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8个平菇栽培菌株的亲缘关系及培养特性。结果表明:8个栽培菌株分别属于3个品种,根据子实体性状可划分为深色和浅色2个品系。其中菌株P8、P5和P1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势强,产量高。  相似文献   

2.
平菇是我国北方栽培的主要食用菌品种,其菌株多,遗传背景复杂。本研究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35个山东省主要栽培的平菇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并利用NTSYS-PC分析软件对这些供试菌株的遗传差异性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07个随机引物中共筛选到16个备用引物,通过利用16个引物对这35个平菇菌株的DNA进行ISSR-PCR,共扩增出259条清晰的DNA片段,大小介于0.3~4.2kb。聚类分析发现,相似水平在66.5%左右时,35个菌株分为3个组群,即黑色、灰黑色和白色子实体3个组群。本研究为山东省平菇遗传信息库的建立和平菇遗传育种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哈尔滨地区使用液体菌种栽培红平菇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福建省三明市375000)购入红平菇优良菌株,在哈尔滨地区对其进行了用液体菌种代替固体原料的栽培技术研究。包括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栽培种制作与培养以及出菇管理技术。结果表明:对于一级种,红平菇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都生长良好,菌丝洁白、粗壮、浓密,7~8d长满斜面;红平菇在玉米粉葡萄糖蛋白胨和麦麸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好,7d时菌丝长满培养液,菌丝量较多;用与平菇相似的常规方法制作栽培种、养菌处理与出菇管理,红平菇的产量达100%~150%。由于采用了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从制种到采收的整个过程共需要50~60d,比二级种为固体菌种的常规方法缩短26~31d,大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平菇 (Pleurotusostreatus)又名侧耳 ,冻菌等 ;属担子菌纲 ,伞菌目 ,侧耳科 ,侧耳属。目前我国主要的栽培种有平菇、鲍鱼菇和凤尾菇 3种。我国用锯木屑栽培平菇已有 4 0~ 5 0年的历史 ,由于木屑栽培破坏森林资源和夏季栽培料短缺 ,而这个季节正是野生杂草繁茂的时节 ,且以前已有人用茅草生料栽培平菇获得成效[1 ] 。因此 ,根据贵州省野生杂草资源丰富的优势 ,利用 5种野生杂草进行生料栽培的实验 ,为野生杂草大面积栽培平菇提供了科学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实验选材1 )培养料 :野生杂草 ,主要有鹅观草 (RoegneriaSp)、芒 (Miscanthus…  相似文献   

5.
用鹅观草、芒等野生杂草生料栽培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又名侧耳,冻菌等;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目前我国主要的栽培种有平菇、鲍鱼菇和风尾菇3种.我国用锯木屑栽培平菇已有40~50年的历史,由于木屑栽培破坏森林资源和夏季栽培料短缺,而这个季节正是野生杂草繁茂的时节,且以前已有人用茅草生料栽培平菇获得成效[1].因此,根据贵州省野生杂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5种野生杂草进行生料栽培的实验,为野生杂草大面积栽培平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平板透明圈法对高温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香菇(Lentinus edodes)等担子菌菌种进行筛选.选取高温平菇作为诱变出发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处理并进行初筛.选取透明圈半径与菌落半径比值较大的菌株接种至发酵培养基进行复筛.最终筛选出一株产β-...  相似文献   

