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3个福建省茶树品种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福建省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从3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引物23对,对43个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选取扩增条带少、多态性较高的7对SSR引物构建茶树品种指纹图谱。聚类结果表明,43个茶树品种可聚成10个类群,遗传距离最远的品种是‘八仙茶’,距离最近的品种是‘福鼎大毫茶’与‘九龙大白茶’;福建省选育的乌龙茶品种比绿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同时来源于共同亲本的品种表现出较高的相似系数,聚为一类;来源地相同的品种也因有较高的相似系数而聚为一类;地理距离越远的品种,遗传距离也越大。这为茶叶生产选种和茶树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SSR和AFL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52份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61对SSR引物中,有4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表现出多态性,共扩增出102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25个,多态性百分率为24.51%,每对引物的扩增带数变化在17~30之间;在100对AFLP引物中,有9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产生多态性,共扩增出618个标记,多态性标记33个,占总数的5.34%,每对引物组合扩增的标记数分布于47~81之间。成对品种的欧式距离变化在2.00~5.57之间,平均值为4.21,单一品种欧氏距离的平均值分布在3.73~4.75之间,表明不同品种之间遗传差异不大。基于SSRs和AFLPs多态性数据的聚类分析,可以将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SAGs),但类群划分与品种地理来源不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3.
利用SSR标记构建了27份中国无籽西瓜主栽品种的DNA指纹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24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66种基因型,基因型数2-5个不等,平均2.75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37,变化范围为 0.19~0.66。有4个品种具有特征谱带。27个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 0.7045~1.0,平均0.8683。组合24对引物,除无法区分‘郑抗无籽1号’与‘雪峰花皮无籽’,其余品种均能一一区分开。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83处,可将27个品种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茶树(Camellia sinensis)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对19份区试茶树新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观测,结合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1001 (‘春绿2号’)、1017、46-6为特早生种,萌发期比对照‘福鼎大白’早10 d以上;除1001是小乔木外,其余品系均为灌木;新品系叶形多为长椭圆形,1017品系为近圆形,1011与1012品系为近椭圆形。利用48对SSR引物对19个茶树新品系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31个等位基因(Na),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出4.8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4~0.85,平均0.55,PIC超过平均值(0.55)的有28对引物,占引物总数的58.33%。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32时,29份种质资源可分为4类,第一类有1009、‘黄玫瑰’、‘黄旦’和‘黄观音’等4个,第二类有1011、1008、1014等16个,第三类有‘福鼎大白’、‘福云6号’、1017、1019、1015等5个;第四类有1001与‘早春毫’。这为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19个枇杷杂交新品种(系)的SSR鉴定和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枇杷(Eriobotryajaponica)杂交品种真实性和DNA指纹图谱,对新育成的19个枇杷杂交品种(系)进行SSR标记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从已发表的89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多态性引物19对,在24份枇杷材料中共扩增到83条带,每对引物平均扩增4.37条,PIC值为0.234~0.983,平均为0.764。经12对具有父本特征带多态性引物鉴定, 19个杂交新品种(系)全部为真杂种,真杂种率为100%。UPGMA聚类分析表明,19个杂交新品种(系)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28~0.969,与杂交亲本‘新白2号’和‘贵妃’聚为同一个大类,并可细分为4个亚类,红肉与白肉的枇杷品种(系)间无明显划分。同时利用8对多态性SSR引物组合,构建了19个枇杷杂交新品种(系)的分子指纹图谱。这为枇杷品种鉴定、新品种权保护和杂交育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大豆推广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主要农艺性状以及SSR和AFLP2种分子标记,对河北省41个大豆推广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便为种质资源利用和创新提供依据。农艺性状聚类结果将41个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和2个特殊品种,聚类结果与材料系谱来源相差悬殊,不能反映材料间亲缘关系。SSR和AFLP数据聚类结果将41个材料划分为4个SAG(SSR and AFLP—basedgroups)分子类群。3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3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上有4.47个等位变异,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Simpson)分布范围为0.0928~0.7800,平均值为0、6442。10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93个多态性标记,平均每对引物9.3个多态性标记。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5877~0.9868,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6732~0.7653,总体平均值为0.7237,遗传相似系数较高,说明材料间遗传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7.
