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万振淼  肖慜  林鑫  李兰娟  李启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3,35(11):1343-1349, 1354

人体微生态是微生物与宿主在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在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消化系统微生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肠道,而胆道系统可能存在独特的微生态体系,它们与胆道系统的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研究人员探讨了胆道的微生物群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Oddi括约肌受损、胆总管结石复发、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胆道肿瘤等肝胆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关系。本文从健康人群、肝移植供肝者的胆道及以上疾病着手,对胆道微生态的相关研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肿瘤相关微生物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主要涉及细菌、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菌致癌途径及其在肿瘤诊断及治疗意义等方面。随着微生物检测手段的飞速发展,人们发现,肺部具有独特的微生态,越来越多的研究在求证肺部微生态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联系。肺癌目前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寻求早期筛查、干预、诊治手段是目前攻克肺癌的重点和难点。肺癌患者的肺微生态有其特征性改变,微生物可能通过产生细菌毒素和其他炎性因子而影响肺癌的发生及发展。本文对肺微生态与肺癌相关性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群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约20%的恶性肿瘤与微生态失调有关。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可以调节造血,其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逐渐得到研究者的关注,肠道微生物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影响白血病的治疗效果。较早的暴露于微生物群是儿童白血病的保护性因素,化疗会引起肠道微生物紊乱,肠道微生物可以改变化疗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其多样性和组成能够预测化疗相关的并发症,通过微生态制剂和粪菌移植可以减少化疗相关的并发症。本文从肠道微生态与白血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以及调节肠道微生态对白血病的影响两个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人体肠道拥有庞大而复杂的共生微生态,其群落的稳定状态影响机体的能量吸收、物质代谢及免疫调节等功能。肠道微生态的失衡与肥胖、抑郁症、糖尿病及相关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因果关系,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晰。肠道微生态与宿主之间存在完整的代谢系统并不断进行丰富的代谢交换,共同应对环境变化因素并影响宿主健康。饮食调控可干预宿主微生态的组成与数量,改善人体代谢。本文分别从膳食纤维、益生菌、粪菌移植、后生素等方面对肠道菌群进行个体化、精准、靶向的干预肠道微生物领域的相关研究,对多组学联合应用于微生物领域的组成和变化规律进行深层揭示。未来的研究热点应聚焦肠道干预方式的远期影响和安全性,控制并消除过程中的可能变异,制定精准高效的干预路径,为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提供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肠道微生物群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宿主共进化、共代谢、共发育,并与宿主之间相互调控,影响宿主健康。近年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群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了解肠道微生物群的特征性变化及其诱发结直肠癌的机制对于结直肠癌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以肠道微生物群为靶点的干预性基础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其可能的致病机制及临床相关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体微生态是人体内的微生物生态群落,是存在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的共生和病原微生物的总和,也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器官",它在维持人体健康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微生态与宿主间有着全面广泛的相互作用机制,微生态失衡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概述了人体微生态与健康和疾病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进展作总结评述。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肠道微生态作为人体内最复杂、最庞大的微生态系统,与CRC密切相关。CRC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构成能调节CRC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综述旨在讨论CRC肠道微生物群的构成、微生物群相关致癌机制、微生物群作为CRC生物标志物的潜力,为临床应用肠道菌群治疗CRC提供新策略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微生态学是研究人、动物及植物正常微生物群的新学科。正常微生物群对其宿主不但无害 ,而且有益 ,并具有众多的生理效应。这是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的长期共生的进化结果 ,是微生态平衡状态的表现。但是 ,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这种微生态平衡就要遭到破坏 ,发生微生态失调 ,并引起宿主各种类型的疾病。微生态失调引起的疾病来源于内源性与外源性两个方面。内源性主要来源于正常微生物群的比例失调、定位转移和二重感染。外源性主要来自外袭菌的侵入 ,形成新的感染。感染如果在群体中有传播性 ,这就是传染病或传播病 (communicabledis ease)…  相似文献   