7.
目的:伞菌物种以子实体形态特征为分类依据,研究以菌丝体代替子实体进行种质资源鉴定的遗传证据。方法:以常见的食用伞菌香菇、平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组织及其分离菌丝体为供试材料,制备了12个随机引物介导的RAPD-PCR指纹,把DNA指纹图谱转化为简易的序列数据,经生物信息处理软件比较分析。结果:香菇不同菌株子实体DNA相似性系数在0.886~0.986之间,平菇不同菌株子实体DNA相似系数在0.779~0.976之间。对于供试的单个子实体而言,香菇和平菇子实体的菌盖、菌褶、菌柄及其组织分离菌丝体,与以此为菌种栽培得到的子实体相比较,所获得的有限DNA指纹图谱全部相同。结论:揭示了香菇和平菇不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初步反映了伞菌不同发育阶段在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争论了以菌丝体代替子实体使用RAPD手段进行种质资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引出的真菌遗传问题。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接种器及接种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人们常用接种箱作为食用菌制作的接种器,其接种方法是在一个带有福尔马林的空间进行操作。这种方法投资大、污染严重、效率低,操作起来极不方便,而且甲醛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轻者令人难以忍受,重者全身出现浮肿现象。为此,有必要寻找一种简易、高效、无毒的接种器和接种技术,用以满足食用菌生产的需要。下面介绍一种铝制管式接种器和利用蒸汽空间接种的技术。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1)菌种选用平菇中蔬十号,引自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2)母种培养基仍采用PDA;原种为玉米加辅料;栽培种为棉籽壳、麦麸、石…  相似文献   

9.
从平菇废弃培养料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B3,通过对其进行形态学、培养特征比较研究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在与常见的三种食用菌污染真菌脉孢菌(Neurospora sp.)、木霉(Trichoderma sp.)及鬼伞(Coprinus sp.)分别进行对峙培养时,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形成的抑菌带分别为0.38cm、0.57cm及0.56cm,而与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及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分别进行对峙培养时,除对草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外,对平菇和鸡腿菇的抑制作用很小。在混接B3菌株麸皮菌剂栽培料培养基上,B3菌株对三种污染真菌的抑制作用都很明显;可抑制木霉分生孢子形成、脉孢菌分生孢子萌发及鬼伞菌丝扩展;但不抑制平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一粒小麦抗白粉病和条锈病基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粒小麦是普通小麦抗性改良的宝贵资源.本研究对24份一粒小麦分别进行了白粉病和条锈病混合菌种苗期接种鉴定,进一步分别用一套白粉病菌菌株(15个)对2份乌拉尔图小麦和条锈病菌小种(21个)对1份栽培一粒小麦进行接种鉴定,其中乌拉尔图小麦UR206能抵抗所有供试白粉菌菌株,UR204除对白粉菌菌株E11感病外,对其余菌株表现抗性;栽培一粒小麦MO205对不同条锈菌小种表现出不同的抗性反应,研究表明乌拉尔图小麦UR206、UR204和栽培一粒小麦MO205分别含有与已知抗白粉病和抗条锈病基因不同的新基因.对乌拉尔图小麦UR204、UR206和栽培一粒小麦MO205分别进行抗白粉和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图小麦UR204和UR206分别含有一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栽培一粒小麦MO205含有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条锈病基因.  相似文献   

11.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Jacq.ex Fr.)Quel.],又名糙皮侧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人工栽培平菇,目前还没有稳定的工艺。一般栽培平菇多采用生料法,在培养菌丝体期间,容易污染杂菌,有的采用露天栽培方式,因而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60)Co-γ射线诱变平菇原生质体创制平菇新种质。【方法】通过3个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平菇原生质体悬浮液,统计不同剂量的致死率,利用拮抗试验、SSR分子标记筛选突变菌株,通过出菇试验筛选优良的平菇新菌株。【结果】平菇原生质体在0.9 KGy的诱变处理下致死率为0%,在1.2KGy的诱变处理下菌株致死率63.33%,在1.5KGy的诱变处理下菌株致死率为76.67%。经拮抗试验和SSR分子标记筛选,获得了8株突变菌株,出菇试验结果表明7个突变菌株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菌盖颜色也略有变化,其中突变菌株1.5-P4的产量较对照降低了41.92%;而突变菌株1.2-P1为高产菌株,其产量达437.95±12.22 g/袋,较对照菌株提高了9.76%,生物学效率较CK提高了10.38%。【结论】利用~(60)Co-γ射线诱变育种技术得到了1个性状较为优良的平菇新菌株,这为其他食药用菌诱变育种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平菇有着原料来源广、就地取材等优点,但由于玉米秸秆切成段后栽培平菇,保水性差,体积大,产量低,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之处,在无棉区开辟代料栽培平菇的新途径,我们采用玉米秸秆粉碎后栽培平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光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是我省普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在栽培过程中一般认为温度、湿度和通气是影响平菇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外界条件,而光的因素往往被栽培者忽视。关于菌类生长、发育中光的作用,一些研究者曾对不同的菌类进行过研究。本文报道平菇栽培中光质、光量、光照时数、直射光、散射光、黑暗等条件下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无菌组培苗为材料,接种C20、C22、C35、C42这4株真菌菌株.共生培养60d后,研究真菌对组培苗的平均鲜重增长率、营养元素、叶绿素和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接菌组培苗的营养根重分离获得原接种菌株;(2)接菌组培苗的平均鲜重增长率,叶绿素a、b含量和营养元素N、P、K含量均高于对照;(3)接菌组培苗的GA3和IAA含量均高于对照,ABA含量低于对照.其中,接种C42的组培苗平均鲜重增长率和叶绿素a含量达极显著差异(p<0.01),接种C22和C35组培苗的平均鲜重增长率和叶绿素a含量达到显著差异(p<0.05),接种C20和C42的组培苗K含量达显著性差异,接种C20、C35、C42的组培苗IAA含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接菌组培苗的N含量和GA3含量均达极显著差异,而接菌组培苗的ABA含量极显著地低于对照.因此,这4株真菌菌株可应用于铁皮石斛等兰科植物的栽培与生产中.  相似文献   

