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20E)是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调节激素,其类似物RH2485常作为杀虫剂使用,对昆虫的影响全面而深刻。然而20E对昆虫免疫系统的影响作用至今我们仍了解较少。为探究20E在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jera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本研究选取6龄取食期幼虫注射20E,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24个棉铃虫体液免疫相关基因在脂肪体和血淋巴中的表达变化,并检测了20E对细胞免疫的影响,包括细胞吞噬能力、凋亡状况及细胞密度变化。结果显示20E处理后,在脂肪体和血淋巴中不同免疫基因对20E的响应不同;血细胞密度在处理12 h后增加2倍,24 h后减少近1/2,但其中浆血细胞密度相对增加,细胞间的粘连作用增强,吞噬率提高约15%,凋亡率升高。结果表明,20E对棉铃虫免疫系统有显著影响,其中对体液免疫的影响比较复杂,但对细胞免疫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昆虫先天免疫(innate immunity)包括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和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近年来研究表明,作为昆虫生长发育调节的关键激素之一,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 20E)参与调节了昆虫的先天免疫。本文在介绍昆虫免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20E调控昆虫先天免疫及微生物影响20E滴度的分子调控机制。20E可以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来对抗外源入侵微生物,而外源微生物的刺激也会通过3-脱氢蜕皮激素-3β-还原酶(3-dehydroecdysteroid-3β-reductase, 3DE-3β-reductase)促进20E滴度升高。20E对昆虫免疫系统有显著影响,其滴度升高可以激活细胞免疫,包括吞噬(phagocytosis)、包被(encapsulation)和结节(nodulation);而对体液免疫的影响则比较复杂,除可以加速黑化作用(menalization)外,对抗菌肽的表达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尚不明确。研究人员鉴定发现了一些20E调控体液免疫的关键基因,这些基因的作用途径总结起来可以分为3类:(1)依赖于Toll和IMD等先天免疫通路;(2)依赖于胰岛素(insulin)信号途径;(3)依赖于20E信号通路因子BR-C等的直接调控。但这些通路因子究竟是如何互作以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等都尚不清楚,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银盾革蜱饥饿、吸血和饱血后若虫整体水平20-羟基蜕皮酮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示20-羟基蜕皮酮存在于若虫整个发育期,其含量变化具有两个峰.第一个峰小,出现在吸血期(吸血后5天),含量为2.34ng/只,该峰出现后,若虫快速饱血并从宿主体落下;第二个峰大,出现在蜕化期(饱血后8天),含量为16.17ng/只,此峰可能与上表皮沉积有关.从饱血后第6天至饱血后第8天,20-羟基蜕皮酮含量迅速增加,皮层溶离发生在饱血后7天左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指出20—羟基蜕皮酮(20-OHE)参加蓖麻蚕蛹对大肠杆菌的体液免疫反应。20-OHE的作用方式是多方面的,包括提高血淋巴蛋白质含量,产生抗菌蛋白,增加溶菌酶活性,和激活原酚氧化酶系统。这表明多个免疫控制系统参与蓖麻蚕蛹体液免疫反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20-羟蜕皮酮诱发蜕皮和卵巢发育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蜕皮周期血淋巴20-羟蜕皮酮(20-HE)含量的变化。血淋巴20-HE同卵母细胞发育各个阶段有密切的时相关系:在卵母细胞小生长期血淋巴20-HE持续上升,经青春蜕皮进入卵母细胞大生长期后又迅速降低。不能及时青春蜕皮的青春期前雌蟹,稍后仍出现20-HE下降的趋势。对不同实验条件和生理状态下雌蟹的比较表明,20-HE具有诱发蜕皮的特性。卵母细胞早期生长必需高浓度的血淋巴20-HE。外源注射的20-HE有刺激卵巢增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了烟粉虱Bemisia tabaci体内保幼激素和20-羟基蜕皮酮的滴度。结果显示,被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 bimaculata寄生的烟粉虱高龄若虫体内的保幼激素滴度显著高于(P<0.05)对照即未被寄生的高龄若虫,20-羟基蜕皮酮(20-E)滴度显著低于(P<0.05)对照,与未被寄生的低龄若虫滴度差异不显著,说明双斑恩蚜小蜂寄生后可以将烟粉虱高龄若虫的激素含量保持在低龄若虫的水平,从而调节烟粉虱高龄若虫的生长发育。烟粉虱伪蛹和成虫与对照体内保幼激素含量,烟粉虱伪蛹与对照之间20-E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露水草中20-羟基蜕皮甾酮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技术对云南产鸭跖草科分属于3个族10个属的13种植物中的20-羟基蜕皮甾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羟基蜕皮甾酮广泛存在于已分析的该科植物中,但含量除露水草外均甚微,不具有化学分类学的意义。20-羟基蜕皮甾酮在不同产地和不同生长季节的露水草中的含量变化,则与蝶类昆虫的活动显示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提示20-羟基蜕皮甾酮有可能是露水草与蝶类昆虫协同进化过程中的具有化学生态学意义的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HPLC技术对云南产鸭跖草科分属于3个族10个属的13种植物中的20-羟基蜕皮甾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羟基蜕皮甾酮广泛存在于已分析的该科植物中,但含量除露水草外均甚微,不具有化学分类学的意义。20-羟基蜕皮甾酮在不同产地和不同生长季节的露水草中的含量变化,则与蝶类昆虫的活动显示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提示20-羟基蜕皮甾酮有可能是露水草与蝶类昆虫协同进化过程的具有化学生态学意义的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9.
