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利用纯化的砂鼠利什曼原虫细胞核作为起始材料对其染色质碱性蛋白进行分析,发现这类生物中只存在四种核芯组蛋白(H_4,H_2A,H_2B和H_3)。 用凝胶电泳比较全细胞的与细胞核的碱性蛋白时,检出了一种来自细胞质的酸溶性蛋白(L组分)。细胞化学的检测表明它定位于动基体(Kinetoplast)。  相似文献   

2.
用酶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donovani)犬分离株的无鞭毛体和前鞭毛体的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结果仅在无鞭毛体体内检测出该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正>T细胞在小鼠利什曼皮肤病中可能有促进抵抗力或增进疾病的效应。寄生虫特异协助T细胞的转移引起利什曼原虫所致损伤的加剧。目前证明:激活的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直接刺激寄生虫生长而涉入此加剧过程。利什曼原虫墨西哥amazonensis原鞭毛虫于体外活化的T细胞上清中培养有其极大的增殖作用。加入重组介素2(IL-2)能重现这个效应。抗IL-2抗体能部分地抵销IL的刺激效应。感染小鼠用IL-2体内治疗,引起损伤的加剧。IL-2治疗后足肉垫的肿胀与损伤处寄生虫的数量多有关。抗利什曼原虫感染发展的环孢素A的保护性效应被IL-2治疗消除。IL-2对体外利什曼原虫的生长有刺激效应,推测IL-2治疗后在体内观察到损伤加剧的部分原因可能与IL-2对寄生虫  相似文献   

4.
5.
1989年,管立人等在新疆克拉玛依大沙鼠的体内发现了一种利什曼原虫,其大小及对实验动物的致病力均与苷肃及内蒙古地区大沙鼠体内寄生的沙鼠利什曼原虫有显著差别。为此,我们着重对其体内三种水解酶作了一些研究,并与杜氏利什曼原虫进行了比较,希冀作为了解该虫生理学的部分资料,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7.
郑福中  叶淑铭 《动物学报》1989,35(3):335-336
长爪沙鼠是近年来在实验室中应用颇广的一种啮齿动物,鉴于它可作为包括某些原虫在内的多种一寄生虫的实验宿主,我们自1 984年开始对算进行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实验感染和继代移种,现已传至第13代。  相似文献   

8.
高兴政 《动物学报》1989,35(3):233-237
无鞭毛体呈椭圆形,后部有深杯样表膜凹陷,虫体一侧有一小突起。膜下微管数为74—90个。细胞核有1—3个核仁,细胞质内充满核糖体,动基体大小不一,多呈腊肠形,由动基体延伸形成长袋状线粒体。靠近鞭毛袋一侧有一组4个游离微管,鞭毛轴丝为9+2结构,并具有基板_1和基板_2结构,基体为9组三联微管。 无鞭毛体分裂从新鞭毛轴丝形成和动基体DNA纤丝伸长开始,以后DNA纤丝带出现裂隙,继之核仁裂碎、消失,形成核内纺锤体,开始细胞核的分裂,随后虫体一侧表膜出现凹陷,新膜下微管和表膜先后形成,并从此处向细胞内伸入,最后完全包绕两个分裂的虫体,完成细胞分裂。随着虫体的发育繁殖,含虫空泡涨大,电子致密度变低。分裂后的无鞭毛体贴附到含虫空泡膜,并向巨噬细胞细胞质内移动,最后离开原来的含虫空泡,形成新的含虫空泡。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对Balb/c小鼠和金黄地鼠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对实验动物的致病性,分别将5×107的杜氏利什曼原虫SC6株、热带利什曼原虫K27株、婴儿利什曼原虫LEM235株和婴儿利什曼原虫KXG-Liu株前鞭毛体与无鞭毛体感染Balb/c小鼠和金黄地鼠,观察各感染动物皮肤损害状况,3月后,有限稀释培养法分别检测肝和脾脏内的虫荷数.发现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疾病存在极大的异质性,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6株致Balb/c小鼠轻微皮肤损害,肝和脾脏内重度虫荷数,金黄地鼠肝和脾脏内重度虫荷数;热带利什曼原虫K27株致Balb/c小鼠严重的皮肤损害,但肝和脾脏的虫荷数较低,金黄地鼠肝和脾脏中未查见原虫;婴儿利什曼原虫LEM235株致Balb/c小鼠严重的皮肤损害,肝和脾脏内重度虫荷数,金黄地鼠肝和脾脏内重度虫荷数;婴儿利什曼原虫KXG-Liu株可致Balb/c小鼠严重的皮肤损害,肝和脾脏中度虫荷数,金黄地鼠肝和脾脏内少量虫荷数.另外,还发现原虫的生活史状态和进入机体的途径及实验动物的类型对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感染致病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在不同体外培养条件下向无鞭毛体的转化.方法 将6个对数生长期的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接种于含M199和RPMI 1640复合培养液的24孔板内,在不同温度、pH值、血清、CO2下培养,第3天和第6天分类计数不同形态的原虫.结果 当培养温度为26℃,而其他培养条件发生变化时,利什曼原虫的增殖速度发生变化,大多数原虫保持前鞭毛体典型性形态,运动活跃.当培养温度上升至37℃,不论其他培养条件如何变化,原虫均沉积于培养孔底,停止增殖,运动减缓,显著地向中间体和无鞭毛体转化,酸性pH值和5%CO2可促进前鞭毛体转化为无鞭毛体,新生小牛血清可延长无鞭毛体的成活.但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杜氏利什曼原虫转化效率低于其他种株利什曼原虫.结论 温度是影响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转化为无鞭毛体的基本因素,酸性pH值与CO2可协同温度促进转化,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的遗传异质性可影响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3株近交系小鼠、沙鼠和仓鼠对沙鼠利什曼原虫的感受性。结果表明,BALB/c株小鼠,长爪沙鼠和黑线仓鼠对沙鼠利什曼有较好的感受性。CFW株小鼠感染后不久即可自愈,而C57 BL株鼠则抗拒感染。除了黑线仓鼠的睾丸在感染原虫后偶可产生转移性皮肤损害外,其余实验动物的感染均仅局限在接种部位的皮肤,进一步表明沙鼠利什曼是一种亲皮肤性的原虫。  相似文献   