16.
板兰根药渣制平菇栽培种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试验采用板兰根药渣培养基培养的平菇栽培种,菌丝洁白、粗壮、结块性好、生长整齐,各性状均优于棉籽壳对照培养基。因此用板兰根药渣制平菇栽培种是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平菇温室高产栽培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关耀辉,张树槐(朝阳市农业学校,122000)(朝阳市双塔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川塑料班室秋冬季栽培平菇,近年来在北方几个省逐渐被人们重视,栽培协积正逐年扩大。为了推动平菇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于1990年以来,对平菇...  相似文献   

18.
烟草内生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报道了从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内生菌根真菌的孢子,用单孢接种烟苗并在温室内水培条件下培养。选出能在烟草上形成菌根的菌株,经过再次单孢接种确认后,进行种的鉴定。从分离的8个菌株中已鉴定出球囊霉属(Glomus)的3个新记录种:漏斗孢球囊霉[G.mosseae(Nic.& Gerd.)GeM.& Trappe]、根内孢球囊霉(G.intraradics Schenck & Smith)和联结球囊霉(G.constrictum Trappe)。  相似文献   

19.
根际真菌对黄瓜土传病害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吕恒  牛永春  邓晖  林晓民  金春丽 《生态学杂志》2015,26(12):3759-3765
为了了解根际真菌对黄瓜土传病害的影响,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温室人工接种盆栽试验,对分离自根际土的16株真菌开展了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和黄瓜土传病害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有4株真菌对一种或多种供试病原真菌表现有拮抗作用,其中经鉴定为土曲霉的菌株JCL143对黄瓜枯萎病菌、立枯病菌和菌核病菌3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在温室盆栽试验中,接种菌株JCL143对黄瓜3种病害的相对防效均在74%以上;而在不灭菌育苗基质的盆栽试验中,接种菌株JCL143对立枯病和菌核病的防效均在85%以上.在用自然土进行的温室盆栽试验中,接种菌株JCL143对伸蔓期黄瓜枯萎病的相对防效平均达84.1%.菌株JCL143的发酵液对3种供试病原真菌菌落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菌核病菌的菌落生长抑菌率达63.3%.发酵液的抑菌活性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对碱性pH值比酸性pH值敏感,而对蛋白酶处理不敏感.说明土曲霉是土壤中抑制植物土传病害的重要因素,菌株JCL143的抑病效果稳定,具有潜在的生防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香根草栽培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香根草为主要配方材料,以常规木屑为对照,设计了12个配方,栽培平菇,通过菌丝的长势和生长速度的不同,筛选适宜平菇生长的配方.研究结果表明,最适配方为香根草48%,类芦20%,芒萁10%,麸皮20%,碳酸钙1%和石灰1%;该配方菌丝长势旺盛、生长速度快,利用该配方栽培平菇,其生物转化率达到10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