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与血清二胺氧化酶(DAO)、Toll样受体9(TLR9)水平及肠道菌群和其代谢产物的相关性,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7例为研究组,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症组(n=51)和重症组(n=56)。另选同期50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对象不同时间点的血清DAO和TLR9水平、肠黏膜屏障损伤指标(内毒素、D-乳酸、乳果糖/甘露醇比值)、肠道菌群情况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水平。

结果

与对照相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清DAO、TLR9、内毒素、D-乳酸水平和乳果糖/甘露醇比值以及肠道肠球菌、酵母菌数量均显著升高,肠道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杆菌数量以及丙酸、丁酸、乙酸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重症组和轻中症组患者入院24 h、48 h、72 h时的血清DAO、TLR9水平呈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重症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血清DAO、TLR9水平均高于轻中症组(均P<0.05)。重症组和轻中症组患者入院24 h、48 h、72 h时的内毒素、D-乳酸水平及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重症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内毒素、D-乳酸水平及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高于轻中症组(均P<0.05)。患者内毒素水平与DAO、TLR9水平、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杆菌、乙酸、丁酸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肠球菌、酵母菌数量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丙酸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患者D-乳酸水平与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杆菌、乙酸、丁酸、肠球菌、酵母菌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DAO、TLR9、丙酸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乳果糖/甘露醇比值与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杆菌、乙酸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DAO、TLR9、酵母菌、丁酸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丙酸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更重,血清DAO、TLR9、内毒素、D-乳酸水平及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显著升高,同时患者的肠黏膜屏障损伤程度与其血清DAO、TLR9水平、肠道菌群数量及代谢产物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异,探讨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和抑郁症状间的关系,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及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分为抑郁组(n = 23)和健康组(n = 31)。对研究对象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中V4−V5区域片段进行基因测序,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对象抑郁症状进行评估。检测两组对象肠道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组间差异。

结果

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对象肠道拟杆菌门和拟杆菌纲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对象芽胞杆菌目等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和种水平上,两组对象分别有28个菌属和40个菌种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EfSe分析显示,拟杆菌科、艾克曼菌科等10种菌科是造成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差异的主要细菌。

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未发现显著差异,但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人群相比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在拟杆菌属等细菌在抑郁症患者肠道中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校女性日常能耗及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分析不同能耗指标与特征肠道菌群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人体运动能耗检测仪对广州两所大学的青年女性(Y组,n=30)、中年女性(M组,n=30)进行48 h能耗监测,统计分析日常能耗的组间差异。采集调查对象清晨粪便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运用多元统计学分析中青年女性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将目、属水平的特征菌群与能耗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及回归分析。

结果

Y组人群的日均步数(t=4.250,P<0.001)、每日能耗值(t=3.590,P<0.001)、日均中高强度活动时长(t=4.357,P<0.001)均显著高于M组;两组人群肠道菌群的目、属水平的丰度差异菌群主要为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t=2.537,P=0.014)、小杆菌属(Dialister)(t=2.904,P=0.005)、布劳特菌属(Blautia)(t=3.246,P=0.002),其中Lactobacillales和Dialister与多项能耗指标呈正相关,Blautia与多项能耗指标呈负相关。

结论

日均步数、每日能耗值、日均中高强度活动时长的能耗指标可用于预测更好的身体机能;一定条件下,增加低、中、高强度活动时长可能提高Lactobacillales和Dialister的丰度,进而延缓身体机能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红茶对新生幼鼠肠道菌群形成的影响,为从微生态角度研究红茶在人体肠道菌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4周龄新生幼鼠(4weeks组,n = 30)、12周龄正常对照组小鼠(control组,n = 15)和12周龄喂饲红茶水实验组小鼠(teadrink组,n = 15)的肠道菌群分布,分析3组样本的菌群差异情况,探求红茶对新生幼鼠肠道菌群形成的影响。

