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周易  黄雨晴  叶松 《微生物学报》2023,63(10):3987-399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清郁和降汤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1组为假手术组,剩余5组大鼠采用“前胃结扎+外置幽门部分结扎术”手术造模方法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造模2周后将术后全部存活的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予高剂量清郁和降汤)、中药中剂量组(予中剂量清郁和降汤)、中药低剂量组(予低剂量清郁和降汤)、西药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每组6只。于术后第15天开始灌胃,其中假手术组及对照组予蒸馏水灌胃,其他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持续灌胃14 d后将所有大鼠处死后进行取材。以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食管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其肠道黏膜的菌群构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大鼠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肠道菌群多样性较低的情况,B组(对照组)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占比减少,变形菌门占比增多,且假单胞菌属、青枯菌属等细菌增多。低、中、高3种浓度的清郁和降汤均能够提升RE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拟杆菌门及厚壁菌门,降低变形菌门的占比,从属水平上看,清郁和降汤能够提升大鼠肠道中拟杆菌属、乳杆菌属、瘤胃球菌属、颤螺旋菌属、双歧杆菌属和狄氏副拟杆菌属等益生菌占比。以D组(中剂量组)对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提升最为明显,其效果最接近假手术组。特征微生物方面,B组以变形菌门为特征性微生物,D、E两组出现了放线菌门及拟杆菌门下属细菌为特征微生物的情况,在门水平与F组相同。【结论】清郁和降汤能够有效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其机制可能与改变RE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有害菌、提升益生菌的占比和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明确中药金汁的菌群结构和数量,阐明金汁和粪菌移植液的菌群差异。方法 课题组在福建省泉州市花桥慈济宫采集了金汁样本9份,在宁夏标准粪菌移植库制备粪菌移植液9份。采用宏基因组学16S rRNA技术对9份金汁和9份粪菌移植液样本的菌群进行检测。结果 金汁和粪菌移植液在门、纲、目、科、属和种等不同生物学等级进行对照研究,发现丰富度差异较大的10个菌属,金汁中的变形菌从门、纲、目、属和种等不同层级的丰富度均高于粪菌移植液(t=2.647 1,P=0.003 2)。金汁中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梭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丰富度明显低于粪菌移植液(t=2.824 9、2.782 1、3.684 5、2.735 4,均P<0.01,)。结论 中医金汁的菌群生物学特征明显不同于现代的粪菌移植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舍得老酒对大鼠肠屏障功能及其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方法 将28只SPF级180~220 g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n=7):对照组、乙醇组、舍得老酒1组及舍得老酒2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酒精(7.6 mL/kg)及舍得老酒(3.8 mL/kg和7.6 mL/kg 2个剂量),连续灌胃4周。检测结肠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水平,血清炎症相关分子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免疫细胞水平;采用测序检测粪便肠道菌群构成。结果 乙醇组大鼠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水平较低,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较高,白介素10浓度较低,而舍得老酒2个剂量组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乙醇对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不良反应。舍得老酒7.6 mL/kg剂量组可能通过降低CD4+T细胞比例而减少炎症的发生。舍得老酒3.8 mL/kg组大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高于其他3组。4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具有一定差异,门水平上,乙醇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其他组高,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F/B)低于其他3组;属水平上,乙醇组Ruminiclostridium_6、Prevotella_9及Lachnospiraceae_NK4A1...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暴露低压低氧不同时间以及移植高原鼠兔、高原鼢鼠肠道菌群后暴露低压低氧环境是否会影响SD大鼠海马组织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 protein, Aβ)、tau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的表达水平,首先将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压低氧组和低压低氧处理组,低压低氧组根据暴露低压低氧时间又分为第1、3、7、15、28天组,低压低氧处理组则根据处理因素分为低压低氧对照组、低压低氧+抗生素处理组、低压低氧+抗生素+鼢鼠菌处理组、低压低氧+抗生素+鼠兔菌处理组、低压低氧+抗生素+SD大鼠菌处理组(10只/组),共11组;然后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常氧组和低压低氧组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Aβ、tau及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常氧组相比,低压低氧组从第3天开始海马组织CA1区的神经细胞排列疏松紊乱,细胞核固缩明显,并具有时间依赖性;Aβ、tau蛋白水平分别从低压低氧暴露第7天、3天开始显著升高,并随低压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升高,其中以tau蛋白升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肥胖抑郁大鼠模型建立并对比研究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CUMS经典造抑郁方法建立肥胖抑郁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组)、单纯肥胖组(F组)、单纯抑郁组(Y组)和肥胖抑郁组(FY组),整个造模持续5个月,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来评估大鼠抑郁样行为,检测模型鼠血清雌激素水平和血脂4项,并采集各组大鼠粪便样品,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和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分析测序结果,比较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结果 