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腹痛,伴随排便频率与大便性状的改变。腹泻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其主要亚型,主要表现是腹痛和腹泻。目前IBS-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大量的研究提示可能与胃肠道动力紊乱、黏膜通透性和肠上皮屏障功能改变、内脏高敏感性增加、“脑‒肠‒菌”轴失调、肠道感染与炎症反应激活、精神心理因素异常等有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与IBS-D的关系密切,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干预成为缓解IBS-D相关症状的手段之一。本研究就近十余年来肠道菌群情况与IBS-D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复杂多因素肠道功能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变化与IBS高度相关,本研究着重IBS肠道菌群改变及其肠道菌群检测方法改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质量。最近的研究发现IBS的发病机制是复杂多样的,尽管其确切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有证据显示IBS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本文就有关肠道菌群的功能、IBS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肠道菌群失衡导致IBS发病的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IBS的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五苓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18只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五苓散组,每组6只。采用番泻叶灌胃结合急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IBS-D模型。造模成功后,五苓散组小鼠给予五苓散7.93 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2次/d,连续4 d。治疗结束后,我们分别收集各组小鼠肠道内容物,进行肠道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的特征分析。结果肠道酶活性分析显示,造模后小鼠肠道内淀粉酶(P=0.298)、蛋白酶(P=0.017)和乳糖酶活性均下降(P<0.001);五苓散治疗后小鼠肠道内淀粉酶(P=0.213)、蛋白酶(P=0.085)和乳糖酶(P<0.001)活性均上升。肠道菌群分析显示,IBS-D小鼠肠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五苓散治疗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均有所恢复。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uncultured_bacterium_o_Chloroplast、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五苓散治疗后相对丰度虽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五苓散治疗后,IBS-D小鼠肠道菌群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比值(F/B值)显著下降(P=0.013)。通过PICRUSt2对肠道功能进行预测,发现五苓散治疗IBS-D可能通过影响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s)、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抗生素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antibiotics)、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microbial metabolism in diverse environments)、氨基酸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amino acids)等代谢通路发挥作用。结论五苓散可能通过恢复肠道酶活性、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及功能进而发挥对IBS-D的治疗作用,为五苓散治疗IBS-D提供了新的临床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服用酪酸菌制剂前后肠道菌群状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治疗IBS,观察酪酸菌制剂的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状况。从门诊随机选择21例男性,9例女性。检测大便常见菌群和病原菌,采用Miles-Misro介绍的滴注法操作。每次培养时均选上述细菌标准菌株一同培养作质控。治疗前总厌氧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下降,而有潜在致病性的梭菌明显下降。无致病菌生长。治疗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总有效率为834%,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升高明显。结论:IBS易致肠菌失调,酪酸菌能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病原菌,并能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肠道内的有益菌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灌洗液菌群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7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8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肠道灌洗液菌群分布,比较不同类型及不同严重程度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灌洗液菌群失调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肠...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目前已有研究表明IBS的致病机制、症状的产生和持续时间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且不同IBS亚型患者体内的肠道菌群种类有差异。IB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表现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IBS的诊断和治疗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但已经有较多研究提示IBS可能与胃肠道动力、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免疫反应和模式识别受体等密切相关,并且可以通过益生菌、益生元、抗生素、粪菌移植和饮食习惯等调节肠道菌群的失调,从而改善IBS的症状。这也为未来治疗IBS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肠道菌群的概况、IBS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肠道菌群失衡导致IBS发病的可能机制以及IBS肠道菌群的相关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吴银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4):438-440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IBS—D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凋整饮食、胃肠解痉药和止泻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mg,3次/d.