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teadrink组小鼠肠道拟杆菌门(t = −7.711,P<0.001)、拟杆菌科(t = −3.411,P = 0.009)、长尾嗤菌体科(t = −2.515,P = 0.036)、拟杆菌属(t = −2.693,P = 0.027)、邓肯菌属(t = −2.434,P = 0.041)、居海事城球杆菌属(t = −3.327,P = 0.029)、迪博邓肯菌(t = −2.679,P = 0.028)、普通居海事城球杆菌(t = −3.401,P = 0.027)和Duncaniella_sp._C9t = −3.104,P = 0.035)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厚壁菌门(t = 8.952,P<0.001)、乳杆菌科(t = 13.102,P<0.001)、消化链球菌科(t = 3.665,P = 0.021)、爱格菌科(t = 4.481,P = 0.002)、理研菌科(t = 3.626,P = 0.022)、乳杆菌属(t = 5.542,P = 0.004)、黏液乳杆菌属(t = 6.334,P = 0.002)、龙包茨菌属(t = 3.785,P = 0.005)、阿德勒菌属(t = 4.504,P = 0.002)、约氏乳杆菌(t = 4.282,P = 0.011)和罗伊氏粘液乳杆菌(t = 6.156,P = 0.003)相对丰度显著减少。与4weeks组相比,teadrink组小鼠肠道菌群分布差异大于control组。

结论

红茶对新生幼鼠肠道菌群的形成能够产生影响,不同丰度的菌群可能通过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途径来达到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增强肠道稳态的目的,具体代谢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广西不同健康状况百岁老人肠道菌群的特征。

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广西长寿地区按年龄收集不同健康状况的21对百岁老人粪便和血样标本,同时收集个体一般信息和食物摄入信息;使用标准量表测量身体机能和认知功能(MMSE),测定血生化指标,采用16S rRNA的V4–V5区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差异。

结果

非健康组百岁老人较健康组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t = 3.987、4.000、3.703,均P<0.001);健康组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中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丰度显著高于非健康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显著低于非健康组;健康组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中别样杆菌属(Alistipes)、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气味细菌属(Odoribacter)、厌氧菌属(Anaerotruncus)、丁酸单胞菌属(Butyricimonas)丰度显著高于非健康组;非健康组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中拟杆菌纲(Bacteroidia)、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拟杆菌种(Bacteroides coprophius)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非健康组百岁老人身体机能、MMSE评分显著降低(t = 2.775、2.058,P = 0.008、0.046)。

结论

广西不同健康状况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具有显著特征,健康状况良好的百岁老人可能具有更好的肠道菌群构成。

  相似文献   

6.
曹春芳  张晓曼  李新才  林卫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12):1436-1440, 144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水平的关系,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6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5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乙型肝炎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5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比较3组对象肠道菌群变化、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患者HBV-DNA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和HBV-DNA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数量下降(均P<0.05),而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普雷沃菌属和梭菌属数量升高(均P<0.05)。肝硬化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属数量低于乙型肝炎组(P<0.05),而乳杆菌属、瘤胃球菌属、拟杆菌属、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普雷沃菌属和梭菌属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Chao、Shannon指数高于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均P<0.05),同时肝硬化组Chao、Shannon指数低于乙型肝炎组(均P<0.05)。肝硬化组患者HBV-DNA水平高于乙型肝炎组(P<0.05)。Chao指数、Shannon指数、双歧杆菌属数量与HBV-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乳杆菌属、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普雷沃菌属、梭菌属数量与HBV-DNA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

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更为显著,且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ao指数、Shannon指数、双歧杆菌属数量和HBV-DNA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支持后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指标的变化,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20例克罗恩病活动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支持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结构、菌群多样性以及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的差异。

结果

治疗后,患者肠道乳杆菌属(t=5.200,P<0.001)、大肠埃希菌(t=11.974,P<0.001)、克雷伯菌属(t=15.033,P<0.001)、糖单胞菌(t=12.166,P<0.001)、恶臭假单胞菌(t=31.063,P<0.001)、肠球菌属(t=28.867,P<0.001)数量均显著升高;同时患者肠道菌群OUTs(t=40.435,P<0.001)、Observed species(t=5.475,P<0.001)、Chao1指数(t=12.348,P<0.001)、Simpson指数(t=2.961,P=0.005)、Shannon指数(t=3.330,P=0.002)均显著升高。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血清以及粪便中的氨基酸、多肽、脂肪酸、胆固醇及碳水化合物水平均显著改善。

结论

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支持后,克罗恩病患者肠道菌群丰度提高,同时患者脂质代谢的改善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通路相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母乳和混合喂养方式对西安地区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收集24例0~2月龄西安地区健康婴儿粪便样本,根据婴儿的喂养方式,将样本分为母乳喂养组(17例)和以奶粉为主的混合喂养组(7例)。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肠道菌群进行测序,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菌群差异的影响。

