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不同浓度的硒、锌对卫星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卫星灵芝菌丝体生物富集硒、锌的效应。采用平板培养法及液体发酵法研究锌、硒对卫星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及富集效应。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对菌丝体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灵芝菌丝体的富硒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当亚硒酸钠浓度为40 mg/L时,菌丝体中的生物量、富硒量及富硒转化率最高,分别为1.54%、2 131.55 mg/kg、32.91%;培养基中硫酸锌浓度低于150 mg/L的范围内对卫星灵芝菌丝体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硫酸锌浓度为60 mg/L时菌丝体中的锌含量和富锌转化率最高,分别为1 142.91 mg/kg、1.76%。培养基中同时添加40 mg/L的亚硒酸钠和60 mg/L硫酸锌,菌丝体生长量1.60%,富硒量301.85 mg/kg,富硒率4.84%;富锌量为540.41 mg/kg,富锌率为5.72%。  相似文献   

2.
蛹虫草对锌的耐性与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培养基内添加不同量的锌,研究其对蛹虫草子实体的形成、子实体和菌丝体生物量、子实体多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的影响,以及蛹虫草子实体和菌丝体对锌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锌对上述各项都有影响。液体培养条件下,锌浓度在453906mg/L范围内可以促进菌丝体生长,锌浓度超过4077mg/L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培养基锌的浓度在4077mg/L以下时,蛹虫草菌丝体锌的富集量随着液体培养基锌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固体培养条件下,锌含量在226453mg/kg范围内可以促进蛹虫草子实体生长,并且在此含量范围内,蛹虫草子实体中葡萄糖含量较高。培养基锌含量在680906mg/kg时,子实体多糖含量较高。培养基锌含量在2038mg/kg以下时,蛹虫草子实体中锌的富集量随着培养基锌含量的提高而提高,在培养基锌含量为2038mg/kg时,子实体中锌的含量达到28570mg/kg(干重)。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子实体富硒栽培特性及HPLC-ICP-MS法对硒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为  铁梅  张崴  张莹  赵迪 《菌物学报》2012,31(1):86-91
以金针菇子实体为富硒载体,比较研究其富硒及生长特性,同时采用高灵敏度分离和超痕量元素分析技术(HPLC-ICP-MS)分离检测其含硒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确定其分子量及硒含量。结果表明:金针菇子实体对硒的富集能力与培养基中硒浓度有关。样品中的硒浓度与培养基中硒浓度呈正相关性,同一培养基子实体中硒的分布为:菌冠>菌柄>菌根;培养基中硒浓度小于30mg/kg时对金针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富硒系数在2.8-9.9之间;培养基中硒浓度在40-200mg/kg范围时,对金针菇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高于200mg/kg时,不适于富硒金针菇的培养。对富硒金针菇子实体以Tris-HCl浸提,采用体积排阻色谱法(SEC-HPLC)根据蛋白分子量标样检测浸提液中可溶性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在25kDa以下;同时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机(SEC-HPLC-ICP-MS)将不同分子量的含硒化合物中的硒进行高温电离检测各形态硒化合物中硒的含量在68.74-2,986.00μg/kg之间,占浸提液中硒含量的71.87%;其中硒蛋白含硒量占4.88%。因此,以金针菇为载体进行硒的生物有机化不仅成本低,含硒量高,而且硒的主要存在形态安全无毒、人体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4.
云芝液体培养及富集硒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云芝 (Polystictusversicolor)液体培养及富集硒研究。在培养温度 2 5~ 2 8℃ ,pH5 5~ 6 0 ,振荡速度 16 0r/min ,培养基中硒含量为 2 0mg/kg的条件下 ,云芝生物转化量及硒回收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真姬菇菌种为材料,采用液体摇瓶培养进行最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并探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和甘油的富硒效果。结果表明:真姬菇菌种最优液体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20%,麦麸滤液3%,可溶性淀粉3%,酵母粉0.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最大生物量可达13.2 g/L;亚硒酸钠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可促进菌丝富硒,当其浓度为40μg/mL时,菌丝体的硒含量最大,达1.75μg/g,总体硒富集含量可达5.8μg/L发酵液;甘油对亚硒酸钠的总富硒含量有促进作用,当甘油浓度为50μg/mL时,菌丝总体硒富集含量最大,可达26.7μg/L发酵液。  相似文献   

