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解安康水库表层水质与浮游藻类群落现状以及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2年1—12月对水库表层水进行每月一次的采样,分别对浮游藻类分布状况和理化因子进行分析.利用Shannon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浮游藻类群落特征,根据理化指标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评价水体营养状态.共检测到浮游藻类7门110属,丰度为0.11×104~2.08×104 cells·L-1.藻类组成、污染指示种分布情况、多样性分析和TSI显示安康水库表层属于中污染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此外,高密度投饵水产养殖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库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支流岚河的水质状况也较差.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测定的8个环境因子中,不同季节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及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且氮是影响浮游藻类组成的主要营养盐因子.理化指标分析显示,安康水库表层水大体满足Ⅱ类水标准,水质良好.但部分采样点的总氮出现差于Ⅱ类水标准的现象,表明安康水库水质有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三门湾健跳港网箱养殖区浮游生物多样性的夏季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共国  楼威  项有堂  王琼 《生态科学》2007,26(5):415-421
调查了三门湾健跳港海水养殖区夏季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并将浮游生物群落指标与水质理化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共发现浮游生物29种,其中浮游植物14种,第一优势种为中勒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浮游动物15种,第一优势种为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表层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43 328ind·L-1,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0.826;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389ind.m-3,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2.96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机氮、无机磷促使了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并使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提高。网箱养鱼区水体富营养化指数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对虾养殖池塘水体中共检测到原生动物86种,其中纤毛虫48种;鞭毛虫25种,肉足虫13种.原生动物优势种主要由一些运动能力相对较弱或固着生长的种类组成,如褐砂壳虫(Difflugia avellana)、瓜形膜袋虫(Cyclidium citrullus)、透明鞘居虫(Vaginicola crystalline)、多态喇叭虫(Stentor polymorphrus)和钟虫(Vorticella sp.)等,这些原生动物有以腐质和藻类为食、耐污性较强的特点.结果表明:在养殖初期,使用底质修复技术的试验池塘原生动物群落结构恢复比对照塘快,PFU群集的原生动物种类数和密度比对照塘多,水质比对照塘好,嗜污性相对较强的一些纤毛虫如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ium)、拟瘦尾虫(Paruroleptus spp.)等比对照塘出现晚.在随后的养殖过程中,使用底质修复技术的试验塘原生动物群落结构比对照塘稳定,原生动物种类数和密度起伏小,pH值、透明度变化幅度也小于对照池塘,没有发生病害,水质较对照塘好.  相似文献   

4.
湘江干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湘江干流水质与生物群落现状, 2010-2011年对湘江的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分布进行了采样分析, 利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分析湘江干流浮游生物群落特征, 并结合水质理化指标评价其水体营养状态。结果表明, 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9属164种, 丰度变化在(1.83-51.1)104cells/L, 生物量变化在0.03-0.60 mg/L; 浮游动物80种, 密度变化在2.16-76.34个/L, 生物量变化在0.01-1.95 mg/L。各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在2.47-5.43,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在1.63-3.38, 浮游生物的多样性较好, 显示出湘江干流的浮游生物群落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对湘江m-m指示种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分析, 结果显示湘江水体属于中污带水质;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IL)在38.27-51.97, 均值为43.73, 属于中营养水平; 综合水质生物学和化学评价结果可知湘江干流的水质较差, 但无明显向富营养化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灞河城市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每2个月进行一次采样分析。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3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34.9%),其次为硅藻门(30.2%);浮游动物4类45种,以轮虫(48.9%)和原生动物(24.4%)为主。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丰度分别为0.73×104—98.5×104个/L和20—1084个/L,在时空分布上均呈现下游高于上游的趋势,峰值均出现在夏季。根据水体透明度、溶解氧、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重金属等理化指标、浮游生物丰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灞河城市段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所研究流域总体为中污状态,上游景观河道内的水生植物对水体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总氮、pH、溶解氧和汞是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为水温、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汞。  相似文献   

