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氟尼辛葡甲胺(FM)对克柔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以及和唑类药物联用对克柔念珠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以患真菌性乳房炎奶牛奶样临床分离克柔念珠菌为试验菌株,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FC)初步探讨FM对克柔念珠菌的抑菌活性。水-烃两相法测定细胞表面疏水性(CSH)并通过XTT法测定FM对克柔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早期1~3 h黏附阶段的影响以及培养24 h后成熟生物膜的影响;以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作为检测指标,通过棋盘法检测与唑类药物联用对克柔念珠菌体外静态抗菌作用;采用酶标比浊法测定绘制不同药物处理后的时间-抑菌曲线。结果 FM单药对克柔念珠菌的MIC均为0.625 mg/mL;FM可以降低CSH,对不同生长阶段(早期黏附、成熟)的克柔念珠菌生物膜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联合用药发现,FM与伊曲康唑联用抗克柔念珠菌的FICI介于0.5~1.5之间,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与酮康唑联合用药的FICI指数介于0.375~1.25之间,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与氟康唑联用则表现为无关;时间-抑菌曲线显示,部分唑类药物与FM联用能增强其对克柔念珠菌抑制作用,并维持较长的作用时间。结论 FM是一种有效的抗真菌增效剂,可以促进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大蜡螟幼虫动物茄病镰刀菌感染模型并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效果。方法选用临床分离获得茄病镰刀菌1株,实验所用孢子悬液浓度梯度为1×105~1×108CFU/mL,根据死亡率筛选出最佳感染浓度,并以此浓度感染大蜡螟幼虫,用伏立康唑(1.5 mg/kg)治疗;同时设置未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收集大蜡螟幼虫尸体做病理检测并记录5 d内死亡情况,每24 h记录1次。通过感染后病理组织切片和大蜡螟幼虫生存率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大蜡螟幼虫在1×107CFU/mL茄病镰刀菌感染后,5 d死亡率达100%,1×107CFU/mL为本次实验组最佳感染浓度;大蜡螟幼虫感染第2 d死亡虫体病理检测发现大量茄病镰刀菌菌丝和孢子,经伏立康唑治疗后,单个幼虫体内菌体减少,菌体内菌丝减少;大蜡螟幼虫生存曲线显示伏立康唑治疗组较单茄病镰刀菌感染组生存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大蜡螟幼虫能够作为茄病镰刀菌体内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可用于观察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SMT3基因在致病性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瞬时CRISPR/Cas9系统构建SMT3纯合子缺失菌株,并检测其侵入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利用大蜡螟感染模型检测SMT3缺失株致病能力,通过糖原染色观察组织内白念珠菌菌体形态,并进一步检测SMT3缺失株对大蜡螟幼虫血细胞的破坏作用。结果SMT3缺失促进了侵入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其感染的大蜡螟幼虫平均存活期为3.5 d,致病性较野生型菌株(平均存活期为8.5 d)显著增强;SMT3缺失株感染的大蜡螟幼虫血细胞数为1.4×10^(7)/mL,较野生型组(2.9×10^(7)/mL)显著降低,仅为野生型组的48%。结论白念珠菌SMT3基因在致病性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氯氰碘柳胺与环丙沙星联用对60株环丙沙星均为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60株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定联合效应.结果 氯氰碘柳胺与环丙沙星联合用药后,其FICI分布:FIC≤0.5为20.0%,0.5 <FIC≤1为66.7%,1<FIC≤2为13.3%,FIC>2为0.结论 体外氯氰碘柳胺与环丙沙星联用对6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主要为相加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作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结构和活性的影响。方法梯度法测定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的MIC(最小抑菌浓度)、MBC(最小杀菌浓度);体外构建变形链球菌生物膜模型,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作用后形态结构的影响并进行红绿荧光定量分析其活性变化。