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IL-2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3月至7月,收集AR患者32例(AR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中IL-27、IL-10和TGF-β1的水平。结果AR组Treg细胞百分率[(1.75±0.56)%]明显低于对照组[(4.76±1.75)%],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IL-27、IL-10和TGF-β1的水平分别为(24.43±16.36)pg/ml、(14.29±6.16)pg/ml、(0.34±0.04)pg/ml,均低于对照组(44.09±13.12)pg/ml、(31.32±21.20)pg/ml、(O.49±0.06)p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患者外周血中IL-27和Treg细胞百分率、IL-10、TGF-β1存在正相关(r分别为0.825,0.646,0.517,P〈0.01),Treg细胞百分率和IL-10、TGF-β1存在正相关(r=0.622,0.738,P〈0.01),IL-10和TGF-β1无相关性(r=0.304,P〉0.05)结论AR患者外周血中IL-27水平降低,Treg细匏百分率降低及其主要分泌因子IL-10、TGF-β1水平降低,且IL-27与Treg细胞百分率、IL-10、TGF-β1水平呈正相关,提示在AR发病中IL-27对Treg细胞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3.
IL-27由p28(IL-12p35相关多肽)和EBI3(IL-12p40相关蛋白)组成,主要是由抗原呈递细胞产生;其受体是由WSX-1/TCCR(T细胞细胞因子受体)和gp130组成。初步研究表明IL-27可能在炎症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抗肿瘤作用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IL -1 2在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以小鼠FBL -3红白血病细胞为实验模型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电镜等 ,观察了IL -1 2对FBL- 3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FBL -3细胞经 2 0 0U/mLIL- 1 2作用 48h后 ,S期DNA合成水平显著下降 ,单核细胞的特异性标志CD1 4表达水平明显增加 ,NBT+细胞率升高 ;IL -1 2作用 72h后 ,树突状细胞的特异性标志 33D1和NLDC1 45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MHC Ⅱ ,B7- 1 ,B7 -2和VCAM 1表达水平增加 .观察IL -1 2处理后FBL -3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可见两类细胞 :一是表面有许多皱褶 ,胞浆中有丰富的溶酶体 ;另一种细胞表面呈绒毛状 ,有许多树突状突起 ,线粒体发达 ,细胞核呈分叶状 .IL -1 2处理后的FBL -3细胞 ,能够明显刺激静息的T淋巴细胞增殖 .表明 ,IL -1 2可诱导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向单核细胞及树突状细胞方向分化 ,具有了抗原提呈功能 ,为应用IL -1 2治疗白血病提供了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薄芝糖肽对小鼠T细胞IL-2、IL-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静息T淋巴细胞和活化T淋巴细胞,收集细胞并提取总mRNA,进行RT-PCR扩增,测定IL-2活性和IL-3活性,并对数据进行t测验.结果:小鼠IL-2、IL-3 mRNA表达量随薄芝糖肽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薄芝糖肽免疫增强和抗肿瘤作用的基础是与其在转录水平增强IL-2 mRNA的表达分不开的.T细胞是薄芝糖肽作用的靶细胞,而且说明了增强T细胞中两种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是薄芝糖肽免疫调节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相同剂量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WPG)在不同时间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的影响。方法将双歧杆菌WPG与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共培养,分别在加入WPG后0、12、24、36、48和60h收集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点上清液中IL-12的量。结果双歧杆菌WPG与树突状细胞共培养后,上清液中IL-12的量在24h内逐渐升高,至24h达高峰,24h后呈下降趋势;同0h组比较,12、24和36h组IL-12分泌量明显增加(P〈0.05),而48、60h组同0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歧杆菌WPG能够刺激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双歧杆菌WPG对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刺激存在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普遍认为是由肠黏膜免疫调节异常、持续性肠道感染、肠黏膜屏障缺损、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近年来,研究发现IBD患者血清中IL-21水平异常升高,提示IL-21/IL-21R信号可能在IBD的病变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IL-21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通过对CD4+T细胞、CD8+T细胞、Th17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影响,从而参与IBD的发生发展。本文就IL-21/IL-21R信号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歧双歧杆菌和不同剂量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对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分泌IL-12的影响。方法以双歧杆菌全菌(量)和不同剂量双歧杆菌WPG(1-8μg/ml)与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用ELISA的方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L-12的量。结果双歧杆菌和其WPG(1-6μg/ml)与树突状细胞共培养后,树突状细胞分泌的IL-12的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当WPG量为1-5μg/ml时树突状细胞分泌的IL-12的量呈剂量依赖性,其中WPG量为5μg/ml时作用最为显著,WPG量为6μg/ml时分泌IL-12量减少,WPG量为8μg/ml时,分泌的IL-12量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歧双歧杆菌及其WPG能够刺激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IL-12分泌;双歧杆菌WPG的免疫刺激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是免疫调控中重要的检查点分子之一.BTLA属于CD28超家族,其蛋白质结构类似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 相似文献
11.
成熟的IL-16最初被称为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它是一种多效的细胞因子,能引发T淋巴细胞增殖,对于免疫反应和炎症具有调节作用。IL-16前体在胞质和胞核内均表达,是T细胞的生长阻遏剂。当抗原刺激时,胱天蛋白酶-3水解IL-16前体,大量的活性IL-16释放出来。该文主要介绍近年来IL-16及其前体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2.