6.
富硒姬松茸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 ,对姬松茸 (Agaricusblazei)富硒培养条件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富硒姬松茸液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 30 g/L ,葡萄糖 2 0g/L ,硫酸铵 2 g/L ,酵母膏 3g/L ,KH2 PO4 2 g/L ,MgSO4 ·7H2 O 1 g/L ,维生素B11 0 0mg/L ;采用 1mg/L亚硒酸钠驯化菌种 ,2 5 0mL三角瓶装量 80mL ,p  相似文献   

7.
采集并组织分离到块磷鹅膏Amanita spissa的纯培养菌丝。探讨了各种培养条件对块磷鹅膏菌丝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8℃,pH 6.0,避光的条件下块磷鹅膏的菌丝体生长最好。液体反应器人工培养块磷鹅膏获得成功,其液体培养的菌丝体干重在摇瓶中为0.893g/L,在气升式反应器内可达到2.33g/L。固体斜面培养和气升式反应器液体培养的菌丝体的HPLC分析表明菌丝体内含有鹅膏毒肽,而不含有鬼笔毒肽。两种培养条件下菌丝体的-αamanitin毒素含量略有不同,固体斜面菌丝体为26.02μg/gDCW、反应器培养菌丝体为15.25μg/gDCW。通过抑芽法试验也证明固体和液体培养菌丝体中含有-αamanitin,且具有和子实体中-αamanitin相同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有可能通过液体大规模培养鹅膏菌丝体来生产鹅膏毒素。  相似文献   

8.
为生产合适的硒源提供一种思路,以菌丝体生物量、含硒量、还原糖、氨态氮和蛋白质为指标,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法优化虎掌菌的富硒发酵条件,探讨不同浓度的硒对虎掌菌固体培养菌丝生长和液体培养产生的生物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硒抑制虎掌菌菌丝体生长;正交试验选择不同的衡量指标,由极差分析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结合证实试验得到以还原糖为指标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6%(质量分数)、酵母浸膏3%(质量分数)、KH_2PO_4 0.1%(质量分数)、Na_2SeO_3 0.6 mmol/L,其菌丝体生物量和氨态氮含量较高。与对照相比,加硒后虎掌菌发酵液中氨态氮、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当硒浓度为0.5 mmol/L时,氨态氮、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均达到最高值。菌丝体生物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分别在硒浓度为0.2 mmol/L和0.4 mmol/L时达到最大值。虎掌菌富硒培养后,发酵液的营养成分含量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菌株菌丝体对硒的耐受特性。【方法】利用平板培养法测定不同硒浓度处理下菌丝平均生长速率,拟合硒与菌丝生长速率的关系,记录菌丝萌发、菌落形态特征,做还原培养验证,利用显微镜观察硒对菌丝分枝、大小、锁状联合形态以及表面结构的影响。【结果】真姬菇菌丝体对硒耐受特性的研究表明:当外源硒浓度≤50 mg/L时,对真姬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促进效果因菌株不同而存在差异,但与Control Check(CK)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当外源硒浓度≥75 mg/L时,对真姬菇菌丝生长产生抑制,真姬菇菌丝对硒最大耐受浓度为150-200 mg/L。还原培养表明:这种抑制具有恢复性;硒浓度与菌丝平均生长速度符合Cubic回归曲线,且可决系数(即拟合度)较大。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外源硒浓度较低时,真姬菇菌丝体粗细均匀、健壮饱满、分枝较多、表面光滑、锁状联合明显、结构饱满。在外源硒浓度较高时,菌丝粗细不一,皱缩呈长扁条形,锁状联合结构塌陷、干瘪,表面凹凸不平,变成类似竹节状结构,菌丝尖端逐渐被球状分生孢子替代,部分分枝甚至完全异化为分生孢子或厚垣孢子。【结论】硒浓度≤50 mg/L时对真姬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硒浓度≥75 mg/L时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硒对菌丝有毒害作用,但这种毒害作用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0.
富硒螺旋藻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富硒技术对印项螺旋藻培养进行强化,对硒(IV)浓度和亚硫酸盐的影响,以及硒的生物富集及其对藻细胞分子官能团结构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对相关的可能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硒对印顶螺旋藻生长具有刺激或抑制的双重作用。在0.02mg/L-411.00mg/L浓度范围内,硒不仅可以加快印顶螺旋藻的生长,而且还可以提高其生物量;同时,钝顶螺旋藻对硒的事集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较为缓慢的生长利于钝顶螺旋藻对硒的富集。研究还证实,NaSO3会减轻高浓度Na2SeO3对印顶螺旋藻生长的毒性,富硒培养不会对藻细胞分子官能团结构产生损害。实验得出钝顶螺旋藻富硒培养较佳的硒处理浓度在10mg/L-40mg/L。  相似文献   