温开水送服,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前增加,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数量较前减少(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74.29%)(χ2=5.29,P〈0.05)。结论双歧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IBS—D疗效较好,作用于其能调节患者肠道菌群紊乱,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联合莫沙必利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肠道菌群及脑肠肽的影响,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门诊治疗的92例IBS-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n = 46例)和单用组(n= 46例).单用组患者予莫沙必利片5 mg/次,3次/d,饭前30 m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口服小檗碱(Berberine,BBR)治疗大鼠肠易激综合征(IBS),初步研究小檗碱对IBS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用避水应激试验制作大鼠IBS模型,分别给予模型大鼠小剂量(25 mg/kg)小檗碱、大剂量(100 mg/kg)小檗碱和利福昔明干预治疗10 d,检测大鼠肠道菌群丰度、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组成的变化。结果 避水应激试验造模后模型组大鼠排便次数增多、腹外斜肌EMG明显升高,肠道可见微炎症表现。小檗碱干预后,IBS大鼠排便增多情况、内脏高敏感性和肠道微炎症情况均显著改善,其中大剂量小檗碱组优于小剂量组。经小檗碱干预后,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大剂量小檗碱抑菌作用强于小剂量小檗碱。大剂量小檗碱可显著提高IBS大鼠肠道乳杆菌科细菌的比例,同时降低肠杆菌科细菌的比例。结论 小檗碱可以显著降低IBS大鼠内脏高敏感性,改善肠道微炎症,减少IBS大鼠排便增多症状。小檗碱可以调节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且剂量越大,抑菌作用越明显。肠道乳杆菌科细菌在小檗碱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其的干预效果。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62例IBS-C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1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受试者肠道菌群的构成,分析菌群多样性,比较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干预前后IBS-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点及便秘症状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研究组患者肠道菌群Ace指数(
IBS-C患者肠道菌群显著紊乱,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患者肠道菌群失衡,同时能够改善胃肠道功能,缓解便秘。
12.
人类肠道中微生物群与肠道环境相互作用以维持机体健康。肠黏膜屏障主要由黏液层、肠道菌群、肠道免疫系统和肠上皮细胞本身的完整性等构成。肠道作为直接与大量菌群接触的器官,其屏障功能在肠道健康中的作用尤为显著。肠道菌群与肠道屏障相互作用,保持肠道菌群与肠道屏障相对稳定,肠道菌群参与肠道免疫反应的建立,共同建立机体天然防御系统,在保持肠道免疫的动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当两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可诱发功能性胃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及免疫相关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本文主要阐述肠黏膜屏障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相关的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13.
沈婷婷陈瑞峰刘海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3,(2):197-201
目的 分析早期益生菌联合粪菌移植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和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68例IB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联合组、粪菌移植组,每组34例,均行IBS常规治疗和粪菌移植治疗,联合组加用早期益生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检测2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D-乳酸、降钙素原水平,评价肠道功能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治疗14 d后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使用全球IBS评分及IBS生活质量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道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酵母样真菌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联合组治疗后肠道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高于粪菌移植组,其酵母样真菌水平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D-乳酸、降钙素原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联合组治疗后血清D-乳酸、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1.31±0.30)mmol/L、(4.25±0.71)μg/L,均低于粪菌移植组的(2.11±0.49)mmol/L、(6.38±1.2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腹部疼痛缓解率、排便次数减少率、粪便性状改善率分别为82.4%、91.2%、70.6%,均高于粪菌移植组的58.8%、67.7%、4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治疗后全球IBS评分、IBS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治疗后全球IBS评分、IBS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粪菌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粪菌移植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口服益生菌能够进一步改善IBS患者肠道菌群构成和肠道功能,从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人肠镜导入双歧杆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经单人肠镜导入双歧杆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分布、肠粘膜屏障功能、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6%,高于对照组82.1%(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7.9%,显著高于观察组5.4%(P结论 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单人肠镜导入双歧杆菌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肠道有益菌水平,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粪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疗效。