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年大田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小偃6号是一个典型的慢锈性品种,其慢锈性主要表现在潜育期长,严重度低和千粒重损失率低,该慢锈性无小种专化性.同时还首次从超微结构揭示了慢锈性的抗性机理是由于菌丝过早老化引起.菌丝老化表现在菌丝体内液泡增加、变大,菌丝顶端细胞壁加厚。  相似文献   

2.
条锈菌与慢锈小麦品种互作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青  商鸿生 《菌物系统》2002,21(4):580-584
条锈菌与慢锈小麦品种互作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随着慢锈性的表达,条锈菌的胞间菌丝发育受抑,细胞器泡囊化解体。吸器母细胞和吸器发育受阻,最终解体,坏死。吸器的受抑,坏死主要表现在吸器体形成后期。在锈菌与寄主互作的交界面,吸器外质膜皱褶,电子致密度增高,吸器外间质加宽,并有大量电子致密度加深的物质沉积。与抗病品种相比,慢锈品种中病菌受抑,坏死程度轻,寄主细胞的过敏性坏死机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3.
马青  商鸿生 《菌物学报》2002,21(4):580-584
条锈菌与慢锈小麦品种互作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随着慢锈性的表达,条锈菌的胞间菌丝发育受抑,细胞器泡囊化解体。吸器母细胞和吸器发育受阻,最终解体、坏死。吸器的受抑、坏死主要表现在吸器体形成后期。在锈菌与寄主互作的交界面,吸器外质膜皱褶、电子致密度增高,吸器外间质加宽,并有大量电子致密度加深的物质沉积。与抗病品种相比, 慢锈品种中病菌受抑、坏死程度轻,寄主细胞的过敏性坏死机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4.
新疆的小麦品种(系)苗期和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新疆的104个小麦品种、高代品系及35个含有已知抗叶锈基因载体品种,在苗期接种12个中国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进行抗叶锈基因推导分析和分子检测;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连续2年度对这些材料进行成株抗叶锈性鉴定并筛选慢叶锈性品种。研究结果显示,在41个品种中共鉴定出6个已知抗叶锈基因Lr26、Lr34、Lr50、Lr3ka、Lr1和Lr14a,其中Lr26存在于21个品种中,Lr34在17个品种被发现,Lr1和Lr14a分别存在于3个品种中,还有2个品种携带Lr3ka以及1个品种携带Lr50。2年田间抗叶锈性鉴定筛选出7个慢叶锈性品种,可用于小麦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锈革菌属Hymenochaete 3个中国新记录种。贝尔泰罗锈革菌H. berteroi和极薄锈革菌H. tenuis采自广东省,塔斯马尼亚锈革菌H. tasmanica采自安徽省。贝尔泰罗锈革菌的主要特点是菌丝近念珠状,具刚毛状菌丝,且孢子较小;极薄锈革菌属于裸刚毛组,子实体薄且孢子窄椭圆形或短圆柱形;塔斯马尼亚锈革菌菌肉分层且子实层中存在树状侧丝。文中对这3个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连作根际土壤中的酚酸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检测发现人参根际土壤中含有没食子酸、水杨酸、3-苯基丙酸、苯甲酸和肉桂酸5种酚酸物质.采用外源添加法研究该5种酚酸物质对人参锈腐病菌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 5种酚酸对人参锈腐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表现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作用.没食子酸、水杨酸和苯甲酸在0.5 mmol·L-1处理浓度下,3-苯基丙酸和肉桂酸在0.05 mmol·L-1处理浓度下,均能够显著促进人参锈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并显著加重人参锈腐病病害严重度.  相似文献   

7.