结果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的MIC为6.25mg/mL,MBC为25mg/m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作用后其生物膜结构变稀疏,细菌链变短,生物膜活性也随丹皮酚浓度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结论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结构及其活性均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乳杆菌代谢产物对化脓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基于双层平板打孔法,通过测量抑菌圈大小来检测乳杆菌代谢产物对化脓性链球菌的抑菌作用;然后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4-氨酰安替比林法检测乳杆菌代谢产物中的有机酸和H2O2含量;最后,检测乳酸、乙酸和H2O2对化脓性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对化脓性链球菌的抑菌效果以植物乳杆菌KLDS1.0667最好,副干酪乳杆菌KLDS1.0342-1次之,瑞士乳杆菌KLDS1.0203抑菌效果最差;乳酸和乙酸产量KLDS1.0667>KLDS1.0342-1>KLDS1.0203;H2O2产量KLDS1.0203>KLDS1.0667>KLDS1.0342-1。在抑菌试验中,乳杆菌的发酵上清液经去除H2O2处理后抑菌圈直径都减小;将发酵上清液的p H调至7.0后均检测不到抑菌圈。结果表明,乳杆菌代谢产物中对化脓性链球菌起抑制作用的主要物质为有机酸和H2O2,其中乳酸是产生抑菌作用的最主要物质。乳酸、乙酸和H2O2对化脓性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8、0.64和0.008 g/L,对化脓性链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5.12、2.56和0.032 g/L。【结论】乳杆菌可利用其代谢产物对化脓性链球菌产生抑制作用,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和H2O2。  相似文献   

7.
【背景】雷可肽(Lexapeptide)为首例V型羊毛硫肽家族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MRSE)的抑制作用强于广泛应用的食品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其对pH和高温的稳定性也优于乳酸链球菌素,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由于抑菌机制不明确,限制了雷可肽的开发应用。【目的】探究雷可肽抑菌作用特征以及作用机制,为雷可肽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菌落计数法与Mg2+试验表征雷可肽抑菌动力学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雷可肽在靶细胞表面的成孔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的时间飞行质谱分析雷可肽处理对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前体积累的影响。【结果】雷可肽在抑菌动力学上与乳酸链球菌素没有显著差别,但在更宽的Mg2+浓度范围内仍可保持抑菌活性。雷可肽处理后的细胞具有透过荧光染料的能力,生物型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发生破损。此外,在雷可肽作用后的细胞中检测到肽聚糖合成的前体尿嘧啶核苷二磷酸-N-乙酰胞壁酸五肽。【结论】雷可肽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生物合成并造成细胞损伤进而获得通透性,以此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蜡螟感染模型探究亚抑菌浓度(sub-MIC)氟康唑(fluconazole, FLU)对光滑念珠菌毒力的影响。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临床分离非重复的光滑念珠菌作为实验菌株,采用ATB法测定FLU对光滑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蜡螟感染模型检测光滑念珠菌的毒力,并采用病理学和病原学方法评估建模是否成功。穿刺及不同sub-MIC FLU对健康蜡螟的影响: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分为三组,即PBS组(注射10μL PBS)、FLU亚组(分别注射10μL FLU药液,使感染蜡螟体内FLU浓度为0.5 mg/kg、1 mg/kg、2 mg/kg、4 mg/kg、8 mg/kg、16 mg/kg)和穿刺组(微量注射器穿刺但不注射)。不同sub-MIC的FLU对光滑念珠菌感染蜡螟的影响:采用2.50×106酵母/只剂量感染蜡螟,2 h后,对照组再注射10μL PBS,实验组再注射不同浓度FLU工作液,观测对光滑念珠菌感染的蜡螟的治疗效果。结果 FLU对9株临床分离的光滑念珠MIC为8~32 mg/L,光滑念珠菌ATCC200...  相似文献   

9.
