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铜铁试剂对菜青虫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菜青虫Pieris rapae (L.)为试材,冰浴匀浆,4℃下6 403 ×g 离心,取上清液,经35%饱和度(NH4)2SO4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柱层析等分离步骤,获得部分纯化的菜青虫多酚氧化酶制剂。研究不同浓度铜离子及铜铁试剂对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在0~0.100 mmol/L范围内对酶活力表现激活作用;浓度大于0.125 mmol/L时表现抑制作用,其IC50为0.651±0.022 mmol/L;铜铁试剂对该酶抑制作用的IC50为0.100±0.012 mmol/L。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铜铁试剂对该酶表现为可逆抑制效应,为竞争性抑制类型,其抑制常数Ki为0.076±0.013 mmol/L。  相似文献   

2.
以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高寒草地中常见的6种毒杂草(黄花棘豆、秦艽、南山蒿、黄帚橐吾、瑞香狼毒和密花香薷)的根、茎、叶的水浸液为材料,通过研究不同浓度(25、50、100 g.L-1)水浸提液对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以及胚芽和胚根伸长的影响,以探寻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种类和部位。结果显示:(1)6种毒杂草不同部位(除密花香薷根外)全部具有化感作用,且叶的化感抑制作用要强于茎和根。其中,黄花棘豆根、茎和叶的化感抑制作用均强于其他5种毒杂草相同部位,秦艽叶和根的化感作用仅次于黄花棘豆叶和根,南山蒿和密花香薷叶也有很强的化感抑制作用。(2)全部水浸液的化感抑制作用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瑞香狼毒、密花香薷和南山蒿茎水浸液浓度为25 g.L-1时,对垂穗披碱草种子胚芽伸长产生促进作用,在水浸液浓度达到100 g.L-1时,全部水浸液(除密花香薷根外)的化感抑制作用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黄花棘豆和南山蒿的叶和根以及秦艽和密花香薷的叶对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胚芽和胚根都表现出致死作用。(3)黄花棘豆、南山蒿、秦艽和密花香薷等具有强化感抑制作用的植物主要通过抑制种子胚根伸长来发挥化感抑制作用,而瑞香狼毒和黄帚橐吾主要通过抑制种子发芽指数来发挥化感抑制作用,且测定指标对化感作用的敏感性大小顺序为:发芽指数>萌发率;胚根>胚芽。实验表明,毒杂草的化感抑制作用是影响利用垂穗披碱草改建"黑土滩"的重要因素,因此"黑土滩"改建前应尽量清除这些毒杂草,以防影响人工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MISA软件对密花香薷转录组42 362条Unigene进行SSR位点搜索,并对其SSR序列结构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密花香薷转录组Unigene序列中共检测到17 564个SSR重复序列,分布于11 903条Unigene上,出现频率为28.10%,平均每3 200 bp出现一个SSR位点。(2)单、二、三核苷酸重复类型为密花香薷转录组SSR位点的主导基序类型,占总SSR位点的97.27%,3种主导基序类型中,单核苷酸所形成基元类型数量最多,共检测到169个基元类型(51.22%),单核苷酸(A/T)n基元类型占明显优势,二核苷酸重复类型(AG/CT)n基元类型占优,分别占总SSR位点的50.60%和12.17%。(3)单核苷酸SSR位点所包含重复次数最多(49),重复次数介于10~66,同一基序类型不同重复次数所形成的SSR位点数量差异较大,随重复次数的增加,SSR位点数呈下降趋势。(4)密花香薷转录组二至六核苷酸基序SSR序列长度集中在12~30 bp区间,共包含有8 190个SSR位点,占所统计SSR位点的95.60%,1 589 (≥20 bp)个SSR序列具有极高的多态性,占所统计SSR位点的18.54%。综合出现频率、分布密度、基元重复次数和长度变异等多个研究结果发现,密花香薷转录组检索到的SSR序列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潜能,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该研究为后续密花香薷SSR分子标记引物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结合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对7株野生虫草真菌进行分类鉴定。MTT法分析它们的菌丝体醇提取物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鉴定结果表明菌株MF7、MF9、MF14为细脚棒束孢Isaria tenuipes,菌株MF11、MF12、MF13为蝉棒束孢Isaria cicadae,菌株MF10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MTT结果显示分离到的3株细脚棒束孢和3株蝉棒束孢的菌丝体醇提取物对HepG2的抑制活性较差,IC50均大于500μg/mL;球孢白僵菌MF10对HepG2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IC50值为221.6μg/mL,略强于蝙蝠蛾拟青霉发酵菌丝粉产品金水宝胶囊(IC50=364μg/mL)和中华被毛孢发酵菌丝粉产品百令胶囊(IC50=268.7μg/mL)。另外,发现供对比试验的3株蛹虫草菌株(MF1、MF5、MF15)对HepG2细胞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MF15的发酵菌丝体醇提取物活性最强,IC50为55.56μg/mL,暗示蛹虫草发酵菌丝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探索橡实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采用40%乙醇和纤维素酶组合提取,石油醚、乙酸乙酯依次萃取分离,获得橡实粗提物、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萃余水相。