袁立  许修宏 《菌物学报》2011,30(4):566-571
分别从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木耳菌种老化过程中菌丝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后30d时,光镜下观察到菌丝结构均匀紧凑,细胞壁光滑;电镜下观察到细胞结构完整,内含物丰富,各种细胞器形态规整,没有老化现象。接种后60d时,光镜下菌丝部分肿胀,色泽加深;电镜下细胞壁疏松,线粒体和液泡肿大,细胞核不规则肿胀,核仁消失,脂肪滴和囊泡增多,并有少量电子致密度高的嗜锇性黑色颗粒状物质出现,表明菌丝开始老化。90d时,光镜下部分菌丝严重肿胀,且色泽更深;电镜下线粒体和液泡肿胀明显,部分细胞核破裂,脂肪滴、囊泡和电子致密度高的嗜锇性黑色颗粒状物质显著增多,细胞壁更加疏松。120d时,光镜下许多菌丝开始断裂,色泽进一步加深;电镜下细胞壁塌陷,膜系统也随之解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部分溶解消失。150d时,光镜下大部分菌丝完全断裂,并失去菌丝形态;电镜下细胞膜及其内含物已基本消失,只剩部分严重塌陷的细胞壁残骸。由此表明,木耳菌丝的老化是一个由个别向整体逐渐过渡的不可逆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三孢布拉霉老化性状传递特征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萝卜素产生菌三孢布拉霉(Blakesleatripora)的老化现象及其特征,其老化菌株通过菌丝接触,将老化性状传递给正常菌株,并通过转变正常菌株的孢子,使老化性状传递给后代,菌丝的老化伴随着体内胡萝卜素的消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梨胶锈菌性子期和锈子期菌丝吸器的形成方式、吸器及其与寄主细胞界面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梨胶锈菌性子期和锈子期寄主胞间菌丝吸器的形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寄主胞间菌丝直接形成吸器;另一种是由寄主胞间菌丝先形成吸器母细胞,然后由吸器母细胞形成吸器。吸器在开始形成时只是一个乳头状的侵入楔,以后逐渐形成囊状、镰刀状、指状及其它不规则形状的吸器。多数吸器分化为颈和吸器主体两部分,在颈部及部分吸器主体外有一个由类似寄主细胞壁物质形成的领圈。吸器内部的超微结构与寄主胞间菌丝基本相同,但吸器壁比胞间菌丝或吸器母细胞的壁薄。吸器鞘的厚度随着吸器伸长膨大 而逐渐增厚。  相似文献   

10.
胡萝卜素产生菌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的老化现象及其特征。其老化菌株通过菌丝接触,将老化性状传递给正常菌株。并通过转变正常菌株的孢予,使老化性状传递给后代。菌丝的老化伴随着体内胡萝卜素的消失。  相似文献   

11.
1994 - 2002年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鉴定与监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4—2002年经对3822份小麦品种(系)材料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冬小麦抗条锈性优于春小麦,甘肃品种抗条锈性优于国内其它省区品种。田间抗条锈性监测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生产品种均表现感病,甘肃主要生产品种仅陇鉴127等少数几个品种抗病,抗源材料中也仅有中四等少数品种表现抗病,结合抗病性鉴定、监测结果及田间综合农艺性状观察,筛选出20余份可供育种利用的抗源材料。同时在针对今后抗条中31、32号等主要小种类型的抗病育种、抗病性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摘要: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培育持久抗叶锈性品种可以有效、经济地控制该病害。本文通过基因推导、分子检测结合系谱分析成株抗性鉴定对小麦重要生产品种中抗病基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小麦品种中所携带的抗病基因。本试验用20个不同毒力的叶锈菌菌系、36个已知抗叶锈基因载体品种以及感病对照品种郑州5389对供试品种莱州137进行苗期抗叶锈病基因推导分析,并分别用12个与抗叶锈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目的基因的分子检测,同时利用系谱分析法来验证莱州137所携带的已知抗叶锈病基因;在2014-2015年度和2015-2016年度将莱州137、慢锈性对照品种SAAR和感病对照品种郑州5389种植于河北农业大学小麦试验田和河南周口黄泛区农场试验田,用田间混合生理小种(FHRT、THTT、THJT)接种进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通过苗期基因推导分析,莱州137对小种FGBQ、PGJQ、TGTT、THSM、PHGM、PHST、FHJS、FHGQ、FNTQ、PRSQ和KHGQ表现抗病,而Lr26对FGBQ、PGJQ和TGTT高抗,Lr10和Lr14b分别对小种THSM、PHGM和PHST、PHGM、THTT表现高抗,同时系谱分析和分子检测也验证已知抗叶锈基因Lr26和Lr10,因此在供试品种莱州137中鉴定出Lr26、Lr10、Lr14b以及未知的抗叶锈病基因;根据2年2点的田间抗叶锈病鉴定,莱州137表现出成株抗性特点,且经分子标记检测该品种中未含有Lr34和Lr46,故小麦品种莱州137中含有未知的成株抗叶锈性基因,可作为新的小麦叶锈病抗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成功的病原菌接种和准确的病情调查是大麦(Hordeum vulgare)抗病研究的基础。该文总结了大麦抗叶锈病慢锈性鉴定实验中几种常用的喷雾和涂抹接种方法, 以及主要的抗性评价指标, 并对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海南锈革菌属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双辉 《菌物学报》2010,29(6):819-823