【背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医院及社区常见的机会性致病菌,具有多重耐药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MRSA感染已成为全球医学界的普遍难题之一。【目的】研究大黄酸对MRSA的抗菌机制。【方法】以二倍稀释法测定大黄酸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通过MIC测定大黄酸对MRSA动态抑菌作用;建立生物膜模型,测定大黄酸在生物膜屏障下对生物膜内存活菌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浓度大黄酸作用后的MRSA菌体形态变化;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荧光分析法测定大黄酸对MRSA细胞质膜去极化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大黄酸对MRSA的MIC为8μg/mL;大黄酸能对生物膜内存活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在大黄酸作用下菌体的形态发生明显皱缩和破损,破损严重程度与浓度呈正相关;随着大黄酸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荧光强度出现明显变化,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结论】大黄酸主要通过损伤细菌的细胞膜,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四川绵阳地区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床分离的718株肺炎链球菌,并对其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均在95%以上;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泰利霉素、氯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均在89%以上;对青霉素、美罗培南、阿莫西林和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30%以上;未检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肺炎链球菌主要耐药模式为头孢曲松+红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美罗培南+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占19.44%。2017年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敏感株和不敏感菌株对美罗培南、阿莫西林、厄他培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的不敏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不适用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对青霉素、美罗培南、阿莫西林和头孢类抗生素不敏感率较高,应慎重用于经验治疗;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较高,临床可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塑料饲养大蜡螟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昆虫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是昆虫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它们能够促进维生素的合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及利用,同时还可以保护宿主抵御天敌,忍受高温以及促进毒素或异生素的代谢,间接促进资源开发。【目的】研究PE塑料饲喂的大蜡螟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结合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及相关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细菌种类。【结果】从大蜡螟幼虫肠道分离纯化的40株可培养细菌得到16种不同细菌遗传型,分别属于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葡萄球菌科(Staphylococcaceae)、莫拉菌科(Moraxellaceae)4个科。其中芽孢杆菌科是肠道可培养细菌的优势细菌种类。结合菌落和细胞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确定肠道可培养细菌为芽孢杆菌属9株、肠球菌属4株、葡萄球菌属2株以及不动杆菌属1株。【结论】通过研究大蜡螟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可为开展大蜡螟肠道的微生态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蜡螟幼虫的体色遗传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幼虫不同颜色品系的普通遗传学分析表明,大蜡螟幼虫的体色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且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规律。