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运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关键信息报告人访谈法以及与自然教育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法,对重庆金佛山地区居民利用野生药食两用植物的种类及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金佛山地区居民常用的野生药食两用植物共55科100属117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以蔷薇科(Rosaceae)(15种)、菊科(Asteraceae)(13种)和百合科(Liliaceae)(11种)种类较多。根据食用价值,该地区药食两用植物可以分为茶饮类(代茶类54种和药酒类18种)、野菜类(46种)、野果类(水果类24种和坚果类2种)、调味品类(5种)和淀粉类(3种)。根据药食两用植物的食用部位,食用部位为嫩茎叶(32种)、根(31种)和果(29种)的种类较多,食用部位为叶(嫩叶)(14种)和全株(10种)的种类也较多,其他食用部位的种类较少。该地区药食两用植物共具有45种药效,其中具清热、解毒、祛风湿、止痛、滋补、止血、止咳、活血、利尿、化痰、促消化和消肿等药效的种类较多。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金佛山地区居民拥有丰富的药食两用植物传统知识与该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和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当地居民保健治病的需求有关。该地区药食两用植物的传统知识主要通过家庭中长辈向晚辈口授手传的方式传承。民族植物学知识的应用对金佛山地区居民在家乡生产创业、改善当地居民经济条件、减少留守儿童问题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山东省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山东省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文献整理相结合的方法,整理出植物名录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药食两用植物共75科223属349种;其优势科为菊科、蔷薇科、豆科,优势属为蒿属、百合属、芸薹属;植物区系性质属于温带性质;植物生活型草本类占有绝对优势,其他依次为乔木、灌木和藤本;食用部位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嫩茎叶类、鲜幼苗类、果实(皮)类、根茎类、种子及种仁类、花及花粉类;野生药食两用植物有219种,栽培药食两用植物有130种。结论:山东省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药食两用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野外调查、问卷调查、关键人物访谈、文献查阅和编目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药食两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本次调研收集整理的药食两用植物共有47科、87属、106种,优势科、属分别为蔷薇科和悬钩子属,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在科的植物区系组成上以世界广布和泛热带分布地理成分为主,在属的植物区系组成上以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地理成分为主;国家级保护物种10种,进入IUCN极危、近危和易危名录的有6种;在食用价值上以野菜、野果和茶饮类为主,食用部位以茎、叶和果为主,食用方式则以炒、鲜食和泡酒为主;在药用及保健功效上以清热解毒和止痛为主。结论:湖北恩施药食两用野生植物资源较为丰富,药用及保健功效与武陵山区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相适应,建议在保护好少数濒危物种的基础上加大开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山东省烟台市野生蔷薇科植物资源现状,为该地区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植物标本采集、文献分析等方法,统计分析烟台市野生蔷薇科植物资源种类、功能、区系等内容。结果:山东省烟台市共调查到野生蔷薇科植物21属63种(包括变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9种。调查到的植物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分布于山区丘陵。委陵菜属所含植物种数最多。植物功能多样,按所涉及植物种数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药用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果木植物、鞣料植物、油脂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区系占优势,共19属。结论:山东省烟台市野生蔷薇科植物资源丰富,植物功能多样,可进行合理的利用。但是部分植物分布范围和数量持续减少,应进行及时科学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调查吉林省长白山地区野生食药兼用菌资源,介绍几种具有开发潜力的野生食药兼用菌形态特性、生态习性、食疗保健价值。指出长白山野生食药兼用菌的开发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运用民族植物学“5W+lH”提问法,结合访谈方法、集市调查和野外调查进行编目,研究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饮食文化中食用野生植物的传统知识.结果表明:1)冕宁县饮食文化中利用的野生植物种类隶属于45科91属110种,其中传统粮用植物4种、野生蔬菜53种、野果植物37种、调味植物6种、酿造植物4种、药食两用植物16种、代茶植物15种;2)冕宁县彝族和汉族饮食文化中对野生植物利用有叠合又各自传承发展的特征;3)对彝族和汉族饮食文化中的野生植物利用现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保护传统知识进行了探讨,对可持续利用当地的野生食用植物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吉林省查干湖地区植物资源组成及其区系特征,对查干湖地区野生维管植物的资源组成、生活型谱、水分生态类型及区系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查干湖地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578种,隶属于79科283属,其中包括蕨类植物2科2属4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75科279属572种;其生活型谱可划分为5种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共364种植物,占物种总数的62.98%;水分生态类型可划分为8种类型,以典型中生植物为主,共267种植物,约占物种总数的46.19%;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划分为10个一级分布区类型,以东古北极分布种为主,共189种植物,约占物种总数的32.70%;查干湖地区野生维管植物可划分为食用植物、药用植物、饲用植物、纤维植物、观赏植物、生态功能植物、有毒植物、其它资源植物共8种类型,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约占物种总数的76.12%。