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确定Ca2+信号途径是否参与、在哪一时期参与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过程的调控,用四种可从不同位点阻断Ca2+信号途径的抑制剂分别处理分生孢子,观察抑制剂对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Ca2+螯合剂EGTA、Ca2+通道抑制剂Verapamil、抑制磷脂酶C活性的抑制剂U-73122、影响钙调素与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作用位点的抑制剂KN-93,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同一浓度下,抑制剂对附着胞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大于孢子萌发过程;抑制剂影响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过程在萌发早期(1~4h)最有效;在完全被抑制、不能萌发的孢子内出现了许多颗粒状囊泡;抑制剂可使附着胞形态明显变小甚至不能形成.以上结果表明钙信号途径参与了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及疏水条件下附着胞形成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Ca2+信号途径是否参与、在哪一时期参与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过程的调控,用四种可从不同位点阻断Ca2+信号途径的抑制剂分别处理分生孢子,观察抑制剂对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Ca2+螯合剂EGTA、Ca2+通道抑制剂Verapamil、抑制磷脂酶C活性的抑制剂U-73122、影响钙调素与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作用位点的抑制剂KN-93,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同一浓度下,抑制剂对附着胞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大于孢子萌发过程;抑制剂影响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过程在萌发早期(1~4h)最有效;在完全被抑制、不能萌发的孢子内出现了许多颗粒状囊泡;抑制剂可使附着胞形态明显变小甚至不能形成。以上结果表明钙信号途径参与了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及疏水条件下附着胞形成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钙信号途径参与小斑病菌致病过程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确定Ca^2+信号途径与玉米小斑病菌致病过程的相关性,用可从不同位点阻断Ca^2+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剂分别处理小斑病菌的分生孢子,结果表明:Ca“螯合剂EGTA、Ca^2+通道抑制剂Verapamil、影响钙调素与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作用位点的抑制剂KN-93,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同一浓度下,抑制剂对附着胞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大于孢子萌发过程;抑制剂可使附着胞形态明显变小甚至不能形成。以上结果表明钙信号途径参与了玉米小斑病菌主要致病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Ca2+信号途径与玉米小斑病菌致病过程的相关性,用可从不同位点阻断Ca2+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剂分别处理小斑病菌的分生孢子,结果表明:Ca2+螯合剂EGTA、Ca2+通道抑制剂Verapam il、影响钙调素与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作用位点的抑制剂KN-93,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同一浓度下,抑制剂对附着胞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大于孢子萌发过程;抑制剂可使附着胞形态明显变小甚至不能形  相似文献   

5.
稻温病菌的分生孢子、芽管、附着胞的混合物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在50%PEG下融合成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孔,获11株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其中4株单克隆抗体2B4、4A1、1D1和2H4分别与孢子、芽管或附着胞有特异性结合;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2B4、4A1、1D1单克隆抗体分别与孢子、芽管表面的提取物有不同的结合带;此四株单克隆抗体均干扰稻温病菌附着胞形成,并抑制稻温病菌在叶表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6.
艰难类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可产毒素的专性厌氧菌,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芽胞是造成艰难类梭菌传播和感染复发的重要因素,其形成和萌发在感染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艰难类梭菌芽胞形成和萌发的具体机制被阐明.本文就近年来艰难类梭菌芽胞形成和...  相似文献   

7.
林福呈  李德葆 《菌物学报》2002,21(2):215-222
从230个具有ELISA阳性反应的细胞株获得了11株具有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 其中2B4显示较强结合作用,并均能与分生孢子、芽管和附着胞表面结合。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单抗2B4能与孢子芽管表面的1%SDS提取物中的15kDa的蛋白结合。免疫金定位发现该蛋白确是在病菌各个形态阶段广泛存在的分泌性蛋白。采用2B4从分生孢子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获得6个阳性克隆。该克隆MP1表达的蛋白抗原与实际存在的15KDa是相一致的。其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正在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8.
附着胞是稻瘟菌侵染寄主的关键结构,cAMP、MAPK和Ca2+等信号途径参与其形成和发育,同时受寄主表面识别蛋白基因、黑色素合成基因、甘油合成基因、细胞自噬基因以及SNARE蛋白等因子调控。从以上几个方面综述了稻瘟菌附着胞形成与发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菌单克隆抗体2B4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福呈  李德葆 《菌物系统》2002,21(2):215-222
从230个具有ELISA阳性反应的细胞株获得了11株具有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其中2B4显示较强结合作用,并均能与分子孢子、芽管和附着胞表面结合。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单抗2B4能与孢子芽管表面的1%SDS提取物中的15kDa的蛋白结合。免疫金定位发现该蛋白确是在病菌各个形态阶段广泛存在的分泌性蛋白。采用2B4从分生孢子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获得6个阳性克隆。该克隆MP1表达的蛋白抗原与实际存在的15 kDa是相一致的。其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正在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0.