结果

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样本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混合喂养组(t = 4.886,P<0.05;t = 6.855,P<0.05),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混合喂养组(t = 2.126,P<0.05)。门水平上,2组样本均以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但比例存在差异。相比混合喂养组,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样本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升高(U = 6,P<0.05;U = 0,P<0.05),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显著降低(U = 24,P<0.05;U = 16,P<0.05)。属水平上,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样本双歧杆菌相对丰度(72.04%)显著升高,同时发现罗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也高于混合喂养组(U = 17,P<0.05;U = 28,P<0.05);而混合喂养组婴儿粪便样本中,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及韦荣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U = 19,P<0.05;U = 12,P<0.05;U = 28,P<0.05)。

结论

母乳喂养可能通过提高婴儿肠道菌群丰富度和部分益生菌相对丰度,同时降低条件致病菌比例等方式影响婴儿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其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62例IBS-C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1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受试者肠道菌群的构成,分析菌群多样性,比较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干预前后IBS-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点及便秘症状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肠道菌群Ace指数(P=0.001)、Chao指数(P<0.001)、Shannon指数(P=0.020)、Sobs指数(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门水平上,研究组患者肠道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拟杆菌门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干预后,患者肠道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均显著下降,拟杆菌门丰度显著提高。在属水平上,研究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干预后,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粪杆菌属丰度均显著上升。干预后IBS-C患者的便秘症状积分(P<0.001)、GIQLI评分(P<0.001)、WC评分(P<0.001)、PAC-QOL评分(P=0.005)均较干预前差异显著,排便次数也显著增加(P<0.001)。

结论

IBS-C患者肠道菌群显著紊乱,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患者肠道菌群失衡,同时能够改善胃肠道功能,缓解便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包衣益生菌产品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22年1月到3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患者10例,患者均服用包衣益生菌产品7 d,使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患者服用前后及停药后3 d和7 d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评价患者便秘情况是否改善。

结果

治疗后患者便秘相关生活质量(PAC-QOL)评分、便秘严重程度(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粪便性状好转。停用3 d和7 d时,患者肠道菌群Ace和Chao1指数均较服用前升高(均P<0.05)。服用后,在属水平上,患者肠道KlebsiellaLactococcus、Bacteroides相对丰度上升,BlautiaAnaerostipes相对丰度下降;在种水平上,肠道Lactobacillus plantarumKlebsiella quasipneumoniaeEnterococcus faeciumMegasphaera elsdenii相对丰度升高,Anaerostipes hadrus相对丰度降低。

结论

包衣益生菌产品对功能性便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够增加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度,使肠道菌群结构更加接近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经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移植后的2型糖尿病db/db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探讨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糖尿病的关系。

方法

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db/db+PBS组)和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干预组(db/db+KNGT组),db/m小鼠为空白对照组(db/m+PBS组),每组9只,干预10周。分别在干预0周、6周和10周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水平,并收集各组小鼠粪便,运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干预0周、6周和10周后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

结果

在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干预6周和10周后,与db/db+PBS组相比,db/db+KNGT组小鼠粪样中乙酸、丁酸的含量显著增加(F乙酸 = 3.210,F丁酸 = 8.530,均P<0.05)。

结论

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移植后小鼠粪样中菌群代谢产物乙酸和丁酸水平增加,从而改善了db/db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新疆昆仑雪菊水提物对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10)、高剂量组(n=10)、中剂量组(n=10)和低剂量组(n=10),给药14 d,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粪样中乙酸、丙酸、丁酸水平。 结果 相比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小鼠肠道粪样中乙酸水平显著升高(F=4.662,P=0.011),丙酸水平显著降低(F=3.097,P结论 新疆昆仑雪菊水提物对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枳术丸对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小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CFAs)、5-羟色胺(5-HT)和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探讨枳术丸治疗STC的机制。

方法

将50只健康的KM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5只)和造模组(35只),正常组小鼠基础饲料喂养,造模组小鼠以番泻叶灌胃和限制饮食饮水方法制作脾虚证STC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小鼠分为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和枳术丸组,每组10只,对应给药治疗7 d。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粪便中SCFAs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使用ELISA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结肠组织中5-HT水平。

结果

造模后,各造模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治疗结束后,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和肠道推进率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和枳术丸组小鼠体质量和肠道推进率升高(均P<0.05)。小鼠结肠组织HE病理显示模型组腺体排列不齐,结肠黏膜轻微水肿、充血,轻度炎症浸润。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皆降低,枳术丸组和莫沙必利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更趋近于正常组。在门分类水平上,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厚壁菌门、疣微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枳术丸组小鼠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在属分类水平上,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拟杆菌属、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加,异形藻属、梭菌属、另枝菌属相对丰度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枳术丸组小鼠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异形藻属、梭菌属相对丰度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粪便乙酸、丙酸水平降低(均P<0.05),结肠组织、脑组织5-HT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小鼠比较,枳术丸组小鼠粪便乙酸、丙酸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结肠组织、脑组织5-HT水平升高(均P<0.05)。