6.
养殖水环境对中华绒螯蟹不同营养供给模式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初始体重为(9.67±0.47)g/只的二龄中华绒螯蟹为实验对象,采用正交设计法L9(34)将水体水草覆盖率、活螺蛳投放量、饵料中动物性饵料比例、投饵方式等4个因子设计成9种营养供给模式,每个模式设3个重复,在东太湖围养区27个独立网围(6m×5m×2.5m,20只蟹/格)中进行为期240d的养殖实验,对各网围养殖水体的水化学指标、浮游生物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营养供给模式显著影响养殖水体水质和浮游生物多样性,其中模式4(水草覆盖率为70%,螺蛳投放量为4500kg/ha,动物性饵料比例为50%,投饵方式为全程投喂,其中5月底前为7.5%,6月开始为5%)的养殖水体中的DO、CODC r、TP、TN、NH4+-N、NO2--N等水质指标值均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水水质标准,也显著优于网围外非养殖区(航道)的水质。浮游生物“指示群落”和“马加利夫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也显示,模式4的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非养殖区,水质属于寡污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因子对水质影响作用的顺序为:水草覆盖率〉投饵方式〉螺蛳投放量〉动物性饵料比例;将4个因子与主要水质指标CODC r、TP、TN、Chla、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参数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水体水草覆盖率、投饵方式等因子与这些参数关系密切,筛选出有益于湖泊生态保护的中华绒螯蟹养殖的适宜营养供给模式:水草覆盖率为66%—76%、投饵方式为全程投喂7.5%—5.0%、螺蛳投放量为9000kg/ha、动物性饵料比例为50%。  相似文献   

7.
陈红  刘清  潘建雄  王松  王在照 《生态学报》2019,39(1):173-184
为了解灞河城市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每2个月进行一次采样分析。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3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34.9%),其次为硅藻门(30.2%);浮游动物4类45种,以轮虫(48.9%)和原生动物(24.4%)为主。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丰度分别为0.73×10~4—98.5×10~4个/L和20—1084个/L,在时空分布上均呈现下游高于上游的趋势,峰值均出现在夏季。根据水体透明度、溶解氧、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重金属等理化指标、浮游生物丰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灞河城市段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所研究流域总体为中污状态,上游景观河道内的水生植物对水体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总氮、pH、溶解氧和汞是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为水温、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汞。  相似文献   

8.
滴水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青  由文辉  徐凤洁  俞秋佳  余华光 《生态学报》2014,34(23):6918-6929
为研究上海市滴水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2年1—12月对滴水湖进行了一年调查采样。共检出浮游动物33属61种,其中轮虫22属45种,枝角类4属7种,桡足类7属9种。优势种包括10种轮虫,桡足类为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和无节幼体,枝角类不形成优势种。浮游动物年均密度为1200个/L,年均生物量为1.67mg/L,种类数、密度和生物量均为春夏两季相对较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年均值分别为1.61和1.01,多样性季节差异显著而各样点间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水温是影响滴水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决定性因子,冗余分析(RDA)显示TN、TP、叶绿素a和p H也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重要因素,表明滴水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与水体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综合运用水质理化因子、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多样性指数及浮游动物优势种对滴水湖进行水质污染水平和富营养化评价,得出2012年滴水湖水质状况属于α-中污型,营养程度为中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养殖环境对鱼类寄生指环虫群落的影响,研究调查了湖北省梁子湖和湖北省石首市养殖池塘中鲫鳃部寄生指环虫的种类和感染情况。在梁子湖中的野生鲫共发现6种指环虫,分别为坏鳃指环虫(Dactylogyrus vastator)、中型指环虫(D.intermedius)、弧形指环虫(D.arcuatus)、弓茎指环虫(D.baueri)、美丽指环虫(D.formosus)、望外指环虫(D.inexpeatatus);在养殖池塘中,除了望外指环虫外,其他5种指环虫均有发现。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于梁子湖野生鲫鳃部的坏鳃指环虫的平均丰度以及其他4种指环虫(不含望外指环虫)的感染率与平均丰度明显高于养殖池塘的。梁子湖中的指环虫群落平均物种丰富度、平均寄生虫数量以及Brillouin多样性指数都明显高于养殖池塘的;梁子湖野生鲫寄生指环虫的优势种是弧形指环虫(0.54),而池塘中的是坏鳃指环虫(0.76)。在宿主密度、种群大小、光照和溶氧等影响指环虫群落的因子中,溶氧可能是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珠三角高产养殖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珠三角高产池塘养殖环境状况, 分析珠三角高产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与池塘水质的相关性, 研究于2016年7—8月对珠三角地区6种主要高产养殖模式30口池塘的浮游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共采集浮游动物55种, 其中原生动物17种、轮虫29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5种。6种养殖模式池塘中, 大口黑鲈S池塘浮游动物种类数最多, 为34种; 草鱼池塘最少, 为18种。(2)30口池塘共记录优势种8种, 其中原生动物和轮虫各4种, 枝角类和桡足类均不占优势。在6种养殖模式池塘中, 优势种也仅包括原生动物和轮虫, 优势种种类数变化范围为5—8种。(3)30口池塘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均较高, 分别为21354 ind./L和9.36 mg/L。方差分析结果表明6种养殖模式池塘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4)RDA分析结果表明, TP和pH是影响珠三角池塘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采用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对水质的评价结果显示, 6种养殖模式池塘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对水质的评价结果表明, 6种模式养殖池塘均处于α-中污状态, 且以草鱼池塘的污染最为严重。本研究首次利用浮游动物对珠三角高产池塘进行水质评价, 研究结果可为池塘生态修复和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
鲤鱼种和鲢鳙对池塘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玉宝 《生态学报》1993,13(4):348-355
本文根据1990年-9月对9个鱼池的研究,报道鲤鱼种和鲢鳙对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鲤鱼种使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增加,浮游植物大型化,浮游动物小型化,并使浮游植物多样性增加,浮游动物多样性下降;鲢鳙密度增加,浮生物小型明显,微型藻类和超微在在浮植物中所占比重显著增加,小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和轮虫)在浮游动物中比重也明显增;鲢鳙密度对浮游生物多样性和浮游生物量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当鲢鳙密度低时,  相似文献   