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普通外科肠道微生态治疗中心的12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均给予FMT治疗,记录移植治疗前后患者腹部疼痛评分、排便次数、大便性状Bristol粪便评分、全球IBS评分和IBS-QOL评分及相关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12周。结果 采用Cochran's Q秩和检验比较FMT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周状况(P50,P25~P75):腹部疼痛明显缓解[(5.00,4.25~6.75)vs(3.00,2.25~3.00),P=0.003];粪便性状改善[(6.00,5.00~7.00)vs(4.00,3.25~5.00),P=0.003];排便次数下降[(3.50,3.00~5.00)vs(2.00,1.00~3.00),P=0.0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疗效稳定,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FMT能够改善IBS-D患者腹泻症状,缓解腹部症状,12周内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和血清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96例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均来自天津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根据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8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疏肝健脾针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和血清5-HT、NPY、CGRP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大便稀溏、少腹胀痛、食后腹胀、食欲减退、精神疲乏、口苦口黏、四肢无力、烦躁易急、畏寒怕冷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血清5-HT、NPY、CG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可有效促进症状改善,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清5-HT、NPY、CGRP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发挥饮食对肠道菌群的有益调节作用,预防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特研究不同肠型人群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对饮食的代谢情况。 方法 随机招募志愿者(n=102),排除病患和近1个月内有抗生素药物史的志愿者。剩余志愿者(n=70)收集晨便、晨尿样本,通过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仪对粪便样本中肠道菌群V3-V4区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结构;通过高分辨质谱仪开展尿液代谢组分析。 结果 通过肠道菌群可将志愿者分成2种肠型:A和B,A肠型志愿者F/B值(肠道优势菌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丰度比例)低于B肠型。A肠型志愿者结肠拟杆菌科、韦荣球菌科、肠杆菌科、消化链球菌科的丰度高于B肠型,而瘤胃菌科、普雷沃菌科、紫单胞菌科和理研菌科的丰度低于B肠型。 结论 结果表明研究人群肠道中至少存在着2种肠型,在菌群结构上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低糖饮食对老年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 从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招募我院和省立医院收治的52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自愿入组方式,根据入组结果将其分为低糖饮食组(n=27)和对照组(n=25).给予对照组常规饮食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低糖饮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糖饮食联合乳果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低发酵(fermentable)寡糖(oligosaccharides)、单糖(monosaccharides)、双糖(disaccharides)及多元醇(polyols)(FODMAP)饮食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治疗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7例IB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FODMAP饮食组54例(LFD)和正常饮食组53例(ND),分别给予低FODMAP饮食、正常饮食。实验前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于实验的第0天、28天完善IBS症状积分量表(IBS-severity scoring system,IBS-SSS)、生活质量评分量表(IBS-Quality of Life,IBS-QOL)、完善粪便双歧杆菌、乳杆菌及大肠杆菌检查,计算相应积分及菌群计数。结果:两组患者实验前一般情况、IBS-SSS、IBS-Q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28天时,LFD患者IBS-SSS(156.35±95.44vs223.18±66.96)、IBS-QOL(64.81±19.27vs54.62±18.98)较实验前明显改善,且IBS-SSS(156.35±95.44vs201.42±91.28)及IBS-QOL(64.81±19.27vs55.76±20.38)评分明显优于ND组(P0.05);低FODMAP饮食组肠道乳杆菌(6.33±0.95vs6.45±1.12)、双歧杆菌(8.57±0.84vs 8.61±0.79)的活菌数量无显著变化(P0.05),而大肠杆菌数量较前减少(8.01±1.12vs8.65±1.11)(P0.05);LFD患者BMI指数间与0天(23.42±2.38vs22.67±3.75)及ND(23.42±2.38vs 22.93±2.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FODMAP饮食治疗IBS-D患者的效果明显,其机制除了食物的直接作用,还可能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相关炎症因子和血清神经肽Y(NPY)、P物质(SP)、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IBS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分为腹泻组(IBS\|D组,40例)和便秘组(IBS\|C组,40例)。以40例结肠息肉或胃息肉切除术后复查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与定植抗力(B/E值)。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及血清NPY、SP、5\|HT水平变化。 结果 IBS\|D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数量及B/E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结论 IBS会导致患者肠道定植抗力下降,进而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并伴随炎症因子水平与血清NPY、SP、5\|HT水平升高。不同亚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