9.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类对肺微生物组的认识,下呼吸道微生物组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下呼吸道微生物组包含平衡的共生菌群和致病菌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其疾病的严重性、炎症程度或抗生素等治疗因素均会影响肺部微生物群稳态,下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又可能通过操纵炎症或免疫过程,对COPD的病程产生影响。据此,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对COPD下呼吸道微生态的研究,总结了COPD患者的下呼吸道微生态特征及菌群定植情况,探讨下呼吸道微生态与COPD发病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和治疗对策,希望为COP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口腔微生物群作为人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各领域研究的焦点。口腔微生物群种类繁多、组成复杂,涵盖了细菌、真菌、古细菌和病毒等。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口腔微生物群的组成和比例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会影响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病的发生。同时口腔微生物也是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肺炎、肿瘤和糖尿病等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认为,口腔微生物群组成的改变、口腔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疾病的发生有协同促进作用。本文聚焦于口腔微生物群的组成相关研究、口腔微生物组的最新进展,并对其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复杂微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其作用并不是局限于局部而是作用于全身, 通过影响宿主的代谢、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等, 在乳腺疾病如乳腺癌和乳腺炎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乳腺癌的发生机制与炎症及免疫等密切相关, 而肠道菌群通过改变宿主微生态, 直接参与机体的生理过程和免疫系统的发育。此外, 肠道菌群可通过改变肠黏膜通透性影响炎症发生。因此近年来肠道菌群与乳腺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总结近3年的文献, 从中西医角度对肠道菌群与乳腺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定植成熟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2岁之前肠道微生态失调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将影响孩子终身。抗生素在我国存在过度使用现象,在婴儿及儿童中尤为严重。过度使用抗生素不仅存在多种副作用,导致细菌耐药性,还从多个方面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并与远期多种疾病发生相关。因此,2岁之前的小儿应谨慎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环状RNA是由前体RNA通过反向剪接形成的一类共价闭合环状分子.在过去,环状RNA被认为是DNA转录的"噪音",不参与生物代谢过程.然而,最近研究表明,环状RNA的异常表达可影响包括三阴性乳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该文综述了环状RNA在肿瘤中的分子机制及其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和药物抗性中的...  相似文献   

14.
人体肠道内生存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它们在维持人体健康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库”及“隐藏的器官”。近年来,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及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MetaHIT)的实施,关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逐渐走向高潮,其中肠道菌群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显露出来。胆管癌作为一种预后极差且发病率逐渐升高的消化系肿瘤,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特别是细菌逆行性感染及肠道微生态失衡在胆管癌病情进展中的作用应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就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及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检测方法及研究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胃癌(gastric cancer)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胃癌的发生是一个相对缓慢、多步骤、复杂的过程,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环境、基因、吸烟等因素相关。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大量研究表明胃肠道微生物与消化道系统疾病息息相关,其中胃微生物中H.pylori已被明确列为I类致癌因子。除了H.pylori,胃内其他共生菌与胃癌的发生也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将通过胃癌与H.pylori感染、胃癌与H.pylori根除、H.pylori与胃微生态、胃癌与胃微生态四个方面综述胃癌与胃微生物的关系,为日后胃癌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微生态学是近年新兴的学科,女性生殖道是一个重要的微生态区域。生殖道微生态体系是由正常的解剖结构、生殖道各种菌群、周期性内分泌变化、局部免疫系统四个部分组成。随着阴道微生态平衡理论的提出和发展,阴道微生态和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的内在关联引起了极大的重视。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宫颈病变影响了阴道微生态环境,长期的阴道菌群失调也会反作用于宫颈,导致宫颈的病变加重甚至恶化,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阴道微生态对宫颈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功能性胃肠疾病, 发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GERD的典型症状是胃灼热和反流。研究发现GERD的发生发展与胃肠道微生态有密切的关系。胃肠道中有着人体内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 其微生态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而胃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食管抗反流结构和功能受损、食管清除作用降低、食管黏膜抵御能力下降, 最终通过精神心理疾病、肥胖和糖尿病等引发或加重GERD。本文综述了GERD与胃肠道微生态的直接关系, 探讨GERD的危险因素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并对GERD的微生态治疗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脏腑理论密切关注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以中医经典《内经》“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探讨心、小肠、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可能是心系疾病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途径之一,这一发现可能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理论内涵。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与现代医学提出的“脑—肠轴”理论是相通的,具体可理解为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菌群的密切关系。脑与肠道菌群是相关的,二者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同时探讨了微生态学与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相关性,阐述了脑对肠道菌群的调控和肠道菌群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依据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和微生态学的临床应用,提出了用改善肠道菌群的微生态方法治疗和预防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