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水平对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水平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发病的影响.方法:调查226例HCC患者和5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分别应用ELISA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和DNA含量.结果:HCC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96.9%;168例HCC患者和51乙型肝炎后LC患者接受HBV DNA定量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5.1%、88.2%,两组患者lg HBV DNA均服从正态分布,HBV DNA的均数为105.49±1.49拷贝/ml、106.15±1.38拷贝/ml,乙型肝炎后LC组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较高(P<0.05);乙型肝炎后LC患者中HBeAg阳性率较HCC组高(P<0.05);HCC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HBeAg阳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乙型肝炎后LC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HBeAg阳性密切相关(P<0.05);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性别、年龄、感染HBV的时间等因素均无明显的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我国HCC的发病与HBV感染密切相关,但可能与患者是否存在HBV高水平复制无关.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口服培菲康和妈咪爱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观察患者口服妈咪爱和培菲康前后肠道菌群、粪便pH及血氮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4种进行培养和计数.选择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计数肠道菌群中4种细菌的数量.4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培菲康(三联活菌)及妈咪爱(二联活菌)共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落计数、粪便pH、血氨水平.结果:①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减少(P<0.05),而肠球菌、肠杆菌则显著增多(P<0.01)②菌群失调的严重程度随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而加重.③临床表现有腹泻的肝硬化患者,肠道总体菌量和厌氧菌数量均低于非腹泻患者,以双歧杆菌(P<0.01)减少为著.④两种益生菌制剂均可提高肝硬化患者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并可降低血氨和粪便pH(P<0.05).结论:①肝硬化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②益生菌制剂均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可降低血氨和粪便pH.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与PBC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CD3+、CD3+ CD4+、CD3+CD8+、CD4/CD8、CD3-CD 16+/CD56+、CD3+HLA-DR+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BC组CD3+CD8+、CD3+HLA-DR+细胞百分比明显减低(P<0.05),CD3-CD 19+、CD3-CD 16+/56+细胞、CD4+/CD8+明显增高(P<0.05),CD3+、CD3+CD4+细胞均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BC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和NK细胞比例减少,导致B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在PBC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曼  王春  姜敏  郑闻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4):6699-6701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 (Endothelin-1,ET-1)含量变化和血小板功能异常在原发性高血压疾病进程中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组和3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又根据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轻度高血压组(L组),中度高血压组(M组)和重度高血压组(S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浆ET-1含量和血小板各项参数值.结果:实验组血浆ET-1含量、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和血小板压积(platelet hematocri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组、M组和S组ET-1含量、MPV和PDW值呈进行性升高(P<0.05),PLT和PCT值呈进行性降低(P<0.05).结论:血浆ET-1含量和血小板各项参数变化与疾病的进展和危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复合益生菌活菌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三联活菌后肠道菌群、血氧及血浆内毒素的变化.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进行培养和计数.42例肝硬化患者给予三联活菌治疗21 d.测定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血氨(干片法)、血浆内毒素(改良鲎试验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减少(10.12±0.71比9.27±1.25,P<0.05).治疗后,双歧杆菌由9.27±1.25增至10.43±1.25,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血氨水平降低,并可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109.21±12.23)pg/ml比(71.46±9.12)pg/ml,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制剂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降低血氨及血浆内毒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血小板参数联合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8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凝血酶时间(TT)等4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进行测定,并与8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 PT、TT、APTT 显著延长(P<0.01),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FIB、PLT、PCT 明显下降(P<0.01),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MPV、PD 高对照组(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随着肝硬化患者 Child-Pugh 评分的升高,PLT、PCT 明显下降,MPV、PDW 明显上升;Child-A、Child-B、Child-C 组间 PLT、PCT、MPV、PDW 相互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凝血4项指标与血小板参数指标的联合监测,对临床判定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和有无出血倾向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患者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4管用8色抗体组合对28例AMKL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同时结合分析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融合基因和染色体核型等检查结果。