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鹰嘴紫云英甲硫氨酸抗性系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建立了鹰嘴紫云英(AstragaluscicerL.)甲硫氨酸抗性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实验体系。以茎切段诱导的松软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酶法游离出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持续细胞分裂形成了愈伤组织,并分化出再生苗。比较了不同培养基、培养密度对原生质体形成细胞分裂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生质体以2×105个/ml的植板密度,在附加2.0mg/L2,4-二氯苯氧乙酸(2,4-D)、0.2mg/L6-苄氨基嘌呤(6-BA)、200mg/L水解酪蛋白、2%蔗糖和0.3mol/L甘露醇DPD培养基中培养后,其分裂频率达38.3%。原生质体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仍具有对甲硫氨酸的抗性。转移到附加10mg/LKT、0.5mg/LNAA的MS分化培养基上,获得大量的再生苗。  相似文献   

2.
提高小麦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小麦徐州211的成熟种子诱导愈伤组织,建立了胚性悬浮细胞系。酶解悬浮细胞获得原生质体,用含o.8%琼脂糖的改良Ms培葬基进行琼脂糖珠培养,再生细胞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诱导再生愈伤组织分化.得到了完整的再生植株。原生质体培养两周后,加入降渗培养液可促进克隆的形成。在分化培养基中,低浓度蔗糖可提高植株分化率。高浓度的激动索和玉米素对芽的分化有效并能抑制愈伤化。再生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时期的早晚影响植林分化频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培养在8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矮牵牛(Petunia hybrida)叶肉原生质体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在所用的培养基上,原生质体都再生了细胞壁、产生了持续的细胞分裂并发育成小细胞团。在其中6种培养基上得到了愈伤组织。最好的两种培养基是我们组合的G培养基及修改的K培养基,它们的植板效率分别达到56%及70%。 还进行了一些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生长和分化影响的试验,某些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在某些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已分化出根。  相似文献   

4.
通过PEG法转化甘蓝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PEG法将外源基因导入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下胚轴原生质体。以潮霉素和卡那霉素进行筛选,均成功地得到了抗性愈伤组织。对于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其绝对和相对转化频率分别为4.1×10~(-4)和1%~3%,在分化培养基上,抗性愈伤组织能够分化出芽。诱导生根后进行移栽,生长状况良好。Southem blotting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插入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对影响转化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麦叶肉原生质体培养中核酸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利用原生质体技术来改良谷类作物的工作中,掌握其分离的原生质体再生完整植株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由一些禾谷类作物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已能连续产生细胞分裂,并进而形成愈伤组织或小植株;然而由叶肉来源的原生质体,在培  相似文献   

6.
甘蔗原生质体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甘蔗(台糖134)花粉植株叶外植体产生的愈伤组织,作为分离原生质体的材料。原生质体以液体浅层培养的方式培养在修改的 MS 培养基上,经培养后一周内,观察到第一次细胞分裂,约5—6周后,形成了愈伤组织。将胚性细胞团组成的愈伤组织转移到除去或降低2,4-D浓度,但含有 BA 的分化培养基上,约2—3周后,有的愈伤组织发育了胚芽鞘,另一些愈伤组织分化出胚根或根。系统观察了这些原生质体在分裂和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相似文献   

