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舍格伦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淋巴细胞浸润唾液腺和泪腺,表现为眼干和口干等外分泌腺功能障碍。T细胞是浸润唾液腺的主要淋巴细胞,其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在舍格伦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舍格伦综合征(Sj9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口干和眼干为主要症状。目前,临床治疗多使用类固醇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但仅可缓解症状并不能彻底治愈,且长期使用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由于具有免疫调节特性而被用于治疗SS,但疗效有待提高,且潜在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正>舍格伦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累及外分泌腺(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临床上以口干和眼干为主要症状。已有文献报道,SS患者及小鼠模型体内唾液腺以及血清中IL-17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然而,作为调控Th17细胞分化及IL-17合成的必需核受体--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etinoic ac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γt,RORγt)在SS发病中的作用还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在过表达RORγt的转基因(RORγt Tg)小鼠中探讨RORγt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干燥综合征(Sj9gren′s syndrome,SS)患者粪便标本的微生物种群分布及外周血Treg细胞绝对计数,分析S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状态及其与Treg细胞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29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粪便标本中的16S rRNA V3区进行定性分析,与83例健康人粪便标本中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富度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SS患者中差异性菌群丰富度及其与Treg细胞绝对计数的关系。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人对比,SS患者粪便菌群中细菌多样性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肠道菌群丰富度在门(Phylum)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5)。在科(Family)水平上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les)和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细菌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普雷沃菌科(Prevotellaceae)和Paraprevotellaceae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在属(Genus)水平上Blautia、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细菌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而Roseburia、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普氏菌属(Prevotell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其中,SS患者粪便中韦荣球菌属的百分比与其外周血Treg细胞绝对计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SS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与正常人群存在明显差异,且韦荣球菌属水平的升高与外周血Treg细胞绝对计数呈显著负相关,肠道菌群紊乱或许参与了S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BS,IBS-D)占比最多,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缺少临床特效药。动物模型的制备是进一步研究疾病机制、评价临床药效以及药物开发的重要基础,而模型制备和评价标准关乎研究的质量。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及结合本课题组的前期建模经验,基于IBS-D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出发,从腹泻情况观察,内脏敏感性测定,肠道动力测定等方面系统总结IBS-D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econdary Sjgren′s syndrome,sSS)患者的肠道菌群差异及其与临床免疫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pSS患者和10例sSS患者进行临床数据统计、血清标本和粪便标本采集。将采集到的粪便标本进行DNA提取和筛选,再经16S rDNA高通量测序后进行OTU分析,Alpha、Beta多样性以及样品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同时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ANA,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SSA、SSB、Ro52),散射比浊法检测风湿系列(RF、CRP)、免疫球蛋白(IgG等)和补体(C3、C4)等12种免疫学指标,并分析肠道菌群丰度与免疫指标浓度的相关性。结果pSS患者与sSS患者肠道菌群存在差异,pSS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大于sSS患者。在门水平上,sSS患者较pSS患者厚壁菌门丰度降低、变形菌门丰度升高。经ttest检验,在科水平,链球菌科为2组差异最为显著的菌科(t=0.029,P<0.01),同时在属水平,链球菌属也是差异最大的菌属(t=0.029,P<0.01),CRP与Parabacteroides等多个菌属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pSS患者与sSS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SSA、SSB和CRP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动物模型实验是PD研究的重要组成方面,针对PD动物模型运动行为的评价不仅有利于阐述PD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而且有利于判定新型治疗方法的疗效。本文以偏侧6-OHDA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着重介绍非药物诱导行为学测试方法对PD大鼠运动功能障碍进行测试与评价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舍格伦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淋巴细胞浸润唾液腺和泪腺,表现为眼干和口干等外分泌腺功能障碍。T细胞是浸润唾液腺的主要淋巴细胞,其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在舍格伦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然而新近的研究表明,B细胞的功能异常在舍格伦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也起重要的作用。PKCδ在体内广泛表达,对于B细胞耐受的建立至关重要,是调控细胞凋亡的关键分子。但是,抑制PKCδ对唾液腺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figren's syndrome,pSS)患者外周血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9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和44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EBV D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EBV衣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VCA)特异性IgM、IgG抗体以及EBV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IgG抗体.结果:pSS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EBV DNA拷贝数分别为26.76±36.00 copiesd/μg DNA和7.41±12.02 copies/μg DNA,统计学分析表明pSS患者组EBV拷贝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r=3.603,P<0.01).患者组血清VCA-IgM和EA-IgG阳性率分别为20.69%(6/29)和62.07%(18/29),正常对照组则均为2.27(1/44),两两比较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患者组血清VCA-IgM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EA-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组(P<0.01).