高脂饮食和CUMS方法成功制作肥胖抑郁鼠模型,肥胖和肥胖抑郁雌性大鼠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而雄性各组间雌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雌雄鼠的FY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别,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B/F比值下降,且雄鼠肥胖抑郁B/F值只有雌鼠的一半左右。在属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雌雄鼠FY组和F组肠道菌群中Blautia等8个菌群变化一致,但是雌性与雄性在拟杆菌属等各有少量菌群的变化不一致。雌雄肥胖抑郁模型中,肠道菌群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组成出现差异,G+的构成,雌性和雄性均由由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构成,但构成比例不一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适量饮酒对大鼠肠道菌群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与血脂水平相关性。方法 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乙醇组、低剂量白酒1组及低剂量白酒2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酒精(1.83 g/kg)、白酒(1.83 g/kg和3.66 g/kg两个剂量),连续灌胃30 d。检测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采用16S rDNA测序分析各组肠道菌群差异菌种并分析肠道菌群与血脂水平相关性。结果 实验表明适量饮用白酒组较乙醇组可降低大鼠血清TG和TC水平。16S r DNA测序分析显示适量饮酒组较乙醇组可增加肠道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05)、罗氏菌属(Roseburia)、别样棒菌属(Allobaculum)及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相对丰度。其中Desulfovibrio与TG和TC水平呈负相关,Ruminococcaceae_UCG-005和Allobaculum与TC水平呈负相关,Roseburia与HDL水平呈负相关,Faecalibaculu...  相似文献   

7.
早期灌喂母源粪菌对新生仔猪肠道菌群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雪  任二都  苏勇 《微生物学报》2018,58(7):1224-1232
【目的】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在人类肠道疾病治疗中有较多应用,但在干预新生仔猪肠道菌群上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旨在研究早期母源粪菌移植对新生仔猪肠道菌群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一窝12头杜长大新生仔猪,随机分为粪菌处理组(feces treatment,FT)和对照组(control,CO)。FT组仔猪出生后1–5 d每日灌注母源粪菌接种液,CO组灌注等量生理盐水。于1、3、5、7、10、14、18和22日龄采集仔猪粪样,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仔猪粪便菌群。【结果】灌喂母源粪菌有增加仔猪肠道菌群丰富度的趋势;主坐标分析显示,两组仔猪粪样菌群结构簇并未分开,并在18和22日龄时靠近母猪粪样菌群结构簇;随日龄增加,两组仔猪肠道中的变形菌门丰度均显著降低,而厚壁菌门的丰度显著增加,且从10日龄起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之和约为90%;与对照组相比,灌喂母源粪菌增加了10日龄时Escherichia-Shigella的丰度,而降低了18日龄时该菌属的丰富度,18日龄时肠球菌属和普氏菌属的丰度则显著增加。【结论】1–3日龄口服灌喂母源粪菌液并不能影响仔猪肠道菌群的定殖,这一阶段主要受母体微生物结构的影响;灌喂粪菌液对仔猪肠道菌群定殖的影响最多持续10–14 d;而且仔猪在22 d左右,肠道菌群结构逐渐趋同于母猪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和百令胶囊对自然衰老SD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衰老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铁皮石斛高(400 mg/kg)、中(200 mg/kg)、低(100 mg/kg)剂量组及百令胶囊组(40 mg/kg)、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对各组大鼠连续灌胃8周。在灌胃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的新鲜粪便,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粪便菌群,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CoA和韦恩图分析结果显示铁皮石斛和百令胶囊使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铁皮石斛高剂量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菌群数量增多,Patesci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菌群数量减少,并且铁皮石斛高剂量组增加了肠道菌群种类的丰富度,如新增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百令胶囊组肠道菌群组成差异不显著,在原菌群的基础上调整其组成比例,表现为厚壁菌门数量增多,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数量减少。结论铁皮石斛和百令胶囊对自然衰老大鼠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不同剂量的铁皮石斛对肠道菌群有不同的调节作用。