研究表明,吉林查干湖地区野生维管植物资源丰富,物种组成、生活型谱、水分生态类型以及地理区系均具有明显的多样性,通过对区域内植物资源的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为该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白族食用香料植物资源状况,挖掘白族特色饮食文化中食用香料植物的利用。方法: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集贸市场为研究区域,应用民族植物学调查法对该区域食用香料植物种类、利用部位、烹饪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食用香料植物128种,隶属于41科101属。其中唇形科(Lamiaceae)植物最多,共记录到18种;食用部位主要以果实(32.81%)和茎(28.13%)为主;食用方法以炖煮、炒食和凉拌为主;该区域饮食主要以鲜、辣、酸口味最为突出,其中酸木瓜(Pseudocydonia sinensis)、长梗梅(Prunus mume var. cernua)等味酸性植物被广泛运用于白族特色菜肴中。结论:大理白族具有丰富的食用香料植物资源,食用香料植物种类、食用部分、食用方法等具有多样性,形成了白族特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挖掘大理白族香料植物利用价值,对民族文化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野外样线调查和文献查阅的方法对海丰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组成、区系特点、资源利用方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丰县共有野生林木种质资源238种,隶属于63科151属;乔木种类最多有123种,占总种数的51.68%;科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单种科,占总科数的41.27%;该地区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区系以热带成分占据优势地位,呈现出明显的热带—亚热带属性;根据植物资源用途将海丰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划分为药用、观赏、用材、食用等13种类型,其中药用植物占优势地位,共有47科92属119种。结论:海丰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丰富,但部分植物生境人为干扰程度较严重,建议当地从实际情况出发,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深度挖掘木本植物资源利用价值,以促进海丰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宁夏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与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工作相结合,对宁夏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与统计,建立宁夏野生食用植物资源数据库,并提出了宁夏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结果初步调查到宁夏野生食用资源植物共计74科186属348种10类,其中饮料及野果类植物与野菜植物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应该在这些野生食用资源植物中进行进一步的筛选,最终主要集中于人工驯化与栽培上。此外针对宁夏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面临的问题,需加强对宁夏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状况的调查,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前面所做的基础研究上,筛选特色的野生食用资源植物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之后对筛选出的野生食用资源植物进行人工栽培等工作,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研究野生食用资源植物与其他栽培作物间作的模式,同时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收集珍贵濒危野生植物资源植物的种质资源,而对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仁怀市中药资源普查,全面掌握该地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并摸底中药材市场和流通情况。方法: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采用野外样地实地调查、市场走访调查的方法,对仁怀市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与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了41个样地1 230个样方,采集药用植物566种,隶属130科365属,其中127种植物被2020版《中国药典》收载。植物生活型主要以草本为主,占总种数的48.94%。植物药材入药部位以全草类,根及根茎类为主,占总种数的72.09%。药材性味以寒性、苦味药物最多,分别占总种数的27.09%和41.34%。结论:仁怀市中药资源较为丰富,但存在“多的不特,特的不多”情况,中药材产业发展滞后。建议当地政府合理规划中药材产业发展,促进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调查、评价和保护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于2012至2014年对该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有药用维管植物143科498属968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3属13种,裸子植物5科7属7种,被子植物128科478属948种。从生长型来看,草本植物最多,其次是灌木;从药用部位来看,全草类植物最多,其次是根类;按药用功效划分,以清热类、祛风湿类和活血化瘀类居多。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野生药用维管植物共有57种,占药用维管植物总种数的5.89%。此外,在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还发现了瑶族民间常用药用植物58种。在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伊犁河流域红果小檗资源分布与形态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果小檗(Berberis nummularia Bge.)系小檗科(Berberidaceae)小檗属(Berberis L.)植物,是新疆及中亚地区特有的植物物种之一.对伊犁河流域的药食兼用植物红果小檗(Berberis nummularia Bge.)的资源分布、形态特征、生态条件、繁殖特征及人工栽培等进行了综合调查、对植物各部位标本采集及采样分析研究,并对其药用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观赏价值、资源开发及保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探讨,为民族药的发掘和整理、丰富中华民族中药宝库以及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可持续性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民间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及后期整理分析等,初步研究了泉州闽南饮食文化中野生药用植物利用的传统知识。