通过测定酶抑制作用,研究各极性萃取物的体外降糖活性,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各提取物可能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橡实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相抑制效果最佳,其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IC_(50)分别为1.590±0.073 mg/g、3.927±0.019(×10^(-3) mg/g);通过HPLC含量测定发现乙酸乙酯相中6种活性成含量最高,鞣花酸含量为500.75±6.93 mg/g,高于其他组分10~50倍;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只有鞣花酸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良好的结合活性。以上结果表明,鞣花酸可能是橡实乙酸乙酯萃取物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背景】红曲霉(Monascus)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性真菌,其自身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然而红曲霉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却鲜有报道。利用红曲霉发酵液进行药效物质成分追溯,对了解红曲霉药效物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对红色红曲霉(M.ruber)Mr-1次级代谢产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和生物学功能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LH-20凝胶柱等色谱技术对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解析;对鉴定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抑菌和酶活性测定。【结果】从红色红曲霉Mr-1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4个活性化合物,鉴定为3个黄酮类化合物Luteolin(1)、Hesperetin(2)、Glycitein(3)和1个萜类化合物Ursolic acid(4)。化合物1、2、4为首次从红曲菌科中分离得到。在抗氧化试验中,化合物1对ABTS+、DPPH和O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13.36、8.74和32.75μg/mL;在抑菌试验中,化合物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表现出中等强度的抑菌能力,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4 mm和11.9 mm;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试验中,化合物4表现出很强的抑制能力,IC50为21.34μg/mL。【结论】红色红曲霉Mr-1是宝贵的微生物种质资源,其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成分多样,具有开发成功能性食品原料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曹溪  朱春亚  张茂新  凌冰 《昆虫学报》2015,58(6):625-633
【目的】为研究苦瓜素Ⅰ对亚洲玉米螟 Ostrinina furnacalis (Güenée)的生物活性和体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饲料混药法测定了苦瓜素Ⅰ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并以生命表的方法评价了苦瓜素Ⅰ对亚洲玉米螟实验种群增长的控制作用;采用酶标仪测定了苦瓜素Ⅰ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海藻糖酶和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用含0.25, 0.5, 1.0, 2.0和4.0 mg/g浓度苦瓜素Ⅰ的人工饲料饲喂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3 d,幼虫的存活率明显降低, LC50为3.2 mg/g;对幼虫体重增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在4.0 mg/g浓度下,第1, 2和3 天体重增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6.87%, 78.24%和79.94%,且发育历期明显延长;苦瓜素Ⅰ各浓度处理组中亚洲玉米螟蛹的历期和成虫寿命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苦瓜素Ⅰ明显降低了亚洲玉米螟雌成虫的产卵量,4.0 mg/g浓度下,产卵抑制率高达73.55%。苦瓜素Ⅰ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海藻糖酶、酸性磷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处理24, 48和72 h后,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海藻糖酶活性的IC50分别为3.8, 2.9和4.9 mg/g;对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IC50分别为3.1, 2.6和1.5 mg/g,对碱性磷酸酯酶活性的IC50分别为3.3 ,1.9和3.6 mg/g。【结论】苦瓜素Ⅰ能显著抑制亚洲玉米螟幼虫的生长发育及成虫的生殖力,使其实验种群的增长受到明显控制。