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9例重型路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积极处理并发症,密切观察营养支持实施后的效果。结果:45例病人顺利接受了肠内全营养剂的支持治疗。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通过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利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胃肠道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肠鸣音恢复情况以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蛋白、尿氮素及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全肠外营养(PN)对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等状况恢复的影响.方法:50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每组各25例.EN组术中放置空肠造口管,术后24 h以内管喂肠内营养液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能全力),PN组给予等氮、等热量的标准PN,总热量为125 kJ/(kg·d)术前1d、术后第1、10d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5),EN组前白蛋白和免疫指标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更早,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同时住院时间短.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又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加微生态制剂对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炎症指标及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65例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加微生态制剂,选取治疗后1、2w为观察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LD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早期,在肠内营养支持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炎症指标及相关酶学指标水平,且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18例)和肠外营养组(PN,14例).详细记录治疗期间的血糖波动,第4d、10d营养指标和淀粉酶等变化,并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入院第4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淀粉酶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胃镜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较好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18例)和肠外营养组(PN,14例)。详细记录治疗期间的血糖波动,第4d、10d营养指标和淀粉酶等变化,并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入院第4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淀粉酶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胃镜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较好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Roux-en-Y胃肠转流术(RYGBP)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科63例不同发病年龄、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Roux-en-Y胃肠转流术(RYGBP)后的恢复情况。共分两组:A组为术后完全肠外营养直至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B组为术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患者。监测两组患者术后3天至2周的血清白蛋白含量、血脂、肠蠕动恢复时间、血糖水平、C肽水平。结果:A、B两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含量及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少于A组,血糖水平下降时间较A组快,其血糖下降时间与肠功能恢复时间一致,B组血清C肽水平变化时间较A组提前。结论:2型糖尿病胃肠转流术(RYGBP)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加快血糖水平下降,改善胰岛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措施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改善作用,为减少术后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实施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强化护理组23例胃癌患者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为53±7.4 h,经过5±2.1 d的肠内营养后,术后体重增加1.2±0.4 kg,无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肠外营养支持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本研究显示强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具有迅速改善胃癌病人营养不良状态,减少营养不良相关并发症发生,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 型糖尿病Roux-en-Y 胃肠转流术(RYGBP)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2011 年7 月至 2012 年7 月我科63 例不同发病年龄、不同病程的2 型糖尿病患者行Roux-en-Y 胃肠转流术(RYGBP)后的恢复情况。共分两组: A 组为术后完全肠外营养直至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B 组为术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患者。监测两组患者术后3 天至2 周的 血清白蛋白含量、血脂、肠蠕动恢复时间、血糖水平、C 肽水平。结果:A、B 两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含量及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B 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少于A组,血糖水平下降时间较A 组快,其血糖下降时间与肠功能恢复时间一致,B组血清C肽水平变 化时间较A 组提前。结论:2 型糖尿病胃肠转流术(RYGBP)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加快血糖水平下降,改 善胰岛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不同递增输注速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喂养耐受性、生存质量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AP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速组、中速组和高速组,各为40例,输注速度递增幅度由低到高给予肠内营养。对比三组患者的腹内压、喂养耐受性、生存质量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8 h后、干预16 h后、干预20 h后低速组腹内压低于高速组、中速组,而中速组低于高速组(P<0.05)。低速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腹胀缓解时间短于中速组、高速组,中速组则短于高速组(P<0.05)。低速组干预7 d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明量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高于中速组、高速组,中速组则高于高速组(P<0.05)。低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中速组、高速组,中速组则低于高速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低速递增输注有利于防止腹内压升高,提高SAP患者喂养耐受性,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传统肠内营养基础上添加益生菌制剂对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益生菌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入院第1天和第14天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清清蛋白(ALB)、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同时观察神经功能评分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后第1天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神经功能评分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及神经功能评分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较第1天有所下降,对照组患者各指标水平下降程度低于实验组(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传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制剂能有效改善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障碍患者胃肠道功能,阻止患者营养不良进一步恶化,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重症脑卒中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住院的84例重症脑卒中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支持时是否添加益生菌将患者分为联用组和单用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予控制颅内压、营养脑细胞、保护胃黏膜和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单用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联用组患者在单用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治疗,630 mg/次,2次/d,水化后鼻饲管内注入。两组患者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指标、肠黏膜屏障指标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变化。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单用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联用组(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降钙素原和D-乳酸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联用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单用组(均P0.05)。治疗期间,联用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用组(4.76%vs 19.05%,χ~2=4.09,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可改善重症脑卒中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3.
《蛇志》2015,(3)
目的观察肝功能损害患者应用支链氨基酸肠内营养制剂后对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肝功能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组给予支链氨基酸肠内营养制剂,每天3~4次,每次40~45g;对照组给予普通型匀浆膳肠内营养制剂,每天3~4次,每次40~45g。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第1天、治疗后第14天及治疗后第30天抽血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血清清蛋白(ALB)和Hb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指标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清蛋白、Hb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损害患者早期使用支链氨基酸能促进肝功能恢复,缩短肝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肠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6月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3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通过术中放置空肠造瘘管给予能全力。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流质饮食时间、半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总天数及术后并发症;于术前1d及术后第7d采集静脉血检测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排气时间分别为(3.14±1.12)d和(4.68±1.20)d、排便时间分别为(4.41±1.23)d和(5.67±1.41)d、流质饮食时间分别为(5.23±1.41)d和(6.21±1.54)d、半流质饮食时间分别为(8.12±1.65)d和(9.65±1.45)d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4.0±2.21)d和(16.0±3.14)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后7d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并发症发病率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促进胃癌根治术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还可显著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况,是一种胃癌患者术后有效、安全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80例符合标准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加微生态制剂治疗.评估患者疗效,同时评估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2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恢复经口饮食时间、患者营养状况、临床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经口饮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2w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血红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在治疗前后没有显著差异(P>0.05);营养支持2w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视黄醇结合蛋白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有利于严重创伤患者尽早恢复经口饮食,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这种营养方式不会对患者临床结局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90例,入选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早期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病例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结果:术后2周进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其中观察组总体健康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疲劳、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下降、便秘和经济困难6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并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治疗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体会。方法:在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入我科治疗的312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中,49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经胃镜引导下置营养管于十二指肠降部,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术前1天、术后第5天、第7天、出院时分别测定患者体重,术后第1天起逐日观察患者肛门排气、排便等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9例患者中首次置管成功47例,成功率96%,置管时间10~20min,平均12min,置管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鼻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术后第7天体重下降≤2kg;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d。结论:置入营养管的长度要较胃镜观察长约20cm并妥善固定可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胃镜引导下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对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对此类患者的营养治疗起重要支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予以早期肠内营养,记录患者WBC、CRP、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白蛋白变化情况、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实验组WBC、CRP、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血清白蛋白升高较对照组明显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但无显著差别(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营养状况,缩短病程、减低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生态肠内营养在消化道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例消化道瘘患者随机分为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组(MEN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MEN组12例,EN组11例,检测患者鼻空肠饲养前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计数及消化道症状。结果 MEN组与EN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EN组与EN组在消化道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微生态营养可以明显减轻消化道瘘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