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发刊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菌物研究》是发表有关菌物各领域科学论文的新刊物。所谓“菌物”通常是指由真菌学家进行研究的那些生物。这些生物曾被统统划归惠特克生物五界系统中的真菌界(Fungi) ,从而与惠特克五界系统中的其他四界:原核生物界(Monera)、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Animalia)及原生生物界(Protista)并列。然而,近年来,根据超微结构和生物化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证据,整个生物被重新划归原核的古菌(Archaea)和细菌(Bacteria)以及真核生物(Eucarya)共三大超界。惠特克系统中的“真菌界”被证明为一复系类群,即其全部成员来自不同祖先,从而已被重新划…  相似文献   

2.
我国食药用真菌产业发展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食用菌的归属问题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和菌物的关系。食用菌早期放在微生物范畴,由于食用菌是担子菌中肉眼可见、手可摘的大型菌,包括虫生菌、木腐菌、草腐菌、菌根菌等。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菌物,如密环菌等一些较大的真菌,占地890公顷,重量10 t。据报道中国已知的菌物不足世界已知菌物的百分之一,所以中国菌物资源调查与开发面临艰巨的任务。什么是菌类作物?菌类作物等同于果树作物、蔬菜作物等作为一个独立的作物而存在。菌类作物是指野生可驯化栽培的蘑菇。中国已知有967种,占世界50%,其中药用菌540种,占世界70%。市场上可见的菌类作物种类约240种,其中可栽培菌类作物有60种左右,包括香菇、平菇、黑木耳、滑子菇、  相似文献   

3.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成立将加快农业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也为培养更多菌物学专门人才提供保障。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将以菌物为特色,依托学科(菌物学与菌类作物二级学科)与科研平台(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养能够掌握生物学及菌物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并具备菌物种质资源、菌类作物栽培育种及菌类食品和药品加工等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立不但是行业发展及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解决菌物人才培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关键措施。专业将以"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以学生为中心"与"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更多服务地方与国家的菌物人才为导向,围绕师资队伍、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保障体系进行建设。在今后的三五年,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将继续推进"金课"建设等各方面的改革创新,努力建设成为吉林省一流专业,向国家一流专业迈进。建设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呼吁更多的菌物工作者加入其中,为专业与学科的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1997年,Woese等人用比较16SrRNA序列的方法将生物分成三大类群,即真核类群,细菌类群和古生物类群。古细菌是既不同于原核生物也不同于真核生物的第三类生物。对生物三界学说的由来和发展、古细菌的分类、研究现状以及展望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单细胞真核生物的miRNA系统及其进化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miRNA 系统在高等多细胞真核生物中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近年来,人们在单细胞真核生物上的miRNA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不仅丰富了人们对miRNA在整个生物界中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于揭示miRNA这一表达调节系统是如何在生物界中起源进化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作者在最低等单细胞真核生物——贾第虫上的研究结果,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并对有关miRNA这一系统的起源进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细胞的起源     
作者从19世纪“细胞学说”提出后,纵观细胞学的研究,阐述了真核细胞的进化和起源问题。对真核生物的细胞核、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作了概括的论述,说明真核生物的祖先与古代嗜高温、嗜硫的原细菌关系密切,但真核生物不可能来自真细菌类。  相似文献   

7.
《遗传》2020,(10)
作为重大进化谜题,真核生物起源的研究对于解码真核基因组、阐释真核细胞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有重要启示作用。在1977年美国微生物学家Carl Woese发现古细菌并提出三域生命之树之后,大量研究显示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在进化上存在着密切联系。21世纪以来,系统发育分析方法不断改进,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之外与真核生物更加相似的新古细菌门类也相继被发现,这些证据更加支持将真核生物与古细菌合并为一域,形成二域生命之树。目前,通过宏基因组技术发现的Asgard古细菌是与真核生物进化距离最近的原核生物。然而,真核生物祖先的身份以及线粒体起源的时间等核心问题仍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从生命之树的形态变化与真核生物演变的具体机制两个角度梳理了目前对真核生物起源的认知过程、现有水平和研究前景,以期为揭示真核生物起源进程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指引。  相似文献   

