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霍山石斛多糖吸湿保湿性能及皮肤刺激性,应用干燥器控制湿度对霍山石斛多糖进行体外吸湿(43%、81%)和保湿性能研究,应用皮肤水分测定仪对霍山石斛多糖进行人体皮肤保湿性能研究,应用家兔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进行霍山石斛多糖皮肤刺激性研究。结果显示:霍山石斛多糖体外吸湿率随环境湿度的升高而升高,相对湿度43%、81%的吸湿率强弱为丙三醇>霍山石斛多糖>壳聚糖>海藻酸钠;体外的保湿强弱为壳聚糖>霍山石斛多糖>海藻酸钠>丙三醇,霍山石斛多糖在涂抹后6、8、12 h的人体皮肤保湿率显著高于丙三醇保湿率,12 h显著高于海藻酸钠保湿率,与壳聚糖保湿率无显著性差异;家兔正常皮肤及破损皮肤刺激值小于0. 5。表明霍山石斛多糖具有一定的吸湿保湿性能,且无皮肤刺激性,具有开发为天然保湿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霍山石斛多糖吸湿保湿性能及皮肤刺激性,应用干燥器控制湿度对霍山石斛多糖进行体外吸湿(43%、81%)和保湿性能研究,应用皮肤水分测定仪对霍山石斛多糖进行人体皮肤保湿性能研究,应用家兔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进行霍山石斛多糖皮肤刺激性研究。结果显示:霍山石斛多糖体外吸湿率随环境湿度的升高而升高,相对湿度43%、81%的吸湿率强弱为丙三醇霍山石斛多糖壳聚糖海藻酸钠;体外的保湿强弱为壳聚糖霍山石斛多糖海藻酸钠丙三醇,霍山石斛多糖在涂抹后6、8、12 h的人体皮肤保湿率显著高于丙三醇保湿率,12 h显著高于海藻酸钠保湿率,与壳聚糖保湿率无显著性差异;家兔正常皮肤及破损皮肤刺激值小于0. 5。表明霍山石斛多糖具有一定的吸湿保湿性能,且无皮肤刺激性,具有开发为天然保湿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裂褶多糖的吸湿和保湿性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干燥器控制湿度的方法对经冷冻干燥的裂褶多糖(PSG)试样进行吸湿和保湿性能测试,其48h吸湿率和保湿率分别为44.75%、63.06%;168h吸湿率和保湿率分别为112.28%、4.06%。和常用的化妆品保湿剂甘油、透明质酸钠、壳聚糖、聚乙二醇(PEG)进行比较,试验条件下0-168h各试样吸湿能力大小为:PSG〉甘油〉透明质酸钠〉壳聚糖〉PEG10000;48h综合保湿能力大小为:PSG〉甘油〉透明质酸钠〉壳聚糖〉PEG10000;168h综合保湿能力大小为:甘油〉PSG〉壳聚糖〉透明质酸钠〉PEG10000。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裂褶多糖的热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其相变起始温度为53.12℃,高峰温度为97.71℃,终了温度为148.30℃,焓变△H为126.743 J/g。裂褶多糖表现出良好的吸湿和保湿性能,因而是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天然保湿剂。  相似文献   

4.
以桔梗为实验材料,对水提后的多糖采用以下五种方法:Sevage法、盐酸法、三氯乙酸法、酶法以及酶与Sevage结合的方法进行脱蛋白处理,分别比较各种脱蛋白方法的蛋白质清除率以及多糖损失率。同时,对脱蛋白前后不同浓度的桔梗多糖的抑菌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五种脱蛋白方法的蛋白清除率依次为三氯乙酸法盐酸法Sevage法酶法酶+Sevage法,即98.07%92.25%60.91%51.10%39.63%;多糖的损失率依次为三氯乙酸法酶+Sevage法Sevage法酶酶法盐酸法,即8.83%10.08%11.23%11.74%22.24%;其中,三氯乙酸法蛋白质的清除率最高,多糖的损失率最小,为最适宜的脱蛋白方法。桔梗多糖脱蛋白前后对根霉、青霉、黄曲霉均有抑制效果。且随多糖浓度的增加抑菌作用逐渐加强。桔梗多糖脱蛋白前对根霉的抑制作用大于脱蛋白后的多糖。对青霉和黄曲霉的抑制作用效果则为脱蛋白后的多糖大于脱蛋白前的多糖。  相似文献   