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放射免疫分析对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longicornis若虫发育期整体蜕皮激素(20-E)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并用扫描电镜对其表皮结构及其发生进行了观察.20-E存在于若虫整个发育期,饥饿、吸血和饱血后前4天,激素水平低(0.71~1.30ng/头);饱血后6天明显增加,此时皮层溶离开始,蜕皮间隙形成;饱血后7天继续增加;饱血后8天,20-E含量达到高峰(8.70ng/头),此时若虫开始沉积新的上表皮;高峰后,20-E含量急剧下降,直到蜕皮前保持低水平,此期内沉积新的原表皮,旧表皮被部分吸收.上述结果显示出20-E含量急剧增加及其高峰分别与启动皮层溶离和新的上表皮沉积相吻合,20-E与新的原表皮沉积无关.  相似文献   

10.
于杰  迟德富  李晓灿  宇佳 《昆虫学报》2012,55(4):386-394
为了探明20-羟基蜕皮甾酮对昆虫蜕皮过程中体壁的表皮层、 皮细胞及其细胞器的具体影响过程, 本研究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20-羟基蜕皮甾酮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5龄幼虫体壁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用高浓度20-羟基蜕皮甾酮溶液浸过的白桦叶片饲喂幼虫, 处理6 h, 摄入约400 μg 20-羟基蜕皮甾酮后, 幼虫停止取食; 处理12 h时表皮细胞顶膜上的微绒毛减少, 在皮细胞与旧表皮之间形成蜕皮间隙, 旧头壳从幼虫头部脱离; 处理24 h时蜕皮间隙继续增大, 旧表皮与皮细胞进一步分离, 新表皮质层开始形成; 处理36 h时皮细胞顶膜形成较短的微绒毛, 胞质区域出现数量较多的电子疏松泡, 新表皮由上表皮、 外表皮及8层左右内表皮片层组成; 处理48 h时顶膜与内表皮界限模糊, 内表皮继续合成至16层左右; 72 h时细胞内出现大面积电子疏松泡, 内表皮合成至20层左右。 处理96 h时, 与对照组相比, 皮细胞细胞器较少, 核仁周围出现小部分空白区域, 胞质区域内含物减少; 虫体发黑缩小, 即将死亡; 内表皮层数仍旧保持20层左右。对照组幼虫6-96 h虫体活跃, 正常取食, 外部观察及透射电镜结果均未显现蜕皮现象; 表皮层由上表皮、 外表皮及内表皮组成; 皮细胞顶膜微绒毛密度高; 表皮细胞分泌活动旺盛, 胞质区域细胞界限明显, 内含物丰富; 细胞器典型而且活跃; 内表皮片层随时间不断增加至50层左右。结果提示, 外源20-羟基蜕皮甾酮能够导致舞毒蛾5龄幼虫的致死性蜕皮。  相似文献   

11.