杨军  游小妹  陈常颂 《西北植物学报》2023,43(12):1981-1993
为研究茶树自然杂交后代遗传背景,分析不同茶树自然杂交后代遗传差异,本研究利用24对EST-SSR标记对82个茶树自然杂交后代和34个福建主要栽培品种进行分子标记,分析了茶树自然杂交后代的亲缘关系、群体遗传多样性、亲本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24对SSR标记共检测到157个多态性位点,平均等位位点数为6.542个,Nei’s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588,Shannon’s 信息指数平均为1.182,平均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77和 0.591。(2)遗传距离聚类将个供试样品划分为4类,群体1主要为‘丹桂’及其自然杂交后代;群体2主要为‘丹桂’、‘黄观音’自然杂交后代与福建省乌龙茶品种;群体3主要为‘白鸡冠’及其自然杂交后代;群体4主要为福建省绿茶品种。(3)‘丹桂’、‘白鸡冠’、‘黄观音’自然杂交后代群体与福建主要栽培品种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79、0.117、0.107。(4)群体1亚群b内‘丹桂’自然杂交后代模拟亲本准确率为77.8%,模拟父本主要为福建乌龙茶品种,与群体2(亚群a)的遗传相似度、遗传分化系数、基因流分别为0.899、0.043、5.480。(5)AMOVA分析结果显示,有88.52%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部的个体间,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  相似文献   

8.
30个粳稻品种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64对SSR引物,对江苏省育成以及日本引进的粳稻品种共30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有50对SSR引物在30个品种间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140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变幅为2~5个,平均为2.8个。有效等位基因为94.336个,平均为1.887。每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064~0.752,平均为0.410。30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386~0.956之间,平均值为0.719,且81.4%的供试品种其遗传相似系数在0.600~0.800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以遗传相似系数为原始数据,按UPGMA方法将30个品种划分为3大类群,结合系谱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育成的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多数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欲进一步提高江苏省水稻产量还需拓宽亲本选择范围,扩大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9.
麻竹EST-SSR标记开发及其对慈竹变异类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已有的EST序列,开发了一批EST-SSR分子标记,并用于慈竹(Bambusa emeiensis)栽培变异类型的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麻竹9574个EST中找到了331个EST,含有381个SSR位点,SSR出现的频率为3.98%。EST-SSR的重复类型共有59个,其中2个核苷酸的重复最多,占63.8%,其次是3个核苷酸的重复序列。根据含有SSR的EST序列设计出了44对引物,对慈竹及其变异类型进行了扩增效率、多态性及通用性检测,其中37对引物能够扩增出稳定且清晰的条带,且扩增具有多态性,扩增片段长度主要集中在100~1000 bp,引物有效率达84.1%。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样品间遗传距离为0.263~0.840,平均为0.552,其中‘黑笋慈竹’与‘琴丝慈竹’‘、蛇头慈竹’与‘龙头慈竹’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而‘罗汉慈竹’与其他样品的遗传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10.
SSR标记鉴定浙江省主要无性系茶树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浙江省茶树育种的发展,利用SSR引物对浙江省茶树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可用于鉴别浙江省茶树品种的核心鉴定引物和标准品种,并进一步应用于未知茶苗身份鉴定。首先,利用35对SSR引物研究了36个茶树育成品种,并进行聚类分析;然后,根据电泳谱带和基因型筛选出核心鉴定引物和标准品种;最后,对4株未知茶苗进行了身份鉴定。结果表明:共有34对引物表现出多态性,各品种基本按遗传背景聚类,重复样本间遗传距离介于0~0.094;有10对引物确定为核心鉴定引物,8个品种为标准品种;4株未知身份茶苗中,NH-01属于乌牛早品种,另外3株并非浙江现有品种。本研究认为,核心鉴定引物在两个浙江育成品种间差异引物对≥2时,应判定为不同品种;差异引物对≤1时,应判定为相同品种或极相似品种,必要时应引入其余24对引物计算遗传距离进一步验证,遗传距离>0.140判定为不同品种,遗传距离≤0.140判定为同一品种。  相似文献   

11.
用AFLP分析广东省鲜食橄榄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6对谱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对63个橄榄品种扩增,共扩增出417条多态性电泳谱带,多态性比率达100%,揭示了橄榄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UPGMA对供试橄榄品种聚类,建立AFLP聚类图。结果表明:63份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0606~0.7619,相似系数为0.312时,可将供试材料分为7个品种群,其中第1群包括45个品种,以‘潮阳甜榄’为代表,还可细分成3个组;第2群包括5个品种,以‘大纳甜’为代表;第3群包括4个品种,以‘潮阳三棱’为代表;第4群包括‘土甜’、‘文祠三棱’和‘早花三棱’3个品种;第5群包括‘铁条’和‘细粒’两个品种;第6群包括‘广太甜种’、‘西土’、‘鸡心’和‘车酸1号’4个品种;第7群只有‘凤湖橄榄’1个品种,与其他品种群亲缘关系较远,可能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2.
