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庆市市区中小学教师膳食食物摄入与营养知识知晓情况,为指导该人群合理营养膳食提供依据。方法:以问卷形式对重庆市市区1345名中小学教师的膳食结构及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每天喝牛奶的占76%;经常摄入豆制品的占74%;经常摄入鱼类的占52%;每天摄入肉类的占50%;经常摄入蛋类的占78%;每天摄入蔬菜200 g的占55%;经常摄入粗粮的占73%。对自身膳食营养重视的占62%;回答了解或知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占总人数的38%,其中男性占12%,女性占26%;回答了解或知道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占37%,其中男性占10%,女性占27%。结论:该人群膳食食物摄入种类较多,食物来源丰富,但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较低,对自身健康关注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优质蛋白质摄入缺乏是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是慢病的主要诱因之一。优质蛋白质的足量摄入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营养健康。双蛋白是优质植物蛋白和优质动物蛋白的融合,在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抗氧化等方面显著优于单一蛋白。因此,在当前防疫的特殊时期,建议科学补充优质蛋白食物,加强对慢病人群的营养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3.
食物网中的上行效应和下行效应对于群落的动态和生态系统功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旨在探讨互利关系和植物多样性对节肢动物群落中食物网不同营养级之间的影响。通过随机裂区试验方法,分别设置了3种蚂蚁-紫胶虫互利关系处理(有互利关系、无互利关系和自然对照)以及3种植物多样性处理(单一种植、2树种混植和3树种混植),于2016年8月和9月分两次用手捡法、网扫法和震落法采集试验地寄主植物上所有的节肢动物,并按照不同营养级将其分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不同营养级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路径和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互利关系对捕食者和消费者均有显著的下行作用,有互利关系处理下蚂蚁对捕食者的路径强度要强于自然对照组,互利关系对捕食者的影响要强于对消费者的影响。2)植物多样性会通过影响植物的生物量而对消费者和捕食者产生显著的上行效应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显著减小。3)消费者主要受植物多样性的上行效应影响,而捕食者主要受互利关系的下行效应影响。有互利关系的食物网结构更加复杂,营养级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显著。探讨了以蚂蚁-紫胶虫互利关系为核心作用的紫胶林生态系统中互利关系和植物多样性对节肢动物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的影响,揭示了上行效应和下行效应对各营养级的作用途径和强度,其结果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北京市实地调研问卷,考察了消费者对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了解程度、对马铃薯主食产品的认知水平及其购买行为,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知晓率较高,但对马铃薯主食的营养及其健康功效认知参齐不齐,甚至存有误解。在购买行为上,七成以上的被调研者有购买过马铃薯主食,消费者比较强调马铃薯主食的营养、安全性和口感,对其价格也较为敏感。在获取信息渠道方面,对马铃薯主食的了解渠道不多,消费者主要依靠马铃薯主食推广活动宣传单获得相关信息,其次是电视和朋友介绍。因而,大力推动马铃薯主食产业化,须在扩大马铃薯主食生产规模,提高其市场覆盖率的同时,加强对消费者食物营养知识宣教,补齐消费者食物营养知识结构的短板,变随机被动消费为日常主动消费,从而推动马铃薯主食产业化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营养健康产业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近30年的纵向研究数据,从食物摄入、营养素摄入及膳食质量三个层面阐述了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长期变化及其存在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些膳食营养问题,促进我国营养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在政策、科研、市场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并坚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居民营养健康需求为己任,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强营养健康研究,并促进成果转化,丰富营养健康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iet Balance Index 07,DBI 07)评价冠心病患者膳食质量,从而为该疾病患者针对性饮食干预方法的建立和相关膳食营养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健康危险因素调查问卷调查某医院207名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和饮食摄入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DBI 07评分方法评价其膳食质量状况。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膳食质量处于低度失衡状态、低度摄入不足和低度摄过量的问题并存;男性患者摄入过量程度明显高于女性;55岁以下患者在三个年龄组中摄入不足程度最低,且总分均低于另外两个年龄组;冠心病患者蔬菜水果、奶类、豆类、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而油、盐摄入过量;患者主要膳食模式为模式A。结论:冠心病患者整体饮食结构不合理,建议适当均衡谷薯类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增加奶类豆类食物和鱼类的摄入,适当食用易于咀嚼的蔬菜水果,减少盐与油的用量。  相似文献   

7.