5.
类菌胞素氨基酸(MAAs)是一类具有强紫外吸收能力的水溶性氨基酸类物质。本文为研究海萝藻中MAAs的吸湿、保湿性能,采用体外环境保湿测试方法对海萝藻MAAs、丙三醇、透明质酸进行吸湿保湿率测定,对添加不同浓度的海萝藻MAAs浓缩液的爽肤水与乳液进行保湿率测试与吸光度测试。结果表明,海萝藻MAAs的总体吸湿与保湿能力比透明质酸强,但略低于丙三醇;保湿时间长,海萝藻MAAs经过72 h的检测仍表现出比丙三醇和透明质酸高的保湿率;皮肤测试证明添加了60%海萝藻MAAs浓缩液的爽肤水具有最优的保湿效果,经过3 h测试,皮肤含水量较空白区域可提高23.29 c.u.,添加了5%~20%的海萝藻MAAs浓缩液的乳液能显著提高乳液的吸光度值,且添加量越大,吸光值越大。  相似文献   

6.
对地木耳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的地木耳多糖粗提取物,采用Sevage法脱蛋白质、醇沉,干燥得粗多糖,进一步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纯化,用纸色谱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洗脱组分进行纯度鉴定。结果表明:Sevage法脱蛋白7次可脱除94%的蛋白质,多糖得率为13.75%。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后得到10种组分,浓缩干燥后得到白色粉末状多糖组分,每个组分经过纯度鉴定后均为单一的多糖。选择水和NaC l溶液为洗脱剂的温和条件分离纯化多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黄精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其吸湿保湿性能、探索其护肤功能。方法:采用热回流法结合正交进行黄精多糖提取工艺优化;以黄精多糖为实验对象,采用重量法进行吸湿性(相对湿度分别为43%和81%)、保湿性试验,并对吸湿曲线进行模型拟合;将黄精多糖添加到市售面霜中进行皮肤水分测试。结果:实验表明黄精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 (g/mL),提取时间是150 min,提取次数为1次;黄精多糖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湿均符合双指数模型;置于干硅胶环境下48 h,黄精多糖保湿率为14.00%。结论:黄精多糖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在护肤品开发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了小白及多糖提取、脱蛋白工艺及其抗氧化性。以粗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探讨微波额定功率百分比、微波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微波功率为额定功率的40%,微波时间60 s,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小白及多糖的得率为38.33%。脱蛋白实验结果显示:酶-Sevag法脱蛋白效果最好,其蛋白质脱除率为80.01%,多糖损失率为24.58%。比较小白及多糖的抗氧化性,得出酶制小白及多糖和小白及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O■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其IC_(50)值分别为24.855、28.948μg/mL,0.212、0.223 mg/mL。研究结果为小白及等药用植物多糖的提取及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脱脂画眉草为原料,用纤维素酶超声辅助法提取多糖;经脱蛋白、脱色、DEAE-纤维素分离纯化,得到3种多糖TPS1、TPS2、TPS3,提取率分别为0.42%、0.66%、0.54%.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分析,3种多糖的分子量分别为7886 Da、8467 Da、6366 Da;高效离子色谱(HPIC)测得TPS1组成单糖为果糖,TPS2、TPS3组成单糖为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果糖、核糖和一种未知糖.对多糖TPS2的保湿和吸湿性研究结果表明TPS2的保湿和吸湿能力均优于常用保湿剂甘油、聚乙二醇400、1,3-丁二醇、壳聚糖.  相似文献   

10.
以野生植物三七、金银花为材料,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Sevag法除蛋白制备多糖,探讨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浸提温度和醇沉浓度对金银花多糖提取结果影响较大,其最佳工艺为100℃浸提3 h,氯仿萃取2次,70%乙醇沉淀;影响三七多糖提取的因素顺序为醇沉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水比,最佳提取工艺组合为1∶20的料水比提3 h,提取3次,醇沉浓度为80%。根据正交试验结果,金银花粗多糖最高提取率为3.05%,三七粗多糖最高提取率为15.96%,云南文山三七与河南巩义产金银花相比含有较多的多糖。  相似文献   

11.
新疆雪莲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利用雪莲提供一定依据,对新疆天然雪莲进行多糖提取分离纯化.新疆天然雪莲经热水浸提,乙醇沉淀得粗多糖.粗多糖经Sevage法和酶法联合脱蛋白,酸性乙醇分级,得初步纯化的多糖XL1,XL2,XL3.其中XL3经DEAE-SephdexA25分离纯化得纯化多糖XL31.XL31经检测为纯多糖.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新疆天然雪莲多糖XL1,XL2,XL3和XL31均为Ara、Rha、Xyl、Gal、Glc、GalA六种单糖组成的酸性杂多糖,但单糖的摩尔比不同.  相似文献   

12.
采用壳聚糖对合欢皮总多糖的絮凝纯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壳聚糖用量为生药量0.8 mL/g,絮凝温度35℃,絮凝时间4 h,药液浓缩比(质量体积比)为1∶10(g/mL),在此条件下,多糖保留率、脱蛋白率和多糖纯度分别为91.23%、22.26%和47.27%,优于传统的水提醇沉法。  相似文献   