12.
鱼类在食物网中的营养位置对其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调查了梁子湖、洞庭湖、鄱阳湖中鳜(Siniperca chuatsi)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在3个湖泊中共发现11种寄生蠕虫, 优势种均为范尼道佛吸虫(Dollfustrema vaneyi), 频率分布中感染有12种寄生虫的样本占65%, 单个样本中最大物种数为6。3个湖泊中平均物种丰富度为1.532.13, Brillouin多样性指数为0.120.33, 其中鄱阳湖中的多样性最高。梁子湖和洞庭湖之间的Jaccard相似度和百分比相似指数最高。通过比较食物网中不同营养位置鱼类的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结构, 发现鳜的消化道寄生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水平都高于植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研究还讨论了宿主食物组成对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单养链(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施肥对盐碱池塘围隔生态系统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链的放养使浮游植物丰度,叶绿素a 含量和和初组生产力增大,浮游植物小型化,生物量以小型硅藻和绿藻占优势,裸藻和金藻占有相当比重;浮游动物生物量减少,特别是枝角类的生物量无鱼围隔大于有鱼围隔,且多是较大型的种类,施肥特别是施无机肥能显著地提高浮游植物丰度和初级生产力,浮游动物生物量也增大,施有机肥围隔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虽高于有鱼对照围隔,但其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叶绿素a含量,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P/R系数均较低,链鱼的生长最差,文中讨论了滤食性鱼类和施肥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尼罗尖吻鲈和鳜鱼染色体组型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HA、秋水仙碱腹腔或背部肌肉注射,活体培养法,以前肾为材料,低渗-空气干燥法制片,进行染色体观察,运用Micromeasure version 3.3染色体分析软件和Photoshop 7.0软件首次分析了尼罗尖吻鲈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并同鳜鱼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对今后拟采取的杂交尝试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尼罗尖吻鲈染色体众数为2n=48,核型公式为2m+4sm+12st+30t,染色体臂数(NF)为54;鳜鱼染色体众数为2n=48,核型公式为6sm+12st+30t,染色体臂数(NF)亦为54;两种鱼染色体短臂上均无随体,单臂染色体较多。分析表明尼罗尖吻鲈与鳜鱼杂交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E. F. Legner 《BioControl》1978,23(1):51-56
The culture ofTilapia zillii (Gervais) in 18 and 34 cm deep, 5.5×7.6 m earthen ponds at 3 initial stocking densities, 6, 9 and 12 pairs, revealed an optimum 9 pair initial density for the maximum production of fry after 104 days. However, biomass increas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at the 6 pair stocking density and in deeper ponds. Pond depth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ize and weight gain of parental fish. Nest and brooding tube construction was variously influenced by pond depth and stocking density. Partial shading of ponds, while not affecting the maximum water temperature, did apparently reduce fish biomass production, the average length and weight of fry, and the average depth of nests. An estimated 1 million fish could be produced in 104 days from 190 similar ponds with a water surface equivalent to 0.8 hectares. This would be equivalent to ca. 725 kg fish biomass production and would require ca. 1,900 kg of catfish pellets or their equivalent. Possible ways to increase rearing efficienc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养殖密度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血液生化和抗氧化能力指标的影响。在循环水系统的水箱中(60 cm×60 cm×40 cm)于5种密度下[超低养殖密度组(ELD; 3.34 kg/m3)、低养殖密度组(LD; 9.51 kg/m3)、中等养殖密度组(MD; 15.82 kg/m3)、高养殖密度组(HD; 21.05 kg/m3)和超高养殖密度组(EHD; 25.99 kg/m3)]养殖翘嘴鳜[平均体重(175.76±15.85) g]40d。结果表明, ELD组和LD组在增重率(WGR)和饲料转化率(FCR)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生产性能(P<0.05),并增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同时减少丙二醛(MDA)的形成(P<0.05)。此外, EHD组的血浆葡萄糖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均较高(P<0.05)。LD组刺鼠基因相关蛋白(agrp)的mRN...  相似文献   