铁皮石斛高剂量组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可增加有益菌的丰度,降低有害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抗生素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方法在雄性SD大鼠的饮用水中添加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新霉素、杆菌肽和游霉素),饮用1周后,收集粪便并提取细菌基因组DNA,PCR扩增r DNA的V4区特定序列,用Illumina Mi Seq平台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大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样品的菌群多样性显著下降(P0.05)。克雷伯菌属、理研菌科等菌群百分比显著增高,乳杆菌属、拟杆菌目(S24-7)等菌群百分比显著下降。结论饮用抗生素的大鼠肠道菌群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对绝经综合征抑郁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多样性和基因功能进行分析,探讨肠道菌群与绝经综合征抑郁发生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的绝经综合征抑郁患者19例为观察组(A组),同期绝经综合征患者10例为对照组(C组)。利用16S r DNA基因测序法对患者肠道菌群进行物种注释分析和功能比较,统计两组肠道菌群分布、多样性和基因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组肠道菌群差异明显。GraPhlAn物种组成图显示,患者肠道菌群总体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组成。在门水平,与C组相比,A组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高。在属水平,与C组相比,A组拟杆菌属、小杆菌属、巨单胞菌属、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相对丰度较高,而Gemmiger、布劳特菌属、普雷沃菌属、粪球菌属、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偏低。进一步在属水平上选取了10种相对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菌群(P<0.05):韦氏球菌属、消化球菌属、巨单胞菌属、史雷克菌属在A组的相对丰度较高(P<0.05),柯林斯菌属、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燕麦β葡聚糖(oat β glucan,OG)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链脲佐菌素(65mg/kg·BW)一次性腹腔注射方式构建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低、中、高燕麦β葡聚糖干预组(分别用0.275、0.55、1.1g/kg·BW燕麦β葡聚糖灌胃),每组8只。另取16只大鼠行假手术并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燕麦β葡聚糖对照组(0.55g/kg·BW 燕麦β葡聚糖灌胃)。饲养8周,在第8周末采集血液、尿液和粪便,进行血糖、肾功能检测,用HE染色进行肾脏形态学观察,16S rDNA检测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高剂量燕麦β葡聚糖能显著降低DN大鼠血糖(P<0.05),低、中剂量燕麦β葡聚糖能显著降低DN大鼠血尿素氮、肌酐;中、高剂量燕麦β葡聚糖能降低DN大鼠的尿酸/肌酐比值(P<0.05);高剂量燕麦β葡聚糖对DN大鼠的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和基底膜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形、脱落,系膜细胞增生有显著改善作用;高剂量燕麦β葡聚糖能显著升高DN大鼠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P<0.05)。结论:燕麦β葡聚糖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增加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及升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这可能是其延缓DN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豚鼠皮肤变态反应模型,并使用YNS益肤面霜对皮肤变态反应模型进行干预,探讨这种面霜对改善及修复受损皮肤的作用及其对豚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豚鼠24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阳性组、化妆品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致敏接触后进行激发反应。提取4组豚鼠粪便标本DNA,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构成。结果 治疗组豚鼠皮肤致敏率为16.7%。益肤面霜治疗对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影响不大,但有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值(F/B)及粪球菌属(Coprococcus)相对丰度的趋势,有利于皮肤变态反应豚鼠肠道菌群组成的恢复。结论YNS益肤面霜对皮肤具有改善及修复作用,并对豚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雌马酚(Equol)是肠道中特定细菌转化大豆异黄酮的产物,与其前体大豆苷元(Daidzein)相比,雌马酚具有更强的生物学活性。【目的】研究口服雌马酚产生菌对大鼠转化大豆苷元能力的可能促进作用及内源雌激素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可能影响。【方法】使用平均体重为211±9g的卵巢摘除和假手术雌性大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为5组,并灌胃蒸馏水、雌二醇、大豆苷元、雌马酚和大豆苷元+雌马酚产生菌ZX7。【结果】从灌胃第2天开始,接受大豆苷元后大鼠粪样中始终具有较高水平的雌马酚,显著高于对照和雌二醇组(P<0.01);灌胃大豆苷元+雌马酚产生菌ZX7的大鼠和直接灌胃雌马酚的大鼠在粪样雌马酚含量上十分接近;DGGE图谱的PCA分析显示,卵巢摘除大鼠和假手术大鼠粪便菌群存在明显差异;大鼠粪便拟杆菌门细菌数量与粪样中雌马酚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大鼠肠道固有菌群中可能存在能够将大豆苷元转化为雌马酚的细菌,利用外源菌株改变大鼠雌马酚产生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不同的内源雌激素水平可能影响大鼠肠道菌群结构,拟杆菌门细菌可能在大豆苷元的生物转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广西不同健康状况百岁老人肠道菌群的特征。