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于2019~2022年对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兰科植物进行专项调查,记录兰科植物种类、数量、生活型、海拔、生境等信息,分析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并根据《广东高等植物红色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对各海拔高度兰花濒危等级的物种数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1) 实地记录兰科植物33属48种,多数种类种群数量较少;(2) 随着海拔上升,各海拔梯度的兰科植物总种数和不同生活型的种数均呈现“中间高度膨胀型”分布特点,峰值在中低海拔区域;(3) 濒危物种主要集中在海拔200~500 m区间;(4) 相邻海拔段的兰科植物种类相似性系数较高,垂直梯度差异越大,相似性系数越小。低海拔地区可能由于人为干扰频繁,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低;中海拔物种多样性最丰富;高海拔地区生长环境较苛刻,物种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2.
从1995~2009年,作者对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采集、鉴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共有37科113属253种(含1变种),优势科主要体现寒、温带地区分布类型,该区藓类植物生境的多样性可以从物种多样性,如曲尾藓科、木灵藓科、泥炭藓科、紫萼藓科、丛藓科等的广泛分布反映出来。通过与该区相邻的6个地区的物种丰富度系数比较,该自然保护区综合系数S i排第三位,说明此区藓类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这与本区的水分条件有很大关系。藓类植物区系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83.33%;东亚成分占总种数的5.10%;东亚-北美成分占总种数的4.17%,各区系成分交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与新疆东部天山、内蒙古大青山、吉林长白山、河北木兰围场藓类植物区系关系较接近,与贵州梵净山、云南鸡足山藓类植物区系关系疏远,体现了我国北方藓类植物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生态智慧是一种实践哲学,能够被广泛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之中。美国芝加哥的卢瑞花园(Lurie Garden)、谢德花园(Shedd Garden)、斯特恩矿坑公园(Stearns Quarry Park)作为优秀的公共绿地,不仅具有特色鲜明的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景观,而且已成为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范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活动场所,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场地植物景观营造的生态智慧。根据3处绿地的植物种类特征,总结了植物群落构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植物塑造场地空间、植物景观的自然野趣、植物群落构建及其景观营造与城市生物多样性关联等方面探讨植物群落对场地生态系统的完善,对芝加哥城市公共绿地的植物群落构建及景观营造进行了生态智慧解读。  相似文献   

4.
浙江西天目山30年来苔藓物种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苔藓物种多样性变化对苔藓植物保护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起着重要的预警作用.基于1977-1980年和2010-2011年对西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两次详细调查,本文比较了该地区1977-2011年间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过去的30年间,该地区苔藓植物的科、属、种数均呈下降趋势,苔类植物的属、种数减少尤为显著;(2)青藓科、曲尾藓科、灰藓科和丛藓科一直为该地区的优势科;(3)科的稳定性均高于属、种;(4)缓冲区的总物种数变化最大,新增物种数最多;核心区(进山门-老殿)苔藓植物种类始终最为丰富,两个时期的物种相似性最高,且苔类占新增物种数百分比最高;核心区(老殿-仙人顶)苔藓物种数最少,相似性最低;(5)核心区的物种多样性要高于缓冲区,是该地区保护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5.
黔中城市喀斯特山体遗存植物群落公园化利用响应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娜  王志泰 《生态学报》2021,41(8):3033-3052
为探析黔中城市喀斯特山体遗存植物群落对公园化利用的响应,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域,运用群落生态学相关理论及方法,对比分析了已公园化利用城市山体(山体公园)和未开发利用的城市山体(自然山体)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体公园生态环境相对稳定,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完整性较高,自然山体在内部生态环境严酷与外部城市基质干扰的共同作用下群落结构断层严重;两类型山体乔木数量均呈倒"J"分布型,但山体公园≤10 cm径级乔木平均株数明显高于自然山体,与山体公园相比自然山体林下更新能力相对较弱;两类型山体乔木高度随胸径增加而升高;(2)本次调查共计记录植物604种隶属155科457属,自然山体共474种隶属142科377属,山体公园共437种隶属132科349属;总体上两类型山体平均物种数无显著性差异,但不同样山之间物种数差异较大;两类型山体各生活型物种数量都呈现出草本>灌木>乔木>藤本的趋势;两类型山体落叶乔木和藤本、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常绿乔木和藤本、一年生草本植物,灌木均表现为常绿物种高于落叶物种;(3)两类型山体植物多样性指数偏低,存在显著性差异,山体公园多样性指数略高于自然山体;两类型山体植物多样性指数在核密度上表现为核密度低值区域(4-6级)多样性指数高于核密度高值区域(2-3级);山体公园多样性指数在公园化程度上表现为重度公园化利用时多样性指数最低,中度、轻度公园化利用时多样性最高;(4)自然山体多样性指数整体表现为山腰/山脚 > 山顶,山体公园多样性指数整体表现为山腰 > 山脚 > 山顶;两类型山体植物多样性指数在坡向上无明显分布规律。