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为了解多肽ε-多聚赖氨酸和谷胱甘肽对常见抗真菌药物体外抗人类病原真菌烟曲霉效果的影响,利用平板点菌实验、最低抑菌浓度实验中的微量液基法和E-test法,以及ROS检测等方法研究ε-多聚赖氨酸和谷胱甘肽在抗真菌药物体外抗烟曲霉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基因定点敲除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gcsAgshA观察细胞内谷胱甘肽对于烟曲霉生长的重要性。结果显示,ε-多聚赖氨酸与抗真菌药物尤其是卡泊芬净和伊曲康唑呈协同作用;而谷胱甘肽则能够明显地拮抗伊曲康唑和卡泊芬净的抗烟曲霉作用。ε-多聚赖氨酸与伊曲康唑联用时菌体内的ROS含量比单独使用伊曲康唑时显著增多,而谷胱甘肽与伊曲康唑联用时菌体内的ROS含量比伊曲康唑单独使用时减少。基因敲除实验结果显示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gcsA为烟曲霉生长必需基因,而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gshA对生长没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ε-多聚赖氨酸与谷胱甘肽影响了伊曲康唑和卡泊芬净对烟曲霉的作用。ε-多聚赖氨酸通过促进伊曲康唑刺激细胞产生ROS诱导烟曲霉死亡从而实现协同作用。谷胱甘肽为细胞内必需还原型多肽,通过消除胞内伊曲康唑诱导产生的ROS从而产生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烟曲霉的体外抗菌活性,观察伊曲康唑对小鼠烟曲霉角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角膜基质注射法建立烟曲霉角膜炎小鼠模型.造模后观察角膜病变,取角膜病变处分泌物做真菌镜检、真菌培养以证实造模成功.用药基法检测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烟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对烟曲霉角膜炎小鼠给予伊曲康唑治疗,治疗结束行临床评分、炎性评分、菌落形成单位测定以评价疗效.结果 伊曲康唑对烟曲霉的MIC和MFC分别为6.25 μg/mL、12.5 μg/mL;氟康唑对烟曲霉的MIC和MFC分别为500 μg/mL、1 000 μg/mL.伊曲康唑治疗组临床评分、炎性评分和测定的菌落数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伊曲康唑对烟曲霉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氟康唑,并且对烟曲霉性角膜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柴胡中提取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五环三萜类单体Bp3,研究该单体对伊曲康唑耐药白念珠菌菌株的作用及其与伊曲康唑的相互作用.方法 参照CLSI标准,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定单用Bp3、伊曲康唑及两者联合使用时对20株伊曲康唑耐药白念珠菌菌株的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定两药相互作用.结果 单独用药时Bp3及伊曲康唑对伊曲康唑耐药白念珠菌菌株MIC的几何均数值(GM值)分别为1.941 μg/mL和1.008 μg/mL.联合用药时Bp3和伊曲康唑的GM值分别降低为1.189 μg/mL和0.346 μg/mL.2种药物单用和联合使用时MI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时在20株耐药株均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结论 五环三萜类单体Bp3对白念珠菌伊曲康唑耐药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伊曲康唑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4.
恩波吡维胺(pyrviniumpamoate,PP)是一种传统抗寄生虫药,与唑类联合具有协同抗烟曲霉作用。af-fadO(FADbindingoxidoreductase,FAD依赖性氧化还原酶)基因的编码产物在烟曲霉中推定为一种与FAD结合的氧化还原酶,可能参与真菌的氧化呼吸过程。通过敲除烟曲霉af-fadO基因,构建烟曲霉af-fadO基因的敲除株,揭示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PP与唑类协同抗烟曲霉中的作用,并探索了其对烟曲霉药物敏感性和渗透压、氧化压力物质敏感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构建出af-fadO基因的敲除盒,筛选出符合的烟曲霉af-fadO敲除株Δaf-fadO。利用纸片法和棋盘法观察该突变株与野生株WT(ku80,pyrG+)在PP与唑类(泊沙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联合抗烟曲霉中的敏感性变化。同时,观察该突变株与野生株WT对氧化压力(H2O2和甲萘醌)、渗透压物质(NaCl、D-山梨醇)敏感性的变化。体外联合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Δaf-fadO对PP与泊沙康唑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药物维拉帕米对伊曲康唑体外抗烟曲霉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仅含伊曲康唑(ITZ)和含有ITZ与维拉帕米(Vera)的平板上观察烟曲霉菌落生长情况;显微镜下观察烟曲霉在仅含ITZ和两药联合的液体培养基中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情况;使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和E-test方法测试两个药物联用后的伊曲康唑对烟曲霉最低抑菌浓度。结果ITZ联用Vera比单用ITZ对烟曲霉菌落生长、菌丝萌发抑制效果更明显,并且显著降低了ITZ对烟曲霉的MIC。结论维拉帕米增加伊曲康唑对烟曲霉的体外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联合氟康唑抗耐药白假丝酵母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穿心莲内酯(AG)及联合氟康唑(FLC)对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的MIC;采用罗丹明6G(Rh6G)检测AG对耐药白假丝酵母菌CDR外排功能的影响;利用罗丹明123评估AG对耐药白假丝酵母菌MDR外排功能的影响:采用二氢罗丹明检测AG单用及联合FLC对耐药白假丝酵母菌活性氧(ROS)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AG联合FLC对耐药白假丝酵母菌外排泵相关基因CDR1、CDR2和MDR1表达的影响。