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构建α1亚基诱导表达、β2和γ2L亚基稳定表达的人源α1β2γ2L-GABAAR-CHO(Chinese hamster ovary)细胞株。方法: 从人cDNA文库中扩增α1、β2、γ2L亚基编码基因,分别构建亚基表达载体;将三个亚基表达载体共转染CHO-K1细胞,通过抗性筛选、膜电位检测法进行稳定表达克隆筛选;通过qPCR、Western blot对亚基表达进行鉴定;以激动剂GABA、阳性变构调节剂地西泮(diazepam,Dia)、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ine)为工具药,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及膜电位检测法对稳定表达细胞的药理学功能进行鉴定。结果: 经克隆筛选获得表达量较高的α1β2γ2L-GABAAR-CHO并对其亚基表达鉴定,结果显示该细胞稳定表达α1、β2、γ2L亚基,构建的α1β2γ2L-GABAAR-CHO细胞仅在加入四环素(tetracyclin)诱导的情况下表达α1亚基并与β2、γ2L组装成具有功能活性的α1β2γ2L-GABAAR;对其进行全细胞膜片钳检测研究发现,GABA可对其产生激动效应,引起α1β2γ2L-GABAAR-CHO细胞产生氯离子通道特征性电流变化,Dia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强GABA对α1β2γ2L-GABAAR的激动效应;在膜电位检测研究中,获得GABA激动效应EC50为(177.72 ± 15.92)nmol/L,Dia变构效应EC50为(3.63±0.52)μmol/L,拮抗剂Bicuculine拮抗效应IC50为(538.83±29.55)nmol/L。结论: 通过采用诱导表达策略,成功构建了α1β2γ2L-GABAAR-CHO稳定表达细胞株,该细胞株具有对激动剂、阳性变构剂、拮抗剂特异性检测的药理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海马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共培养体系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β淀粉样肽1-42(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海马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进行共同培养,于共同培养后第5日,加入TGF-β1(5 or 20 ng/ml),1 h后加入Aβ1-42(5 μmol/L),继续培养72 h后用于后续实验,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表达;Real-time PCR和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mRNA表达和分泌。结果:在共同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体系中,Aβ1-42诱导炎症因子iNOS、TNF-α和IL-1β的表达和/或分泌上调,神经营养因子IGF-1表达下调,TGF-β1预处理削弱上述Aβ1-42的作用。结论:TGF-β1明显抑制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引起的炎性细胞因子的增加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减少。  相似文献   

3.
黄瓜砧用白籽南瓜对不同盐胁迫的耐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Ca(NO3)2和NaCl胁迫对黄瓜嫁接用砧木南瓜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耐盐性.结果表明: 低浓度盐30 mmol·L-1Ca(NO3)2和等渗的45 mmol·L-1 NaCl处理促进砧木幼苗生长;高浓度盐60、120 mmol·L-1Ca(NO3)2和等渗的90、180 mmol·L-1NaCl胁迫下,各砧木幼苗的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青砧1号’的盐害指数最小,生物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下降幅度以及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幅度均小于其他砧木.高盐Ca(NO3)2胁迫下,各砧木SOD、POD和CAT酶活性均高于等渗的NaCl,而盐害指数和相对电导率低于NaCl,表明Ca(NO3)2对砧木南瓜幼苗生长的危害小于NaCl.4个砧木品种的耐盐性顺序为‘青砧1号’>‘佐木南瓜’>‘丰源铁甲’>‘超霸南瓜’.  相似文献   

4.