8.
孔啸鸣  刘明皓  黄英 《微生物学报》2023,63(6):2350-2368
蛋白酶体在真核生物、古菌和部分细菌(主要是放线菌)的胞内蛋白质降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三域生物蛋白酶体的结构相似,但细菌蛋白酶体在组装、调节、生理功能等方面与真核生物和古菌都截然不同。研究细菌蛋白酶体不仅有助于认识其起源和进化历程,也将为发掘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 PI)这类具有广阔药用前景的化合物提供指导。本文综述了细菌蛋白酶体的结构、功能和进化假说,并概括了细菌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期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艾丁嗜盐小盒菌B2菌株(Haloarcula aidinensis, strain B2)16Sr RNA的核苷酸序列已以双脱氧核苷酸链终止法确定。该菌16Sr RNA显示出了典型的古生物类(Archaea)特性。虽然艾丁嗜盐小盒菌B2菌株在序列方面更接近细菌类(Bacteria)的16SrRNA,但它的序列也显示出与真核生物类(Eucarya)的某些特殊的相似性。在序列和结构方面,该菌与细菌类或真核生物类之间的相似程度要高于细菌类与真核生物类之间的相似程度。另外,该菌16SrRNA的序列与其它嗜盐菌序列相比较支持了以前的结论,即艾丁嗜盐小盒菌B2菌株应属于嗜盐小盒菌属(Haloarcula)的一新种。  相似文献   

10.
肌动蛋白与真核生物的进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松年  阎隆飞 《动物学报》1999,45(4):440-447
以肌动蛋白氨基酸取代与真核生物进化年代呈线性关系为依据,收集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等四界74种生物的128个肌动蛋白序列,通过对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进行比较,制作出肌动蛋白的分子进化树,并依此进化树从分子水平对真核生物的进化进行一些探讨,从总体上看,肌动蛋白分子进化树较地地反映了真核生物间的进化关系,为确定某些生物的进化位置及进化关系提供了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11.
就下列三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就《菌物学报》的简史进行了回顾。对《真菌学报》及《Mycosystema》的创刊及其背景进行了简短叙述。当《Mycosystema》已被《Dictionary of the Fungi》第八版作为世界25种菌物科学定期刊物之一列入国际刊物名录后,学会和开放实验室决定将《真菌学报》并入《Mycosystema》;就中文刊名启用《菌物学报》的背景进行了回顾。其次,就菌物多样性及其分类学与演化系统生物学、《菌物学报》所扮演的三大存取系统之一——菌物信息存取系统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再次,对《菌物学报》的过去和现在的历史性贡献予以肯定;对其今后的作用抱有期望。  相似文献   

12.
Educational quality is a central issue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music teacher educa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discusses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d research into quality in music teacher education in Western societies' contemporary socio-cultural dynamics. He begins with a pres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quality, its importance for music teacher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designs for this inquiry. Thereafter, he discusses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al quality as an external, political initiative, as a meeting between a traditionally modern project and a condition of late modernity, as well as focusing on particularly illustrative areas. The author details challenges inher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d research into educational quality as a late modern project and presents recommendations and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基层医院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水平逐渐完善和提高,在基层医院就诊看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因此,大力培养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应该担当的责任。本文针对高职高专的短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早期接触临床的途径和方法,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整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综合课程;二是综合实验项目内容专题化、研究化;三是实行阶段式教学;四是实行临床预见习和观摩手术。因而有效解决了大专层次的临床医学教育学制短、临床技能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梁艳  姚东云  卢楠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8):1167-1170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大家已经认同了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非常核心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实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在生化工艺课程教学中产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方式,即教学内容与就业面向相结合,学校课堂与生产车间相结合,学校教师与企业工人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学校科研与工厂研发相结合,为产学结合培养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提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之适应。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设置过程中,应以产学研基地建设为契机,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分析能力为核心,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以徐州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总结以往产学研合作教育经验,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相关问题,指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existence of an Isadora Effect: the propositions that motor development plays a primal role in brain development, and the first understanding of symbolic meaning among young children occurs from an understanding of movement and gesture. Anecdotal evidence for the past few decades has demonstrated that dance education and the early use of symbolic movement greatly enhance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young children. The author presents (a) background and historical information about dance in early childhood in the United States; (b) research in which physical, emoti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served the backbone for rationalizing inclusion of dance in early education; (c) The Isadora Effect in early childhood dance educ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ognitive development, brain development, and intelligence; (d) the 21st Century Skills in relation to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dance education; and (e) early childhood dance education and the National Core Arts Standards. The author makes thre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youth relative to early childhood dance education: increased inclusion of creative movement and dance in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a, scientific study by the pediatric and neurological communities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motor development and early symbolic movement on brain development and cognitive growth, and ways dance educators can communicate with policy makers about the kinds of support needed to make the first two recommendations a reality.  相似文献   