结果表明:1)泉州闽南饮食文化中,可利用的野生药用植物约有56科117属148种,其中野生蔬菜46种、药膳植物37种、代茶植物38种、野果植物22种、调味植物4种、制作凉粉植物1种;2)这些植物中种类较多的科是: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唇形科(Lami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茜草科(Rubiaceae)、百合科(Liliaceae)、兰科(Orchidaceae)和桑科(Moraceae);3)对各种野生药用植物在区域内的利用状况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对如何传承民间的野生植物饮食文化和保护这些药食两用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绥棱五四林场地区民间可作蔬菜利用的野生植物共有34种,隶属20科33属。记录了植物的当地名、学名、食用部位、食用方法,并分析讨论了该地区民间利用野生蔬菜的特色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选择当地牧民作为信息报告人,运用访谈和证据标本采集鉴定等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野生食用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民间野生食用植物共有29种和2变种;食用部位包括全株、地上部位、根、茎、鳞茎、叶、花、果和种子,其中叶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部位。民间食用方式可分为野生粮食、蔬菜、水果、茶用、调料和零食6种类型。其中,蔬菜用野生植物最多,其次为茶用和调料用植物。当地民间对野生食用植物通常采取生食和熟食两种方法。采用腌制或干燥是当地民间对野生食用植物原料或加工品进行保存的主要方法。羊肉、牛肉、鲜奶和酸奶是当地蒙古族用野生植物烹饪各种食物和调制奶茶时的必用原料,具有地区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研究法、村社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及民族植物学定量评价法,对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共22种(变种),隶属于9科18属,其中蔷薇科(Rosaceae)种类最多,为12种。以果实(含幼果)为食用部位的酸味植物种类最多(16种),以茎叶(含嫩茎、嫩叶和茎)为食用部位的酸味植物种类也较多(4种)。以生食(16种)和腌制(11种)为食用方法的酸味植物种类较多。食用类别包括调料、零食、食疗、水果、饮料和蔬菜,其中,作为调料、零食、食疗和水果食用的酸味植物种类较多,分别有11、10、9和9种。该地区酸味植物共具有16种功能,其中,具开胃、消食、解暑、治痢疾和祛风湿等功能的酸味植物种类较多。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毛叶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 Schneid.)、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长梗梅[Armeniaca mume var.cernua(Franch.)Yüet Lu]、梅(Armeniaca mume var.mume Sieb.)、高河菜(Megacarpaea delavayi var.delavayi Franch.)、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和云南杨梅(Myrica nana Cheval.)的食用植物文化重要性指数(CFSI)较高,说明其在当地的利用价值较高。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的种类、食用部位、食用类别、食用方法和功能方面具有多样性,传统利用知识丰富。此外,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食疗功能方面分析了大理地区白族喜食酸味植物及其制品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大理地区白族特色植物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东莞市域内林下经济植物资源系统调查,摸清当地林下经济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和利用建议。方法:依据广东省植物调查技术规范,通过野外实地线路调查,结合内业鉴定和资料整理,对其科属分布、生活型、应用价值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野生林下经济植物资源共有148科451属735种,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种类有614种,具有作为蔬菜或水果食用价值的有83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有172种,保护/特有植物49种。结论:东莞市有着丰富的野生林下经济植物资源,开发潜力大,但开发利用率较低,林下种植产业发展薄弱。应以林药模式为主、林下游憩和林菜模式为辅,发展科学合理的林下经济。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法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的种属分类情况进行调查,共记录野生植物资源130种,隶属于37科84属。其中,野生药用植物95种,隶属于34科66属;国家Ⅱ级保护植物7种,隶属于3科6属;易危种3种,隶属于3科3属。该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普查、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策略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对秦岭南麓野生萱草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方法:从已收集的野生萱草属植物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种质材料,以黄花菜栽培种‘沙苑花’为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萱草属植物花蕾中酚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对7种酚酸类物质检测表明,野生材料的绿原酸、丁香酸、香草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含量较栽培种低;但没食子酸和香豆酸的含量较栽培种高,其中野生‘萱草’的没食子酸和香豆酸含量分别是栽培种的1.57倍和1.59倍。在黄酮类物质中,野生材料的儿茶素含量低于栽培种;野生‘大苞萱草’的总黄酮和芦丁含量较栽培种低;但野生材料的槲皮素含量均高于栽培种,其中野生‘萱草’和‘大苞萱草’的平均含量分别是栽培种的1.99倍和2.56倍。结论:在秦岭南麓萱草属植物中,野生材料的没食子酸、香豆酸、总黄酮、槲皮素含量高于栽培种,且绿原酸、总黄酮和儿茶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萱草材料,故应加强对该地区野生萱草属植物资源的调查收集和开发利用,这将对丰富萱草资源多样性和营养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