人工长白落叶松立木叶面积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积影响着树木干物质的生产,进而影响树木乃至整个林分的生长,而叶面积准确估计对分析树木和林分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黑龙江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76株解析木数据,分别建立枝条层面和单木层面的叶面积预估模型.结果表明: 考虑样木层次随机效应的最优枝条叶面积混合效应模型包含lnBD(BD为枝条基径)、lnRDINC(RDINC为相对着枝深度)和lnCR(CR为冠长率)3个随机效应参数,具体形式为:lnBLA=β1+(β2+b2)lnBD+(β3+b3)lnRDINC+β4lnDBH+β5lnHT/DBH+(β6+b6)lnCR,其中:βi和bi分别是模型的固定效应参数和随机效应参数;DBH为树木胸高处直径;HT/DBH为树高与胸径的比值.模型的修正决定系数(Ra2)为0.90,均方根误差(RMSE)为0.5477,平均偏差(ME)为-0.03,平均绝对偏差(MAE)为0.24,预测精度(P)为91%,枝条叶面积预估模型的预估效果较好.以枝条叶面积预估模型为基础,计算树冠叶面积并建立树冠叶面积预估模型,最终形式为:lnCLA=γ01lnDBH+γ2CR,其中,γi为模型参数.似然比检验结果(P>0.05)说明该模型不用考虑样地层次的随机效应.本研究所建立的立木树冠叶面积预估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7,RMSE为0.3847,拟合效果好,可以很好地预测人工长白落叶松立木树冠叶面积,为以后叶面积分布和光合作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尿素与磷酸二氢钾配施对板栗光合特性及生长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配施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改善树体营养结构,起到平衡施肥的作用.选取7年生板栗树为试材,采用树干注射的方法,研究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不同配施处理对板栗光合特性及生长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 尿素和磷酸二氢钾配施具有明显的正向协同效应,二者配施较单一施肥可显著提高板栗光合能力及产量和品质.单施(NH2)2CO可降低叶绿素含量,单施KH2PO4可增加叶绿素含量,而二者配施使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4种配施处理均可提高叶片及枝条的N、P、K含量,其中0.3%(NH2)2CO+0.3%KH2PO4处理效果最好.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改善光合参数,但仍以配施处理为好,其中0.3%(NH2)2CO+0.3%KH2PO4处理可显著提高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配施可同时促进枝条加长和加粗生长,并提高混合芽数量,而单施(NH2)2CO仅能促进加长生长,对提高混合芽数量效果不显著.配施对提高坚果产量和质量效果优于单一施肥,在0.3%(NH2)2CO+0.3%KH2PO4处理下坚果产量、单粒质量和总糖含量等关键指标较对照分别提高68.2%、25.5%和14.9%.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三江源区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人工草地生态系统(100°26′-100°41′ E, 34°17′-34°25′ N, 海拔3 980 m)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 该研究利用2006年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数据分析了该人工草地的NEE, 总初级生产力(GPP)、生态系统呼吸(Reco)以及Reco/GPP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CO2日最大吸收值为6.56 g CO2·m-2·d-1, 最大排放值为4.87 g CO2·m-2·d-1GPP年总量为1 761 g CO2·m-2, 其中约90%以上被生态系统呼吸所消耗, CO2的年吸收量为111 g CO2·m-2。5月的Reco/GPP略高于生长季的其他月份, 为90%; 6月Reco/GPP比值最低, 为79%。生态系统的呼吸商(Q10)为4.81, 显著高于其他生态系统。该研究表明: 生长季的NEE主要受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影响, 生态系统呼吸则主要受土壤温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以盐敏感型甜瓜品种‘一品天下208’为试材,用80 mmol·L-1 Ca(NO3)2模拟设施土壤盐渍化,采用深液流水培,研究外源 γ-氨基丁酸(GABA)对Ca(NO3)2胁迫下甜瓜幼苗硝态氮(NO3--N)同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Ca(NO3)2胁迫显著降低了甜瓜幼苗体内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酶(GS)和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增强了谷氨酸脱氢酶(GDH)、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导致铵态氮(NH4+-N)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NO3--N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植株生长和光合作用受到严重抑制.Ca(NO3)2胁迫下,外源喷施GABA有效促进了甜瓜根系对NO3--N的吸收及其向地上部的转运,并通过增强NR、GS和GOGAT活性提高了甜瓜幼苗对NH4+的同化力;通过抑制GDH脱氨作用减少了甜瓜幼苗体内NH4+的释放量,从而缓解了盐诱导产生的NH4+-N积累所造成的氨毒害作用;外源喷施GABA也能调节甜瓜组织中氨基酸代谢途径,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表明外源GABA能增强甜瓜幼苗对NO3--N的同化能力,调控氨基酸代谢,进而有效缓解Ca(NO3)2胁迫对甜瓜幼苗的盐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盐敏感型甜瓜品种‘一品天下208’为试材,用80 