12.
分离纯化锥虫类原生动物细胞核存在着许多困难,阻碍了人们对这类单细胞生物的细胞核在各方面作进一步研究。本文提出一个从破碎细胞开始的分离核的完整程序。采用起始密度为1.083的Percoll工作液作等密度梯度离心,获得了纯度较高的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gerbilli)细胞核。经测定,L.gerbilli细胞核在Percoll中的浮力密度为1.048—1.051。  相似文献   

13.
兔双歧杆菌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观察了兔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cuniculi)的超微结构,发现青壮龄免双歧杆菌的菌体结构完整,从外向里为糖被、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壁为双层结构即外界膜和内界膜。胞质中有糖原颗粒、核蛋白体、中介体、液胞或空泡。未见有分叉杆菌。老龄菌无糖被,细胞壁不完整,呈碎片状,可见到许多分叉杆菌。提示兔双歧杆菌分叉的形成与营养不良、环境不利及老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梭鱼脑垂体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梭鱼中,用电子显微镜能区别出6(或7)种形态的内分泌细胞类型。这些细胞与光学显微镜区分的6(或7)种细胞类型一致。促肾上腺激素分泌细胞和催乳素分泌细胞组成前-腺垂体;中-腺垂体由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促生长激素分泌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细胞组成;后-腺垂体包括M1、M2细胞。对每种细胞类型的超微结构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并与其他硬骨鱼的相应细胞作了比较讨论。不同的硬骨鱼,在超微结构方面每种细胞类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白皮松绒毡层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白皮松绒毡层细胞的细胞器是十分丰富的,其中粗糙内质网、核糖体和造粉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达到高峰。小孢子形成时,绒毡层细胞开始解体,内质网和线粒体是最后衰老的细胞器。在单核花粉形成时,处于绒毡层细胞外切向壁上的周绒毡层膜特别明显。但是,孢粉素体却主要分布在内切向壁和径向壁上。有趣的是,绒毡层细胞中的造粉体结构与壁层细胞不同。而且,脂体在二分体阶段基本消失,相反,此刻孢粉素体却在质膜外大量聚集。推测脂体的消长可能与原乌氏体和孢粉素体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Illimaquinone, a sponge metabolite that disrupts the Golgi complex in mammalian cells, stopped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d morph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 promastigotes of L. mexicana Radioactive labeling of proteins demonstrates an increased excretion function and diminution of membrane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due probably to the vesiculation of the Golgi complex and alteration of the cell protein sorting mechanism.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illimaquinone could be useful for the study of intracellular traffic in Trypanosomatidae.  相似文献   

17.
徐天瑞  刘晨光 《昆虫学报》1997,40(3):283-287
白蜡虫Ericerus Pela的马氏管由两条黄色膨泡串状的端管和一条公共管构成,通过公共管与消化道相连。端管和公共管细胞结构相似,都具有非胶原质的基膜,高度发达的基褶, 长而致密的微绒毛,微绒毛无线粒体插入,细胞质中线粒体少,且随机分布。细胞质的绝大部分为两种矿质-尿酸颗粒结晶所占据,一种为不规则结晶,另一种为轮纹状结晶。白蜡虫马氏管可能发生了合胞化,其排泄方式可能是一种以滞留排泄为主,离子梯度排泄方式为辅的特有的排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几种枝角类的卵鞍形态及表面超微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开宏 《动物学报》2001,47(5):565-572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浙东地区八种常见淡水枝角类卵鞍形态和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卵鞍形态多为三角形或豆荚形,表面大都具特定的纹饰,内储冬卵1-2枚。卵鞍的形态、表面纹饰、冬卵的数量的排列方向具有种的特异性。枝角类的分类地位相距越远,卵鞍形态和表面结构相差越大,相近种和亚种间的卵鞍在光镜下难以区别,亚显微结构却有一定的差异。卵鞍的形态和结构作为枝角类的分类依据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