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线虫抗凝血蛋白c2的融合表达及其抗凝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硫氧还蛋白-线虫抗凝血蛋白c2(Trx-NAPc2)融合蛋白,并检测其抗凝活性。方法:将扩增的NAPc2基因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分别经IPTG和乳糖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镍琼脂糖凝胶FF纯化后,用体外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试验检测抗凝血活性。结果:构建了pET-32a/NAPc2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纯化的Trx-NAPc2融合蛋白能明显延长PT及aPTT。结论: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Trx-NAPc2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NAPc2的功能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蛋白C抗凝系统—一种新的抗凝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可产生抗血栓活性物质的细菌。【方法】利用VY/4平板、酪蛋白平板从水样、土样、兔粪、羊粪、朽木等20多个样品中筛选目的菌株;利用纤维蛋白平板和纤维蛋白试管检测抗血栓活性;利用形态学特征、理化性质、16S rRNA序列同源性鉴定目的菌株。【结果】得到5株可产生抗血栓活性物质的细菌,重点研究了菌株LDS33,发现其分泌的胞外蛋白在纤维蛋白平板上和纤维蛋白试管中均显示出强烈的溶栓活性,通过试管法发现此蛋白质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凝活性。结合形态学、理化性质、16S rDNA序列及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菌株属于硬壁菌门芽孢杆菌目芽孢杆菌科芽孢杆菌属的短小芽孢杆菌,将其命名为Bacillus pumilus LDS.33。【结论】短小芽孢杆菌LDS33可产生高活性的抗凝溶栓双活性蛋白。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筛选可产生抗血栓活性物质的细菌。【方法】利用VY/4平板、酪蛋白平板从水样、土样、兔粪、羊粪、朽木等20多个样品中筛选目的菌株;利用纤维蛋白平板和纤维蛋白试管检测抗血栓活性;利用形态学特征、理化性质、16S rRNA序列同源性鉴定目的菌株。【结果】得到5株可产生抗血栓活性物质的细菌,重点研究了菌株LDS33,发现其分泌的胞外蛋白在纤维蛋白平板上和纤维蛋白试管中均显示出强烈的溶栓活性,通过试管法发现此蛋白质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凝活性。结合形态学、理化性质、16S rDNA序列及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菌株属于硬壁菌门芽孢杆菌目芽孢杆菌科芽孢杆菌属的短小芽孢杆菌,将其命名为Bacillus pumilus LDS.33。【结论】短小芽孢杆菌LDS33可产生高活性的抗凝溶栓双活性蛋白。  相似文献   

5.
黏细菌抗凝溶栓双功能蛋白MF-1的纯化及其酶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黏细菌Angiococcus sp.的抗凝溶栓双活性蛋白MF-1进行纯化、鉴定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采用丙酮分级沉淀法、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50分子筛层析对发酵液进行纯化,用SDS-PAGE和等电点聚焦电泳对其进行鉴定,并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和水解酪蛋白法对其酶学性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经过一系列的纯化步骤分离得到该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2×10^4,等电点为8.5,酶的比活力为30761.57U/mg,活性回收率为13.9%;溶栓活性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为8.0;抗凝时间大于10min,且酶活性十分稳定,在35℃下保温72h后仍有89%活性。首次从黏细菌中分离得到具有较高抗凝和溶栓双活性的MF-1蛋白,且稳定不易失活,具有开发成为创新溶栓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血浆蛋白C、蛋白S抗凝体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蛋白C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糖蛋白,它为血浆丝氨酸蛋白酶酶原;凝血酶能将蛋白C转化为活化蛋白C(APC),在一种叫蛋白S(PS)的APC协同因子存在时,APC发挥抗凝活性,蛋白C和蛋白S缺陷或缺乏可引起动、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应用三次离子交换柱层析和一次凝胶过滤从浙江产蝮蛇毒中分离纯化了抗凝血活酶组份。测定出该组份由1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15,000道尔顿,等电点为9.4,N—末端为组氨酸。 纯化的抗凝血活酶组份在体外对血浆重钙化时间有显著影响,但不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对纤维蛋白也无溶解作用,极低浓度(0.5微克/毫升)的抗凝组份就能抑制血液凝血活酶的生成。家兔静脉注射抗凝血活酶组份后十分钟,全血凝固时间和血浆重钙化时间均明显延长,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含量和全血凝块溶解时间却不受影响。 蝮蛇毒抗凝血活酶组份具有磷脂酶A_2活性,但血浆中磷脂的水解似乎并不是血浆凝固延迟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抗凝血活酶组份能够同血浆中凝血活酶组份(磷脂部份)可逆地结合,从而干扰了凝血酶原的活化。  相似文献   

8.