17.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和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课程是生命科学领域人才培养的基石。本研究以这些课程为桥梁,从知识框架重构、教学案例建设、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手段更新、立德树人格局的建立等方面入手,以学科特色科研成果案例和在线教学平台为支撑,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了以科研育人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根基,以交流合作为推动力的本研一体化课程改革模式,搭建了“交流、实践、开放、信息化”的共享空间,实现了本、研教学以汲取知识为动力的自由、自主融合,使学生培养成效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和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微生物学专业培养的研究生是微生物领域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级后备人才,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对微生物学专业研究人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本专业研究生全面发展培育方式的改革,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针对基础医学微生物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根据基础医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的特点,着重探讨其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育方式的改革,为培养具有优良的科研能力、科学素养、健全人格的人才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信息学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陈铭 《生物信息学》2004,2(2):29-34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不断积累的巨量的生物学数据和快速发展的信息学技术,给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该文对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分别就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作了区别讨论,分析了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比较了国内外的研究发展情况和差距。针对我国在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魏江春 《菌物研究》2012,10(3):125-129
文中首先给予菌物,即泛真菌(Pan-Fungi)以明确定义,它是地球生物圈中一切真核菌类生物的总称,是地球生物圈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开发潜力的重要资源生物类群。在对物种和基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之后认为,所谓生物多样性,实际上是指生存于地球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生态系统中的、含有多种多样基因的物种多样性。文中指出,地球生物圈中生存的真菌至少有250万种。然而,已被人类所认识和命名的真菌仅为9.786 1万种,占估计种数的3.9%,尚有96.1%的真菌有待于人类去发现。人类的平均寿命由1796年以前的18岁提高到60岁经历了2个里程碑,由18岁至40岁借助于牛痘的发明;由40岁至60岁则借助于来自真菌的抗菌素——青霉素的应用。人类的平均寿命正在面临癌症发病和死亡的威胁,如何才能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跨越第三个里程碑,从而进入更加健康长寿的新生活阶段?除了进行环境和食品安全治理以及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外,丰富的菌物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也许正是人类所期待的。文中对提到的304种具有抑制肿瘤活性的药用真菌为基础,系统地进行抗癌活性物质的筛选,从而构建健康人群的抗癌"防火墙",同时制定癌症患者的康复计划,使药用真菌在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使人类进入更加健康长寿的第三个里程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迄今包括新药开发在内的菌物资源研发中鲜有成效的原因之一,也许与菌物分类学及其成果未受到足够重视不无关系。其结果便导致该研发项目的菌物多样性基础先天不足,从而难以发挥我国菌物多样性在资源开发中的优势。面对如此丰富的菌物资源宝库,为了研究和开发菌物资源,创建我国自己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与菌物资源研发的上游和中游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共担责任,共享成果,在加强菌物分类学三大存取系统并重的前提下,结合菌物活性物质筛选平台,作为菌物资源研发的新途径与新模式,进行包括创新药物在内的菌物资源研发项目的立项,实在势在必行。此外,从产于极端环境的菌物中进行抗逆基因筛选及其功能分析与应用对于人类环境的改善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