结果AG联合FLC抗耐药白假丝酵母菌呈相加作用;AG对CDR外排功能无影响;AG可抑制MDR外排功能;AG联合FLC能显著提高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细胞ROS水平;AG与FLC联合作用于耐药白假丝酵母菌可下调CDR1和MDR1的表达量,上调CDR2的表达量。结论AG联合FLC抗耐药白假丝酵母菌具有相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外排泵及相关基因表达,提高胞内RO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氟尼辛葡甲胺(FM)对克柔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以及和唑类药物联用对克柔念珠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以患真菌性乳房炎奶牛奶样临床分离克柔念珠菌为试验菌株,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FC)初步探讨FM对克柔念珠菌的抑菌活性。水-烃两相法测定细胞表面疏水性(CSH)并通过XTT法测定FM对克柔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早期1~3 h黏附阶段的影响以及培养24 h后成熟生物膜的影响;以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作为检测指标,通过棋盘法检测与唑类药物联用对克柔念珠菌体外静态抗菌作用;采用酶标比浊法测定绘制不同药物处理后的时间-抑菌曲线。结果 FM单药对克柔念珠菌的MIC均为0.625 mg/mL;FM可以降低CSH,对不同生长阶段(早期黏附、成熟)的克柔念珠菌生物膜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联合用药发现,FM与伊曲康唑联用抗克柔念珠菌的FICI介于0.5~1.5之间,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与酮康唑联合用药的FICI指数介于0.375~1.25之间,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与氟康唑联用则表现为无关;时间-抑菌曲线显示,部分唑类药物与FM联用能增强其对克柔念珠菌抑制作用,并维持较长的作用时间。结论 FM是一种有效的抗真菌增效剂,可以促进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耐氟康唑念珠菌和耐伊曲康唑烟曲霉临床分离株对泊沙康唑的敏感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 M27-A3和 M38-A2方案,测定从临床获得的11株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和3株耐伊曲康唑烟曲霉对泊沙康唑的 MIC 值。结果对于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泊沙康唑的 MIC 范围是0.125-1μg/ mL。对于伊曲康唑耐药烟曲霉,泊沙康唑的 MIC 范围是0.06-0.5μg/ mL。结论11株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和3株耐伊曲康唑烟曲霉均对泊沙康唑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联合卡泊芬净或特比萘芬时对球形孢子丝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参照标准的微量液基稀释法及棋盘微量稀释法对33株球形孢子丝菌行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定"协同""不相关"和"拮抗"。结果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对球形孢子丝菌酵母相菌株的协同率为93.94%(31/33),与特比萘芬联合的协同率为60.61%(20/33);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或特比萘芬联合对菌丝相菌株协同率分别为96.97%(32/33)、84.5%(28/33)。对所有受试菌株均未观察到上述药物的拮抗作用。结论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或特比萘芬联合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光滑念珠菌临床菌株的药敏情况以及中药单体焦性没食子酸联合唑类药物对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光滑念珠菌116株、白念珠菌49株、热带念珠菌42株、克柔念珠菌4株和近平滑念珠菌13株,采用ATB FUNGUS3药敏试条检测光滑念珠菌的药敏情况;同时采用棋盘肉汤稀释法检测焦性没食子酸联合唑类药物对念珠菌的抑菌情况。结果116株光滑念珠菌中,14.66%(17株)的菌株对氟康唑耐药,22.41%(26株)对伊曲康唑表现为非野生型和81.03%(94株)对伏立康唑表现为非野生型。焦性没食子酸对5种念珠菌的抑菌情况,46.55%光滑念珠菌的MIC值为64μg/mL;34.69%白念珠菌的MIC值为64μg/mL;59.52%热带念珠菌的MIC值为64μg/mL;25%克柔念珠菌的MIC值为128μg/mL;46.15%近平滑念珠菌的MIC值为128μg/mL。唑类药物与焦性没食子酸联合用药时,100%、99.14%、99.14%的光滑念珠菌分别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表现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均表现为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时81.03%、68.1%、77.59%的光滑念珠菌分别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MIC值降低2~3个浓度梯度,且耐药组与非耐药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具有耐药性,伏立康唑非野生型菌株所占比例最高。焦性没食子酸单独用药时,5组念珠菌中对光滑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且敏感组比耐药组的抑菌效果更加显著。