总体而言,一般程度的公园化利用对黔中城市喀斯特山体遗存植物群落的影响不突出,且中度以下程度公园化利用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重度公园化利用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昆明市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的四所高校校园绿地内稳定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分析植物群落区系的组成成分、分布区类型以及植物的乡土性。结果表明,四所高校校园绿地植物群落物种丰富,有97科172属,共计281种维管束植物;植物地理成分有从温带、亚热带向热带过渡,能代表地带性植被的组成特征。调查表明云南的乡土植物有待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琳  陆兆华  唐思易  张萌  张润廷  黄玉凯  尚志 《生态学报》2021,41(14):5764-5774
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及稳定性的变化,可进一步了解到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及规律。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北电胜利露天煤矿4个排土场边坡人工恢复植被进行群落调查,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样性指数与优化后的M.Godron稳定性指数对植物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稳定性进行分析,探究不同恢复年限排土场边坡植被在恢复过程中群落特征及稳定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排土场边坡植物物种组成共有16科44属56种,植物群落组成较简单,其中禾本科种类最多,生长型以草本植物为主。(2)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植物生活型由一、二年生转变为多年生,坡面优势种由人工种植植物转变为本土植物。(3)整体看,随着恢复年限增加,物种多样性呈下降趋势,群落稳定性整体呈上升趋势。(4)由于不同坡向土壤微环境差异,北坡恢复效果及稳定性好于南坡。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为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人工修复过程中植物物种及合理配置模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乌江流域中下游传统村落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为传统村落植物群落的演替、恢复与保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野外实地调查,采用α多样性指数、M.Godron法分别测定其物种多样性、稳定性及相关关系。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植物781种,按植物生活型划分,共有乔木57科112属171种,灌木49科93属189种,草本92科261属407种。(2)植被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于庭院和宅旁较高,林地和种植区较低;群落整体稳定性于种植区和河道较高,于祭祀区、道路较差。(3)生活空间的物种多样性大于自然生态和生产空间,且3种空间群落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乌江流域传统村落植物丰富度高,种间和种内竞争大,村落群落演替度低,整体稳定性较差。只有结合传统空间的功能特性,优化植物群落结构数量,进行适度的人为修缮与管理,才能在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情况下,保护传统村落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坝王岭热带天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植物群落学和植物种群学的研究方法,从数量和质量特征两个方面研究了海南岛坝王岭热带天然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 该地区不同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类组成差别较大,彼此之间的物种相似性水平低;(2)相对于低地雨林而言,该地区的山地雨林物种数量较多,物种均匀度较高,主要优势种的优势程度较弱;(3) 在优先考虑物种稀有性的前提下,根据各植物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分布情况,可将该地区的植物物种分为珍稀濒危种、特征种和普遍种等三种主要类型。最后,对如何保护该地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卧龙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叶特性海拔梯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兴良  何飞  樊华  潘红丽  李迈和  刘世荣 《生态学报》2013,33(21):7148-7156