苦瓜素Ⅰ抑制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海藻糖酶和磷酸酯酶活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章先  方云  付子贤  周一钊  方维焕  宋厚辉 《菌物学报》2018,37(11):1516-1524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可污染多种粮食作物和饲料,给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建立AFB1高灵敏度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采用纳米金颗粒(Au nanoparticles,AuNPs)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双标记AFB1单克隆抗体,建立新型酶联免疫检测方法(HRP-AuNPs IC-ELISA),检测下限(IC10)为0.017ng/mL,检测区间(IC20-IC80)为0.026-0.376ng/mL,半数抑制率(IC50)为0.099ng/mL,与黄曲霉毒素B2、G1、G2 和M1 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7%、9.3%、2.1%和5.3%,与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B1、桔青霉素、展青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几乎不存在交叉反应。在玉米和面粉样本中的加标回收率可达88.93-103.55%,与LC-MS/MS同时对天然样本中AFB1 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本研究建立的HRP-AuNPs IC-ELISA耗时短且灵敏度高,可用于实际样本中AFB1 的快速定量检测与分析,也为其他霉菌毒素的精准检测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茶粕培养基摇床培养条件下,烟曲霉GZWMJZ-152将茶粕中的山茶苷A (1)和山茶苷B (2)代谢为山奈酚-3-O-芸香糖苷(3);在茶粕培养基静置发酵条件下,从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4)、(-)Chaetominine (5)、trypacidin (6)、1,2-seco-trypacidin (7)、(-)-丁香脂素(8)。测试了8个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其中化合物1-3,5-8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值在133.9-308.6μg/mL;化合物1,4,8具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值在0.43-5.06μg/mL。  相似文献   

10.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活性物质,民族药马利筋生物活性广泛。为获得马利筋活性内生真菌资源,该研究基于“民族药-内生真菌-活性成分”的思路,考察了168株马利筋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并分别采用SRB法、Griess法、PNPG法和DPPH法对内生真菌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抗肿瘤、抗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测定,对活性菌株进行ITS菌种鉴定。结果表明:(1)所筛选的168株内生真菌中有22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其中,9株内生真菌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其IC50值在0.1~40μg·mL-1之间;菌株MJF-53在2.5μg·mL-1时对LPS诱导的Raw264.7释放的NO和IL-1β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株内生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50值在1.0~4.0 mg·mL-1之间,其中MYF-16和MYF-55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接近阿卡波糖;19株内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其中菌株MYF...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紫皮石斛总酚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紫皮石斛总酚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通过测定紫皮石斛总酚对超氧阴离子、DPPH自由基及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紫皮石斛总酚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9%,料液比1∶40 (g/mL),提取时间31 min,在此条件下总酚提取量为1.56 mg/g,与理论值1.58 mg/g接近。紫皮石斛总酚对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9.40μg/mL、118.35μg/mL及30.75μg/mL。结论:优选的紫皮石斛总酚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且其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鬼臼毒素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及对其几种代谢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军  马志卿  冯俊涛  张兴 《昆虫学报》2007,50(9):895-899