焦性没食子酸联合唑类药物显著降低了光滑念珠菌唑类药物的MIC值,且耐药组比非耐药组的效果更加显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光滑念珠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联合治疗孢子丝菌病的疗效,评价两药体外联合对申克孢子丝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的抗菌活性.方法 口服伊曲康唑200mg/d和特比萘芬250mg/d治疗孢子丝菌病;体外联合药敏试验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计算分数抑菌浓度(FIC)指数判定两药相互作用具有协同、拮抗或无关作用.结果 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芒果苷与氟康唑合用对唑类耐药白念珠菌协同抗真菌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试芒果苷协同氟康唑对22株耐药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80;时间-杀菌曲线探究两药联用对4株耐药白念珠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药物生长抑制实验实验探究不同浓度芒果苷和不同浓度氟康唑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药效;通过实时定量RT-PCR检测两药联用时耐药基因CDR1、CDR2、MDR1表达水平。结果芒果苷联合氟康唑可产生协同抗唑类白念珠菌作用,协同指数(FICI)0.5;两药合用对白念珠菌生长可产生抑制作用;两药合用降低耐药基因CDR1表达水平。结论芒果苷与氟康唑合用可产生协同抗唑类耐药白念珠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在体外试验中是否影响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以了解糖皮质激素与抗真菌药物直接作用于念珠菌时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方法 用微量液体培养基稀释法分别测定26株白念珠菌与地塞米松(0.2mg/ml)共同孵育前、孵育24~48h及7d时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并作对照。结果 白念珠菌与地塞米松孵育24~48h后、孵育后第7d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MIC值升高,分别与孵育前的MIC值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孵育24~48h后的MIC与孵育后第7d的MIC无统计学差异;白念珠菌与地塞米松共同孵育24~48h后两性霉素B的MIC值也较孵育前升高,但第7d的MIC值与孵育前无差异。结论 地塞米松可增加三种抗真菌药物对于白念珠菌的MIC,但三种抗真菌药物间存在差异,表明地塞米松对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活性有拮抗作用,但没有时间依赖性,地塞米松对于两性霉素B的影响较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小,且影响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4.
FAD结合的氧化还原酶编码基因FADB (GenBank ID:Afu4g14630)的编码产物在烟曲霉中为一种与FAD结合的氧化还原酶,可能参与真菌的呼吸。为了探究其具体功能,本研究通过克隆烟曲霉FADB基因,构建烟曲霉FADB基因的敲除株,了解该基因对烟曲霉药物敏感性、渗透压、氧化压力物质敏感性的作用机理。采用高通量基因替换方法构建出FADB基因的敲除盒,筛选出符合的烟曲霉FADB敲除株ΔFADB。观察该突变株与野生株AF293对药物敏感性、氧化压力、渗透压物质敏感性的变化。利用E-test法检测ΔFADB对3种唑类药物(泊沙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结果证实ΔFADB对泊沙康唑的敏感性明显提高。在渗透压和氧化压力的培养试验中,与野生株AF293相比较,ΔFADB对氧化剂D-山梨醇和甲萘醌更敏感。加入泊沙康唑后,ΔFADB比野生株AF293产生的活性氧更多。说明烟曲霉FADB基因参与泊沙康唑抗烟曲霉机制并起到一定作用,该基因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抗真菌药物杀伤真菌的作用机制之一,本研究为烟曲霉唑类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试验探讨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单独及联合应用对54株暗色孢科真菌的体外相互作用。方法应用美国国家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的M38-A方案。菌悬液终浓度为(0.4~5)×106CFU/ml,孵育温度35℃,培养时间5~7d。各药单独和联合应用时的MIC值均为与生长对照孔相比100%生长抑制的最低药物浓度;药物间相互作用用分数抑菌浓度(FIC值)表示;FIC<1认为有协同作用,1≤FIC<2认为有相加作用,FIC=2认为无相关性,FIC>2认为有拮抗作用。结果单独用药时特比萘芬在紧密着色霉、裴氏着色霉、卡氏支孢霉和疣状瓶霉组中MIC的几何均数分别为0.198μg/ml,0.372μg/ml,0.215μg/ml,0.456μg/ml,伊曲康唑在紧密着色霉、裴氏着色霉、卡氏支孢霉和疣状瓶霉组中MIC的几何均数分别为0.232μg/ml,0.323μg/ml,0.186μg/ml和0.315μg/ml。体外联合用药时二者MIC几何均数低于其单独应用时的MIC值。在54株受试菌中,联合用药时协同作用为29.6%(16/54),相加作用为68.5%(37/54),拮抗作用为1.9%(1/54)。结论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联合应用时表现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很少菌株表现拮抗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伊曲康唑和羟基伊曲康唑对临床常见深部感染真菌的体外敏感性,并对两者抗菌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酵母菌分离自血液和无菌体液标本,曲霉菌分离自气管插管吸取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保护性毛刷;酵母菌采用显色培养基和API 20C鉴定到种,曲霉菌用乳酸酚棉兰压片镜检鉴定到种;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全国10家医院共收集到338株真菌,包括念珠菌281株,曲霉菌37株,新生隐球菌18株和其他酵母菌2株。