从230个具有ELISA阳性反应的细胞株获得了11株具有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 其中2B4显示较强结合作用,并均能与分生孢子、芽管和附着胞表面结合。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单抗2B4能与孢子芽管表面的1%SDS提取物中的15kDa的蛋白结合。免疫金定位发现该蛋白确是在病菌各个形态阶段广泛存在的分泌性蛋白。采用2B4从分生孢子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获得6个阳性克隆。该克隆MP1表达的蛋白抗原与实际存在的15KDa是相一致的。其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正在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1.
几种植物油对莱氏野村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从银纹夜蛾(鳞翅目:夜蛾科)[Argyrogramma agnata Staudinger(Lepidoptera:Noctuidae)]幼虫上分离得到的莱氏野村菌菌株Nr0815分生孢子,于不同温度下在8种植物油中萌发率和萌发速率的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Nr0815分生孢子在8种植物油中的吸光度,并用载玻片萌发法测定了72 h内不同温度下分生孢子在不同植物油中的萌发率以及不同观察时间段的萌发速率。【结果】莱氏野村菌分生孢子在供试植物油中分散良好。在10–30°C内,莱氏野村菌分生孢子在各植物油中均能正常萌发,其中在大豆油中累积萌发率均最高。从孢子萌发速率来看,23°C时除大豆油和菜籽油外,其他植物油中孢子的萌发速率在72 h内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在48–72 h时的萌发速率最大。10°C时的萌发速率最小,48 h后才开始萌发。从孢子萌发后芽管生长来看,23°C下孢子萌发后72 h时大豆油中的芽管长度最大,为(24.89±1.04)μm,葵花籽油中芽管最短,仅为(9.10±1.00)μm。【结论】明确了温度和植物油对莱氏野村菌孢子萌发的影响,也为该菌油剂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冯明光  徐均焕 《菌物学报》2002,21(2):270-273
用飞虱虫疠霉(Pandora delphacis)初级分生孢子接种桃蚜(Myzus persicae),24 h内定时取样,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孢子的萌发及其对寄主体壁的入侵。结果表明,附着到蚜体表面的孢子在4 h内有30~40%已萌发产生芽管,其中多数为侵染性芽管,少数是呈叉状分枝的营养生长型芽管。具侵染性芽管的孢子部分陷入体壁蜡质层中,显示孢子有分泌物产生并作用于寄主体壁。接种10 h内,侵染性芽管通过顶端膨大的附着胞或直接穿透侵入寄主体壁。到24 h时,产生侵染性芽管的孢子全部侵入寄主体内,寄主体表仅留下少数未萌发的孢子或营养生长型芽管。初级分生孢子在蚜体表面很少产生次级分生孢子,说明桃蚜是适合该菌侵染的寄主。陷入寄主体壁的孢子不因若蚜蜕皮而被去掉,表明该菌对成蚜和若蚜都具有侵染力。  相似文献   

13.
杨利艳  韩榕 《植物学通报》2011,46(2):155-161
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临远077038为材料, 研究了施入外源Ca^2+对150、200、250及350 mmol·L^-1NaCl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20 mmol·L^-1CaCl2浸种能够提高小麦在150–250 mmol·L^-1盐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 并能增强其生长势; 当NaCl浓度为350 mmol·L^-1时, 小麦种子不能萌发, 且在以上浓度的NaCl胁迫下, 小麦种子均不能发育成苗。对NaCl胁迫下的小麦幼苗施入外源Ca^2+后, 提高了幼苗膜稳定性, 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 从而减轻了盐胁迫对幼苗膜的伤害, 表现为电导率降低、MDA含量降低及SOD和POD活性提高, 并且提高了幼苗的呼吸强度及叶绿素含量, 促进了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 Ca^2+的缓解效应随着盐胁迫的加剧逐渐减弱, 在浓度为350 mmol·L^-1的盐胁迫下, 幼苗的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以上结果表明, 与水处理相比, 20 mmol·L^-1CaCl2处理能够更大程度地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D6菌株对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探索炭疽病生物防治的新途径。【方法】通过对峙培养测定C-D6菌株的抗菌活性,应用摇瓶培养结合生物测定筛选产生抗菌活性成分的最适培养基,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对抗菌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分子量。【结果】C-D6菌株在PDA平板上对辣椒炭疽菌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YPD培养液能完全抑制该菌的附着胞形成。摇瓶培养的结果显示C-D6菌株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最适培养基为YPD培养基。