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86例中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 = 48例)和对照组(n = 38例)。观察组患者在早期肠内营养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早期肠内营养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基础疾病、原发疾病(包括肺内和肺外)、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氧合指数、机械通气天数、脱机拔管成功率、ICU以及总的住院天数、28 d病死率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10.34±2.16)d vs (14.63±3.27)d,P = 0.020]。观察组患者脱机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70.83% vs 63.16%,P = 0.038)。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5.34±3.28)d vs (18.68±3.54)d,P = 0.030]。观察组患者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22.92% vs 26.32%,P = 0.035)。相关性分析提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与患者的机械通气天数(r = −0.489,P = 0.039)和病死率(r = −0.312,P = 0.042)均存在相关性。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结论

相比单一予以早期肠内营养,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ARDS患者更有利于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王梅  王冬英  寿嫣妮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11):1330-1333, 1337
目的

研究益生菌辅助四联疗法对H. pylori感染患者根治效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H. pylori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 80)和观察组(n = 80)。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铋剂四联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H. pylori根除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上腹痛、上腹胀、嗳气、纳差)、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 pylori根除率(95.00%)高于对照组(82.5%),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同时观察组患者上腹痛、上腹胀、嗳气、纳差等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升高,而对照组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IL-8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标准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可显著提高H. pylori感染患者H. pylori根除率,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肠道菌群分布,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微生态制剂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平喘药物、抗炎药物和止咳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以及相关免疫指标(IL-8、TNF-α、CD4+细胞、CRP)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喘息、咳嗽、肺部喘鸣音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IL-8、TNF-α、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肠道菌群及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将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0)、实验组(n = 20)及治疗组(n = 20),对照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和治疗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治疗组小鼠给予益生菌治疗,于治疗后第1、2和4周对3组小鼠进行各指标检测。采集小鼠粪便标本检测其肠道菌群数量;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小鼠全身脂肪含量;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肝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TING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的表达。

结果

与实验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肠道菌群得到改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升高,肠杆菌、肠球菌及白假丝酵母数量降低(均P<0.01);治疗组小鼠脂肪含量降低(P<0.01),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及STING表达量显著降低(均P<0.05),F4/80+在肝脏组织中的比例明显降低(P<0.01)。此外,与实验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6、干扰素β表达水平及磷酸化NF-κB p65水平显著降低,JNK-p46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

结论

益生菌可能通过抑制STING-TBK1-NF-κB通路改善肠道菌群,从而改善HFD诱导的NAFLD。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片联合益生菌对高血压伴肥胖患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

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400例高血压伴肥胖患者。随机法分组:对照组(200例)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研究组(2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益生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和肠道菌群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DBP、SBP、CRP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乳杆菌、拟杆菌及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肠杆菌及肠球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623,P = 0.430)。

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益生菌治疗高血压伴肥胖可提升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肠道紊乱菌群,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益生菌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PSC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tDCS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tDCS联合益生菌治疗。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肠道菌群、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和MMSE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67% vs 78.67%,χ2 = 12.482,P<0.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50,P = 0.699)。

结论

tDCS联合益生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肠道菌群状态,且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微生态免疫营养剂(microecological immune nutrients,MIN)联合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应用MIN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炎症指标水平、免疫功能变化、肠道菌群变化,分析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SOFA和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SOFA和APACHE 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CRP和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G、IgM和IgA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G、IgM和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检出数量均较入院时升高,葡萄球菌检出数量减少,观察组升高或减少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MIN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SOFA和APACHE Ⅱ评分,提高免疫因子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肠道微生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反复着床失败患者应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对子宫内膜容受性(ER)和阴道微生物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ART反复着床失败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 = 50)和对照组(n = 5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比较两组的性激素水平(雌二醇、孕酮),内膜容积、子宫内膜厚度、血管血流指数(VFI)、内膜血流指数(FI)和阻力指数(RI)等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阴道pH值、阴道菌群检出率和乳酸菌数量。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血管血流指数、内膜血流指数和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和血管血流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1)和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菌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菌群检出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菌群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pH值均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观察组阴道pH值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阴道乳杆菌正常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持续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ART反复着床失败患者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和阴道菌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观察两种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EN)对肝纤维化患者的营养效果及肝功能的改善情况。