伊曲康唑(ITZ)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敏感率分别为83.8%,70.8%,78.6%,38.5%;50%以上克柔念珠菌为剂量依赖性敏感;伊曲康唑对光滑念珠菌敏感性较差;而对于新生隐球菌、黄曲霉和烟曲霉的MIC50/MIC90分别为0.5/0.5、1/1、1/1μg/mL;羟基伊曲康唑与伊曲康唑有相似的抗菌活性。结论伊曲康唑对大部分深部感染真菌的敏感性较好,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株增多;伊曲康唑主要代谢产物有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皮肤癣菌在伊曲康唑作用下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应用美国CLSI制订的标准M38-A方案进行伊曲康唑对皮肤癣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将伊曲康唑作用前后的皮肤癣菌分别制成标本,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伊曲康唑作用于皮肤癣菌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菌丝变得弯曲、短粗,顶端和局部出现膨大;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菌丝变得弯曲、短粗、干瘪,顶端和局部出现膨大,有不规则分支,表面粗糙,有大小不等的凹陷;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菌丝变得皱缩,有凹陷,双层细胞壁结构消失或不完整,细胞膜不连续,皱缩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及胞浆内出现许多小的高电子密度颗粒,细胞器也变得不清晰。结论伊曲康唑使皮肤癣菌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我国临床球形孢子丝菌菌丝相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同时对比我国不同地区菌株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将重庆、吉林、北京地区既往基因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菌的100株临床菌株接种于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25℃恒温培养7d获得菌丝相。依据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制定的M38-A2方案,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菌丝相对碘化钾、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质控菌株为近平滑念菌ATCC22019。结果碘化钾体外无抗真菌活性,特比萘芬MIC几何均值为0.14μg/mL,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 MIC几何均值分别为0.79μg/mL和0.63μg/mL,氟康唑MIC几何均值为45.89μg/mL。发现7株对伊曲康唑耐药菌株,吉林地区相对较多,但不同地区菌株的药物MI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化钾无体外抗真菌活性,我国临床球形孢子丝菌对特比萘芬最敏感,其次为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氟康唑敏感性最差,不同地区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deABC外排泵在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imi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RAB)和亚胺培南敏感株(imipenem-sensitiv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AB)各30株。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s, MIC),加入外排泵抑制剂PAβN检测外排泵表型;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RT-qPCR)分别检测adeB基因阳性率及相对表达量。DNA重组技术将adeABC-RS基因转入adeB阴性的ISAB,测定MIC变化。结果 IRAB对多黏菌素B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46.7%,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IS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0%IRAB外排泵表型阳性,而ISAB全阴性。基因检测显示IRAB的adeB阳性率和相对表达量均高于IS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重组证实,将adeABC-RS基因导入ISAB中,亚胺培南MIC提高64~128倍。结论 IRAB往往表现为多重耐药,AdeABC外排泵是导致其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是导致曲霉病的最常见病原体,唑类药物如伊曲康唑、泊沙康唑和伏立康唑是治疗曲霉病的一线药物。近年来,随着唑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全球范围内的烟曲霉耐药率迅速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烟曲霉唑类耐药机制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cyp51A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构象的变化[2-3]。常见的耐药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分离培养的耐药检测、质谱、NGS技术和PCR技术。烟曲霉耐药机制的研究及耐药菌的鉴定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临床或文献报道的烟曲霉唑类耐药机制及检测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