C-D6菌株在该培养基中培养14 h后,所形成的活性物质可完全抑制辣椒炭疽菌的附着胞形成。从该菌的YPD培养液中分离获得一个分子量为32 kD,能明显抑制辣椒炭疽菌附着胞形成的抗菌蛋白。【结论】C-D6菌株的生防特征显示该菌株对防治辣椒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单增李斯特菌的分布和存活与其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有关,生物膜对逆性环境有抵抗力,细菌会从生物膜中分离导致食品持续性的污染。生物膜的形成、成熟和结构取决于多种外部和内部因素,并且多种调控机制起着重要作用。文中旨在阐述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包括胞内作用、胞间作用和种间作用),以控制食品加工环境中致病性生物膜的形成,从而为食品安全提供新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肉眼可见的花原基突起之前,花原基早期的分化过程。结果显示花原基分化和开花的起始节位是第一真叶节;肉眼可见花原基突起前早期的分化是在叶腋亚表皮部位形成一个球形的花原基起始细胞团,此细胞团进一步分裂、扩大形成肉眼可见的花原基突起;第一真叶节的花原基起始细胞团分化集中发生于6—7d苗龄时期;Ca^2 在花原基起始细胞团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细胞间隙,而在非起始细胞团的叶腋亚表皮细胞则主要分布在液泡中,并对Ca^2 在花原基起始细胞团分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高等植物有性生殖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作为雄配子体的花粉在雌蕊柱头上萌发及花粉管在花柱内的持续生长是有性生殖实现的关键。已有许多研究表明Ca2 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最近,我室在多年细胞外钙调素(calinodulin,CaM)存在。性质及生物学功能研究(孙大业等1995;Sun等1994,1995;Tang等1996)的基础上,通过不过膜的大分子CaM拈抗剂或抗体并结合恢复实验证实细胞外CaM对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具有启动作用(马力耕和孙大业1996),并发现G蛋白、质膜Caz”通道及胞内依赖Caz”的蛋白…  相似文献   

18.
活性污泥法是借助活性污泥微生物菌胶团形成来实现泥水重力分离和部分污泥回用,辅以曝气供氧,在曝气池中高密度的微生物细胞可将溶解性有机污染物迅速降解、转化后为己所用,外排的剩余污泥带走大量有机质和氮磷,水质得以净化。活性污泥微生物所合成的胶质状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是污泥菌胶团形成必不可少的"黏合剂",吸水性极高,这也造成剩余污泥难以处置和利用。我们初步总结了活性污泥微生物宏基因组研究概况,利用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手段,对活性污泥优势种动胶菌(Zoogloea)和其他菌胶团形成菌的EPS生物合成途径和菌胶团形成与调控机制加以研究,鉴定出一个约40 kb的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大型基因簇和一个由7个基因组成的小型基因簇,该基因簇中除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外,还编码组氨酸激酶Prs K和反应调节蛋白Prs R双组分系统,可激活RpoNσ因子共同调控一类称之为PEP-CTERM的新型胞外蛋白质的表达,参与菌胶团的形成。PEP-CTERM富含天冬酰胺(缩写为Asn或者N)残基,可能与胞外多糖通过N-连锁的糖基化形成复合物,包裹微生物细胞群体来介导菌胶团的形成。类似的PEP-CTERM基因和胞外多糖合成基因簇在许多重要的活性污泥细菌如聚磷菌和全程氨氧化菌中存在,说明这些细菌也是菌胶团形成菌,可通过污泥沉淀和回用在活性污泥中得以富集。这些研究结果可供活性污泥膨胀控制、污泥减量和剩余污泥资源和能源回收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细脚拟青霉、蝉拟青霉、玫烟色拟青霉、金龟子绿僵菌和莱氏野村菌在疏水表面产生附着胞的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明确五种虫生真菌均可产生附着胞,细脚拟青霉和金龟子绿僵菌产生单附着胞和复合附着胞两种形态,均呈椭圆至长椭圆形,如遇到不适合浸染的部位,则重新产生芽管向前延伸直至找到适合入侵的部位。蝉拟青霉分生孢子多在顶端发芽成人字形,末端形成椭圆形附着胞,该拟青霉再生附着胞能力强。金龟子绿僵菌和莱氏野村菌附着胞表面有较厚的粘液层,而三种拟青霉附着胞表面均未见有粘液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自体诱导信号分子抑制剂的生产获得部分分离纯化的酰化高丝氨酸内酯(AHL)抑制剂。方法: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经摇床培养后获得AHL抑制剂,采用溶解度差异性和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结果:铜绿假单胞菌PAO1不仅分泌自体诱导信号分子,而且在生长的后期还合成一种信号分子抑制剂,该信号分子抑制剂对群体感应中的AHL类信号分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抑制剂具有醇溶性和水溶性,采用乙醇溶解可以除去糖类和无机小分子等不溶于醇的物质;大孔吸附树脂不具有吸附抑制剂的能力,但可以除去醇溶性糖类物质;阴离子交换树脂能够吸附信号分子抑制剂,具有较好的分离效率。结论:获得了除去大部分杂质,得到部分分离纯化的AHL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