17.
两种鳜病毒的共感染现象及引起感染细胞的超微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借助细胞培养和电镜技术,揭示了鳜球形病毒(Siniperca chuatsi spherical virus,SCSV)与鳜弹状病毒(Siniperca chuatsi rhabdovirus,SCRV)在草鱼鳍细胞(Grass carp fins,GCF)中共感染的现象。在筛选到敏感鱼类细胞系和建立了 鳜病毒体外增殖系统的基础上,取息典型病毒感染出血症的鳜组织,制备组织悬液,接种到GCF细胞中传代培养, 在攻毒后间隔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对攻毒细胞的超薄切片进行电镜观察。揭示两种形态的鳜病毒可在同一个GCF 细胞中增殖,并描述和分析了病毒复制引起感染细胞的超微病变。本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鱼类重要病毒病害的发 生过程及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18.
鳜鱼病毒病原的检出及组织病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经对患暴发性传染病的鳜组织及病变组织超微切片的电镜观察,在细胞质,核及间隙中都有病毒颗粒,对该病毒进行了分离提纯,这是一种直径约为280nm球形病毒,将粗提病毒液接种到培养细胞中,会引起细胞病变;病毒通过人工感染健康鳜,会引起鳜发病和死亡,对患病獗进行解剖和组织病理观察,表明病鳜的5种器官都发生了病变,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鳜病毒(SinipercachuatsiVirus,SCV)是引起鳜流4行的病  相似文献   

19.
This report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summer studies of five soft water lakes, five hard water lakes and six calcareous spring ponds in Wisconsin with respect 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lankton and aufwuchs communities and the relative role of desmids in those communities.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similar data obtained from selected acid bog lakes, alkaline bog lakes and closed bogs. Soft water lakes harbored a greater aufwuchs and plankton desmid diversity than hard water lakes or spring ponds; however, diversity in acid bog lakes was substantially greater than in any other lake type. Utricularia contained the greatest desmid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density in every lake where it occurred. Staurastrum was the most prevalent genus in the plankton and it was the only one recorded from hard water lakes and calcareous spring ponds. Desmid aufwuchs population densities were roughly comparable in hard water lakes, soft water lakes and acid bog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desmids to the total aufwuchs population was similar for the latter two lake types. However, the plankton of acid bog lakes generally harbored substantially greater desmid populations and these populations contributed much more to the total population than in any other lake type. Aufwuchs data are presented for several hosts and comparisons of population densities are given among hosts within a given lake and between the same host in different lakes of a given type. Data for other algal groups are also included.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不同地理种群鳜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通江湖泊(洞庭湖、鄱阳湖)、陆封型湖泊(牛山湖、涨度湖、汤逊湖、肖四海湖)不同水体鳜为研究材料,利用微卫星遗传标记对其种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指数(PIC)检测的遗传多样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长江、通江湖泊群体>无放流陆封型湖泊群体>放流的陆封型湖泊群体,并且发现一些稀有等位基因位点在陆封型湖泊鳜群体中消失;由杂合度检验可以看出,所有群体在绝大多数位点都呈现杂合过剩现象,经过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显示均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st为0.2727,显示群体间已发生较大遗传分化,其变异主要体现在通江湖泊和陆封型湖泊之间,同时由于陆封型湖泊之间放流管理模式的不同,亦会产生中度分化。研究结果表明,江湖阻隔是造成定居性鱼类鳜种群间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