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考察5-氯水杨醛缩2,4-二羟基苯酰肼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平板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绘制杀菌曲线,并通过扫描电镜研究其作用机制,采用DPPH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该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5 mg/m L,MBC为5 mg/m L。杀菌曲线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破坏菌体细胞壁、改变其通透性有关。同时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论 5-氯水杨醛缩2,4-二羟基苯酰肼具有显著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合成并表征一种属于植物生长激素的席夫碱类化合物.方法:由5-硝基水杨醛和3,5-二羟基苯甲酰肼在甲醇溶液中反应得到N′-(5-硝基-2-羟基苯亚甲基)-3,5-二羟基苯甲酰肼.结果: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得其结构并表征,同时通过抗菌实验证明其在一定浓度下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结论:这种席夫碱类化合物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紫穗槐种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将紫穗槐种子乙醇提取物分别通过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供试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紫穗槐种子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涂布平板法绘制杀菌曲线,电镜下观察药物对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紫穗槐种子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对供试菌抑制作用较强,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2.5、5.0mg/mL;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5.0、10.0mg/mL;杀菌曲线结果表明,药物对供试菌的抑制作用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电镜结果说明,药物的作用可能与破坏菌体细胞壁、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有关。结论紫穗槐种子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出现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蓝莓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和花青素,是天然抗菌材料的优选。【目的】分析蓝莓提取物对3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制,并以牛乳为样品检测食品基质对蓝莓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甲醇制备巴尔德温和黑珍珠蓝莓提取物并检测提取物中总酚和花青素含量,利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利用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和生长曲线研究蓝莓提取物的抗菌活性,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蓝莓提取物对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并检测其在牛乳中的抑菌活性。【结果】巴尔德温和黑珍珠蓝莓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分别为2.3 mg/g和3.5 mg/g,花青素含量分别为67.5 mg/100 g和92.5 mg/100 g。两种蓝莓提取物对肺炎克雷伯菌KP106、KP305和KP408的MIC均为25mg/mL,MBC均为50mg/mL。生长曲线表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胶体纳米银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涂布法检测杀菌作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量最低抑菌浓度(MIC),电镜法观察胶体纳米银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作用机理。结果≥0.5μg/mL的胶体纳米银对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100%杀菌作用;≥0.05μg/mL的胶体纳米银对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也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5μg/mL胶体纳米银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5、15、30和60 min均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胶体纳米银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MIC为3.125μg/mL;不同因素对胶体纳米银的杀菌作用,蛋白因素影响显著(P0.05);胶体纳米银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形态学有明显影响。结论胶体纳米银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将为胶体纳米银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合成戊二烯酮类化合物(1E,4E)-1,5-二(2-羟基苯基)-1 ,4-戊二烯-3-酮,并进行杀菌和抗肿瘤活性测定.方法:水杨醛和丙酮反 应得到目标产物;采用生长速率法和MTT比色法分别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杀菌抗癌活性.结果:目标物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证;该化合物在500 μg/mL浓度下对小麦赤霉病原菌、辣椒枯萎病原菌、苹果腐烂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3.0% ±3.3%、70.4%±1.5%、79.2%±2.1%;在5.0ìmol/L下对PC-3细胞的72h的体外抑制率为71 .4%±2.7%.结论:该化合物有较好的杀菌抗癌活性,可以以它为先导进行结构优化,以期设计、合成出高效、选择性好的同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体外评价甘草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四种牙周常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方法以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四种牙周常见致病菌作为供试菌,采用液体稀释法,考察甘草提取物对这四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不同浓度的甘草提取物溶液,绘制甘草提取物对四种牙周致病菌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甘草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的MIC值分别为1.50、1.50、0.75和1.50mg/mL,MBC值分别为6、3、3和3mg/mL。当甘草提取物达到对四种细菌的MBC值时,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可在2h后可达到杀菌效果,对于具核梭杆菌可在4h后达到杀菌效果。