结果:28例AMKL患者中阳性表达率较高的是巨核细胞相关抗体:CD41a、CD61、CD42b、CD36,阳性率分别为81. 48%、92. 86%、72. 00%、70. 83%,其中,CD41a、CD61、CD42b三种抗体共表达的患者占53. 57%,至少表达两种抗体的患者占82. 14%。髓系祖细胞相关标志:CD117、CD34、CD38、HLA-D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 29%、42. 86%、64. 29%和46. 15%,与非APL的AML患者相比表达率均较低(P 0.01);髓系全程抗原CD13、CD33在AMKL中阳性表达率与非APL的AML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髓系中后期抗原CD15及单核系抗原CD64、CD14、CD300e和胞浆抗原MPO、cCD79a和cCD3均阴性。与非Down综合征相关AMKL(non-DS-AMKL)相比,CD7与CD11b的表达在Down综合征相关AMKL(DS-AMKL)中较高(P 0.05)。AMKL患者中17例(65.4%)为复杂染色体核型,5例为+21染色体异常;仅5例患者核型正常。25例行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24例(96%)患者WT1基因表达增高(40.24±59.14%),12例患者(70.58%) EVI1基因表达增高(53.93±37.98%),4例患者融合基因阳性(2例MLL-AF9阳性,1例TLS-ERG,1例P210 BCL/ABL)。结论:AMKL中82.14%患者表达至少两种巨核细胞相关标志,髓系祖细胞标志表达相对较低,多为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WT1及EVI1异常表达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仪分析1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瘤细胞免疫表型特征。结果:160例MM患者中CD38、CD138均为阳性,CD7、CD34、CD3、CD10均为阴性,其他抗体阳性率分别为CD56(61.5%)、CD117(18.8%)、CD19(6.5%)、CD20(12.5%)、c Kappa(71.0%)、c Lambda(76.3%)、CD81(58.1%)、CD45(46.9%)、CD27(14.3%)、CD28(17.4%)、CD33(21.4%)。CD20在小于60岁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60岁以上患者[(78.91±16.84)%vs(38.31±11.29)%(P0.05),CD28在大于60岁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小于60岁的患者[(70.81±19.44)%vs(43.97±11.25)%](P0.05)。CD28、CD45在女性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男性患者[(71.75±25.20)%vs(47.25±12.04)%](P0.05)、[(74.04±19.07)%vs(48.42±25.10)%](P0.05)。CD20的表达在Ⅲ期患者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84.82±11.25)%vs(42.01±7.15)%](P0.05),而CD117的表达与此相反[(49.13±14.06)%vs(77.07±25.92)%](P0.05)。在女性患者中,CD81的表达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明显升高[(43.87±24.43)%vs(74.59±22.94)%](P0.05)。在小于50岁的患者中,女性CD117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83.4±0.42)%vs(45.75±2.19)%](P0.05),而CD81的表达与此相反[(39.20±24.14)%vs(81.52±22.05)%](P0.05);在51~60岁的患者中,男性患者CD33的表达明显高于女性[(94.53±3.06)%vs(45.37±15.28)%](P0.05);在60~70岁的患者中,各分子的表达在男女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在大于70岁的患者中,男性CD117的表达明显高于女性[(70.40±31.40)%vs(53.50±29.98)%](P0.05),而c Kappa的表达与此相反[(32.58±13.90)%vs(76.98±22.42)%](P0.05)。结论:骨髓瘤细胞表达以CD38、CD138抗原为主,仅部分患者可伴有抗原CD56、CD117、CD19、CD20、cKappa、cLambda、CD81、CD45、CD27、CD28、CD33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DC-CIK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其毒副作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DC-CIK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免疫功能、癌胚抗原(AFP)的变化及患者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CD3+、CD4+,、CD4+/CD8+比值及NK(CD16+CD56+)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细胞亚群CD8+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自觉症状均减轻、食欲增加、精神状态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平均分(167.2±15.8)显著高于对照组(133.5±12.9)(P<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部分出现腹痛、恶心、发热症状,对症处理后24h内均可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内的死亡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40.0%(P<0.05),3年生存率为22.5%,显著高于对照组2.5%(P<0.01).结论:DC-CIK辅助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普伐他汀组(52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普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10mg.d-1,疗程12周.采用改良Simpson法测定心衰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和LVEDD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普伐他汀组LVEF由(36.2±3.5)%升至)45.6±4.8)%;血浆CRP浓度由(12.05+1.62)mg/L降至(6.43±1.35)mg/L;NT-proBNP浓度由(1198.7±312.2)fmol/ml降至(742.1±231.2)fmol/ml;TC由(5.60±0.63)mmol/L降至(4.03±0.41)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学意义(P<0.05).