寄生蜂是调节昆虫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对寄主害虫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寄生蜂摄入的营养、寄生蜂的寿命和生殖力以及其对寄主的搜寻效率等.寄生蜂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幼蜂体内营养积累和成蜂取食两个途径.其中成蜂取食又包括取食寄主和取食非寄主食物两个方面.某些种类的成蜂通过取食寄主来获得生存和生殖所需的营养,但是大部分成蜂需要取食糖类来作为其主要能源,而且糖类对寄生蜂的生存和生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寄生蜂的食物来源、食物营养在寄生蜂体内的分配、取食寄主和非寄主食物对寄生蜂的影响以及寄生蜂在寄主搜寻和非寄主食物搜寻之间的权衡,以期为寄生蜂的饲养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食物营养知识普及与消费引导是居民营养健康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对近年来深受消费者信赖的三元乳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挖掘其在营养知识科普与引导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分析概括提取出三元体验式消费引导的特征,对推动我国食物营养科普宣教与消费引导的常态化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某学校高中住宿生在学校食堂的就餐情况。方法:北京市朝阳区某高中排除藏族班和国际班后,在高一、高二住宿生中随机抽取174名调查对象,采集他们一学年在学校食堂用餐的刷卡记录。结果:多数学生经常或每天在学校食堂食用三餐。调查对象平均每天摄入3.7±0.5类食物,早餐平均摄入3类及以上食物的比例为36.9%,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的比例为96.1%。结论:调查对象在学校食堂就餐时摄入食物品种较丰富,但仍然存在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差的现象,应对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营养健康教育,提高膳食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俊年  刘季科  陶双伦 《生态学报》2007,27(11):4478-4484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饥饿和食物单宁酸对东方田鼠食物摄入量和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使实验个体的食物总摄入量增加,食物摄入率及口量大小随饥饿强度的增大而增加,而觅食频次则无显著改变,实验个体每取食回合的觅食时间呈缓慢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觅食时间差异不显著。东方田鼠优先选择0%单宁酸食物,次为3%单宁酸食物,而对6%单宁酸食物的摄入量最少。在饥饿条件下,东方田鼠食物摄入率的增加主要源于其口量大小,觅食频次和觅摄食时间对食物摄入量增加的贡献不显著。在饥饿条件下,植食性小哺乳动物并未通过延长觅食时间,降低用于防卫、繁殖活动时间来增加食物摄入量,而是通过增加口量大小,提高其食物摄入率来满足其营养需要。验证了饥饿与植物次生化合物共同作用引起田鼠类动物生理的改变,能影响其食物摄入量及觅食行为的假设。  相似文献   

11.
李俊年  刘季科  陶双伦 《生态学报》2007,27(11):4478-4484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饥饿和食物单宁酸对东方田鼠食物摄入量和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使实验个体的食物总摄入量增加,食物摄入率及口量大小随饥饿强度的增大而增加,而觅食频次则无显著改变,实验个体每取食回合的觅食时间呈缓慢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觅食时间差异不显著。东方田鼠优先选择0%单宁酸食物,次为3%单宁酸食物,而对6%单宁酸食物的摄入量最少。在饥饿条件下,东方田鼠食物摄入率的增加主要源于其口量大小,觅食频次和觅摄食时间对食物摄入量增加的贡献不显著。在饥饿条件下,植食性小哺乳动物并未通过延长觅食时间,降低用于防卫、繁殖活动时间来增加食物摄入量,而是通过增加口量大小,提高其食物摄入率来满足其营养需要。验证了饥饿与植物次生化合物共同作用引起田鼠类动物生理的改变,能影响其食物摄入量及觅食行为的假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国成年居民蛋类食物摄入量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9年调查资料,选择有完整个人信息的18~65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蛋类食物摄入水平人群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探讨我国成年居民较高蛋类食物摄入量的人群患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结果:调查对象每日蛋类食物摄入量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的人群比例为25.5%。不同蛋类食物摄入水平的成年居民BMI、能量摄入水平以及性别、饮酒、教育水平、人均家庭收入和居住地区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混杂因素后,女性较高水平蛋类食物摄入(≥50 g/d)的人群患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是蛋类食物摄入适量(25~50 g/d)人群的1.26倍(OR=1.26,95%CI:1.01~1.58,P=0.04)。结论:我国9省区女性成年居民蛋类食物摄入过多可增加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护航官兵的营养健康状况及膳食结构合理性。方法:参与索马里、亚丁湾海域护航任务的某批官兵372人,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29±7.5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护航官兵的身高、体重、各类食物摄入、水、营养剂补充、体重丢失及膳食摄入减少情况进行调查和膳食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护航官兵营养不良比例(包括不足与过剩)总计31%,其中营养过剩30%、营养不足1%。返航后,13%护航官兵营养状况受损,医务人员和加强人员营养受损和营养过剩均高于舰员。96%护航官兵主食摄入满足每日需要量,79%护航官兵肉类摄入满足每日需要量。10%护航官兵未摄入蛋类、12%护航官兵未摄入奶类、13%护航官兵未摄入水果类食物。结论:部分护航官兵存在着营养过剩或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微量营养素补充剂摄入不足等问题,舰员整体营养健康状况优于医务人员和加强人员。