mmol·L-1 Ca(NO3)2模拟设施土壤盐渍化,采用深液流水培,研究外源 γ-氨基丁酸(GABA)对Ca(NO3)2胁迫下甜瓜幼苗硝态氮(NO3--N)同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Ca(NO3)2胁迫显著降低了甜瓜幼苗体内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酶(GS)和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增强了谷氨酸脱氢酶(GDH)、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导致铵态氮(NH4+-N)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NO3--N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植株生长和光合作用受到严重抑制.Ca(NO3)2胁迫下,外源喷施GABA有效促进了甜瓜根系对NO3--N的吸收及其向地上部的转运,并通过增强NR、GS和GOGAT活性提高了甜瓜幼苗对NH4+的同化力;通过抑制GDH脱氨作用减少了甜瓜幼苗体内NH4+的释放量,从而缓解了盐诱导产生的NH4+-N积累所造成的氨毒害作用;外源喷施GABA也能调节甜瓜组织中氨基酸代谢途径,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表明外源GABA能增强甜瓜幼苗对NO3--N的同化能力,调控氨基酸代谢,进而有效缓解Ca(NO3)2胁迫对甜瓜幼苗的盐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天兰冰草及八倍体小冰麦染色体组构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韩方普 《遗传》1994,16(5):31-34
通过天兰冰草、小瞒与天募冰草杂种F:体细胞N带分析,天兰冰草染色体不显示小麦B组染色体的特征带纹.分析6个由普通小麦与天兰冰草杂交衍生而来的八倍体小冰麦染色体组构成,八倍体小冰麦中1、中2、苏联多年生染色休组为ABIDE1、或ABDE2、中3、中4、中5染色体组构成为ABDX.观察小麦与夭兰冰草杂种F1及部分组合回交一代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情况,综合分析所得实验结果,我们认为,天兰冰草不含小麦的B组或修饰的B组染色体,而含有两组远同源染色体(distanthomologous),建议将天兰冰草染色体组型定为XE1E2.  相似文献   

10.
家蚕催青前期胚胎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了探讨家蚕Bombyx mori胚胎蛋白质整体变化,以多化性品种P50为材料,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及图像分析技术分析了催青前期胚胎(戊3以前)各个时期蛋白质图谱及其变化情况。研究发现:从临界Ⅱ期(丙)胚胎到缩短期(戊2)胚胎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基本稳定,存在于临界Ⅱ期胚胎的蛋白斑点在催青前期的4个胚胎中消失的个数较少,仅占22.80%,而在催青的最后2个胚胎中消失的蛋白质斑点却占48.18%;在神经沟出现(丁1)、腹肢突起(丁2)、上唇突起(戊1)和缩短期(戊2)胚胎的双向电泳图谱中能够检测到100个特异蛋白质斑点,这些特异蛋白质斑点大多在随后邻近的胚胎发育中消失,暗示了这些特异蛋白可能与相应胚胎的形体特征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细胞外三磷酸腺苷(extracellular adenosine-5'-triphosphate)是植物细胞的重要信号分子。以烟草悬浮细胞BY-2(Nicotiana tabacum L.cv.Bright Yellow-2)为材料,探讨了胞外三磷酸腺苷对铅胁迫下细胞损伤、H2O2(过氧化氢)含量及H2O2清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Pb(NO32浓度的不断提高(30~400 μmol·L-1),细胞外三磷酸腺苷含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但胞内三磷酸腺苷含量及细胞的受损伤程度逐渐增大;同时,H2O2含量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有所上升,并在200 μmol·L-1 Pb(NO3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则不断降低。较之Pb(NO32胁迫下的细胞,对Pb(NO32胁迫的细胞加入外源三磷酸腺苷使得细胞受损伤程度显著降低,H2O2含量减少,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弱,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实验结果表明,Pb(NO32胁迫诱导的植物细胞损伤和H2O2及其清除酶水平的变化能受到细胞外三磷酸腺苷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磷化氢、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对腐食酪螨成螨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tcentiae(Schrank)成螨在0%、8%、16%(容积比)CO2气体中耗氧量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在32%、64% CO2:气体中,该成螨的耗氧量反倒低于其在正常大气中的耗氧量。在0%、8%、16% 32% 64%CO2与0.05mg/LPH3混合气体中该戍螨对PH3的吸收量分别为1.11±0.92、1.79±0.56 、5.14±1.13、7.60±1.80、8.08±0.85μg/hr'g,在同一CO2浓度条件下试螨对PH3的吸收量在高浓度PH3(0.45mg/L)中明显大于在低浓度PH3,(0.05mg/L)中,但PH3,吸收量的增加倍数远远低于PH3浓度的增加倍数。