结论甘草提取物对以上四种牙周常见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及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各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华泽兰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对它们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达玛二烯醇乙酸酯(1)、(2R,3S)-5-乙酰基-6-羟基-2-异丙烯基-3-乙氧基苯并二氢呋喃(2)、豆甾醇(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12,13-dihydroxyeuparin(5)、5-乙酰-6-羟基-2-异丙烯基苯并呋喃(6)、2,5-二乙酰基-6-羟基苯并呋喃(7)、ruscodibenzofuran(8)、2-乙酰-5-(1-炔丙基)-噻吩-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化合物1、2、4和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2、4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牛津杯法评价部分化合物对5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并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各自的MIC值,结果显示,测试化合物对5种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1、6和8对肺炎克雷伯菌有较强抑菌活性,MIC值分别为0.98、0.98μg/m L和0.49μg/m L,化合物7对大肠埃希菌显示较强抑菌活性(MIC≤3.91μg/m L),化合物1、2、6和7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抑菌活性,MIC值均为7.81μg/m L,可见化合物1及苯并呋喃类化合物2、6、7、8为华泽兰根主要抑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单离香料在液体接触、气相接触2种方法对7种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值),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秩和检验探讨不同接触方式对单离香料抗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接触法中百里香酚、水杨醛对供试菌MIC值均为0.125μL/mL,肉桂醛、柠檬醛MIC值范围为0.25~0.5μL/mL,丁香酚、芳樟醇的MIC值范围为0.25~2.0μL/mL。气相法试验中水杨醛、百里香酚对供试菌的MIC值均为0.125μL/mL,芳樟醇MIC值范围为0.25~1.0μL/mL,肉桂醛、柠檬醛MIC值范围为0.5~1.0μL/mL,而丁香酚在供试范围(8μL/mL)内仅对副溶血性弧菌有抗菌作用。用MIC值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水杨醛、百里香酚在液体接触法与气相接触法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液体接触法明显优于气相法;从MBC值分析,芳樟醇、水杨醛、丁香酚在2种接触方式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芳樟醇、水杨醛的液体接触法明显优于气相法,而丁香酚则相反。单离香料与菌体的作用方式会影响其抗菌效果,因此利用单离香料的抗菌性能开发新型抗菌剂,需全面评估其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各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华泽兰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对它们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达玛二烯醇乙酸酯(1)、(2R,3S)-5-乙酰基-6-羟基-2-异丙烯基-3-乙氧基苯并二氢呋喃(2)、豆甾醇(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12,13-dihydroxyeuparin(5)、5-乙酰-6-羟基-2-异丙烯基苯并呋喃(6)、2,5-二乙酰基-6-羟基苯并呋喃(7)、ruscodibenzofuran(8)、2-乙酰-5-(1-炔丙基)-噻吩-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化合物1、2、4和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2、4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牛津杯法评价部分化合物对5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并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各自的MIC值,结果显示,测试化合物对5种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1、6和8对肺炎克雷伯菌有较强抑菌活性,MIC值分别为0.98、0.98μg/m L和0.49μg/m L,化合物7对大肠埃希菌显示较强抑菌活性(MIC≤3.91μg/m L),化合物1、2、6和7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抑菌活性,MIC值均为7.81μg/m L,可见化合物1及苯并呋喃类化合物2、6、7、8为华泽兰根主要抑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富含色氨酸短肽Pac-525对种植体周围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应用二倍稀释法检测Pac-525对血链球菌、具核梭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绘制其Kill-time曲线。结果 Pac-525对血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125mg/mL和0.5mg/mL,对具核梭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07 8mg/mL和0.015 6mg/mL,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62 5mg/mL和0.125mg/mL;Kill-time曲线显示,Pac-525可以降低3种细菌的生长速度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当浓度达到MBC时可完全抑制细菌在培养液中的生长繁殖。结论 Pac-525对种植体周围炎主要致病菌血链球菌、具核梭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代谢甘油生产1,3-丙二醇(1,3-PD)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有毒中间产物3-羟基丙醛(3-HPA)的积累,可将其转化为3-羟基丙酸(3-HP),从而实现1,3-丙二醇和3-羟基丙酸的联产。克隆来自于酿酒酵母的NAD+依赖型的乙醛脱氢酶(ALDH)的基因aldh4,构建了表达载体pKP-aldh,转化K.pneumoniae,得到了有效表达乙醛脱氢酶的重组肺炎克雷伯杆菌(K.pneumoniae A+)。在此基础上,使用紫外诱变联合菌种驯化的方法对K.pneumoniae A+进行筛选,获得了可耐受较高3-HP浓度(≥35 g/L)的重组肺炎克雷伯杆菌K.pneumoniae A+5-3。发酵实验结果表明,K.pneumoniae A+5-3可将3-HPA转化为3-HP,能够同时利用甘油耦联生产3-HP和1,3-PD,产量分别达到5.0 g/L和74.5 g/L。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抗菌肽KSL及其衍生物KSL—W对种植体周围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应用二倍稀释法检测KSL和KSL—W对血链球菌、具梭核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MTT法检测KSL和KSL—W对成骨样细胞MG-63的细胞毒性。结果KSL和KSL—W对具梭核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156mg/mL和0.0313mg/mL,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125mg/mL和0.5mg/mL,在0.5mg/mL的浓度范围内对血链球菌没有抑制作用;KSL和KSL-W在0.5mg/mL的浓度范围内没有细胞毒性。结论KSL和KSL—W没有细胞毒性,对具梭核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将谷氨酰胺与对甲苯磺酰氯缩合,经加热脱水环合,合成了抗瘤酮A10的类似物3—(p-甲基苯磺酰)氨基-2,6-哌啶二酮。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了它的晶体和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背景】随着耐药微生物种类的增多和耐药性增强,抗耐药微生物新药的发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生姜精油是纯天然植物精油,是天然抗菌材料的优选。【目的】分析生姜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生姜精油对常见条件致病菌抗菌活性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抗菌机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生姜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利用牛津杯法、最小抑菌浓度法(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法(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和生长曲线绘制法研究生姜精油的抗菌活性和抗菌动力学特征,并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生姜精油对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生姜精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姜烯(22.014%)、β-倍半水芹烯(11.276%)、α-法呢烯(8.222%)、α-姜黄烯(6.854%)、姜酮(5.610%)、姜辣二酮(5.192%)、6-姜烯酚(4.670%)、桧烯(3.393%)和β-红没药烯(3.080%)等萜类物质。