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历代本草和现代文献,对桑白皮药材的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和性味功效进行考证,明确了桑白皮的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和性味功效的古今差异与变迁.经考证可知,唐以前,本草书籍记载桑有山桑与女桑之分,自唐以后,出现白桑、鸡桑、子桑、山桑、荆桑、鲁桑等数种,近现代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桑白皮正品基原为白桑Morus alb...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整理本草古籍和现代文献,考证经典名方中龙葵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炮制、性味、功效。经考证,历代主流均以“龙葵”为正名,尚有多个别名,多源于其形态和性味功效。龙葵的正品基原应为今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龙葵(Solanum nigrum),其全国均有产,常在夏秋采收,品质以茎叶色绿、带果者为佳。古代炮制多为阴干或使用鲜品,与现代较为一致,但近现代多加以切段。古今龙葵常以生品入药。古代多认为其味苦性寒且无毒,而1977年版《中国药典》载其性味苦、微甘,寒,有小毒,用于治疗疮疖肿痛、肿瘤等。古代含龙葵的方剂龙葵膏、龙葵根散、龙葵散主要用于疮疡,而人参散用于吐血;现代含龙葵的方剂白英清喉汤、软坚解毒汤、泄肺逐饮汤、山甲龙葵汤、祛瘀散结汤、龙葵苡仁汤均用于各种癌症。  相似文献   

3.
通过历代本草、方书、医籍的收集整理并结合现代书籍、文献资料,对羌活的名称、基原、产地分布、性味、毒性和功能主治进行本草考证,对其古今炮制沿革进行梳理,为羌活的临床应用、炮制规范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经考证可知,羌活入药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作为独活的异名出现的.梁时期独活、羌活药材开始区分并非一物.羌活与独活在临床上开...  相似文献   

4.
南药巴戟天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是我国传统四大南药之一。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历代本草及近现代文献对南药巴戟天的基原、产地变迁、加工炮制和品质评价等方面的记载。经考证,古今巴戟天基原植物差异很大,清末以前本草记载的巴戟天涉及基原植物有6科10属12种,通过比对本草文献中对巴戟天的有效生物学描述,可以明确古代巴戟天来源于葡萄科(Vitaceae)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num Diels et Gilg)、百合科(Liliflorae)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 Levl.)及开口箭(Campylandra chinensis(Baker)M.N.Tamura et al.)3种;古代巴戟天产地与现代《中国药典》记载的品种产地差异大;炮制方法古今沿用,炮制品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和酒巴戟天;品质以条粗大而且呈连珠状、肉厚、色紫质软、内芯木部细、味微甜、无蛀虫、体干者为佳。通过本草考证,可厘清巴戟天古今之变,为巴戟天商品规格研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是我国传统四大南药之一。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历代本草及近现代文献对南药巴戟天的基原、产地变迁、加工炮制和品质评价等方面的记载。经考证,古今巴戟天基原植物差异很大,清末以前本草记载的巴戟天涉及基原植物有6科10属12种,通过比对本草文献中对巴戟天的有效生物学描述,可以明确古代巴戟天来源于葡萄科(Vitaceae)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num Diels et Gilg)、百合科(Liliflorae)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 Levl.)及开口箭(Campylandra chinensis(Baker)M.N.Tamura et al.)3种;古代巴戟天产地与现代《中国药典》记载的品种产地差异大;炮制方法古今沿用,炮制品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和酒巴戟天;品质以条粗大而且呈连珠状、肉厚、色紫质软、内芯木部细、味微甜、无蛀虫、体干者为佳。通过本草考证,可厘清巴戟天古今之变,为巴戟天商品规格研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对古代本草著作中记载的"桑黄"的名称、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补充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的"桑黄"的特点,将其与现代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进行了生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3个方面的比较考证,并结合粗毛纤孔菌的现代药理活性方面研究成果,认为古代中药"桑黄"应为多孔菌科真菌粗毛纤孔菌。  相似文献   

7.
杨昭华 《蛇志》2005,17(3):222-223
贯众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此草叶似凤尾,其根一本而众枝贯之,故草名凤尾草,根名贯众”。《中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了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mb.)的干燥根茎及叶柄基部。具有清热解毒、止血之功效,用于预防感冒、鼻衄、头晕、痢疾、崩漏。主产于河南、甘肃、山东、贵州、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中国药典》1977年版、2000年版分别收载了绵马贯众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具有清热解毒、驱虫之功效,用于虫积腹痛、疮疡。  相似文献   

8.
通过古代本草典籍及现代文献,对《本草图经》中记载的药物橄榄从植物形态、产地、功效等3个方面进行考证。结果表明,《本草图经》记载的橄榄以及附图“泉州橄榄”,其基原物种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 (Lour.) Rauesch.];《本草图经》中记载的波斯橄榄,其基原物种为橄榄科植物方榄(Canarium bengalense Roxb.);而《植物名实图考》中的橄榄,其基原物种是杜英科植物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 Poir.]。从而基本厘清《本草图经》的橄榄品种,以及橄榄的一些混淆品种,为橄榄的实验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9.
对《本草图经》中兴化军防己的附图及文字记载进行本草考证,探究其原植物品种。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从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产地分布及性味功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本草图经》中的兴化军防己应为今之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 (L.) DC.],为防己类中药的古今品种沿革及基原考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枣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全世界最早将大枣用于医药的国家。早在三世纪的《名医别录》里,就有关于大枣药用的记载。《别录》记有,大枣有“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除肠瓣”之功效。到了六世纪,《神农本草经》将大枣列为上品,说它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公元七世纪,《日华子本草》记载它“润心肺,止咳嗽,补五脏,治虚劳损”。以后,明朝的《药品化义》记载大枣有“养血补肝”之功。《本草再新》述,大枣能“补中  相似文献   