7.
80年代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取得突破性进展,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重要农作物先后获得再生植株。但棉花原生质体培养至今仍停留在细胞分裂和形成细胞团阶段,原生质体培养得到愈伤组织仅有一例。本文首次报道从陆地棉柯字棉312品种的细胞悬浮培养系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小植株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茎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研究了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结果表明,子叶是茎用芥菜原生质体培养最佳的外植体,10 d苗龄的子叶原生质体在改良MS培养基上培养3 d后发生第1次细胞分裂,6 d后发生第2次分裂,3周后形成细胞团,5周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培养基中缺少NAA或2,4-D都会降低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在含一定浓度的NAA(0.25 mg/L)和2,4-D(0.25 mg/L)培养基上诱导的愈伤组织质地致密且有光泽,芽的分化能力高;在MS+BA l mg/L+NAA 0.2 mg/L的培养基上芽的分化频率高达近29%,再生芽在1/2MS+NAA0.1 mg/L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9.
利用茎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研究了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结果表明,子叶是茎用芥菜原生质体培养最佳的外植体,10 d苗龄的子叶原生质体在改良MS培养基上培养3 d后发生第1次细胞分裂,6 d后发生第2次分裂,3周后形成细胞团,5周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培养基中缺少NAA或2,4-D都会降低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在含一定浓度的NAA(0.25 mg/L)和2,4-D(0.25 mg/L)培养基上诱导的愈伤组织质地致密且有光泽,芽的分化能力高;在MS+BA l mg/L+NAA 0.2 mg/L的培养基上芽的分化频率高达近29%,再生芽在1/2MS+NAA0.1 mg/L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0.
陈利萍  张明方等 《植物生理学报》2001,27(5):437-440,T001
利用茎用芥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研究了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结果表明,子叶是茎用芥菜原生质体培养最佳的外植体,10d苗龄的子叶原生质体在改良MS培养基上培养3d后发生第1次细胞分裂,6d后发生第2次分裂,3周后形成细胞团,5周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培养基中减少NAA或2,4-D都会降低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在含一定浓度的NAA(0.25mg/L)和2,4-D(0.25mg/L)培养基上诱导的愈伤组织地致密且有光泽,芽的分化能力高;在MS+BA 1mg/L NAA0.2mg/L的培养基上芽分化频率高达近29%,再生芽1/2MS+NAA0.1mg/L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1.
水稻、大豆、玉米、甘蔗原生质体成株的进展单个细胞成株在某些双子叶植物如烟草、矮牵牛、番茄等植物中早已实现,而禾谷类单子叶植物如水稻、玉米、甘蔗等和豆类双子植物如大豆等单个细胞成株都有相当的困难,但近几年来已取得重要进展。大豆,单个细胞成株1985年已有报道,植株能开花结荚。我国吉林农业科学院诱导大豆原生质体获得愈伤组织和根的分化,大豆与豌豆融合体也获得愈伤组织,但未获得再生苗。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已将大豆原生质体培育成再生植株,为大豆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12.
用自制的纤维素酶从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 L.)的叶肉细胞获得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应用液体一固体双层培养法将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离体培养,经生长,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再生植株。对液体—固体双层培养法与固体平板法进行了比较,黄花烟草的细胞分裂速度前者比后者快。  相似文献   

13.
取继代培养后4—5天的谷子(Setariaitalica,品种豫谷一号)悬浮培养细胞,用含2%纤维素酶(Onozuka Rs)和0.1%果胶酶(Pectolyase Y 23)的酶溶液酶解分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纯化后的产量在2—6×10~6原生质体/克鲜重。原生质体在培养2天后形成细胞壁并开始进行分裂。在培养6天时的分裂频率达5—12%。此后随添加新鲜培养基并降低培养基的渗透压,形成细胞团。培养一个月后,可将可见的细胞团转移到附加2,4-D和激动素的MS琼脂培养基上,即形成旺盛生长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4.
玉米精细胞及体细胞原生质体表膜蛋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低渗冲击法(改良两步法)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成功分离纯化生活玉米(Zeam ays)精细胞;以混合酶解法制备玉米叶原生质体和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以NHS-生物素标记完整精细胞及原生质体表膜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并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亲和素检测被标记的表膜蛋白。结果表明,在精细胞中标记蛋白有4 种,分子量分别为48、59、67、79 kD;叶片原生质体中有5 种,分子量分别为54、58、66、71、78 kD;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中仅有2 种,分子量67 和80 kD。其中48 kD蛋白为精细胞所特有,54 kD 和71 kD蛋白为叶片细胞所特有  相似文献   