深黄色基因(AA)对灰黑色基因(BB)和灰色基因(CC)为显性,深黄色基因(AA)对白黄色基因(DD)、灰黑色基因(BB)对白黄色基因(DD)和灰色基因(CC)、灰色基因(CC)对白黄色基因(DD)为不完全显性。基因型为AD、BD、CD的个体,其表现型均为黄色;基因型为AA、BC的个体,其表现型均为深黄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目的通过新疆伊犁黑蜂蜂胶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Propolis,EEP)对不同状态下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作用,研究伊犁黑蜂蜂胶抑制变形链球菌产酸的原因并探讨其可能的防龋机制。方法 (1)分别培养浮游状态与生物膜状态下生长的变形链球菌,根据实验分组用含梯度浓度EEP的BHI培养基、50 mg/L氟化钠的BHI培养基作用18 h,通过还原性辅酶I氧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活性。(2)分别培养浮游状态与生物膜状态下生长变形链球菌,根据实验分组用含梯度浓度EEP的BHI培养基、含50 mg/L氟化钠的BHI培养基作用18 h,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测定各组乳酸脱氢酶编码基因ldh表达情况。结果 (1)在浮游状态与生物膜状态下,EEP组和Na F组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浮游状态时,实验组组和阳性对照组ldh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5);生物膜状态下,实验组在1 MBEC、1/2 MBEC、1/4 MBEC浓度时ldh表达受到抑制(P0.05),Na F组ldh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犁黑蜂蜂胶能够抑制浮游状态与生物膜状态下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ldh表达,来抑制细菌产酸,伊犁黑蜂蜂胶可能是通过此途径抑制变形链球菌产酸,从而达到防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黄柏等10种中草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及黄柏和甘草对MRSA的质粒消除作用。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中草药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逐个检出法测定黄柏和甘草对临床分离的MRSA多重耐药菌株的质粒消除作用。结果显示,在10种中草药中,黄柏和甘草对MRSA的抑制作用最好,其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是1 mg/mL,且抑菌效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药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黄柏和甘草对MRSA的质粒有消除作用,药物作用48 h后,黄柏和甘草对MRSA的质粒消除率分别为17%和12.2%。结果表明,黄柏和甘草对MRSA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对MRSA的质粒有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蜡螟饲料配方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广泛应用于昆虫生理生化、杀虫剂筛选和昆虫毒理学等多个领域,因此,选择物美价廉的饲料对其进行大规模饲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占饲料成本份额较高的奶粉和酵母粉作为研究对象,分5组配方进行大蜡螟的饲养实验。通过对每组各个历期和产卵数进行比较,获得了优化后的饲料配方:奶粉50g、酵母粉20g、面粉100g、麦麸100g、玉米粉100g、蜂蜡50g、蜂蜜50g及甘油60g;并首次比较了奶粉和酵母粉在大蜡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明确了酵母粉对大蜡螟幼虫期、蛹期的发育和繁殖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奶粉对幼虫期发育和繁殖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小于酵母粉;同时两者与成虫的寿命无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评估抗坏血酸(VC)、表皮生长因子(EGF)、促卵泡素(FSH)对绵羊原始卵泡体外培养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按照2×2×2因子试验设计分为8组,分别为:MEM(对照组),MEM+VC(50μg/mL),MEM+EGF(100ng/mL),MEM+FSH(50ng/mL),MEM+VC+EGF,MEM+VC+FSH,MEM+EGF+FSH,MEM+VC+EGF+FSH。在培养0(未培养对照组)、2、6、12d后,对培养的卵巢皮质薄片进行组织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以及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表明,与未培养组(发育卵泡比例15.4%±1.9%,正常卵泡比例88.2%±4.6%)比较,所有培养组中发育卵泡比例显著增加(P0.05),正常卵泡比例下降(P0.05)。