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人类情绪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主要研究情绪与认知发展以及脑发育之间的关系.其中,儿童青少期既是脑智发育与情绪认知发展的重要黄金期,又是情绪问题及相关障碍的首发敏感期,容易受到遗传与环境风险因素的交互影响.近年来,情绪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无创脑功能成像、传统发展心理、生理心理和行为遗传学等技术方法的融合,为解析人类情绪发展的认知神经机制带来新的变革,也为理解情绪相关障碍的产生机制,及其早期鉴别、诊断与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从情绪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角度,系统梳理了情绪毕生发展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情绪相关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影响因素,可以追溯至个体生命早期,并受到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出生后,婴幼儿期情绪功能不断分化并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包括复杂高级情绪的不断产生、从外化到内化情绪体验以及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增强;青少年期出现生理激素变化与脑发育重塑;成年期情绪系统发育逐渐稳定,但仍会受到个体生理心理变化的影响;进入老年期,随着脑认知功能逐步衰退和老化,情绪调控功能衰退随之显现.最后,结合国家和社会对精神健康的迫切需求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展望了该领域对未来心理健康与教育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脑的感觉、情绪、认知等功能与其神经振荡模式有密切的联系。通过施加节律性刺激可以调控大脑的神经振荡模式,进而影响个体感受、情绪状态和认知功能等。与近年来常见的非侵入性电刺激和磁刺激相比,同样依赖于外部刺激输入的节律性感觉刺激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神经调控手段。本文以节律性听觉刺激为例,系统综述了不同类型的节律性听觉刺激如何影响大脑的神经振荡模式,进而影响相关状态和功能;并通过总结外部节律性听觉刺激对个体感知觉、情绪与认知功能的影响,讨论其生理机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负性情绪组和正常对照组被试进行认知执行功能测定,探讨负性情绪患者的认知执行功能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贝克抑郁量表和贝克焦虑量表测查被试的抑郁和焦虑程度,并运用认知调控测试、Stroop测试和语词流畅性测试研究所有被试的认知执行功能,比较高负性情绪组和低负性情绪组的认知执行功能特征.结果:(1)低负性情绪组比高负性情绪组在完成AST测验大多数任务操作上速度更快(P<0.05),错误数更少,且抑郁情绪症状和焦虑情绪症状与完成AST测验所需时间的相关性分别在0.01和0.05的水平上显著;(2)低抑郁组比高抑郁组在完成Stroop任务操作上速度更快(P<0.01),且难度越大,低负性情绪组与高负性情绪组的成绩差异越明显;(3)低负性情绪组与高负性情绪组在完成VF测验中,除了低焦虑组在正确率指标上不如高焦虑组外,其他成绩都优于高负性情绪组.结论:高负性情绪者的认知执行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任务难度越大,其认知执行功能受损表现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A型肉毒毒素(简称肉毒素)可引起可逆的局部肌肉麻痹,注射于特定面部肌肉可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还会干扰个体对情绪性材料(面部表情、语言文字和视频)中情绪信息的加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注射肉毒素会影响杏仁核的激活,影响奖赏系统的功能,以及其他大脑皮层的认知神经功能。面部反馈假说和社会反馈假说分别从个体与社会层面对肉毒素的作用加以解释:注射肉毒素使被注射者的肌肉反馈减少,弱化相应情绪的体验和加工;人际交往中,面部模仿使观察者的情绪体验与被注射者趋同,反过来同样影响被注射者的情绪体验。基于已有研究,本文提出面部反馈与社会反馈的整合模型对注射肉毒素影响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系统阐释。未来研究可拓展相关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关注肉毒素注射对不同层面和水平的情绪加工的影响,及其相应的认知神经机制,进一步明确面部反馈与社会反馈的相互作用,并且考察肉毒素用于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治疗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时间知觉会受到情绪的调节发生主观扭曲,这种调节可以通过情绪的体验与预期来实现.本文区分了体验性情绪和预期性情绪调节时间知觉的作用方式和认知机制,基于标量计时理论,提出了在不同加工阶段情绪调节时间知觉的认知理论模型,并梳理了情绪调节时间知觉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和脑机制方面的证据.未来研究需更关注预期性情绪对时间知觉的调节作用,考察注意、唤醒和效价等因素的交互影响,并进一步探究情绪调节时间知觉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八段锦和五行音乐疗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负性情绪的疗效。方法:收集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COVID-19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观察组接受八段锦和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择时五行音乐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方式。两组在干预前、干预2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定两组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和干预后的负性情绪的改变,用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测评。结果:接受八段锦和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择时五行音乐疗法的患者负性情绪明显减低,SAS、SDS评分明显较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接受八段锦和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择时五行音乐疗法的患者在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VID-19患者通过八段锦和五行音乐疗法能够明显减低负性情绪,此种疗法可有效起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安慰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力疲劳是指缺乏动机和警觉的主观感受,一般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警觉性降低、情绪低落烦躁、工作绩效下降等现象。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计算、时空间定向、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以及更为高级的能力。认知功能损伤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脑力疲劳是造成认知损伤的原因之一。本文主要通过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研究脑力疲劳对注意力、执行功能、情绪和学习记忆四个方面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对脑力疲劳可能引起认知功能损伤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胖会对大脑功能和结构产生负面影响。肥胖个体在食物线索、味觉和嗅觉、静息状态活动和功能连接方面显示出异常的神经反应,同时在决策、抑制控制、学习、记忆和注意力等认知任务中表现出异常。减重手术作为一种专门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变消化系统解剖和生理机制,从而限制食物摄入或改变营养吸收来实现短期和长期的减重效果,改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并提高生活质量。最近的研究表明,减重手术对改善肥胖症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概述了肥胖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并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减重手术改善肥胖相关认知损伤的研究进展。涉及的内容包括奖励处理、食物摄入控制、大脑区域对认知功能的调控、大脑结构异常的恢复、激素调节改变以及对肠道微生物组成的改变,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脑功能和认知过程,这些研究成果有望为改善肥胖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通过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学机制对中枢神经系统施加影响.生理学方面包括:雌激素在杏仁核、海马和前额叶等这些与情绪认知相关的重要脑区内影响神经递质的产生和效能;雌激素可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改变情绪性行为;雌激素受体的基因转录也可以调节情绪性行为的变化.雌激素也通过神经心理学的因素影响情绪加工:雌激素可以提高情绪编码技能,提升表情识别的准确性;雌激素能够影响情绪的唤醒,改变个体情绪体验的强度.未来的研究要融合心理、神经和内分泌等各种因素,以解决女性情绪障碍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0.
