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在多国多年居高不下,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在CRC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被许多学者所证实。专家一致认为,积极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可取的。CRC患者术前肠道菌群已经出现改变,术后肠道菌群失衡加重,化疗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失衡状态。肠道微生态的稳态对机体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作用。益生菌作为一种可调节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制剂,已显现出在CR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对益生菌在CRC患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在早期结直肠癌(CRC)根治术后的作用,并为此类患者提供一种术后康复支持疗法。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早期CRC根治术术后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肠道微生态复杂度及属水平相对丰度、肠道菌群OTU数量、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K细胞、CD3+T、CD4+T、CD4+/CD8+T均提高(P+T治疗前后相近(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K细胞、CD3+T、CD4+T、CD4+/CD8+T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肠道菌群OTU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结论 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改善早期CRC患者根治术后的细胞免疫水平,有效纠正早期CRC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增强早期CRC根治术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肠道微生态作为人体内最复杂、最庞大的微生态系统,与CRC密切相关。CRC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构成能调节CRC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综述旨在讨论CRC肠道微生物群的构成、微生物群相关致癌机制、微生物群作为CRC生物标志物的潜力,为临床应用肠道菌群治疗CRC提供新策略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聂源  朱萱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8):967-970, 984
肠道微生态是由数量巨大且结构复杂的肠道菌群与肠黏膜屏障组成,参与机体多种重要生理功能,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由于肠道与肝脏有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肠道微生态可通过肠―肝循环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来调节肝脏疾病的进展。肠道微生态失调与肝癌进展密切相关,肠道中关键功能菌可作为肝癌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的预测标记物与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将对肠道微生态在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基于肠道微生态理论的多种肝癌防治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刘伟  皮雄娥  王欣 《微生物学报》2016,56(10):1537-1543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诱导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生物活性肽,在机体抵抗病原入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肠道微生态研究炙手可热,抗菌肽与肠道健康的研究正广泛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抗菌肽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以用来评估机体肠道健康状态,从而监测抗菌肽表达水平来建立一种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的辅助诊断手段。本文围绕抗菌肽对肠道菌群结构和免疫影响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摘要:肝移植已成为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疾病的有效手段。由于“肝-肠轴”和“肝脏-微生态轴”的存在,肝移植术后感染和移植肝损伤与肠道微生态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综述了肝脏移植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大鼠肝移植中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肠道微生态变化、大鼠肝移植后移植排斥损伤与肠道微生态变化、大鼠肝损伤肝移植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互作关系,以及临床肝移植围手术期、术前术后等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同时,指出了临床肝脏移植与肠道微生态变化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肝移植后微生物标志物的鉴定及潜在的靶向微生物治疗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过敏性哮喘发病率的持续升高,人们开始注意到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会影响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与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紊乱密切相关。本研究主要综述近年来肠道菌群对过敏性哮喘发生的影响及机制,探讨影响肠道菌群定植的主要因素,以及微生态调节剂在过敏性哮喘等变应性疾病中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党参为生活中常用的药食两用药材,具有补益作用,其中党参多糖为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很多学者在研究党参多糖治疗肠道相关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近期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能是党参多糖治疗相关肠道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因此,本文就党参多糖对肠道微生物调节及肠道疾病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党参多糖作为益生元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和治疗肠道相关疾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态是指肠道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1]。生命早期一般指自母体妊娠阶段开始算起至出生后2岁内(近1 000天),这段时间的生命生长发育对于整个生命周期至关重要。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生命早期健康肠道微生态的建立对婴儿各系统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因各种因素导致的肠道微生态改变或结构异常与生命早期婴儿发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相关疾病息息相关。本研究将综述生命早期肠道微生物来源、健康肠道微生态建立的相关因素及其生理作用,以及因不健全或紊乱的肠道微生态而引起的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0.
植物多糖对肠道微生态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许多研究表明植物多糖作为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比例、促进肠黏膜修复、增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表达及调节细胞因子水平等作用。除此以外,植物多糖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作用效果好等优势。本文归纳了近年来报道的具有肠道微生态调节功能的植物多糖及其研究方法和作用机制等,希望为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作为2型糖尿病后期最常见和最具代表性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不仅是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当今的临床研究和诊断方法已不能满足疾病年轻化的需要。故寻找更为快捷、全面和准确的早期诊断指标及缓解后期病情进一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现有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肠道微生态紊乱与D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故本文就肠道微生态紊乱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肿瘤相关微生物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主要涉及细菌、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菌致癌途径及其在肿瘤诊断及治疗意义等方面。随着微生物检测手段的飞速发展,人们发现,肺部具有独特的微生态,越来越多的研究在求证肺部微生态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联系。肺癌目前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寻求早期筛查、干预、诊治手段是目前攻克肺癌的重点和难点。肺癌患者的肺微生态有其特征性改变,微生物可能通过产生细菌毒素和其他炎性因子而影响肺癌的发生及发展。本文对肺微生态与肺癌相关性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人体肠道内生存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它们在维持人体健康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库”及“隐藏的器官”。近年来,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及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MetaHIT)的实施,关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逐渐走向高潮,其中肠道菌群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显露出来。胆管癌作为一种预后极差且发病率逐渐升高的消化系肿瘤,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特别是细菌逆行性感染及肠道微生态失衡在胆管癌病情进展中的作用应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就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及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检测方法及研究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