培养12d后,与对照组(卵泡直径(34.5±3.3)μm,卵泡存活比例(38.9%±3.9%))比较,MEM+VC+FSH和MEM+EGF+FSH组中卵泡直径(分别为(39.7±3.4)μm和(42.5±5.1)μm)和卵泡存活比例(分别为58.5%±4.3%和59.3%±3.7%)都显著提高(P0.05);各处理组中,培养12d后,MEM+VC+EGF组中发育卵泡比例(49.3%±3.2%)和卵泡直径((32.3±2.3)μm)最低,颗粒细胞PCNA阳性卵泡比例(26.4%±1.2%)也最少,而MEM+VC+EGF+FSH组中卵泡存活率(59.7%±6.1%)和卵泡直径((42.5±5.1)μm)都显著增加(P0.05),颗粒细胞PCNA(43.5%±4.1%,P0.05)表达增加。电镜结果表明,VC+EGF+FSH组能够维持与正常卵泡类似的超微结构,而在MEM和MEM+VC+EGF组却显示不同程度的退化特征。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培养中联合添加VC与EGF抑制卵泡的发育和生长,而联合添加VC、EGF和FSH可能是促进绵羊原始卵泡体外激活和生长,维持卵泡存活以及结构完整的最有效的处理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口腔变异链球菌生长及其菌斑生物膜粘附的抑制作用。方法二倍稀释法梯度稀释测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将MIC以上2个梯度浓度对应的培养物涂布于BHI培养基上进行次代培养获得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酶标仪测A值观察不同浓度大蒜素抑菌效应;抑制产酸试验观察抑制细菌产酸效应;结晶紫法研究亚抑菌浓度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粘附能力及生物膜总量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观察常态牙菌斑生物膜生长过程中及药物处理后牙菌斑生物膜中死菌和活菌的构成,研究其对牙菌斑生物膜结构和活性的影响。结果抑菌试验中,得到大蒜素MIC为12.8 mg/L,MBC为25.8 mg/L。MIC及亚抑菌浓度抑菌试验显示均有一定的抑菌性,抑制率为2.17%~67.12%,并且抑菌性与浓度梯度成正相关。产酸试验显示24 h内大蒜素明显抑制细菌产酸(P0.01),细菌粘附试验结果显示大蒜素在MIC时生物膜的生成速度最慢,生物膜的总量最低(P0.01)。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可见大蒜素组随药物浓度增加,菌斑生物膜较薄,绿色的活菌及团块明显减少,抑制生物膜的生长。结论大蒜素对变异链球菌生长、产酸与粘附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红脉穗螟寄生蜂繁育技术,为该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饲养研究了红脉穗螟幼虫寄生蜂褐带卷蛾茧蜂和蛹寄生蜂周氏啮小蜂(海南种)对4种昆虫的寄生效果,并对最佳接种比例进行筛选。[结果]褐带卷蛾茧蜂对大蜡螟幼虫寄生效果优于米蛾幼虫,且对黄粉虫和大麦虫幼虫不表现寄生特性,褐带卷蛾茧蜂和大蜡螟幼虫的最佳接种比例为1∶1和2∶1,其中在2∶1接种比例处理中的寄生率和单寄主产蜂量分别为76.67%和34.60头;4种昆虫蛹均可用于繁育周氏啮小蜂,从寄主的繁育成本和寄生效果分析,以黄粉虫蛹效果较最佳,接种蜂虫比以2∶1为宜,此时的单寄主产蜂量为148.60头。[结论]寄主和接种比例不同会影响寄生蜂的寄生效果,本研究中褐带卷蛾茧蜂适宜寄主为大蜡螟,最优蜂虫比为1∶1和2∶1,周氏啮小蜂(海南种)适宜寄主为黄粉虫,最优接种蜂虫比为2∶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醋酸、乳酸和柠檬酸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在生理盐水和虾仁中的灭活动力学模型,指导有机酸应用于虾仁加工过程中的抑菌保鲜.[方法]测定副溶血弧菌在生理盐水和新鲜虾仁中经不同浓度有机酸溶液浸泡处理10min后的存活率P,虾仁中的细菌存活率与有机酸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生理盐水中的存活率通过In[ P/(1 -P)]转换成logit(P),与有机酸浓度之间的线性拟合度显著提高.通过拟合方程计算有机酸的50%和90%有效抑菌浓度(EC50和EC90),比较不同有机酸的抑菌能力以及在不同基质中的作用差异.[结果]副溶血弧菌在生理盐水中对有机酸较为敏感,在虾仁中的杀菌效果相对较差,虾仁中乳酸与柠檬酸的有效抑菌浓度(EC50或EC90)是生理盐水中浓度的160 - 200倍,醋酸的浓度比其在生理盐水中的浓度高出70倍以上,表明食品基质对有机酸的抑菌作用有显著影响,但采用的有机酸在虾仁中的EC90并未超过美国农业部规定的2.5%上限.以有机酸的总摩尔浓度比较,柠檬酸的抑菌能力最强,乳酸次之,醋酸最弱.[结论]抑菌剂效应呈非线性时,细菌存活率进行对数转换,可显著提高线性拟合度R2;食品基质对有机酸的抑菌作用有明显影响;应用浓度为2%的3种有机酸可以有效降低水产品中弧菌的污染量,提高产品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益生素生产菌—乳链球菌SB900的分离及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孔健  马桂荣 《微生物学报》1995,35(6):450-454
从泡菜中分离到一株产乳酸力强的菌株SB900,经鉴定为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其乳酸产量达1.73%,且耐酸性好,在pH2的盐酸溶液(0.02mol/L)中37℃保温1 h,细菌存活率为46.6℃。该菌株制剂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不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影响,对临床上治疗腹泻的常用药物有耐受性,胆汁能促进其生长。以上特性表明,SB900菌株是一株优良的生产益生素的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