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小鼠Lnc的方法测定各血清群脑膜炎奈瑟氏菌株的毒力,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从我崮分离出的1 06株地方菌株的毒力结果如下:57株A群、B群和c群菌株(其中从痫人脑脊髓液或血液分离的z3株,其余菌株从带菌者鼻咽部分离的)比49株新血清群菌株(包括7个新血清群)的毒力强,I一2.905,0.005>P> 0.001;32株A群菌株(其中从jiii人分离的1 7株)与13株B群菌株(其中从病人分离的5株)的毒力无差别, t=1.0279,0,4>p>0.2;32株^群菌株与l 2株c群菌株的毒力无差别,t=1.0032,0.4>p>0.2;32株^群菌株比49林新血清群菌株的毒力强,f=2.68 6,0 I)I>P>0.005;A群17株病人株与15株带菌者菌株的毒力无差别,t=0.48,0.7>p>0.6。1966—1977年间不同年份分离出的A群,B群和c群菌株的毒力无差别;从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分离出的A群,B群和c群菌株的毒力也相同。从病人脑脊髓液分离出的菌株亦有毒力较弱的菌株,而从带菌者鼻咽部分离出的至今未发现病人的1486群菌株有毒力较强的菌株。毒力和发病的关系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采用细菌凝集吸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琼脂双向扩散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技术等方法,对从我国健康人群鼻咽部分离出的不与脑膜炎奈瑟氏菌A、B、C、D、x、Y、z、29E、W135、1889、1892、319、191 6群分群诊断血清凝集的菌株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个新的血清群。经抗原分析证实,这三个新的血清群是完全不相同的,命名为1890群,1486群,1811群。仅从带菌者鼻咽部分离出这三个新的血清群的少数菌株,正常人群的带菌率约为0.5%左右。  相似文献   

5.
<正> 脑膜炎奈瑟氏菌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其细胞的超微结构是比较复杂的。核区含有DNA组成的纤维样核质,胞浆区含有丰富的核糖体(Ribosome),胞浆膜与双层膜结构,浆膜外间有致密的肽聚糖层(Peptidoglycan)或粘肽层(Mucopeptide)。外膜(Outer mem-brane)是一种起伏不平的膜,其厚7.5nm。外膜是多糖(群特异性多糖,脂多糖)、脂类和蛋白质复合物。外膜蛋白常以脂多糖和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热变性温度法Tm测定了我国自行分离和建立的脑膜炎奈瑟氏菌10个血清群菌株的DNAG Cmol%,其含量范围在50.3~52.4之间。结果表明10个血清群菌株的DNAG Cmol%含量符合脑膜炎奈瑟氏菌种的特性。数据的建立为进一步脑膜炎奈瑟氏菌的标准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章主要介绍疫苗发展前景中提到的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和B群蛋白质疫苗。关于脑膜炎球菌疫苗发展史的综述发表于1995年。  相似文献   

8.
自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脑脊髓液中分离出脑膜炎奈瑟氏菌,至今已近百年了。其抗原结构和分型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促进了对该病的防治工作。荚膜群特异性多糖,外膜蛋白质及脂多糖的抗原分析和分型,以及细菌素和杀菌力分型的研究,正在细菌检验工作中应用和深入研究。用凝胶过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收集到新分离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1120株,经检定符合本菌特征的74 7株(占66.7%),并筛选出其形态、培养特征及生化特性典型的有335株,分成36个不同血清群,并分别找出各群代表株制出抗血清。试验结果证明,用本套菌株制备的群血清,灵敏性和特异性效价都优于国外引进的参考菌株制备的抗血清。通过实际使用,对国内新分离菌株检定能提高定群率2—3%。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凝集素吸收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检定国内新分离的耶氏菌血清学试验中,有28株菌同现使用的51种(O:抗原因子为 1(1、2a、3)、2(2a、2b,3)、3、{.32、4.33、5、5.27、6·30、 6-31、 7·8、 8、 9、 lO、 l 0(k1)、 11·23、 11·2{、 l 2·25、 l 2·26、 13-7、 14、 15、l 6、1 6·29、17、1 8、t9·8、20、2l、22、25·3 5、28、35、36、37、38、39、40、41.42、qi.43、4 4、44·45、46、47、48、{9·5l、50·5l、52、52·53、52·5{、55、5 7)参考耶氏菌分群血清 均不呈凝集阳性反应,从中选出8株代表株进行抗原性试验。根据抗原性试验的分析证实,这些代表菌株之间抗原性是不同的,其菌号命名为Bc(1 413)、Bc(88)、Bc(89)、Bc(12)、Bc(18)、Bc(66)、Bc(777)、Bc(F37),并表明与51种群参考菌株的抗原也不相同,初步确认的8林菌属不同。抗原的新血清群菌株。  相似文献   