且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52,P<0.05),而与LVEF存在负相关(r=-63,P<0.05).结论:CHF患者加用普伐他汀短期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降低CRP和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困难与呼吸驱动及呼吸肌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例COPD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检测静息常规肺功能、肺弥散功能(DLCO)、口腔阻断压(P0.1)、最大吸气压(PImax)及最大呼气压(PEmax),并进行运动负荷试验观测氧耗量(VO2)、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分钟通气量(VE)、潮气量(VT)等气体代谢指标,受试者呼吸困难感的评价采用呼吸困难指数(BS)表示.运动负荷前、后检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①COPD组患者PImax(5.33±1.95)kPa明显低于正常人组(7.02±2.53)kPa(P<0.05),PEmax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别(P>0.05),COPD组患者P0 1(0.37±0.12)kPa明显高于正常人组(0.26±0.09)kPa(P<0.05),P0.1/PImax(0.069±0.021)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组(0.037±0.009)(P<0.01).②COPD组患者极量负荷时BS与P0.1及PImax未发现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但与P0 1/PImax明显正相关(r=0.48,P<0.05),且运动前后BS的变化(△BS)与P0.1/PImax亦明显正相关(r=0.44,P<0.05).结论:COPD患者运动负荷时呼吸困难的产生除与残气的增加及弥散障碍等有关外,呼吸驱动调节异常及呼吸肌功能障碍也是引起其呼吸困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及不同Child-Pugh分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 ICAM-1、IL-6、IL-18、TNF-α、肝功能指标血浆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s ICAM-1、IL-6、IL-18、TNF-α和血浆ALT水平分别为(820.78±85.73)ng/mL、(41.71±13.24)ng/mL、(119.85±45.56)pg/mL、(52.23±22.24)ng/L、(155.20±56.27)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5.51±41.82)ng/mL、(6.67±2.23)ng/mL、(68.71±23.24)pg/mL、(5.65±1.28)ng/L、(15.65±5.23)U/L(P0.05),血浆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7.69±4.32)g/L vs(45.16±5.65)g/L](P0.05)。随Child-Pugh分级的升高,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 ICAM-1、IL-6、IL-18、TNF-α和血浆ALT水平逐渐升高,血浆ALB水平逐渐降低(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 ICAM-1、IL-6、IL-18及TNF-α水平与血浆ALT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与血浆ALB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 ICAM-1与IL-6、IL-18及TNF-α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 ICAM-1、IL-6、IL-18、TNF-α水平异常升高,与Child-Pugh分级和肝功能有关,检测血清s ICAM-1、IL-6、IL-18、TNF-α可能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肝硬化及肝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4例肝硬化、肝癌接受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32例和单纯静脉麻醉组32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靶控输注异丙酚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和手术后72h应用细胞流式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Child分级及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毕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数量较麻醉前均有所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 h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数量均恢复术前水平(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和单纯静脉麻醉均可影响肝癌和肝硬化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但对患者免疫功能均为一过性,术后72 h可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按数字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治疗7d,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及亚群构成情况,并记录两组治疗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及亚群构成情况均无明显差异;治疗7d后,观察组体重(58.05± 8.46)kg、前白蛋白(25.99± 5.36)g/L、白蛋白(37.1±11.2)g/L,明显大于对照组的(53.12± 12.37)kg、(22.96± 4.37)g/L、(33.5± 8.8)g/L,P<0.05;观察组淋巴细胞总数(1.22± 0.32)× 109/L、CD3+(60.28± 10.56)%、CD4+(34.06±9.67)%、CD8+(25.76±5.98)%、CD4+/CD8+(1.50±0.65),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07±0.43)× 109/L、(56.74±9.95)%、(31.08±8.06)%、(22.14±5.77)%、(1.39±0.72),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9.9±2.4)d、排气时间(3.8±1.8)d、肠蠕动恢复时间(3.5±2.0)d、腹部不适发生率12.5%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5.1±3.8)d、(6.1±1.9)d、(4.8±1.7)d、腹部不适发生率37.5%,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抵御能力,改善肠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68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中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UA、CRP和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CRP水平增高(5.34±1.98 mg/L vs.11.36±2.73 mg/L,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的UA (345.63±86.4 μmol/L vs.493.76±101.2 μmol/L,P<0.05)、CRP (5.34±1.98mg/L vs.21.3±2.24 mg/L,P<0.05)和FBG(3.86±1.34 g/L vs.6.85±2.36 g/L,P<0.05)水平显著增高,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急性心肌梗死组的UA(378.91±89.7 μmol/L vs.493.76±101.2 μmol/L,P<0.05)、CRP(11.36±2.73 mg/L vs.21.3±2.24 mg/L,P<0.05)和FBG(4.27±2.08 g/L vs.6.85±2.36 g/L,P<0.05)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升高,3个指标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应用超声多普勒分别检测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量(portal venous flow,PVF)、肝动脉血流量(hepatic arterial flow,HAF),术中采用水柱法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pressure,FPP).