新型抗凝血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临床上主要的抗凝血药物如肝素、华法林及重组水蛭素等存在出血,需要实验室监测,药物半衰期短等不足。以pegmusirudin、HD1-22、flovagatran、otamixaban、RB-006、EP217609等为代表的新型抗凝血药物克服了现有抗凝剂的诸多不足,为抗凝和溶栓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本文就相关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抗凝血的低分子量肽类似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凝血药是一类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不同环节,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低分子量肽类似物对天然蛋白酶的酶解稳定性更好,拥有更高的生物活性,易被人体所吸收,是目前抗凝血药物研究中的热点.该文对抗凝血低分子量肽类似物的最新进展予以评述,着重介绍其活性、机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硇洲马尾藻(S.naozhouense)褐藻多酚,并通过超滤进行分子量分级得NW1和NW2两部分,检测其总多酚的含量.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检测NW1和NW2体内对凝血时间(CT)、出血时间(B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结果表明,硇洲马尾藻多酚NW1在10~40 mg/kg.d剂量范围能显著延长CT和BT,在5~15 mg/mL浓度范围显著增加PT和TT,表现出良好的全面抗凝血活性;NW2能显著延长CT和BT,对TT有一定的延长作用,但对PT无效果,且在高浓度(15 mg/mL)时表现出显著的缩短PT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蝮蛇毒纯化蛋白C激活物(PCA)的抗凝机制。方法测定PCA对正常人混浆KPTT、PT、TT的影响,对血液凝血活酶生成试验(BTGT)及PA二期法的影响以及对白兔的KPTT和Fgn的影响。结果PCA在最终浓度为0.025mg/L时对正常人混浆KPTT可明显延长,但PT和TT不受影响;当它的浓度增加到50mg/L,PT也可延长,但TT依然无明显变化;最终浓度为0.0125mg/L时,血液凝血活酶生成明显受抑制;当它的浓度增加到2.5mg/L,凝血酶生成显著减少,但抗凝血酶时间始终无明显变化;PCA可明显延长白兔的KPTT。结论PCA在低浓度时首先抑制凝血系统第一阶段内凝途径,在高浓度时也妨碍外凝途径或共同途径,BTGT和PA二期法比KPTT和PT敏感;PCA具有体内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羊栖菜褐藻糖胶抗凝血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研究了羊栖菜褐藻糖胶的化学组成和抗凝血活性之间的关系。采用热水提取得羊栖菜粗多糖,CaCl2纯化得褐藻糖胶,DEAE Sepharose CL-6B柱层析与Sepharose CL-6B柱层析对褐藻糖胶进行分级,得到F1、F2、F31、F32和F33五个级分,均为岩藻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等糖基组成的杂多糖,并含有硫酸酯和糖醛酸以及少量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范围2.5万~95万。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检测了这5个级分的抗凝血活性,结果显示,羊栖菜褐藻糖胶能显著延长APTT的凝血时间,而对TT的影响不明显。F1、F31和F32对APTT的影响比较显著,而F2、F33和羊栖菜粗多糖的影响较小。研究表明,羊栖菜褐藻糖胶主要是通过抑制内源凝血途径而达到抗凝血的效果,其抗凝血活性与褐藻糖胶的硫酸基含量成正相关,而与相对分子质量和糖醛酸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导致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缺乏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蛋白C活性(PC:C)、蛋白S活性(PS:C)以及抗凝血酶活性(AT:C);PCR法分别扩增患者PC、PS、AT基因序列,寻找突变点。结果:蛋白C合并蛋白S合并抗凝血酶AT缺乏患者PC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C4867T杂合突变(NG_016323.1),为蛋白C基因的多态性位点;在蛋白S基因第四号外显子区域有G68395T杂合突变(NG_009813.1),导致Arg90Leu(NP_000304.2),为国际首次报道。