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存在EBV的激活感染,EBV激活感染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潜伏EBV的激活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发、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可逆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均面临的一大挑战,其包括遗传型和散发型,其中95%以上的患者为散发型。目前,关于AD发病机制以及药物靶点的研究多在转基因动物模型上展开,此类模型大多根据遗传型AD中出现的基因突变发展而来,只能代表与遗传型AD相关的病例,忽视了后天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本综述基于AD发病假说,总结了近期发展的一些非转基因AD动物模型,主要是大、小鼠模型,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为科研工作者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也称膀胱疼痛综合征(bladder pain syndrome,BPS),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复杂,现缺乏标准的IC动物模型来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目前,IC模型包括化学药物膀胱灌注、环磷酰胺腹腔内注射、自身免疫性膀胱炎、神经源性炎症及心理和生理压力/自然模型等,每种模型都有其优缺点。本文就近年来IC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病因未明且与年龄相关的不可逆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认知和记忆功能丧失为主。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效用的探索已成为现代脑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其复杂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学变化对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提出了重大挑战。本文就常用实验动物种类的特点、多种动物模型的甄选和模型构建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AD常用动物模型可分为自然动物模型、物理干预模型、化学干预模型、基因干预动物模型,以及其他类型。本文对这些模型构建方法、病理变化情况和适用实验类型进行总结和评述,希望能为研究者选用和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铁代谢紊乱一直被视为是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共同的病理特征,如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以及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Friedreich’s ataxia,FRDA)等均与脑铁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迄今为止也已经发现许多参与铁运输、储存和调控的基因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然而铁代谢紊乱在疾病发病过程中的致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利用各种转基因动物模型来研究铁代谢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但是啮齿类动物模型由于模型构建系统周期较长且比较复杂,从而限制了铁相关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果蝇具有生活周期短暂、染色体数目少以及表型易于观察等优点,同时果蝇与人在很多基因和通路上都高度保守,且神经系统也可表现出与人相似的复杂的功能,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铁代谢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果蝇还以其独特的分子遗传学优势,更容易构建缺失、插入、敲除或转基因模型,可在不同神经退行性病理情况下进行遗传学筛选铁相关的调控基因,从而为解决铁代谢紊乱在疾病发病过程中的致病机制提供更多的线索。因此在果蝇模型中发现可以中止甚至是逆转神经元退化进程的铁相关基因,以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恶性克隆性增殖引起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CML发病机制及药物靶向治疗的重要载体和工具。研究表明,CML小鼠模型可以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转基因和白血病细胞移植的方法建立。三种方法建立的CML小鼠模型均可用于CML发病机制及药物疗效评估研究。实验动物模型进一步通过血常规、血涂片和骨髓涂片、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等检测手段,判断模型是否建立成功。本文就近年来CML小鼠模型的建立、鉴定及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肝癌至今仍是全球高死亡率癌症之一。动物模型特别是小鼠模型是研究肝癌生物学特性、发病机制、新药筛选和治疗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各种小鼠肝癌模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肝癌的相关研究,但是现有模型都有一定不足。缺乏与人类肝癌高度相似且经济适用的动物模型严重制约着对肝癌的深入研究。随着基因修饰技术的发展,小鼠肝癌模型的构建更加快速、容易和方便。本文拟对用于肝癌研究的各种小鼠模型进行概述,并着重强调基因修饰小鼠肝癌模型的构建,以期为相关癌症基因功能研究、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研发肝癌模型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包括多毛、不排卵或稀发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多囊化卵巢、肥胖、血脂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等生殖和代谢异常两方面。理想的PCOS动物模型应同时具有类PCOS患者的生殖和代谢异常表型,从而为更好地理解PCOS的病理机制提供研究工具。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PCOS小鼠模型,并总结了不同模型的生殖与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是目前世界性多发病,常见病,以选择性脑区域进行性神经变性为特征[1],发病机制不清,其研究一直是神经疾病的热点。以往的PD动物模型仅局限于神经变性的急性诱导,与临床实际相差较远。广大研究者迫切希望有实用可行的新动物模型的出现。McNaught等最新研究建立了应用蛋白酶抑制因子(proteasomeinhibitors I,PSI)导致进行性神经变性的慢性动物模型[2],该模型的最大优点是:慢性模型,更接近临床;在建立PD模型的同时,可检测治疗及延缓该病发展的因素的作用。新模型的建立为帕金森病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广阔前…  相似文献   

18.
贾舒婷  杨世华  罗瑛 《遗传》2009,31(8):785-790
Werner综合征(Werner syndrome, WS)是一种罕见的人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一直以来该病作为研究人类早老综合征的典型病例而受到关注。Werner蛋白(WRN)是Werner综合征中突变的核蛋白, 最近的生化及遗传学研究证明WRN在DNA复制、DNA损伤修复以及端粒的维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Werner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机理及端粒和WRN在Werner综合征发病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双敲除Wrn与端粒酶基因建立的小鼠模型忠实地再现了人类Werner综合征, 这种Werner综合征小鼠模型因其同时具有早衰与肿瘤表型而在研究人类肿瘤及衰老的相关性中起到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解脲脲原体(Uu)是女性泌尿生殖道黏膜中常见的微生物,其致病性仍存在争议。Uu感染下生殖道可表现为尿道炎或宫颈炎,而定植于新生儿下呼吸道可引起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慢性肺部疾病等。研究Uu感染的发病机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以及Uu感染的防治,动物模型是不可缺少的。目前国内、外已成功建立多种Uu感染动物模型,主要包括下生殖道感染模型及呼吸道感染模型。在Uu生殖道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中,雌二醇的预处理必不可少,实验动物首选BALB/c小鼠;而呼吸道感染模型不需雌二醇预处理,多位学者成功使用C3H/HeN小鼠建立了该模型。  相似文献   

20.
高甘油三酯血症(HTG)与肥胖、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诱发急性胰腺炎(AP)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成功建立符合要求的动物模型是开展相关实验研究的关键,本文对HTG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为深入研究HTG的发病机制和降脂药物的筛选提供动物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