罗荣生  曹梅讯 《动物学报》1990,36(2):157-164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生产3-羟基丁酮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羟基丁酮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合成中间体和多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工等领域。相比化学合成法和生物酶转化法,微生物发酵法具有低成本、高纯度、高产率等特点。本文在详细总结微生物发酵生产3-羟基丁酮在菌种选育、代谢机制以及高产策略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3-羟基丁酮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20-羟蜕皮素对家蚕后部丝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戴玉锦  朱江 《昆虫学报》1990,33(4):398-402
应用超薄切片和电镜技术,详细观察了蜕皮激素(MH)对家蚕Bombyx mori后部丝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电镜观察表明,家蚕后部丝腺细胞对MH处理极为敏感.一经MH处理,其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和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的发生、发展都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并且与MH处理时期及剂量有关:五龄前期适量MH(4μg/头)处理,能促进与丝蛋白合成有关细胞器的形成与发展,加速腺细胞的成熟生长;较高剂量(8—16μg/头)处理,则导致自噬体的过早发生.五龄中、后期MH处理,一方面促进了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的进一步发达,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自噬体的发生数量;处理剂量越高,后一种倾向越突出.这些结果证明,后部丝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受MH调节.  相似文献   

14.
将抗原性很弱的半抗原 AAP 与牛甲状腺球蛋白偶联,采用淋巴结免疫法制得免抗 AAP 抗体,效价为1:13600.AAP 分子结构中没有可与 125I发生反应的酪氨酸或组氨酸残基,我们用3-(4-羟苯基)丙酸-N 琥珀酰胺酯做连接剂,通过酰氨键将酯连在 AAP 肽的末端氨基上,再将 125I 标记在酯的羟苯基的2,5位置上,成功地建立了 AAP 放射免疫分析法.  相似文献   

15.
用单峰驼促卵泡素标准品(CamFSH),hFSH抗血清和^125I-hFSH建立了测定双峰驼血浆FSH的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并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测定双峰驼血浆FSH,是研究双峰驼生殖内分泌学的可靠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20-羟基蜕皮甾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SD大鼠海马神经元和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电图和脑组织Nissl染色评估模型的可靠性。将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20-羟基蜕皮甾酮组。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认知功能,酶联免疫法测定缺血再灌注后3-24小时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从4.50±1.90%上升至72.90±8.40%(p0.01),给予20和40 mg/kg 20-羟基蜕皮甾酮干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分别下降至51.40±8.60%(p0.05)和42.70±6.80%(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中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在空间探索试验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目标象限次数明显减少(p0.01),而20-羟基蜕皮甾酮显著抑制上述变化,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缺血再灌注后3-24小时,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浓度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20-羟基蜕皮甾酮能抑制上述各时间点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浓度的升高。结论:20-羟基蜕皮甾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和认知功能有显著保护作用,抑制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 蜕皮甾酮类是最重要的昆虫激素之一,它在昆虫生长和变态过程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由于蜕皮激素放射免疫法的建立和一些微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对于蜕皮甾酮类的研究取得较快的进展,并且揭示了一些新的现象。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粘虫末龄幼虫期和蛹期血淋巴内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确定黑曲霉菌株TCCC41650的生物转化能力,以雄甾-4-烯-3,17-二酮(Androstenedione)为底物,利用黑曲霉菌株TCCC41650进行催化,产物经纯化、重结晶后,通过单晶衍射鉴定为16β-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转化条件为:培养液pH 6.0,乙醇添加量为2%,投料浓度为1‰时,72 h转化率为85.8%。目前甾体研究领域对于C16β-羟基化的微生物转化未见报道,研究结果为C16β-羟基甾体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祁平  樊惠  刘林  林军 《蛇志》2012,24(1):5-7,10
日的研究4一羟基苯并恶唑-2-酮(4-hydroxy-2-benzoxazolone,HBOA)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arbonte trachloride,cch)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HBOA灌胃给药,检测小鼠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肝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表达情况。结果HBOA能明显降低CCh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LDH活性,同时升高肝组织中CAT、GSH-Px的活性并降低肝组织中TNF-a的表达。结论HBOA对CCh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多项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比旋值、分子旋光度、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的测定,确定节杆菌(Arthrobacter)9-2生物转化3β,17a,21-三羟基-5a-孕甾-3-酮(I)所生成的产物(Ⅱ)的分子结构为17a,20,21-三羟基-孕甾-1,4-二烯-3-酮,其中C20-羟基的构型是β-型。并讨论了该菌转化(I)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