为进一步揭示鬼臼毒素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本实验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了鬼臼毒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生物活性及对其幼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K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细胞色素P450酶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鬼臼毒素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拒食、毒杀及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其AFC50为0.4110 mg/mL(24 h)和0.2617 mg/mL(48 h),LC50为1.9061 mg/mL(72 h);0.125 mg/mL剂量下相对生长率比对照下降57.56%(24 h)和41.18%(48 h),化蛹率为43.33%,不能正常羽化。同时,鬼臼毒素对小菜蛾幼虫体内各代谢酶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羧酸酯酶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的作用;对酸性磷酸酯酶表现先抑制后激活的作用; 对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细胞色素P450酶系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比较广西北部湾石莼(Ulva lactuca L.)、海带(Laminaria japonica)、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in-gar)、紫菜(Porphyra)的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揭示多糖结构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关系。利用PMP柱前衍生化HPLC分析海藻多糖的单糖组成,采用羟自由基清除试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及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指征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海藻多糖的单糖组成在主成分空间分布离散,石莼及紫菜主要由葡萄糖组成,海带主要由甘露糖组成,裙带菜则主要由半乳糖组成;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裙带菜多糖对DPPH的清除能力(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0. 56±0. 02 mg/mL)显著高于其他3种海藻多糖;石莼、裙带菜与海带对羟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活性,而紫菜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差(IC50值为26. 59±0. 98mg/mL);石莼与裙带菜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活性较强,显著高于海带与紫菜,其中石莼显著高于裙带菜,IC50值分别为1. 61±0. 17、2. 73±0. 06 mg/mL。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对抗氧化活性影响较为显著的因子为葡萄糖(Glc)、核糖(Rib)、木糖(Xyl)(P <0. 01)。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长期草菇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迪  冯娜  冯爱萍  韩伟  谭琦 《菌物学报》2016,35(10):1226-1233
对草菇不同生长期的菌丝体及子实体分别用95%乙醇提取,对获得的5个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定性检验、HPLC图谱分析和体外抗肿瘤、抑制DPP-IV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草菇不同生长期的菌丝体及子实体中均含有生物碱、有机酸、甾类(或三萜)、糖类、氨基酸(蛋白)等物质。草菇4个生长期的菌丝体醇提物对正常细胞WPMY-1的增殖无抑制作用而对3种肿瘤细胞L1210、SW620、K562全部或部分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这4个生长期的菌丝体醇提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子实体95%醇提物对肿瘤细胞L1210、SW620、K562和正常细胞WPMY-1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说明该部分可能具有细胞毒性。草菇不同生长期的菌丝体和子实体提取物均有一定抑制DPP-IV酶的活性,其中生长2周的菌丝体醇提物对DPP-IV酶的抑制活性较强,IC50值达到0.32mg/mL,该结果说明生长2周的草菇菌丝体具有最佳的抗肿瘤和降血糖潜力。  相似文献   

15.
灵芝具有较强的硒富集能力,其中的硒元素多以硒多糖、硒蛋白等有机硒形式存在。本研究以灵芝菌丝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提取菌丝多糖及菌丝蛋白,探究外源施硒对二者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究了水提多糖和可溶性蛋白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以硒含量为95μg/mL的培养基发酵得到的菌丝体,其可溶性蛋白及硒含量较高,分别为1.630 8 mg/g和36.905 7μg/g;采用超声辅助碱提法时,多糖含量较高,为32.070 9 mg/g,且该多糖的硒含量为33.864μg/g。与对照组相比,富硒组灵芝菌丝体其多糖和蛋白的抗氧化性较强,且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此外,富硒灵芝菌丝体其硒多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增殖效果较好,对HCCLM、A549和HSC-3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3.765、3.23和2.267 mg/mL;但其硒蛋白对上述三种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较差,其IC50值分别为636.987、506.97、555.598μg/mL。  相似文献   

16.