体内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可在体内通过吞噬凋亡肿瘤细胞获取抗原物质,探讨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以615小鼠的前胃癌细胞株造模,在体外用rmGM-CSF和rmIL-4从荷瘤小鼠骨髓细胞分化、诱导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分为4组:小剂量化疗组、树突状细胞组、小剂量化疗+树突状细胞组和对照组,以BAX试剂盒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在瘤体内注射树突状细胞,观察给药侧瘤体及对侧瘤体体积,生存期,和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小剂量化疗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小剂量化疗后瘤内应用树突状细胞,给药侧瘤体及对侧瘤体体积明显缩小(P<0.05),小鼠的生存率提高,体内凋亡肿瘤细胞致敏的DC诱导的CTL对MFC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在效靶比为40:1、20:1、10:1和5:1时72 h的杀伤率分别为87.64%、70.32%、34.63%和13.87%.并能特异性杀伤小鼠前胃癌细胞MFC(P<0.01).结论体外诱导分化的未成熟DC,能于体内捕获小剂量化疗诱导的凋亡肿瘤细胞所携带的肿瘤抗原,诱导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趋化因子配体-27(CCL27)、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皮肌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收治的80例皮肌炎患者为皮肌炎组,另选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血清YKL-40、CCL27、CXCL10、IL-17水平及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皮肌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比较两组YKL-40、CCL27、CXCL10、IL-17水平、Th17细胞比例、皮肌炎相关临床指标及肌炎疾病活动性评估视觉模拟量表(MYOACT)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YKL-40、CCL27、CXCL10、IL-17水平、Th17细胞比例与MYOACT评分、皮肌炎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皮肌炎组的YKL-40、CCL27、CXCL10、IL-17水平及Th17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的YKL-40、CCL27、CXCL10、IL-17水平及Th17细胞比例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活动期组的MYOACT评分及红细胞沉降率(ESR)、铁蛋白(Fer)、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皮肌炎患者的YKL-40、CCL27、CXCL10、IL-17水平、Th17细胞比例与MYOACT评分、ESR、Fer、LDH、CK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YKL-40、CCL27、CXCL10、IL-17水平及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皮肌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皮肌炎病情的辅助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4.
过继免疫治疗(adoptive cell transfer,ACT)是肿瘤治疗中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但是在没有化疗或者放疗等辅助治疗手段时,过继免疫治疗缓解肿瘤生长的效果非常短暂.为了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手段,我们使用白介素15(IL-15)体外扩增OT-ⅠCD8 T细胞,使其分化成为中央记忆性T细胞(central memory T cells,TCM),并将其过继转移至携带B16-OVA肿瘤的小鼠中.我们发现,与IL-2体外扩增的CD8 T细胞(effector T cells,TEFF)相比,TCM对肿瘤的生长具有长时间的缓解作用,而IL-2分化的TEFFs治疗肿瘤在短暂的缓解后反弹性生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TCM治疗的小鼠脾脏内肿瘤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数量和比例明显高于TEFF组,并且RT-PCR分析表明TCM治疗的小鼠肿瘤内细胞高表达MHCⅠ类分子.这些现象提示了抗原提呈对过继细胞转移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对于发展更为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IL-33是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在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BALB/c鼠肺组织内IL-33水平明显升高。但RSV感染后分泌IL-33的免疫细胞类型,尤其是感染早期分泌IL-33的固有免疫细胞类型目前尚不清楚。通过分离培养BALB/c鼠肺泡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采用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述固有免疫细胞RSV感染后IL-33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RSV感染72 h后BALB/c鼠肺泡巨噬细胞IL-33mRNA水平明显升高,而树突状细胞RSV感染24 h后IL-33mRNA水平开始上升,48 h达峰值。研究证实RSV感染诱导BALB/c鼠固有免疫细胞分泌IL-33,进而介导感染后炎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CD4+CD25+调节性T细胞、IL-2与免疫耐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耐受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IL-2作为一种T细胞生长因子调控着调节性T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过程。IL-2维持着中枢及外周的调节性T细胞的活性,但是对胸腺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是非必要的。同时,IL-2信号影响着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并维持着其的竞争适应性。因此,CD4+CD25+调节性T细胞通过与IL-2之间形成的免疫网络调控着免疫耐受的过程,从而影响着机体的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物学教材由于课时容量限制,对特异性免疫知识的介绍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特异性免疫存在一些疑问。针对抗原递呈细胞、B细胞、T细胞的种类,抗原递呈的过程,T细胞、B细胞活化的条件以及二次免疫过程抗原递呈存在的疑点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研究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抗体对银屑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IL-6抗体治疗对银屑病小鼠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影响。方法:30只6-8周龄SPF级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ormal组、Model组和IL-6组,Model组和IL-6组小鼠通过在背部脱毛区涂抹咪喹莫特建立银屑病小鼠模型。IL-6组小鼠通过在背部脱毛区皮下注射IL-6抗体进行治疗。比较三组小鼠皮损组织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表皮厚度和血管数、血清TNF-α、IL-17和IL-23含量、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h17细胞和Th22细胞比例以及皮损组织IL-6、IL-21和STAT3蛋白表达。结果:IL-6抗体治疗后,Model组和IL-6组小鼠皮损组织PASI、表皮厚度和血管数,血清TNF-α、IL-17和IL-23含量,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h17细胞和Th22细胞比例,以及皮损组织IL-6、IL-21和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Normal组小鼠(P<0.05);与Model组相比,IL-6组小鼠皮损组织PASI、表皮厚度和血管数,血清TNF-α、IL-17和IL-23含量,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h17细胞和Th22细胞比例,以及皮损组织IL-6、IL-21和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IL-6抗体对银屑病小鼠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IL-6/STAT3通路影响Th17/Th22和树突状细胞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郑宇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9,21(2):91-96
目前大量已证明CD28家族分子与B7家族一产生的共到刺激信号在免疫应答的T细胞激活中作用,对相关分子的研究已成为免疫学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不CD28家族分子的结构、配体、领事声望地以及对免疫应答的调控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