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北京市居家养老膳食情况,建立新型城市居家养老膳食营养监测评价系统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采用匿名调查的方法,对在北京长期居住的北京户籍和非北京户籍城市居家养老人群进行了膳食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居家养老膳食存在着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问题,奶制品、鸡蛋和豆制品摄入频率明显较低,水果、蔬菜摄入频率也有待提高,而由于地域环境和传统饮食习惯原因,水产品的摄入频率大大低于推荐量,亟待加强。有将近8成的被调查者较为关注膳食健康信息,在这些较为关注膳食健康信息老年人群中,膳食健康信息主要来源为电视、网络和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和新媒体越来越成为膳食健康信息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3年全国2 000户家庭食物消费调研数据,从城乡、不同收入组和不同地区三个层次,深入分析当前食物消费结构快速转型时期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摄入现状与特征,从营养层面剖析当前居民食物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改善当前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六中学生进行食育干预,评价食育干预对改善饮食相关健康素养的效果。方法:选择自愿参与“食育社团”的初一、初二学生33人作为干预班开展为期6个月的食育干预(包括13个课程模块及7个健康促进活动模块),未参与“食育社团”的同班其余同学作为对照班,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饮食相关健康素养”调查。结果:干预班学生对现代营养和中医饮食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总是”能够根据季节调节饮食的学生比例显著提升至45.5%;干预班学生在营养标签查阅率、认知率和行为规范率三方面变化显著,认为营养标签对选择食物“很有帮助”且会运用营养标签帮助选择食物的人数比例分别提升42.4%和36.3%(P<0.05)。干预班学生对大豆、粗粮和薯类、水产品的选择,运动频率及睡眠时间较对照班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禽畜肉、蛋类摄入频率不足,肥肉、快餐、饮料、零食摄入频率较高,久坐人数较多的问题。结论:食育干预对改善中学生饮食相关健康素养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食物来源。马铃薯营养和健康功能受其品种、加工方式、食物组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主要对马铃薯营养与健康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西部贫困地区定西市六县区居民的营养素摄入水平及膳食模式,以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临洮县、陇西县、岷县、通渭县、漳县各随机抽取200名居民进行膳食调查。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记录连续3d所有摄入的食物名称及摄入量。采用CDGSS 2.0营养素分析软件计算每人每日热量及营养素的摄入量。结果:六县区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水果、水产类、奶类等食物偏低;维生素A和钙的摄入水平普遍偏低;脂肪供能百分比偏高;膳食铁90%以上来自植物性食物,吸收利用率低。结论:居民的膳食结构仍以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为主要问题,饮食结构有待进一步合理化,应增加维生素A和钙、铁等的摄入,建议加强居民营养健康知识教育,改变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9.
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用于消费者营养溯源,以确定多种营养来源对消费者营养的贡献比重。因此,稳定同位素质量平衡混合模型已经是消费者营养溯源分析的必要方法之一。通常使用贝叶斯混合模型来估计不同营养来源的贡献;此类模型提供了每个营养来源对消费者的贡献比例的概率分布特征。然而,混合模型拟合结果的好坏,及其与实际生态学理论的匹配水平,是模型性能的重要评价内容。例如,模型在不能很好地解析营养来源贡献时,仍将返回默认先验结果,给模型解释带来困难。为直接避免同位素构建消费者营养溯源分析中的诸多技术问题,文章将综述在拟合和评估贝叶斯混合模型时遵循的最佳实践。因此,文章基于实测的同位素数据集(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同位素数据集),通过识别消费者营养功能类群特征、改变营养来源先验信息特征,构建系列贝叶斯模型;通过比较模型总体性能、实测值与预测值差异,及先验信息和后验信息差异等多种模型性能评价方法,来描述模型性能评价的方法和过程。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将进一步提高消费者营养溯源准确性,为更深刻地认识食物网规律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多样性对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所未有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现有的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局限在单一营养级别上,主要是植物上,但是今天越来越多的证明表明消费者的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深刻影响.综述了消费者多样性对相邻或非相邻营养级的种群密度、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等方面影响的最新进展,同时也提出了若干研究展望.总体上.消费者多样性,无论是草食动物还是肉食动物,都倾向于增加该消费者所在营养级的养分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生产力.这可能源于取样效应,或者物种之间的互补作用,类似于植物物种多样性影响初级生产力的机制.草食动物可能降低或者提高植物物种多样性,或者没有显著影响,其具体效应取决于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和草食动物的大小.捕食者哌能通过直接抑制草食动物而间接提高植物的多样性和生产力,但这种效应的大小差异很大,甚至效应的方向,都可能随团体内捕食者所占的比例而改变.未来的研究,应该考虑应用较大尺度的实验来检测食物网复杂营养关系对生态系统特性的影响,继续探讨消费者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认为异速生长法则和生态化学计量学在食物网组分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将有利于增强人们对消费者.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理解.另外,全球变暖和转基因植物对食物网中消费者结构和生态系统的功能的影响也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