结论

枳术丸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SCFAs的分泌和5-HT的分泌释放,提高推进率,促进肠道蠕动治疗脾虚证ST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使用肠道微生物组学技术探讨不同比例的肠内营养制剂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道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2/3标准剂量,观察组使用1/3标准剂量,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粪便菌群alpha多样性、7 d内血糖水平、胰岛素的使用总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IL-6、IL-10及IL-17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粪便菌群中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糖>10.0 mmol/L的次数和胰岛素使用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时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观察组发生并发症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927,P = 0.048)。

结论

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使用1/3标准剂量的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和免疫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The toxicity of four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 as anaerobic digestion (AD) intermediates was investigated at pH 7. 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T3 was used as an indicator organism. Binary, ternary and mixtures of AD intermediates were designated by letters A (acetic acid + propionic acid), B (acetic acid + butyric acid), C (acetic acid + ethanol), D (propionic acid + butyric acid), E (propionic acid + ethanol), F (butyric acid + ethanol), G (acetic acid + propionic acid + butyric acid), H (acetic acid + propionic acid + ethanol), I (acetic acid + butyric acid+ ethanol), J (propionic acid + butyric acid + ethanol) and K (acetic acid + propionic acid + butyric acid + ethanol) to assess the toxicity through equitoxic mixing ratio method. The IC50 values of acetic acid, propionic acid, butyric acid and ethanol were 9.812, 7.76, 6.717 and 17.33 g/L respectively, displaying toxicity order of: butyric acid > propionic acid > acetic acid > ethanol being additive in nature. The toxic effects of four VFAs could be designated as synergistic and one additive in nature.  相似文献   

16.
A method used to measure the nutrient exchanges between the intestinal lumen and the portal blood was applied to 3 pigs receiving 800 g of a diet containing 6% of cellulose. During a postprandial period of 24 hrs., the mixture of volatile fatty acids (90 mM/h) appearing in the portal vein was composed of acetic acid (57%), propionic acid (30%), butyric acid (9%), isovaleric (2.5%) and valeric acid (1.5%). The composition of this mixture differed from that of the colic contents because of its acetic acid enrichment at the expense of butyric acid. The resulting energy supply to the animal represented about 600 to 700 kcal/24 h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不同程度颅脑疾病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情况, 探讨患者肠道菌群分布与疾病的关系, 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MiSeq PE2x300 bp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G1组, GCS≤8分)和14例轻度颅脑损伤患者(G2组, GCS > 8分)粪便样本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进行定性分析, 并对两组患者肠道菌群进行生物学分类比较、多样性分析和组间物种差异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G1组患者肠道厌氧球菌属(Anaerococcus)、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数量高于G2组(均P < 0.05)。

结论

颅脑疾病患者肠道菌群紊乱, 其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显著下降, 有害菌数量升高, 有益菌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加味甘麦大枣汤对气血两虚型产后抑郁症(PPD)患者肠道菌群和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甘州区妇幼保健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血亏虚型产后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甘麦大枣汤治疗,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中医证候积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疗效。通过高通量测序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粪便中的菌群多样性和各分类学水平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5-HT水平。

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HAMD评分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χ2=8.967,P=0.030)。观察组肠道菌群在治疗后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粪球菌属(Coprococcus)和志贺菌属(Shigella)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5-HT水平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5-HT水平升高的更明显(P=0.010)。

结论

加味甘麦大枣汤可辅助临床治疗改善PPD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提高血清5-HT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电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丰度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我院40例脑卒中患者在中风常规针刺基础上,予以电针治疗(双侧天枢穴、双侧足三里穴、双侧曲池穴),最后纳入3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另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态(mRS评分),同时收集患者新鲜粪便标本,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结构。

结果

经电针治疗,30例患者mRS评分显著改善,其中显效26例,治愈2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患者治疗前粪便中拟杆菌门丰度减少,厚壁菌门丰度增加,拟杆菌门/厚壁菌门(B/F)比例显著减少(均P<0.05);且梭菌纲作为厚壁菌门下的主要细菌纲其丰度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拟杆菌门丰度较对照组和同组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均P<0.05),厚壁菌门丰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均P<0.05);B/F比例较对照组减少,而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均P<0.05)。

结论

电针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同时可通过调节肠道B/F比例,增加有益菌,减少炎症相关致病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