设施用厚皮甜瓜品种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分布于甜瓜12条染色体上的72对SSR引物,对我国中东部设施内栽培的30个厚皮甜瓜品种进行分析;56对SSR引物在30个品种间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138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的等位变异数变幅为2~6个,平均为2.6个。有效等位变异为86.16个,平均为2.25。每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045~0.725,平均为0.390。30个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274~0.974之间,平均值为0.665,且90.4%的供试品种其遗传相似系数在0.474~0.824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以遗传相似系数为原始数据,按UPGMA方法将30个品种划分为3大类群,结合系谱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设施适宜种植的甜瓜品种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多数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欲进一步提高中东部地区设施甜瓜产量和品质还需要拓宽亲本选择范围,扩大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SSR技术对黄淮麦区以1B/1R类品种为抗源育成的38个小麦品种进行聚类分析。39个SSR引物共扩增出186条谱带,其中143务为多态性条带,占76.9%。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9条多态性条带,平均3.7条。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320-0.857,平均为0.634。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GD值0.32水平上38个小麦品种可聚成六大类。品种间遗传距离GD变幅为0.10769~0.48571。SSR标记揭示出这38个具有黑麦血缘的小麦品种遗传变异较小,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14.
枫香是广西重要的乡土树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用材、观赏及药用价值。为验证枫香SSR引物的实际应用效果,该研究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枫香SSR位点并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筛选出具有较高多态性的枫香EST-SSR引物,并对1个枫香天然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共发掘到23 777个SSR位点,单核苷酸重复类型SSR位点占总位点比例最高(46.54%),在重复次数上5~12次之间的SSR位点占比最高(72.36%)。(2)共开发出262对SSR引物,有效扩增率为53.1%,最终筛选出扩增稳定、条带清晰的引物18对。(3)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所有位点均具有多态性,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该天然群体中等位基因数量(Na)、有效等位基因数量(Ne)、Shannon多样性指数(I)、观测杂合度(Ho)变化范围分别为2~4、1.112 8~2.609 6、0.208 9~1.112 7和0.275 9~1.000 0,平均值分别为2.333 3、1.957 4、0.708 5和0.722 6。综上认为,枫香中占优势的SSR位点重复类型和重复基序与其他物种基本相同,所开...  相似文献   

15.
24个菊芋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来源于国内外不同区域的24个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inn.)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并结合块茎特征采用聚类分析法探讨了它们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用16条ISSR引物从24个品种(系)的基因组DNA共扩增出242条带,包含22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94.2%,其中7条引物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100.0%。各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19~1.01,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4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68处可将24个品种(系)划分为5类,第1类仅包含‘青芋1号’(‘Qingyu No.1’),第Ⅱ类仅包含W12,第Ⅲ类包含W30、W42、‘青芋2号’(‘Qingyu No.2’)、W09、W18、W26和WSl,第Ⅳ类包含W06和W84,第V类包含‘青芋3号’(‘Qingyu No.3’)、w23、W36、W43、W54、W75、WS0、W62、W64、W79、S150、S138和W66;多数块茎特征相似的品种(系)被聚在一起,但也有部分块茎特征不同的品种(系)被聚在同一类中;部分品种(系)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其形态分类结果及地理分布不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菊芋品种(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存在着较为频繁的基因交流;基于ISSR标记分析能较准确地揭示出菊芋品种(系)间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普通小麦SSR和EST-SSR引物对冰草通用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定位于普通小麦7个部分同源群的534对SSR引物和351对EST-SSR引物分别对普通小麦品种‘Fukuho’和四倍体冰草‘Z559’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显示:有475对(89.0%)SSR引物和314对(89.5%)EST-SSR引物对‘Fukuho’能有效扩增,226对(42.3%)SSR和258对(73.5%)EST-SSR引物对‘Z559’能有效扩增,表明小麦EST-SSR对冰草的通用性明显高于SSR;扩增强带比率SSR和EST-SSR引物分别为76.1%、84.1%,说明小麦EST-SSR在冰草上扩增带的质量亦优于SSR。选择上述在‘Fukuho’和‘Z559’基因组DNA之间有多态性扩增且带谱清晰的SSR和EST-SSR引物各60对,对‘Fukuho’、‘中国春’、‘北京8号’和二、四、六倍体冰草‘Z804’、‘Z559’、‘Z1075’的基因组DNA再行PCR扩增,结果显示,40对(66.7%)SSR和22对(36.7%)EST-SSR引物在‘Fukuho’、‘中国春’和‘北京8号’间扩增产物表现多态性,且前者高于后者;50对(83.3%)SSR和52对(86.7%)EST-SSR引物在冰草‘Z804’、‘Z559’和‘Z1075’间扩增产物表现多态性,两者相当。通用性、多态性和扩增强带比率综合比较表明,普通小麦EST-SSR和SSR经筛选虽都能转用于冰草,但两者相比EST-SSR更优。  相似文献   

17.