11.
“海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但现今海桐科的海桐(Pittosporumtobira(Thunb.)Ait),并不是其原植物。从北宋时期的《嘉祐本草》,到清初的《花镜》,都有“海桐”的记载,但对其形态描述却很简略。宋代的《图经本草》说它“叶如手大,作三花尖;皮若梓,白皮而坚韧”;《海药本草》说它“似桐,皮黄白色,故以名之”《花镜》对海桐没有专门记述,而是在“梧  相似文献   

12.
香附为妇科常用药,被认为是调经止痛之要药,临床上一般炮制后使用。本文梳理《中国药典》与各省市炮制规范中关于香附的炮制情况,以及不同炮制品中医理论的功效和现代药理作用,并整理归纳了炮制后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对香附炮制规范的完善和提高、炮制后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的发现与探索进行展望,为香附炮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戈宝红麻     
戈宝红麻(GAUBAUKENDER)是罗布红麻(ApocynumvenetumLinn.)中的极品。罗布红麻,唐代《新修本草》、明代《救荒本草》称“泽漆”,《中国植物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称“罗布麻”[(红麻)ApocynumvenetumLinn.],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宿根正常可存活30年左右,根系发达,新旧水平根每年都萌发新株,连绵不绝,是美化荒漠最好的生态植物和功效显著的绿色养生植物。20世纪50年代前,  相似文献   

14.
戈宝红麻(GAUBAU KENDER)是罗布红麻(Apocynum venetum Linn.)中的极品。罗布红麻,唐代《新修本草》、明代《救荒本草》称“泽漆”,《中国植物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称“罗布麻”[(红麻)Apocynum vellctum Linn.],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宿根正常可存活30年左右,根系发达,新旧水平根每年都萌发新株,连绵不绝,是美化荒漠最好的生态植物和功效显著的绿色保健植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弄清重楼属药用植物历代产地变迁、分类学研究、资源分布与濒危情况以及少数民族用药习惯等,为重楼属药用植物的野生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综合分析重楼属药用植物分布概况及少数民族用药情况。结果:自汉以来重楼产地由北向南迁移趋势明显,现以云、贵、川为主产地,文献分析和调查共发现有38种(变种)重楼属植物分布,根据IUCN物种濒危等级划分长柱重楼、西畴重楼、皱叶重楼等7种已处于濒危状态。文献分析发现共有28个少数民族使用重楼属植物治疗相关疾病,相关民间或文献记载主治疾病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基本相似,其主要用于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打伤痛,惊风抽搐等。结论:重楼产地变迁明显,多数重楼物种趋于濒危,急需开展野生资源保护,重楼在治疗消化系统癌、颈淋巴结核、流行性乙型脑炎、心脏病等方面的少数民族用药记载,可为利用现代药学方法系统开发相关药物,提高重楼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国产血竭植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血竭是中药的传统品种之一,其性味甘、温、咸、平,兼有活血、化瘀、止血、补血的功效,古代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金枪等症,内科亦兼用之。此一药物在我国的记载可以追逆到南北朝宋人沈怀远撰的《南越志》(公元五世纪六十年代),该书称此药物为“骐麟竭”。(原书失传,公元779年唐人李珣的《海药本草》及公元1578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均有引述)稍后,唐人苏敬所著的《新修本草》(公元659年)中也有记述,因而血竭一药在我国的记载及应用至少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对古代记载的"青芝"的名称、形态特性、地理分布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本草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青芝"的特点,将其与现代中药杂色云芝进行形态学、生境与地理分布等方面的比较考证,结合云芝现代药理活性方面研究成果,认为古代"青芝"应为多孔菌科真菌杂色云芝,并非灵芝。  相似文献   

18.
戈宝红麻(GAUBAU KENDER)是罗布红麻(Apocynum venetum Linn.)中的极品。罗布红麻,唐代《新修本草》、明代《救荒本草》称“泽漆”,《中国植物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称“罗布麻”[(红麻)Apocynum venetum Linn.],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宿根正常可存活30年左右,根系发达,新旧水平根每年都萌发新株,连绵不绝,是美化荒漠最好的生态植物和功效显著的绿色保健植物。  相似文献   

19.
松针,为松科松属植物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和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的针叶。 以松针入药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根据《圣惠方》载:“治大风恶疮”;《简便方》载:“治阴囊湿疹”;《外科正宗》载:“治风湿顽癣”;《本草药性备要》载:“杀螨、干水、止痒、治疳疮、螨疥”;《本草汇言》载:“松针,去风湿疗顽癣之要药也”。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年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松针项下也记载其性味功能为:苦、涩、温。祛风活血,明目,安神,解毒,止痒。现代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松针含挥发油、黄酮类、糖类、树脂、叶绿素、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  相似文献   

20.
戈宝红麻(GAUBAU KENDER)是罗布红麻(Apocynum venetum Linn.)中最优质的地方独有特产。罗布红麻,明代《救荒本草》称“泽漆”,《中国植物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称“罗布麻”[(红麻)ApocynumvenetumLinn.],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宿根正常可存活30年左右,根系发达,水平根每年会萌发新株,连绵不绝,是美化荒漠最好的生态植物和功效显著的绿色天然保健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