对海南省的锈革菌属Hymenochaete进行了初步研究,共发现了该属12个种。其中异常锈革菌H.anomala和薄锈革菌H.minuscula为中国新记录种,竹生锈革菌H.muroiana为大陆新记录种。异常锈革菌具有带结晶的菌丝和囊状体;薄锈革菌子实体薄,黄褐色;竹生锈革菌有"T"形刚毛,生于竹子上。文中对3个新记录种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全部12个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培育持久抗性品种可以有效控制该病害。本研究以抗病品种莱州137、感病对照品种郑州5389、慢锈性品种SAAR以及36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载体品种为材料,在苗期和成株期进行了2年2点的接种鉴定,通过系谱分析、基因推导和12个与抗叶锈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发现莱州137携带Lr26、Lr10、Lr14b以及其他未知抗叶锈病基因,且表现成株抗性的特点,说明其可能含有未知的成株抗性基因,可作为新的小麦抗叶锈病抗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采自云南省的锈革菌属(Hymenochaete)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长矛锈革菌(H. contiformis)和红边锈革菌(H. rufomarginata)前者的主要特点是解剖结构中无皮层和菌丝层,刚毛长且孢子大; 后者的主要特点是子实层具大量的侧丝,刚毛和孢子较小。提供了这两个种的野外标本照片、显微结构绘图以及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并给出了云南省锈革菌属30个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真菌老化的研究工作在过去的三十五年中已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几种典型真菌老化的生长特征,以及线粒体 DNA 的部分缺失和部分扩增与老化发生的相关性。并且着重强调了 plDNA 的产生与插入可能是造成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plDNA 的产生与反录酶有关,plDNA 可以自我复制,并能在菌丝中转移。因此,它极相似于在其它植物中被发现的转座子。本文中还介绍了几种老化发生机制的理论,并列举了迄今为止已发现的真菌质粒。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光学显微镜技术和电镜技术对铁线莲上隐匿柄锈菌Puccinia recondita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发育进行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观察表明,铁线莲上隐匿柄锈菌性孢子器呈瓶状,内生有大量单核的性孢子梗和侧丝。性孢子梗顶端产生大量的性孢子,每形成一个性孢子后,都在性孢子梗上留下一环痕。性孢子长椭圆形,表面无特殊纹饰。铁线莲上隐匿柄锈菌锈孢子器呈杯状,其内生长大量平行排列的长形双核锈孢子梗,每个锈孢子梗由上向下连续产生多个锈孢子。锈孢子梗通过产生隔膜先形成锈孢子原体,再分隔形成锈孢子和间生细胞。随着锈孢子的进一步发育,间生细胞解体,锈孢子彼此分开。成熟的锈孢子表面产生有密集的瘤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行为学的增龄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SAMP8老化征象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增龄性变化进行系统研究,为利用该模型进行其它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2、4、6、8、10、12月龄SAMP8,以同龄正常老化的SAMR1为对照,应用老化度评分和Morris水迷宫测试SAMP8的老化度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增龄性变化。结果:SAMP8在4月龄出现明显的老化体征,并在6月龄开始表现出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结论:SAMP8在成熟期(4-6月)过后发生了快速老化,证实SAMP8是研究衰老和老年性痴呆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利用显微及透射和扫描电镜方法,研究了黄瓜对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Berk.et Curt.)Rostow.]的抗性机理,结果如下:抗病与感病品种叶表面的气孔密度和大小无明显区别,而病菌分生孢子在叶表面萌发情况有差异。抗病品种被病菌侵染后,细胞迅速颗粒化,与病菌一起死亡,两个侵染点之间的叶肉细胞大量繁殖,细胞中叶绿体减少,膜系统受到破坏,壁增厚,叶表面出现少量很小的病斑;中抗品种表现为少量菌丝蔓延,并产生分生孢子囊梗和孢子,受侵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膜系统被破坏,随后内细胞和菌丝死亡,但比抗病品种慢,在叶表面形成很多病斑;感病品种表现为叶肉细胞内有大量菌丝蔓延,并产生分生孢子囊梗和孢子,受侵细胞被破坏、解体成碎片,最后与菌丝一起死亡,在叶表面联成大量的病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