从NCBI网站获取‘金冠’苹果基因组数据,在每条染色体上随机设计4对共68对引物。利用梨品种‘黄冠’和‘莱阳茌梨’及其F1代杂交群体(共94个单株)对这些引物的应用性进行验证,同时分析了该群体遗传多样性。(1)引物扩增结果显示,有40对引物可以扩增出预期目的条带,占设计引物数量的58.82%,其中16对引物能够扩增出多态性条带。(2)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有16对多态性引物扩增产物的等位基因数平均为2.312 5,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2.001 4,平均杂合度观测值、期望杂合度和香农指数分别为0.548 3、0.490 5和0.746 2,表明可以在梨上运用。研究证明,SSR位点在苹果与梨之间可以转移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22对SSR引物的扩增结果计算品种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在此基础上用UP(GMA方法进行了聚类分析,检测了43个春小麦品种间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变异。22对引物共扩增出102条多态性带,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4.64条多态性带,具有较好的多态性。SSR水平上43个品种间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2222~0.8393,平均遗传距离GD%=0.6055。43个品种聚为两大类,除佛手麦自成一类外,其余42个品种聚为第二大类。聚类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品种间基因型差异。历史上地方品种间SSR水平上的遗传变异最大,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1BL/1RS易位片段特异性引物Rye检测结果显示,共有7个品种含有1RS片段,结果需进一步证实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ISSR标记方法分析了62个朱顶红(Hippeastrum spp.)品种(包含60个引自荷兰的品种和2个苏州本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UPGMA法对62个朱顶红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特异性条带的比较及筛选,采用黑白方格示意图法构建了供试品种的ISSR指纹图谱.扩增结果显示:用11条引物从62个朱顶红品种的基因组DNA中共扩增出11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9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92.4%,有5条引物扩增条带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100.0%.62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较大,为0.371 4~0.842 9,表明各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63处62个品种被分为7组,多数形态相似的品种被聚在一起;其中形态相似的白色单瓣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较高(约0.8),大多聚在一起,表明它们同源性较高;而2个苏州本地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最高(0.842 9),表明它们可能具有同一来源.品种‘小红星’在引物UBC873扩增图谱的450 bp处有1条特异性条带,而品种‘精灵’在引物UBC835扩增图谱的3 000 bp处有1条特异缺失条带,这2条特异性条带可分别用于品种‘小红星’和‘精灵’的鉴定.基于引物UBC835和UBC873的ISSR扩增条带组合构建了供试的62个朱顶红品种的ISSR指纹图谱,采用这一指纹图谱可对供试的所有朱顶红品种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大量的转录组数据和表达序列标签(EST)成为开发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的可利用资源。本研究利用MISA软件筛选龙眼(Dimocarpus longan)顶芽转录组数据库序列,从114 445条龙眼转录组unigene序列中发现11 546个SSR位点,SSR出现频率为10.09%。其中1 975条unigene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EST-SSR位点,占所有SSR位点的比例为17.10%,SSR出现的平均距离为7.52 kb。从龙眼转录组SSR核苷酸基序类型来看,二核苷酸(52.11%)和三核苷酸(46.15%)出现频率最高,占所有核苷酸出现频率的99.26%。在龙眼转录组SSR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元出现频率最高的是AG/CT(4 250个,占36.81%),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出现频率最高的是AAG/CTT(1 109个,占9.61%)。对含SSR位点的9 571条unigene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共设计出了8 347对SSR位点特异引物。随机挑选合成50对EST-SSR引物,以‘石硖’、‘储良’、‘古山2号’、‘立冬本’等四份龙眼材料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对这批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结果表明,其中21对引物能产生理想的PCR产物,有效扩增率为42%;16对引物扩增条带具有多态性,占有效引物的76.2%;16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获得5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片段21个,每对引物平均产生1.31个多态性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