以脱脂后的漆树籽粕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进行辅助提取漆树籽粕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了该方法的工艺条件,并进一步研究漆树籽粕多糖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的最佳酶解条件是:酶用量是漆树籽粕粉重量的0.5%,酶解温度45℃,pH值4.5~5.0,酶解反应1 h。木瓜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是:酶用量是漆树籽粕粉重量的1%,酶解温度50℃,pH值6~7,酶解反应1 h,在此条件下漆树籽粕多糖得率为2.371%。漆树籽粕多糖对羟自由基和DPPH的IC50分别为8.16 mg/mL和6.83 mg/mL。当浓度为10 mg/mL时,对羟自由基和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62.63%和56.86%。结果表明酶解法辅助提取的漆树籽粕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红景天提取物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具有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该研究首先构建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体系,测定其抑制活性,通过酶抑制动力学判断抑制类型,然后采用UHPLC-QE-MS、分子对接进一步探索提取物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主要活性物质。结果表明,红景天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IC_(50)为1.538 mg/mL,抑制类型为竞争与非竞争性混合可逆抑制;UHPLC-QE-MS共检测出1245种化合物,其中脂肪酸类、萜类及其衍生物、黄酮及类黄酮类为化合物最多的3类,分别有107种、85种、66种,其次还鉴定出酚类、氨基酸类、糖类等多类物质;分子对接显示,20种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中11种可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表儿茶素结合能(-17.08 kJ/mol)最低、结合活性最佳,咖啡酸形成氢键最多为5个,分别与His-515、Arg-437、Glu-432、His-348残基相连,咖啡酸、L-苹果酸、槲皮素和酪醇具有相同结合位点Arg-437。研究旨为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开发以及红景天资源利用提供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右旋糖酐蔗糖酶是一种以蔗糖为唯一底物,将蔗糖分子中D-葡萄糖基催化转移到受体分子上的葡萄糖基转移酶。利用右旋糖酐蔗糖酶的转糖基作用,以蔗糖为葡萄糖糖基供体,槲皮素为糖基受体,对槲皮素糖苷的酶法合成进行了探索。通过对该酶催化反应体系、催化反应条件及产物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5℃下,右旋糖酐蔗糖酶能够在30%DMSO-70%乙酸-乙酸钙(0.02 mol/L,pH值5.4)的反应体系中催化合成一种槲皮素葡萄糖苷,在这个反应体系下,以10%的蔗糖作为糖基供体,槲皮素为糖基受体,右旋糖酐蔗糖酶活力为40 U/mL,转速为150 r/min,槲皮素糖苷的转化率最高,可达39.5%。通过质谱分析确定是一种槲皮素单糖苷,分子量为464。该研究结果为黄酮类物质的糖基化修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影响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种子休眠的因素,破除休眠,寻找其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以干燥的粗茎秦艽种子为材料,测定种子吸水率及粗提物的活性,使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高锰酸钾(KMnO4)、聚乙二醇(PEG6000)和过氧化氢(H2O2)溶液进行浸种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条件对粗茎秦艽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粗茎秦艽种皮对种子吸水没有明显阻碍作用;不同浓度的种子粗提物对白菜、小麦的萌发和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粗提物对粗茎秦艽种子自身的萌发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当粗提物浓度达到0.1 g/mL时,抑制作用最显著(P < 0.05);高锰酸钾处理可提高粗茎秦艽种子的萌发率,浓度为1.5%时效果较显著(P < 0.05),而过氧化氢处理对粗茎秦艽种子的萌发效果不如前者,此外,用500 mg/L的赤霉素浸种和300 mg/L的聚乙二醇预处理也可显著打破粗茎秦艽种子休眠(P < 0.01)。研究结果表明粗茎秦艽种子的内源抑制物是影响其休眠的因素之一;种皮的机械阻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子萌发;粗茎秦艽种子具有综合性休眠特性。高锰酸钾预处理、赤霉素浸种和聚乙二醇引发均可打破种子休眠、缩短种子出芽时间,提高种子的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黑木耳醇提物和水提物为研究对象,以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为指标,分别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选取优化后抑制率高的提取物进行抑制类型和3T3-L1前脂肪细胞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醇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h、乙醇浓度90%、料液比1:20,抑制胰脂肪酶的IC50=681.56μg/mL。水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h、料液比1:40,抑制胰脂肪酶的IC50=850.59μg/mL,醇提物的抑制效果优于水提物。醇提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为4.69mg/mL;醇提物浓度低于1mg/mL时,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活性无影响;浓度高于400μg/mL时即可显著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