PH3,对该螨过氧化氢酶的抑制体内酶高于离体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受PH3抑制则相反。被PH3抑制的过氧化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恢复时间分别为二周和一周。本文还对PH3的可能杀螨机理及CO2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许多微生物能够对皂苷类化合物进行生物转化,因此,通过微生物对皂苷类化合物不同位置结构的修饰能获得高活性的皂苷成分。【目的】从分离纯化的菌株中筛选能将人参皂苷Rb1转化为药理活性较高的稀有人参皂苷。【方法】从三七根际土壤及三七茎中分离纯化了36株真菌,首先利用产β-葡萄糖苷酶的方法对菌株进行皂苷转化活性初筛,再以人参皂苷Rb1为底物进行皂苷转化活性复筛,通过薄层色谱(thinlayerchromatography,TLC)、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和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等方法对转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一株对人参皂苷Rb1具有较高转化活性的菌株F17,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对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序列分析,菌株F17被鉴定为拟盘多毛孢属菌(Pestalotiopsis biciliata)。P. biciliata可将人参皂苷Rb1转...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生菜(Lactuca sativa L.)为考察对象, 探讨纳米氢氧化铜[nano-Cu(OH)2]不同暴露浓度(0、1和50 mg/L)与时间(7d、14d、21d和28d)对水培生菜生长变化的影响。在生菜叶片涂抹nano-Cu(OH)2过程中发现, 暴露初期(0—14d)Cu主要富集于生菜的老叶(靶器官)中, 且导致老叶失绿泛黄。同时, 老叶中的Cu会不同程度地向新叶(P<0.05)与根(P>0.05)中转移。在暴露后期(14—28d), nano-Cu(OH)2胁迫对生菜产生不可逆的损伤致使生菜老叶干枯变黄脱落。虽然老叶的脱落阻断了Cu在生菜体内进一步的富集, 但前期累积在老叶中的Cu会继续向新叶与根中转移。在28d的nano-Cu(OH)2暴露期间, 生菜主要通过调控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含量来抵御Cu的胁迫伤害, 且nano-Cu(OH)2暴露对生菜生长表现出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效应。研究表明, nano-Cu(OH)2对生菜的主要致毒机理来源于它溶出的Cu离子。  相似文献   

15.
采用模板法结合辛基(C8)表面修饰制备疏水有序介孔SiO2载体(OMS-C8),在此基础上制得固定化脂肪酶(CSL@OMS-C8),成功应用于乙酸肉桂酯的无溶剂酶法制备。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傅里叶红外(FTIR)对载体材料和固定化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OMS具有整齐有序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达149.9 m2/g,平均孔径为15 nm。经过疏水改性后,接触角从20°提高到120°。优化获得了乙酸肉桂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50℃,肉桂醇与乙酸乙烯酯的摩尔比1∶5,固定化酶添加量2 g/L,反应时间2 h,转化率达到96.6%。催化剂经过5次重复使用肉桂醇的转化率仍能达到80%。  相似文献   

16.
灌溉施肥水平对盐渍化农田水盐分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静  翟登攀  张超波 《生态学杂志》2019,30(4):1207-1217
水资源缺乏和过量施肥影响着干旱半干旱盐渍化地区农业的发展.研究不同灌溉和施肥量对土壤水盐分布和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可为该区确定适宜的灌溉和施肥量提供依据.试验于2015和2016年在大同盆地的盐渍化农田进行,设3种灌溉水平:土壤水分上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θf)的100%(W1)、90%(W2)和80%(W3),根据各处理灌溉前的土壤平均实际含水率计算灌水量;2015年设4种施肥水平:900(F1)、750(F2)、600(F3)和450 kg·hm-2(F4),2016年设F1、F2和F3共3种.试验用化肥为缓释复合肥,总养分含量48%,其中N:P2O5:K2O的比例为30:12:6.结果表明: 土壤表层电导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施肥水平对平均电导率(EC)和含水率的影响在0~10 cm土层显著,与F1相比,F2的0~10 cm土层平均EC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降低25.6%~42.7%和6.4%~7.7%.20~80 cm土层的水分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与F1相比,2015年F2、F3和F4处理20~8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分别增加5.9%、16.7%和16.7%,2016年F2和F3分别增加13.3%和16.7%.产量在两年中均表现为F1和F2高于F3和F4,W3低于W1和W2; F1和F2的产量差异不明显;与W1相比,W2的产量减少低于15 %.因此,施复合肥600~750 kg·hm-2(氮肥含量180~270 kg·hm-2),且灌溉水平为W1和W2时,可以保证该地区盐渍化土壤种植玉米获得较高的产量,并且不会造成根系层的盐分积累.  相似文献   

17.