13.
附子多糖FⅠ的分离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附片经热水抽提、Sevag法脱蛋白、乙醇沉淀、DEAE-C32柱层析分离,再通过Sephadex G-200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得到一种纯白色粉末状多糖,糖含量为97%,平均分子量为2.6×105,熔点为270℃.经完全酸水解、薄层层析、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为葡聚糖.  相似文献   

14.
Viili中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对秀丽线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vage法脱蛋白、乙醇沉淀、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200分子筛层析法,从Viili中分离纯化得到Viili中乳酸菌胞外多糖(EPS).采用秀丽线虫进行寿命实验,观察Viili EPS延长秀丽线虫寿命的效果,在20℃下,饲喂Viili EPS 200 mg·L-1组秀丽线虫的平均寿...  相似文献   

15.
以塔拉(Caesalpinia spinosa)种子为原料,研究了塔拉种子多糖的脱蛋白工艺及塔拉多糖的抗氧化性质。以多糖损失率和蛋白脱除率为评价指标,比较Sevage法、三氯乙酸法和木瓜蛋白酶法对塔拉多糖的脱蛋白效果。利用正交优化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分析法,对木瓜蛋白酶法脱蛋白进行正交优化。结果表明:塔拉多糖最佳脱蛋白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0.15mL、酶解时间90min、酶解温度60℃、酶解pH=6,蛋白脱除率95.19%,多糖保留率75.02%。通过对塔拉多糖抗氧化性的研究,发现塔拉多糖总抗氧化性较好,对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附子多糖FI的分离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附片经热水抽提、Sevag法脱蛋白、乙醇沉淀、DEAE- C32柱层析分离 ,再通过 Sephadex G- 2 0 0柱层析进一步纯化 ,得到一种纯白色粉末状多糖 ,糖含量为 97% ,平均分子量为 2 .6× 10 5,熔点为 2 70℃。经完全酸水解、薄层层析、红外光谱分析 ,证明为葡聚糖。  相似文献   

17.
毛木耳子实体中活性多糖APPⅡA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子实体500g经热水浸提、乙醇沉淀、Sevage法脱蛋白后,得到粗多糖3.94g,得率为0.79%。经小鼠S180载体实验证实,50mg/kg该粗多糖对肿瘤的抑制率达47.89%,呈极显著差异。利用离子交换柱对其进行分离,共得到三个部分,分别命名为APPⅠ、APPⅡ、APPⅢ。其中,APPⅡ对小鼠S180的抑制率达到56.36%,明显优于其他两部分。通过SephacrylS300凝胶过滤层析柱后,APPⅡ被进一步分离为A和B两个部分,APPⅡA的抑瘤率为53.61%,远高于APPⅡB,呈极显著差异。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该单一多糖组分进行结构分析,表明APPⅡA为一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10,000Da、可能同时具有α和β构象的杂多糖,主要有木糖和甘露糖组成,且纯度较高,含有硫酸基。  相似文献   

18.
运用微波辅助处理、热水浸提、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的方法提取制备三角帆蚌多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对三角帆蚌多糖微波辅助提取及Sevag法脱蛋白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三角帆蚌多糖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水料比15 mL/g、提取温度50℃、微波处理时间150 s、微波功率1080 W。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得率为4.06%。三角帆蚌多糖Sevag法脱蛋白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正丁醇与氯仿体积比0.20、正丁醇-氯仿混合液用量占多糖溶液的体积百分比20%、脱蛋白振摇时间10 min、脱蛋白次数8次。在此条件下,多糖的蛋白去除率、多糖保留率分别是52.24%和65.13%。  相似文献   

19.
天麻多糖提取纯化方法及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天麻多糖的最佳提取、纯化方法,分析天麻多糖性质,为深入研究天麻多糖提供技术方法。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出水溶性粗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和活性炭去色素,过DEAE-纤维素柱,盐洗脱得到天麻多糖。进行天麻多糖理化性质分析、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检测分析。结果:以10%乙醇50℃恒温回流提取2 h,重复三次,是天麻多糖提取的最佳方法。天麻多糖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其水溶液呈透明粘稠状,pH弱酸性。结论:天麻多糖为非淀粉类非还原性多糖,可能是含有α-D-木吡喃糖、D-吡喃葡萄糖等单糖的非均一组分构成的多糖。  相似文献   

20.
桔梗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桔梗饮片经水浸提、乙醇分步沉淀,获得乙醇终浓度60%和80%的两个粗多糖组分,分别命名为PPS60和PPS80。经Molish反应、Fehling试剂反应呈阳性,碘-碘化钾反应呈阴性,说明PPS60和PPS80中均含有多糖和还原糖,但不含有淀粉。运用苯酚-硫酸法测得PPS60和PPS80的总糖含量分别为82.25%和84.17%;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得还原糖含量分别为6.21%和8.05%。PPS60和PPS80经过Sevage法除蛋白、透析、浓缩和Sephrose 6B凝胶柱层析获得两个单一组分。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桔梗多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