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480例,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50例,单纯脾切除30例.PVF由术前的(1368± 402) ml/min减少至术后的(986±295)ml/min(P<0.01);HAF由术前的(412± 68)ml/min增加至术后的(526±132)ml/min(P<0.01);FPP由术前的(30±6)cm H2O降至术后的(26±5)cm H2O(P<0.01).R15 ICG由术前的(18±8)%降至术后的(16±7)%(P>0.05).肝功能Child分级A级患者比例由术前的85%增加至术后的95%(P<0.01).其他肝功能指标如TBIL素、凝血酶原延长时间及腹水消失率都明显好转.结论:脾切断流术后PVF虽然减少,但是HAF增加及术后门体分流减少均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商环在糖尿病患者包皮环切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54例拟行包皮环切术的糖尿病合并包茎的患者,其中26例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对照组),28例采用商环包皮环切术(商环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恢复时间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商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8±7)和(9±2)分钟(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2±2.0)和(0.4±0.5)ml(P<0.05),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5.3±1.5)和(3.9±1.3)分(P<0.05),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12±4)和(19±5)天(P<0.05),术后感染率分别为7.7%和10.7%(P>0.05).与传统组相比,商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显著减少,术后疼痛显著减轻,术后恢复时间显著延长,但术后感染率无明显增加.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商环行包皮环切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但护理方便,术后感染率无明显增加,是一项便捷、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Coulter-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90例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四项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同步检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肝硬化患者PLT、MPV和PCT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PDW高于对照组(P<0.05);P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上述改变在对评估出血倾向以及肝硬化严重程度均有重要的辅助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4-2011.12在我科住院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应用超声多普勒分别检测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量(PVF)、肝动脉血流量(HAF),术中水柱法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回顾分析(通过对病历查阅获取)上述患者Child分级指标以及肝功能指标.用SAS 8.0对获取的指标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480例,行脾脏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50例,单纯脾切除30例.PVF由术前的(1368± 402)ml/min减少至术后的(986± 295)ml/min(P<0.01);HAF由术前的(412± 68)ml/min增加至术后的(526± 132)ml/min(P<0.01);FPP由术前的(30± 6)cm H2O降至术后的(26± 5)cm H2O(P<0.01).R15 ICG由术前的(18±8)%降至术后的(16±7)%(P>0.05).肝功能Child分级A级患者比率由术前85%增加至术后95%(P<0.01).其它肝脏功能指标如总胆红素、凝血酶原延长时间以及腹水消失率都明显好转.结论: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流量虽然减少,但是肝动脉血流量增加及术后门体分流减少均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研究血小板减少在COVID-19中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并探讨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3月9日收治的47例COVID-19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记为实验组(27例),血小板正常的患者记为对照组(20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入院后各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结果:入组患者中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57.45%。两组患者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白蛋白、肌酐、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最低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最高值、降钙素原、CD4+T淋巴细胞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率、危重症比例、呼吸机使用比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比例、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CD4+T淋巴细胞计数、TNF-α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OVID-19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且血小板减少提示患者病情重,预后差,D二聚体、CD4+T淋巴细胞计数、TNF-α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