生姜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2.3μg/mL和4.6μg/mL;对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9.2μg/mL,MBC均为18.4μg/mL;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8.4μg/m L和36.8μg/mL。生长曲线结果显示,生姜精油能延长细菌的生长停滞期、抑制细菌的生长速率。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生姜精油能引起细菌细胞膜破损,致使胞内物质渗漏。【结论】生姜精油富含萜类化合物,具有中度的抗菌活性,能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引起菌体损伤和死亡。本文有望更好地为有害微生物的防控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隔山消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6个芳香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苯乙酮(1-(2,4-dihy—droxph—enyl)ethanone,1)、奎乙酰苯(acetylquinol,2)、对羟基苯乙酮(1-(4-hydroxyphenyl)ethanone,3)、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1-(4-hydroxy-3-methoxyphenyl)ethanone,4)、2,4-二羟基-5-甲氧基苯乙酮(1-(2,4-dihydroxy-5-methoxyphenyl)ethanone,5)、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hydroxy-4-methoxy—benzoicacid,6)。除化合物2外,其余5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新疆罗布泊极端环境放线菌TRM45037的分类,挖掘其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物学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确定TRM45037为中度嗜盐性拟诺卡氏菌,与菌株Nocardiopsis dassonvilei subsp. dassonvillei DSM 4311(T) 的相似度为99.2%。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结合相关文献确定化合物结构。从TRM45037发酵液中分离出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4-二氢-6, 8-二羟基-3-甲基异香豆素、2-甲基-1, 4-苯二醇、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和1, 6-二羟基吩嗪。抑菌活性测定表明, 3, 4-二氢-6, 8-二羟基-3-甲基异香豆素和2-甲基-1, 4-苯二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值分别为0.78 mg/mL和0.39 mg/mL,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fugicide concentration, MFC)值分别为1.56 mg/mL和0.78 mg/mL。本研究结果可为嗜盐放线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挖掘提供理论依据,对新疆极端环境放线菌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切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喹唑啉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活性。为发现此类化合物中具有潜在抑菌活性的化合物,本研究考察了15种带有哌嗪二硫代甲酸酯侧链的2,4-二氨基喹唑啉衍生物7a~7o的抑菌活性。首先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对底物与酶的结合能进行预测,并用标准2倍稀释法测定这15种化合物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表明,15种化合物与阳性对照相比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化合物7a、7g和7k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其MIC均≤1mg/mL。进一步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筛选模型对7a、7g和7k进行分子水平抑菌实验,分别测定其抑制率与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发现化合物7k具有最佳抑制活性(IC_(50)为4.97×10~(-2) mg/mL)。此外,对15种化合物抑菌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表明,苯环上连有吸电子基团的哌嗪二硫代甲酸酯侧链对抑菌活性有贡献。这一研究有望为抑菌药物的研发提供有效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及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的模式菌株分析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并评价纳米银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生物法合成的纳米银,以微量肉汤法测定3种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计算MBC/MIC比值。用系列浓度的纳米银处理3株标准菌株后经平板计数法绘制时间-杀菌曲线。采用菌落平板计数法测定了纳米银对3种标准菌株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最后在生物安全II级实验室测定纳米银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结果】用生物法合成了粒径5–30 nm的纳米银,zeta电位为–19.5 m V。该纳米银制剂对3种标准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均表现为时间依赖型抗菌作用。纳米银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抗生素后效应"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抗生素后效应"。纳米银对3种标准菌株的MIC值和MBC值均在1.00–4.00μg/m L之间;对3株人源性多重耐药菌MIC值在6.00–26.00μg/m L之间,MBC值在1.00–32.00μg/m L之间;对14株动物源性多重耐药菌MIC值在4.00–10.00μg/m L之间,MBC值在8.00–16.00μg/m L之间。纳米银对所有测试菌株的MBC/MIC值均小于2。【结论】纳米银是一种时间依赖型的抗菌剂,有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对人源和动物源性多重耐药菌有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究了羟基酪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四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采用试管半倍稀释法确定MIC和MBC,并探讨羟基酪醇对供试菌的生长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介质下的抑菌稳定性。结果表明,羟基酪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0.625、0.625、1.250、2.500 mg/mL,MBC分别为1.250、1.250、2.500、5.000 mg/mL。与对照组相比,四种供试菌核酸和可溶性蛋白泄漏显著,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在不同NaCl浓度下,羟基酪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稳定;在1.0%和2.0%NaCl浓度下,羟基酪醇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菌活性稳定;在2.0%NaCl介质下低浓度的羟基酪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稳定,在0.5%、1.5%和2.0%NaCl介质下高浓度的羟基酪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稳定。在蔗糖介质中,羟基酪醇对四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均不稳定。因此,羟基酪醇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防腐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