12.
1.百日咳鲍特菌 即百日咳杆菌,属鲍特菌属,人类是百日咳鲍特菌唯一的宿主,百日咳鲍特菌主要侵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早期有轻度咳嗽,1~2周后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可持续数周,随后进入恢复期,全病程可达几个月。该病的主要威胁是肺部继发感染、癫痫发作、脑病和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百日咳每年在全球造成2亿~4亿人感染,20万~40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13.
健康人群中脑膜炎奈瑟氏菌菌群分布变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简称流脑菌)在健康人群中菌群分布变迁情况的了解,对预测流脑流行情况有重要意义。为了掌握本地区流脑健康人群带菌菌群分布,于1976—1978年进行了菌群调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对人类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曾在全球引起多次大流行,所以关于其预防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应用和研究的脑膜炎奈瑟菌疫苗主要有荚膜多糖疫苗、多糖与蛋白结合疫苗、B群改良疫苗、去毒脂多糖结合疫苗等,本文就以上疫苗的研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在细菌学领域中,单克隆抗体越来越成为菌株血清定型和抗原鉴定的有效工具。例如单克隆抗体已经用来分析霍乱弧菌及淋病奈瑟氏球菌的脂多糖(LPS)结构,绘制淋菌表面外膜蛋白(Ⅲ)的结构图,确定淋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不同菌株细胞表面蛋白的存在,以及将淋球菌蛋白分成血清型等等。 已经表明,抗LPS和外膜蛋白抗原的抗体对脑膜炎双球菌的血清定型在流行病学上是有用的。Griffiss发现经过吸收的抗脑膜炎双球菌的LPS血清对血清群A的菌株定型是有效的。本研究是要获得抗-LPS的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简称C群脑膜炎球菌)为研究对象,探索一种新的细菌荚膜染色方法。方法制备C群脑膜炎球菌悬液,分别以Anthony法和新的荚膜染色法进行染色,新的荚膜染色法首先使荚膜与相应的抗血清进行免疫反应,生成易被染色剂染色的物质,再进行染色制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对荚膜染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Anthony法染色后,仅菌体着色,为深紫色;荚膜透明不着色,表现为一圈白色的光环;荚膜与背景呈一定色差,但不明显;荚膜附着于细菌表面,边界不清晰,无法准确判断荚膜厚度。新的荚膜染色法染色后,菌体被染成深紫色,荚膜呈蓝绿色,与背景的色差明显;荚膜形状完整,均匀地附着于菌体表面,边界清晰,能够准确判断荚膜厚度。结论新的荚膜染色法染色效果好、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可用于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的染色。  相似文献   

17.
18.
脑膜炎奈瑟氏菌外膜蛋白NhhA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克隆脑膜炎奈瑟氏菌NhhA基因GNA0992于原核表达载体pET 20b,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0%。经初步纯化后免疫小鼠,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经3次腹腔免疫,血清IgG滴度达到23186,同时杀菌力实验显示NhhA能诱导针对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的补体依赖的杀菌反应。证明了NhhA是一种良好的抗原,为疫苗开发的蛋白靶标筛选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由于B群脑膜炎奈瑟氏球菌的荚膜多糖成份不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力,人们把希望寄托在脑膜炎球菌的蛋白成份上。目前人们对该菌在限铁环境中表达的一类新的蛋白成份—铁调蛋白研究较多。铁调蛋白已知有6类:FeRP-70铁结合蛋白,转铁结合蛋白1(TBP1),转铁结合蛋白2(TBP2),乳铁结合蛋白及血红素结合蛋白。其中研究比较清楚的是FeRP-70及TBP1、TBP2。TBP1是跨膜蛋白,部分暴露于细胞表面。TBP2是外膜蛋白,由N末端的类脂尾巴锚合在膜上。二者均为脑膜炎球菌铁吸收所必需。TBF1及TBP2在分离层析时往往以复合体的形式一同被纯化,该复合体能诱导保护性抗体的产生,并能提供一定的保护力。进一步的实验证实了TBP2的免疫原性。FeRP-70也为铁吸收所必需,并有菌株特异的抗原保护性。TBP1、TBP2、FeRp-70及其它一些胞内蛋白有机组成了脑膜炎球菌的一条吸收铁的路径,而TBP2则有希望成为脑膜炎球菌的新型菌苗抗原成份。  相似文献   

20.
对2株B群脑膜炎奈瑟氏球菌的铁调蛋白的表达及其性质作了研究。在流脑半综合培养基中加人铁螯合剂,诱导了铁调蛋白的表达,并比较了三种铁螯合剂的效果。结果表明,EDDHA是最令人满意的螯合剂。ELISA实验证实含有铁调蛋白的外膜蛋白可以增强对小白鼠的免疫原性。Western-blot实验证明有两种铁调蛋白是有效的抗原成分,分子量分别在75kDa和85kDa附近。由分子量来推算,分别应为FeRP-70及TBP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