遗传性PS缺陷在家系:四名家系成员均检测到PS基因第四号外显子区域一个杂合(错义)突变,G68395T(NG_009813.1)。结论:PC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位点C4867T杂合突变(NG_016323.1),PS基因第四号外显子区域的G68395T杂合突变(NG_009813.1),可能是导致患者PC、PS联合缺乏的原因。PS基因第四号外显子区域G68395T(NG_009813.1)杂合突变,可能是导致PS缺陷症家系成员PS缺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玉米芯木聚糖硫酸酯抗凝血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了玉米芯木聚糖硫酸酯(wisX-SB)的抗凝活性,结果表明wisX-SB能明显延长APTT和TT,而不影响PT,提示wisX-SB是通过内源性和/或共同途径发挥抗凝血作用的。采用发色底物法及纤维蛋白原转化实验分别考察了wisX-SB对凝血酶及纤维蛋白原的作用,结果提示wisX-SB的抗凝机制包括:直接抑制纤维蛋白原的转化;通过增强抗凝血酶III(AT-III)的活性,抑制凝血酶活性,从而达到抗凝目的。较低浓度时以前者为主,较高浓度下两者皆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组葡激酶和水蛭素融合蛋白的血栓靶向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释以凝血因子Xa(FXa)的识别序列为连接肽的葡激酶和水蛭素的融合蛋白(命名为SFH)在体内的强溶栓和低出血的特征,研究分析了SFH的两个血栓靶向性作用机理.首先采用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在体外分析了由水蛭素游离的C末端赋予的SFH对血栓的靶向性,结果显示SFH对凝血酶和富含凝血酶的血栓具有更高的亲和力.为阐明SFH抗凝活性在血栓部位的靶向性释放,构建表达了仅在水蛭素N末端连接FXa识别序列的水蛭素衍生物(命名为FH).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完整的FH无抗凝活性,在体内FH可以发挥抗栓作用,且出血副作用较低,这些结果说明FXa的识别序列可以封闭水蛭素的抗凝活性,在体内FH可以由于FXa的成功裂解而释放其抗凝活性,且其抗凝活性可能仅局限于血栓局部.这就间接说明了SFH的抗凝活性可以在血栓局部进行靶向性释放.以上两个血栓靶向性作用机理是SFH在体内发挥更高溶栓效率和降低出血副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鸟苷酸结合蛋白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苷酸结合蛋白,具有信号转导作用,它涉及到第二信使的控制、细胞生长的调节、离子通道的开关、嗅、视觉和其它信号转导系统等多种功能。本文简述G蛋白的类型及其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8.
植物抗真菌蛋白的抗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就植物抗茵蛋白抑制真茵生理代谢、降解细胞壁聚合体,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和形成穿膜小孔,破坏细胞的核糖体和降解细胞中的核酸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介绍.  相似文献   

19.
国内抗凝血、抗血栓多糖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已经发现许多多糖具有生物活性。综述了国内在多糖的抗凝血、抗血栓药理研究方面的近况。  相似文献   

20.
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管水母(Aequoreavictoria)中分离纯化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是由2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分子量约27kD,1992年其cDNA被克隆[1]。1994年重组野生型GFP(WtGFP)在异源细胞中表达[2]。野生型GFP被紫外光和蓝光激发后能发出绿色荧光,最大荧光吸收/激发峰在395nm,在475nm有一个肩峰,荧光发射峰为508nm。GFP的结构和光致荧光非常稳定,而且因GFP生色团的形成是自催化的,检测GFP的光致荧光不需要外加底物和辅因子,便于活体观察[2]。如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