方法

选择104例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排除肝硬化的慢性肝病患者, 并且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NRS2002)≥3分, 按入院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益生菌高活菌数酸奶+EN)54例和对照组(金双歧+EN)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开始启动肠内营养治疗, 观察组每日补充高活菌益生菌酸奶, 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液加金双歧口服。对比3周后两组患者胃肠道情况、炎性指标、肝功能各项指标、肝纤维化改善程度及营养状况。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使用益生菌制剂3周后, 胃肠道症状均有改善, 其中观察组恶心、呕吐、腹胀的改善较对照组恢复程度更好(P < 0.05), 腹泻、便秘的缓解两组差异不大(P > 0.05)。通过血浆炎性指标分析, 观察组IL-1β、TNF-α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 < 0.05), 血清ALT、AST、GGT、ALP较治疗前降低明显, 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LT、GGT、ALP的改善较好,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治疗3周后, 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显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LN、Ⅳ-C水平均有下降, 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 < 0.05), 但两组患者HA、PC-Ⅲ水平治疗前后均改变不明显, 与入院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肝功能的纠正和肠内营养治疗, 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增强, 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均有改善, 治疗3周后, 其中观察组血清ALB的提高较对照组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长期服用益生菌酸奶有助于改善慢性肝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 对早期肝脏纤维化有一定改善, 但是否有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仍需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口服微生态制剂预防早产低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入院的82例早产低体重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微生态制剂预防治疗。对比两组早产儿NEC发生率和手术率,干预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变化情况,肠道菌群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儿NEC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IgG、IgM、IgA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肠道细菌总数、球菌总数、杆菌总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7 d、14 d后,两组患儿体质量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患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口服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降低早产低体重新生儿NEC的发生率,促进早产儿肠道菌群稳定,增强患儿免疫能力,对改善早产低体重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及其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选择50例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对象基本资料、肠道菌群分布(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肠道菌群分布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2组对象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高血压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肠道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FPG、FINS、血清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肠道肠杆菌、肠球菌与FPG、HbA1c、FINS、TC、TG、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与HDL-C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肠道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与FPG、HbA1c、FINS、TC、TG、LDL-C均呈负相关,与HDL-C均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肠道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升高,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数量降低,且肠道菌群数量与糖、脂代谢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肠道菌群特征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2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进行检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应用FACScan流式细胞技术对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CD3细胞和CD4细胞进行检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粪便样本,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患者体内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拟杆菌数量进行检测。治疗前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记录患者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除比。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IL-9水平进行检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9细胞水平。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AST和AL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和NK细胞比例均有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CD3、CD4和NK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均较低,而拟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较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除比均有降低,且观察组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除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9水平和Th9细胞比例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IL-9水平和Th9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够改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而且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乳剂TPF-D联合微生态制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心肺功能及营养指标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乳剂TPF-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心肺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氧耗量(VO2)、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呼吸商(RQ)、每分钟通气量(VE)、NT-proBNP]、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应激性溃疡、腹胀、腹泻、胃潴留、便秘等)。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FABP和DAO水平低于对照组(t = 17.533、8.469,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WBC、CRP和PCT水平低于对照组(t = 14.997、18.710、23.197,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和ALB水平高于对照组(t = 8.083、7.292,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t = 3.86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O2、VCO2、RQ、VE和TN-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 = 3.923、12.569、7.292、3.095、10.079,均P<0.05)。观察组患者腹胀、腹泻、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 = 4.441、4.821、4.216,均P<0.05)。

结论

肠内营养乳剂TPF-D结合微生态制剂有利于改善AECOPD患者黏膜屏障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增强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益生菌对儿童重症肺炎合并腹泻的临床疗效,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武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合并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等肺炎标准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比较两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腹泻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23±1.18)d、(10.33±2.86)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7±1.13)d、(14.17±2.61)d。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0%、75.00%,其中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 = 7.908,P = 0.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2 h后两组患儿IL-6和TNF-α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IL-6[(18.93±4.15)ng/L]、TNF-α[(29.19±4.10)ng/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3.02±6.38)ng/L、TNF-α(46.18±6.1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益生菌可降低重症肺炎合并腹泻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改善胃肠功能,同时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丹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临床上丹参治疗NAFL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PF级别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葛根对照组、丹参组,每组8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以建立NAFLD模型;丹参治疗组及葛根对照组大鼠给予6.25g·kg-1·d-1的浓缩液每日1次灌胃;除了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高脂饲料喂饲4周。实验完全结束(第4周),各组大鼠禁食12~14 h,禁水2 h后,采血,收集肝脏组织,检测各组大鼠血脂(TC、TG、LDL-C、HDL-C)水平及肝功能(AST、ALT)、肝脏指数,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含量。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7、TNF-α水平;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RORγt基因表达。结果:连续4周喂养高脂饮食后,模型组大鼠肝脏发生脂肪变性,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丹参治疗组、葛根对照组大鼠TC、TG、LDL-C、ALT、AST水平及肝脏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成功复制NAFLD大鼠模型。丹参治疗组大鼠外周血Th17细胞含量、IL-6、IL-17水平、大鼠RORγt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及葛根对照组(P<0.05);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及葛根对照组;Treg细胞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及葛根对照组(P> 0.05);Treg/ Th17显著高于模型组及葛根对照组 (P<0.05)。结论:丹参通过降低血清中IL-6、IL-17、TNF-α水平,抑制RORγt基因表达,降低外周血Th17细胞含量,升高Treg细胞含量,调整Th17/Treg平衡,从而抑制NAFL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