪的人心,对自然的破坏,让这些坠落凡尘的天使禁锢于悲惨的命运。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徐钦琦 《化石》2002,(3):18-20
1998年我提出阴阳四时理论 ,试图用它来解释发生在生物界的巨大变革。1991年我和刘时藩先生合著了一本书《史前气候学》。我们发现 ,在地质历史上 ,每个地质年代单位 ,如“代” ,“纪” ,“世” ,“期”等等 ,它们大体上都代表一个完整的大年。首先 ,我提出了以地质历史上的三大冰期为冬季的两个大年的概念 ,即“古生代年”和“中新生代年”。当时我称它们是“层次最高的大年”(徐钦琦 ,1998)。两年后 ,我接受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王乃文教授的建议 ,把这两个“层次最高的大年”简称为“宏年” ,即“古生代宏年”和“中新生代宏…  相似文献   

19.
思维跳跳糖     
<正>亲爱的哥迷,新学期开始了!快带上你身边的新鲜事儿,来思维跳跳糖和糖兄糖妹约会吧!趣事贴吧1.课堂上,老师突然用眼神提醒坐在最后一排的我,让我把身边睡觉的同学叫起来回答问题。可是,我身边有两个人在睡觉呀!要不——就把和我关系不好的那个叫醒吧。于是,我毅然决然地拍醒了校长:"校长,老师让您别睡了,起来回答问题!"葫芦岛杨超越  相似文献   

20.
<正>“沙枣,拐枣,沙拐枣”,这些名字像不像绕口令?是不是感觉是将“沙、拐、枣”三个字随意组合而得来的名字?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们都是植物的名字,都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的大自然当中。只不过,虽然名字差之毫厘,但是样貌却有着千里之差。那么它们都长在哪里,长什么样呢?既然大家都是“枣”,它们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