11.
利用正交试验对灵芝菌丝体液体发酵富硒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培养基中不同碳源、氮源和亚硒酸钠浓度对菌丝体生物量、硒含量、富硒率以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此外还对硒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碳源为20%马铃薯、氮源为2%麸皮、Na_2SeO_3浓度为5 mg/L时,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最高达到3.86 g/L,硒含量最高为0.576 mg/g,富硒率也达到最高为44.47%。Na_2SeO_3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大于碳源和氮源;同样的Na_2SeO_3对胞外酶活性的影响最大,最优组的POD和PPO酶活性都较其他组高,且随着Na_2SeO_3浓度的升高,其酶活性逐渐降低。富硒灵芝菌丝体粗多糖都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其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与硒含量、富硒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显示硒多糖在食品和药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灵芝具有较强的硒富集能力,其中的硒元素多以硒多糖、硒蛋白等有机硒形式存在。本研究以灵芝菌丝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提取菌丝多糖及菌丝蛋白,探究外源施硒对二者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究了水提多糖和可溶性蛋白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以硒含量为95μg/mL的培养基发酵得到的菌丝体,其可溶性蛋白及硒含量较高,分别为1.630 8 mg/g和36.905 7μg/g;采用超声辅助碱提法时,多糖含量较高,为32.070 9 mg/g,且该多糖的硒含量为33.864μg/g。与对照组相比,富硒组灵芝菌丝体其多糖和蛋白的抗氧化性较强,且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此外,富硒灵芝菌丝体其硒多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增殖效果较好,对HCCLM、A549和HSC-3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3.765、3.23和2.267 mg/mL;但其硒蛋白对上述三种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较差,其IC50值分别为636.987、506.97、555.598μg/mL。  相似文献   

13.
培养方式对富硒产朊假丝酵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摇瓶和5 L发酵罐水平上分别考察亚硒酸钠浓度及其添加方式对高性能(高有机硒含量和高谷胱甘肽含量)富硒产朊假丝酵母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硒酸钠添加质量浓度为15 mg/L时,产朊假丝酵母具有较好的富硒效果,但一次性添加对酵母细胞有较大的毒害作用.采用分批次添加亚硒酸钠的方法获得了较好的制备高性能富硒产朊假丝酵母的培养方式:发酵起始添加L-蛋氨酸10 mmol/L,并在发酵过程的12和15 h分别添加亚硒酸钠10和5 mg/L.在此培养方式下,产朊假丝酵母胞内谷胱甘肽和有机硒含量分别达到172.3 mg/L和1194 μg/g.  相似文献   