川滇高山栎林是中国植被非常特殊的亚高山硬叶栎林类型,广泛分布在横断山地区。为了阐明植物群落植物叶型组成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巴朗山阳坡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叶型特征随海拔梯度(15海拔梯度,海拔2200~3600 m)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卧龙自然保护区巴朗山各个梯度川滇高山栎群落维管束植物的叶级以小型叶为主,占总种数的平均百分率为36.09%;细型叶和中型叶的维管束植物比例相当,分别为25.64%,25.22%;大型叶和巨型叶维管束植物分别占6.82%~9.94%和0.00%~0.71%;微型叶植物比例在1.28~5.59%;小型叶维管束植物的比例随海拔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最低值出现在海拔3000 m左右。各个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林内维管束植物的叶型以单叶为主,平均占总种数的75.89%,其余为复叶植物,占总种数的24.11%;维管束单叶型植物物种比例随海拔升高变幅较小,在73.84%~78.78%之间,但在海拔2500 m有一个最低值,其比例为73.85%;复叶维管束植物在各海拔梯度群落物种数比例在21.21%~26.15%之间。各海拔川滇高山栎林内维管束植物的叶质以纸叶型为主,平均占总种数的46.03%,其次为薄叶植物(29.17%),革质(22.00%)和厚革质植物(2.79%)。川滇高山栎群落内纸质与厚革质维管束植物种类的比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革质与薄叶型维管束植物种类的比例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全缘维管束和非全缘维管束植物种类分别占总数的50.50%和49.50%;全缘类维管束植物随海拔升高呈正二项式分布,而非全缘维管束植物则呈相反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口地下森林苔藓植物多样性,采用典型调查法开展野外调查,共采集苔藓植物标本3 622份,采用形态解剖学方法鉴定物种,结果表明:共记录苔藓植物53科126属292种,其中苔类植物14科17属31种,藓类植物39科109属261种。4个火山口苔藓植物种数由多至少为Ⅳ(192种)、Ⅰ(126种)、Ⅲ(113种)和Ⅱ(61种)。优势科有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等,占总种数的42.12%;优势属有青藓属(Brachythecium)、绢藓属(Entodon)、匐灯藓属(Plagiomnium)等,占总种数的18.49%;优势种有金灰藓(Pylaisia polyantha)、短叶毛锦藓(Pylaisiadelpha yokohamae)、广叶绢藓(Entodon flavescens)等。4个火山口苔藓植物共有种为20种,Ⅳ号独有种最多(88种),多样性支持“中度干扰假说”。镜泊湖火山与五大连池火山苔藓植物相似性高(20.42%),说明地形对多样性的贡献较大。垂直海拔最高的Ⅰ号火山口苔藓植物...  相似文献   

12.
beta多样性反映了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差异, 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云南元江干热河谷41个植物群落样方进行调查, 用Jaccard相异系数表征物种beta多样性, 用样方之间的最近谱系距离(mean nearest taxon distance, MNTD)及平均谱系距离(mean pairwise distance, MPD)表征谱系beta多样性, 采用基于距离矩阵的多元回归和方差分解方法, 探讨了该区域干热河谷典型植物群落的物种beta多样性和谱系beta多样性与样方间环境差异(主要是气候)及地理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群落间的地理距离和年平均温度差异对干热河谷植物群落的物种beta多样性和谱系beta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2)地理距离对物种beta多样性和MNTD的影响最大; 地理距离和年平均温度差异对MPD的影响均较大; (3)样方间年平均温度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和地理距离能够解释群落间beta多样性及谱系beta多样性11-13%的变异。以上结果表明, 生态位分化和扩散限制对该地区植物群落的beta多样性均有显著影响, 其中扩散限制的影响可能更大。此外, 人类活动等其他因素也很可能对元江干热河谷的群落组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兰科是单子叶植物最大的科和被子植物中的第二大科.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因地域或坡向不同而呈不同趋势.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坡,植物资源丰富.作者对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进行了为期4年的调查,记录了其种类、数量、生活型、海拔、生境,分析了其区系成分,并依据IUCN(2001)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及保护区的具体情况对其濒危等级进行了评估.从海拔230-1,902m,每200 m分段,共划分为9个海拔段分析其垂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实地记录兰科植物38属70种,大多数种类数量较少,乳阳管理处的种类最为丰富;(2)随着海拔的上升,总体兰科植物以及不同生活型的兰科植物物种数量均呈现"中间高度膨胀型"而峰值偏向低海拔的特点;(3)濒危物种主要集中在600-1,000 m人为活动稀少、环境好的小生境中;(4)800-1,000 m的区系成分最丰富,热带性质的兰花多数分布在海拔1,600 m以下;(5)相邻海拔段的兰科植物种类的相似性系数较高;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性系数越小.小生境和水分条件对于兰科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中海拔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因此物种多样性最高;而低海拔地区的人为破坏使得该海拔段兰科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冯飞  毕润成  张钦弟 《生态科学》2014,33(1):134-140
应用TWINSPAN 分类结合实地情况把景区内41 个样方划分为5 个景观区; 应用多样性指数从植物的科的区系特征和各个不同景观区物种多样性的差别分析了云丘山旅游干扰下不同植被景观区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 1) 旅游干扰强烈的区域, 其科数变化不大但种数明显小于旅游干扰少的地区且菊科、蔷薇科等科的种类出现的频率最高,属于忍耐性的种类; 单型科、单型种出现的频率也较高。2) 在干扰强度适中的景观区物种的丰富度反而有所增加, 但物种的生活习性有明显差距, 中旱生物种种类增加。3) 随着旅游干扰程度的减弱, 乔木植物的比例略有增加, 群落接近原始状态, 其物种多样性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5.