武珍珍  王晓东 《生理学报》2020,72(2):220-226
突触细胞黏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突触前、后膜结构和功能互作的膜表面糖蛋白,可以动态调节突触活动和可塑性,其表达与功能受到环境因素调控。突触细胞黏附分子亦是应激反应重要的效应分子之一,可介导应激对认知和情绪的不良影响。本文综述近年来突触细胞黏附分子在应激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应激相关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小脑在调控平衡、协调和姿势等运动功能以及认知和情绪等非运动功能方面均发挥关键作用。小脑发育障碍和病理性环路出现在多种运动障碍疾病以及伴有运动技能学习障碍的神经发育性疾病中。本文综述了运动技能学习的定义、特征和可能涉及的脑区,总结了参与调控运动技能学习的小脑环路特征,以及小脑发育异常与运动技能学习障碍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内隐情绪实验及脑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情绪研究多集中意识层面进行探讨,伴随心理学思潮的变迁和研究范式的更新,内隐情绪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从最早的认知无意识到情绪无意识,从近代实验研究证明内隐情绪现象的存在到运用脑成像技术对内隐情绪脑机制进行了更精深的探索.本文在对内隐情绪相关实验及脑机制研究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有内隐情绪发生的脑功能定位、功能连通性、个体差异、结合社会背景进行研究以及内隐情绪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指糖尿病患者伴有认知功能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尤其高发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表明,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如脂联素(adiponectin,APN)和瘦素(leptin,LEP)等不仅能够调节能量代谢,还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标志物。APN和LEP能够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通过结合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上的受体,激活或抑制胞内下游的p38 MAPK、AMPK、ERK、JAK2/STAT3、PI3K/AKT和SIRT1/PGC-1α等信号通路,调节海马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等生理进程,进而调控认知功能。重要的是,APN和LEP还可能作为运动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介质。通过剖析APN和LEP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梳理APN和LEP调控认知功能的潜在生物学机制,探讨运动介导APN和LEP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旨在为进一步丰富“脂-脑”crosstalk理论体系,制定并完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疗策略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4.
周永垒  任桂琴  王旭磬  何毅 《生物磁学》2011,(15):2979-2982
该文主要通过测评研究认知风格、内外向和情绪对军人认知反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场独立性者对图形的认知反应能力比场依赖性者强。情绪稳定性高者的认知反应能力好于情绪稳定性低者,外向性格者的认知反应能力总体上要高于内向性格者。  相似文献   

15.
该文主要通过测评研究认知风格、内外向和情绪对军人认知反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场独立性者对图形的认知反应能力比场依赖性者强,情绪稳定性高者的认知反应能力好于情绪稳定性低者,外向性格者的认知反应能力总体上要高于内向性格者。  相似文献   

16.
过去,我们认为大脑通过激素、神经系统调控胃肠道功能。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脑肠轴(brain-gut-axis)。该通路的重要参与者——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也可以通过肠道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免疫系统调控大脑功能,进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癫痫、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情绪障碍等。总而言之,肠道菌群可能是情绪、认知、疼痛、饮食习惯、睡眠等的关键调节者,并且可能参与了从情感性疾病到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阿尔茨海默症和自闭症等)的发生发展。研究肠道菌群与人类癫痫、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对重新认识神经精神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优化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以当前生理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例介绍了雌激素、应激和人类认知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明雌激素与应激均可影响人类情绪、中枢学习和记忆功能,不利应激降低雌激素水平,而雌激素又可减少不利应激带来的损害,最后指出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认知减退是脑老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炎症反应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血脑屏障损伤及海马结构变化都与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伴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变化也是影响老年认知功能的重要原因,并逐渐成为老年认知障碍的重要研究靶点。大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经肠脑轴对老年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不仅可以通过神经递质、迷走神经、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等途径影响大脑记忆、情感及其他认知领域的功能,还可以通过影响β-淀粉样蛋白沉积、脂多糖水平及小胶质细胞的发育与成熟影响认知功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肠道菌群和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进展,以期为老年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防治与康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认知功能,焦虑和抑郁,以及自我概念。体育锻炼可以有助于认知功能的提高,减少老年人的认知退化以及改善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能力。体育锻炼可以作为焦虑和抑郁的预防和治疗的手段之一。体育锻炼也可以提高自我概念,有助于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本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研究中的困难和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究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7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根据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及认知功能障碍组。采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评估患者营养状态,以MNA评分分为营养正常组、潜在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组,比较认知功能正常组及认知功能障碍组营养状况占比情况,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及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透析时间明显延长,MNA总分、MoCA总分明显降低(P<0.05)。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营养正常者比例明显降低,营养不良者比例明显升高(P<0.05),潜在营养不良者比例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MoCA总分与MNA总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时间(延长)、营养不良均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升高,且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营养状况具有明显相关性,加强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助于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