14.
以亚硒酸钠和蛋氨酸硒为对照,研究了纳米单质硒(纳米硒)对肉鸡肝细胞中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GPx)活性的影响。每种硒源分别以0.01、0.05、0.10、0.30、0.50、1.0μmol/L6个硒添加浓度培养肉鸡肝细胞,测定培养后0、24、48、72、96h肉鸡肝细胞cGPx活性。结果显示:亚硒酸钠添加浓度(以硒计)在0.01 ̄0.10μmol/L、蛋氨酸硒和纳米硒添加浓度(以硒计)在0.01 ̄0.30μmol/L,cGPx活性随着硒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亚硒酸钠添加浓度在0.10 ̄1.0μmol/L、蛋氨酸硒添加浓度在0.30 ̄1.0μmol/L,cGPx活性随着硒添加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而纳米硒添加浓度在0.30 ̄1.0μmol/L,cGPx活性始终保持在高峰平台。结果表明,3种硒源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中的最适剂量范围宽度依次为:纳米硒>蛋氨酸硒>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15.
酵母同化无机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酵母在同化无机硒为有机硒的过程中,培养基的种类、亚硒酸钠浓度以及蛋氨酸浓度与生成的硒酵母中的硒蛋氨酸量的某些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硒酵母中硒蛋氨酸的量与培养基的种类有关,随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蛋氨酸浓度的增加而减少。提出了一个准确测定生物物质中硒代氰基酸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测定亚硒酸钠浓度和培养时间对中华羊茅内生真菌液体培养菌丝体干物质和矿质元素的影响,菌丝体样品经微波消化后,采用钼蓝比色法、四苯硼钠法、偶氮氯膦III法、邻菲啰啉比色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测定磷、钾、钙、铁、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时间为4周、5周、6周、7周或8周时,亚硒酸钠浓度0.1~0.4 mmol/L抑...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大叶茶体细胞胚发生及体细胞胚苗形成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云南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Kitamura)胚性细胞系(CL_1)中悬浮培养物,建立了高频率同步化体细胞胚发生及体胚苗形成体系。以改良的MS为基本培养基,将CL_1中培养物由液体保持培养基(0.1mg/L 2,4-D 0.5mg/L 6-BA)继代转入液体诱导培养基(0.05mg/L 2,4-D 0.50mg/L6-BA),暗培养诱导28d,转入不含任何激素的液体分化培养基中再培养28d,获得了不同发育时期的体细胞胚,其发生频率为81.5%。不同发育时期的体细胞胚用不同目的细胞筛收集,在液体生长培养基(1/2 MS 1.0mg/L GA_3 0.5mg/L 6-BA)中培养发育成熟。ABA有利于高质量体细胞胚的形成。20~70月大小的体细胞胚在固体生长培养基中成苗转换率为75%。在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观察记录了体细胞胚发育过程,证实其过程与合子胚的形态发生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18.
竹荪(Dictyophora rubrovalvata)在PDA琼脂培养基上培养,菌丝体生长很慢,若在PDA培养基上分别添加酵母膏、生啤酒、天冬酰胺、核糖核酸,可促进菌丝体的生长,菌落直径生长和菌丝线性生长都加快;添加蛋白胨、椰子汁、硫胺素和肌醇效果不明显。菌丝体生长的pH值在4.4—5.4之间,最适pH值为4.7;pH值在6.7以上,菌丝体不生长。在木屑培养基中分别添加麦芽汁、玉米、高粱和黄豆粉可以增加子实体的鲜重,其中黄豆和玉米粉、黄豆和高梁粉混合使用的效果比单用一种的更好,菇产量比对照增加1—2倍。播种后基质中含水量控制在50—60%,当原基形成时,含水量提高到55—70%,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上,菌蕾才能发育成子实体。在自然温度条件下栽培竹荪,出菇高峰期出现在八月份,基质内平均温度为22.4℃,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0—22.5℃之间,在此温度下产菇率占总产值的85%。  相似文献   

19.
钝顶螺旋藻富集转化硒及硒在藻体中的分布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钝顶螺旋藻在4℃、避光、隔离空气条件下,对硒的吸附量死体显著高于活体。藻体对硒的最大富集量为627.4μg.g^-1(DW),培养基中硒浓度在300μg.ml^-1以下时有机硒转化率大于80%。藻体中的硒主要分布在水溶性组化率大于80%。藻体中的硒主要分布在水溶性组分中,占总硒的65%以上,蛋白质硒占有机硒的71.9%,多糖、核酸也有一定量硒分布。  相似文献   

20.
气升式液体培养假褐云斑鹅膏菌丝及毒素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并组织分离到假褐云斑鹅膏Amanita pseudoporphyria的纯培养菌丝。培养发现其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形态与一般蕈菌有差别。摇瓶液体培养条件下,假褐云斑鹅膏菌丝体干重为0.626g/L,在气升式反应器内假褐云斑鹅膏菌丝体干重可达到1.629g/L。反应器培养的菌丝体毒素的HPLC分析表明菌丝体内含有鹅膏毒肽,而不含有鬼笔毒肽。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液体培养鹅膏菌丝体来生产鹅膏毒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