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的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研究的英文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分析软件VOSviewer分析发文国家、机构、作者和本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方向。

结果

共检索到848篇文章。美国的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是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相关文章发表最多的机构。国外学者Bajaj JS在该领域发文量最高。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相关研究在《Hepatology》上的发表数量最多,为48篇。研究热点可概括为肝性脑病、代谢性肝病、菌群失衡与炎症感染等。

结论

通过对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研究热点和新兴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为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的研究人员及研究单位提供了研究方向及潜在合作可能。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是由多因素引起的终末期肝病,也是导致慢性肝病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微生物相关多组学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内毒素等在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中发挥主要作用,但这些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影响肝硬化发展的机制依然不明确。因此,根据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肝硬化关系的研究,本文重点介绍几种研究比较深入的微生物代谢物以及其影响肝硬化发展的潜在的作用机制,并简要介绍微生物代谢物治疗肝硬化的方法,以期为肝硬化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昆虫微生态领域研究的发展,昆虫肠道菌群组学研究越来越受关注。由于昆虫肠道菌群种类繁杂、数量巨大、功能多样,因此,其组学研究方法的选取至关重要,与研究是否科学、高效及合理密切相关。常见的昆虫肠道菌群组学研究方法包括宏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培养组学及多组学技术。昆虫肠道菌群在与宿主长期共同进化中对宿主的营养代谢、生长发育、保护防御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其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昆虫肠道菌群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将从昆虫肠道菌群的概述、组学研究方法的选择、昆虫肠道菌群的功能及应用4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总结,为昆虫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7.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与免疫、神经炎症、感染和精神等因素有关。其临床特征主要是长期(6个月以上)的极度疲劳感伴肌肉和关节疼痛、头痛、淋巴结肿痛、喉咙痛、光敏感、直立后不适以及流感样症状等,可累及多系统。CFS诊断必须排除其他疾病,因为对CFS的病因所知甚少,并且这种疾病缺乏明确的生物标记物,所以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目前许多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失调在CFS中的具体表现,以及肠道微生态干预在缓解疲劳、睡眠和注意力障碍等症状的决定性作用。本综述复习了关于肠道菌群失调和CFS关系的研究,总结肠道菌群在CF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加深临床工作者对CFS的认识,便于尽早诊断,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复杂微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其作用并不是局限于局部而是作用于全身, 通过影响宿主的代谢、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等, 在乳腺疾病如乳腺癌和乳腺炎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乳腺癌的发生机制与炎症及免疫等密切相关, 而肠道菌群通过改变宿主微生态, 直接参与机体的生理过程和免疫系统的发育。此外, 肠道菌群可通过改变肠黏膜通透性影响炎症发生。因此近年来肠道菌群与乳腺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总结近3年的文献, 从中西医角度对肠道菌群与乳腺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