大黄鱼耐低温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的耐低温性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性状。为了初步分析大黄鱼的耐低温性状, 文章采用15对荧光微卫星标记, 以SSR-PCR方法对大黄鱼低温耐受组和正常对照组F1代共40个个体进行了耐低温性状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 标记LYC0002在两组样品中共扩增出5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12 bp、110 bp、108 bp、106 bp和104 bp), 其中LYC0002112 bp等位基因在低温耐受组的出现频率达60%, 而在正常对照组中的频率为零, 表明该等位基因对大黄鱼的温度敏感特性有较明显的偏好性, 可能与某种耐低温基因存在一定的连锁关系。此外, 对LYC0002106 bp、LYC0002108 bp、LYC0002110 bp 和 LYC0002112 bp 4个等位基因分别进行了回收、克隆及测序。序列比对结果显示, LYC0002112 bp等位基因含有10个(CA)重复单元, 而其他3个等位基因依次缺失1个(CA)重复单元, 说明LYC0002在本研究样本中的突变方式为微卫星逐步突变模型(Stepwise mutation model, SMM)。  相似文献   

18.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对高原低氧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海拔的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的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等;通过质谱测序明确两种高原动物血红蛋白亚型;采用PAML4.8程序分析两种动物血红蛋白亚基中的正向选择位点;采用同源建模的方法分析正向选择位点对血红蛋白氧亲和力的影响,基于对两种高原动物血液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它们适应低氧的策略。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高原鼢鼠通过增加红细胞数目、减小红细胞体积应答低氧,相反,高原鼠兔通过减少红细胞数目、增大红细胞体积应答低氧;高原鼠兔红细胞中具有α2β2成年型血红蛋白和α2ε2胎儿型血红蛋白,高原鼢鼠红细胞中只有α2β2成年型血红蛋白,但高原鼢鼠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和别构效应显著高于高原鼠兔;高原鼢鼠与高原鼠兔的血红蛋白α和β亚基中,正向选择的氨基酸位点数目、位置以及它们的侧链基团极性和取向具有明显不同,这可能是造成两种动物血红蛋白氧亲和力不同的重要原因。总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1—2021年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和1:250000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影响荔枝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年平均气温(Ty)、年极端最低气温(Tmin)、上年12—2月日平均气温≤10℃低温寒积量(∑(10-t)12-2)、3月平均降水量(R3)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1961—1990年、1971—2000年、1981—2010年、1991—2020年、年平均气温突变前(1961—1997年)、突变后(1998—2021年)等6个气候时段的变化特征,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广东省荔枝种植气候区划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Ty、Tmin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高北低、平原高山区低的格局,∑(10-t)12-2总体呈北多南少、山地多平原少的空间分布,R3大体表现为从西南向东北递增的特征;1961—2021年,广东省Ty、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rning growth factorβ3,TGF-β3)对动物面神经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面神经损伤模型,将50 ng/μg TGF-β3注射到神经切断嵌入的硅胶管明胶海绵内,16只成年兔随机分为1周组及3月组。两组内右侧面神经上颊支为实验组,左侧为对照组;通过GFAP(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及Nestin(巢蛋白)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愈合评估。结果:给予TGF-β3的1周组Nestin及GFAP,3月组Nestin及GFAP及1周组与3月组Nestin及GFAP与对照组之间都统计学有差异。结论:在外源性TGF-β3作用可促进内源性TGF-β3产生或共同通过Smad通路引起神经损伤后修复标志物Nestin及GFAP的表达增加,这表明TGF-β3在面神经的损伤后修复起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