千岛湖岛屿维管植物β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思羿  胡广  于明坚 《生态学报》2014,34(14):3866-3872
通过样地调查方法、Jaccard相异性指数、Spearman回归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分析,研究了千岛湖154个岛屿上不同植物群落β多样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的景观参数对不同植物生长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1)藤本、灌木的β多样性形成的主导因素是面积,即面积差越大的区域间的β多样性越高;(2)乔木的β多样性主要受到岛屿间距离的限制,岛屿间距离越远,β多样性越高;(3)草本植物的β多样性分布与岛屿面积差及岛屿间距离并未呈现出显著相关,即其分布不受这两种因素限制;(4)NMDS分析结果显示岛屿面积、形状、边缘面积比和岛屿到大陆最小距离等特征对千岛湖岛屿上植物β多样性起决定性的作用。千岛湖陆桥岛屿组成的片段化生境中植物β多样性受扩散限制和生态位假说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不同景观类型中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祁连山不同景观类型中的苔藓植物进行样方调查与物种组成统计,采用物种相似性系数、多样性指数对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个10 m×10 m的样地内共计苔藓植物19科34属48种,其中优势科(≥3种)有6科,含19属31种,分别占本地区苔藓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55.88%和64.58%。在5种景观类型中,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带分布的苔藓植物物种相似性最高(相似性系数为0.5357);河岸带和高山草甸带分布的苔藓植物物种相似性最低(为0),表现出祁连山地区苔藓植物分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高山灌丛带分布的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但针叶林带苔藓植物最为丰富,是祁连山苔藓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地形因子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FAST)周边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的影响,该文选取FAST周边喀斯特峰丛洼地3种典型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藤本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不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梯度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FAST周边植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呈现灌木层>乔木层>藤本层的趋势,乔木层、藤本层植物α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P<0.05),地形因子对灌木层植物α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2)FAST周边植物群落物种的空间分布受海拔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坡度(P<0.05)。(3)FAST周边3种植物群落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增加的趋势,沿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物种对生境的选择具有差异性,海拔和坡度是影响FAST周边喀斯特峰丛洼地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中亚热带典型河岸带阔叶林群落的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和干扰强度的耦合关系,根据干扰强度的不同,在江西武夷山保护区内选取3条主要水系进行阔叶林群落调查,共统计到河岸带维管束植物93科174属304种,分别占保护区维管束植物总数的41.5%、18.0%、11.9%。物种组成以壳斗科(6属22种)、山茶科(7属22种)、樟科(6属16种)、蔷薇科(8属16种)为主。不同干扰强度下的河岸带植被群落相似性Jaccard系数均在0.2-0.3之间,各群落优势种完全不同,且存在特有分布的物种,但群落乔木层优势种优势度(重要值)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干扰强度下,物种数量、群落Jaccard系数、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总体上为:轻微干扰〉中等干扰〉无干扰;而乔木的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却为:无干扰〉中等干扰〉轻微干扰。研究结果表明,江西武夷山河岸带阔叶林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但不同干扰梯度下群落的结构和数量特征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苏南乡村生态植物景观营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生态植物景观营造是乡村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模拟自然、半自然植物群落为基础,对乡村生态植物景观营造进行了研究。根据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可以将乡村植物景观划分为村落植物景观(农户外环境植物景观)、农田植物景观、道路植物景观和水域河道植物景观;生态植物景观营造可以从自然群落中得到借鉴,以常熟为例,采用植被生态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对当地自然、半自然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模拟形成15个可供当地应用的人工配植模式;乡村不同植物景观类型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功能要求,通过分析常熟典型乡村特点,以模拟自然群落为基础,可进一步改造形成适于不同类型的乡村植物景观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秦岭太白山地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7  
太白山位居秦岭的中段,为秦岭山脉第一高峰。该山区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约有种子植物1782种,隶属于125科,57属,包括热带属130属,温带属436属和特有属24属。该地区20个较大科的种数,约占其全部植物区系的66.6%,其中特有种653种。本文对这些大科的性质及其在植物区系和植被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在分析了全部属和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地理分布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该地区与其他九个山区的植物区系关系。本文对植被垂直带划分;主要植物群落的基本特点和区系相似性;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高度变化的关系以及生活型谱与不同坡向和海拔变化的关系等作了具体分析。对该地区主要植物群落的形成时期以及对秦岭地区植物区系的过渡性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植物学角度出发,秦岭地区作为亚热带和温带植物的分界线的提法与该地区的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性质以及水热条件情况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