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广西长寿地区按年龄收集不同健康状况的21对百岁老人粪便和血样标本,同时收集个体一般信息和食物摄入信息;使用标准量表测量身体机能和认知功能(MMSE),测定血生化指标,采用16S rRNA的V4–V5区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 非健康组百岁老人较健康组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t=3.987、 4.000、 3.703,均P<0.001);健康组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中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丰度显著高于非健康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显著低于非健康组;健康组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中别样杆菌属(Alistipes)、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气味细菌属(Odoribacter)、厌氧菌属(Anaerotruncus)、丁酸单胞菌属(Butyricimonas)丰度显著高于非健康组;非健康组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中拟杆菌纲(Bacteroidia)、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拟杆菌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过膳食饲喂高脂饲料诱发的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 24只SD(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连续饲喂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42 d,并于第0、9、18、30和42天采集大鼠粪便,应用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和q-PCR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第42天时A、B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值(TC)分别为(2.01±0.14)mmol/L、(5.16±0.22)mmol/L,B组TC水平较A组明显增高(P〈0.05)。DGGE电泳图谱显示B组42 d时肠道菌群构成较0 d时变化显著,而A组不同时期肠道菌落构成无明显差异。q-PCR定量结果显示,随着饲喂高脂饲料天数的增加,B组小鼠肠道内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较0 d明显降低(P〈0.01),而拟杆菌门数量呈递减趋势且趋势比较平缓;梭菌属呈递增趋势且增幅相对拟杆菌门的变化较大。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会进一步促进高脂血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罗伊乳杆菌DSM 17938对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抗生素暴露组(A组)和益生菌干预组(B组),每组12只。A组在出生后第2天(postnatal day 2,PND2)~PND6给予罗氏芬灌胃,2 h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胃;B组同期给予罗氏芬灌胃,2 h后给予罗伊乳杆菌DSM 17938灌胃。PND7及PND42,2组大鼠中各处死6只,取空肠、结肠黏膜及其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 V4区二代测序;PND42空肠、结肠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用Image Pro Plus 6.0测量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结果PND42时,A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B组。2组大鼠空肠、结肠未见明显炎症等改变,2组间空肠、结肠黏膜绒毛及隐窝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ND7时,2组大鼠空肠、结肠菌群多样性及门水平菌群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属水平上,A组、B组大鼠空肠菌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大鼠结肠菌群中乳杆菌属明显增加。PND42时,与A组大鼠比较,B组空肠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明显降低,Beta多样性差异明显,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柔膜菌门及广古菌门比例明显降低,厚壁菌门比例明显增加,属水平上假单胞菌属、乳球菌属、厌氧芽胞杆菌属、芽胞杆菌属、瘤胃球菌属、Dechloromonas及普氏菌属比例明显降低,乳杆菌属比例明显增加;结肠菌群Shannon指数明显增加,Beta多样性差异明显,门水平上拟杆菌门、疣微菌门比例明显增加,厚壁菌门比例明显降低,属水平上不动杆菌属、葡萄球菌属、金黄杆菌属及Facklamia比例明显降低,Akkermansia、瘤胃球菌属、普氏菌属及拟杆菌属比例明显增高。结论预防性应用罗伊乳杆菌DSM 17938可纠正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对大鼠发育期肠道菌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86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35例)和非冠状动脉病变组(51例)。检测所有患儿的肠道菌群多样性[肠道菌群丰度(Ace指数)、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肠道菌群构成比例[门水平(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属水平(乳杆菌属、拟杆菌属、韦荣球菌属)],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Ace指数大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Shannon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肠道厚壁菌门占比低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拟杆菌门占比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肠道变形菌门占比比较无差异(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肠道乳杆菌属占比、韦荣球菌属占比均低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肠道拟杆菌属占比比较无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道Ace指数、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乳杆菌属、韦荣球菌属均是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其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为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增加患儿的临床获益提供依据,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母乳和混合喂养方式对西安地区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收集24例0~2月龄西安地区健康婴儿粪便样本,根据婴儿的喂养方式,将样本分为母乳喂养组(17例)和以奶粉为主的混合喂养组(7例)。