15.
杨树新品种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1 个月龄的NL-80106 杨(Populusdeltoides×P. sim onii)无菌苗叶片分离得到大量原生质体,纯化后其原生质体产量为4×107/g fr.w t. 纯化的原生质体在含2,4-D 2 m g/L、NAA 0.5 m g/L和KT 0.5 m g/L的KM8p 和MS培养基中进行高密度液体浅层培养,渗透势为0.40 m ol/L的KM8p 培养基中原生质体分裂频率最高. 培养第5 天观察到第一次细胞分裂,培养10 d 的分裂频率为4.5% ,12 周内可形成大量的细胞团和小愈伤组织. NL-80106杨叶肉原生质体在富含有机氮并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具有较高的分裂频率和植板率.小愈伤组织在gelrite 固化的NLZ1 培养基上增殖生长,3 周后形成4—6 m m 结构紧密的鲜红色愈伤组织,转至NLF分化培养基,分化成苗率为100% . 待芽伸长到3 cm 时,从基部切下转至1/2 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6.
以鹅掌楸属植物北美鹅掌楸的悬浮细胞和组培苗叶片为材料,对北美鹅掌楸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与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和悬浮细胞用含有0.1%2-吗啉乙磺酸(MES)和0.6 mol/L甘露醇的Cell ProtoplastWash(60M-CPW)溶液25℃预处理lh效果最好;悬浮细胞最佳酶解液为60M-CPW+ 1%纤维素酶+1%半纤维素酶+0.2%果胶酶Y-23+0.1% MES,每克材料25℃酶解6h有效原生质体产量可以达到3×106个;叶片最佳酶解液为60M-CPW+2%纤维素酶+1%半纤维素酶+0.2%果胶酶Y-23+0.1% MES,每克材料25℃酶解10 h有效原生质体产量可以达到11×106个;悬浮细胞原生质体易于培养,在KM8p+1.0 mg/L 2,4-D+0.5 mg/L 6-BA培养基中培养25 d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7.
新疆杨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游离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新疆杨原生质体的游离、纯化。方法:以新疆杨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简单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方法,对新疆杨原生质体游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利用二乙酸荧光素染色法观察原生质体活力。结果:适宜新疆杨愈伤组织原生质体游离的较适宜条件是:CPW+2.0%纤维素酶R-10+1.0%离析酶R-10+1.0%果胶酶Y-23+0.6 mol/L甘露醇,酶解温度27℃,酶解时间8 h。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达8.5×106个/(g.FW),活力达83.6%。原生质体纯化可采用蔗糖等密度离心法,较适蔗糖浓度为30%。结论:研究筛选出的酶解因素组合与等密度离心条件较适宜新疆杨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游离和纯化。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无菌苗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商用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中浅层培养,耳生细胞分裂,并获得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到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已从克新四号和68—62两个马铃薯品种的原生质体得到再生的完整植株。再生细胞的分裂频率受原生质体培养密度的影响。细胞团的生氏对液体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敏感。不同的原生质体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的影响非常显著。在分比培养基中加入3%的甘露醇,能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并缩短分化期。  相似文献   

19.
使用我国产纤维素酶和简化的游离方法获得了大量的健康的矮牵牛(Petunia hybrida)原生质体。对原生质体的浅层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细胞分裂还是细胞团的发育,固体培养都比浅层液体培养来的要快。对所得到的愈伤组织的分化进行了探索。在Nagata-Takebe培养基上使用Durand分化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浓度和比例只生长了根。对培养基中的生长紊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和比例作了适当调整之后,分化了根和芽,并发育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20.
佘建明  吴敬音 《遗传学报》1993,20(6):536-540
取陆地棉品种(系)3118、9554和晋棉4号种子无菌苗的下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从中挑选具有分化能力的黄色颗粒状愈伤组织,建立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以纤维素酶和离析软化酶组成的酶液,由细胞悬浮培养物游离原生质体。采用含低融点脂糖的K3基本培基包埋原生质体的培养方式,获得愈伤组织。以液体-固体-液体轮回培养法改良晋棉4号的细胞悬浮系,原生质体的植板率从2%左右提高到9%以上。在原生质体再生愈伤组织的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