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肠道菌群进行测序,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菌群差异的影响。结果 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样本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混合喂养组(t=4.886, P<0.05; t=6.855, P<0.05), 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混合喂养组(t=2.126,P<0.05)。门水平上,2组样本均以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但比例存在差异。相比混合喂养组,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样本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升高(U=6,P<0.05;U=0,P<0.05),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显著降低(U=24,P<0.05;U=16,P<0.05)。属水平上,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样本双歧杆菌相对丰度(72.04%)显著升高,同时发现罗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也高于混合喂养组(U=17,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慢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及菌群丰度结构变化,探讨肠道微生态失衡与慢性肝病的关联。方法 收集高原地区90例慢性肝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乙肝后肝硬化30例、原发性肝癌30例)及25例健康人的粪便,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探讨慢性肝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物种多样性以及不同分类水平上肠道菌群组成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较健康人显著降低(Z=1.462,P=0.005),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慢性肝病患者与健康人肠道菌群组成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r=0.122,P=0.020);对慢性肝病组与健康组进行组间肠道菌群差异性分析,发现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在慢性肝病组中富集(Z=1.065,P=0.043),慢性肝病组内比较发现拟杆菌门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相对丰度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属水平上,粪杆菌属在慢性肝病组中富集(Z=1.092,P=0.032),而肠球菌属分布减少(Z=1.398,P=0.036),同时慢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中一些潜在致病菌如链球菌属、韦荣...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研究模拟海拔5000 m低压低氧环境下,不同低氧暴露时间对小鼠肠道组织结构、免疫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000 m高度,构建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低氧模型,随机分为1、3、5、7、14和30 d低氧组及其常氧对照组,每组6只常规饲养,记录体重。在对应时间点取材,HE染色制作小鼠回肠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小鼠肠道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浆免疫因子IL-6、IL-22和TNF-α水平,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常氧对照组相比,各低氧组小鼠体重均显著降低(P<0.05)。小鼠回肠组织HE 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低氧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肠上皮绒毛缺损,淋巴细胞增多等变化,且7、14 d组低氧组小鼠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常氧组相比,7 d低氧组小鼠血浆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14 d低氧组小鼠血浆IL-6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相应的常氧组对比,低氧组TNF-α和IL-22的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各低氧组间出现差异。不同低氧时间组与其常氧对照组的肠道菌群构成具有显著差异;在菌属水平上,低氧组中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颤螺菌属(Oscillospira)、拟杆菌属(Bacteroides)、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和臭气杆菌属(Odoribacter),相对丰度较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免疫因子与肠道菌群相关分析表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与IL-6、IL-2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7,P<0.05;r=0.27,P<0.05)。结论:模拟海拔5000 m低压低氧环境显著改变C57BL/6小鼠肠道组织结构及其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组成,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免疫因子水平显著相关,这些变化与低氧暴露时间相关,是小鼠低氧应激响应肠道功能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