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积金在文章中说:“提出两个问题需要讨论和加以澄清:一、洪友崇描述的笔石羣是采于庙坡页岩组,还是采于庙坡页岩组之上的另一层笔石页岩的问题。二、临湘石灰岩与宝塔石灰岩的相变及宝塔石灰岩相变为盐津阶的笔石页岩的问题。”现在对这两个问题,作如下的答覆:作者没有去宜昌分乡实地研究过洪、葛两人所采笔石羣的剖面,亦未详细研究笔石,也很难辨清谁的鉴定可靠,谁的鉴定有问题,只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求同存异的思想方法,从两方面所提出的笔石羣来考虑自己所要知道的宝塔石灰岩的时代,想解决奥陶系中统(O_2)与上统(O_3)的界线中所存在的矛盾。在求同方面:发现了洪、葛两文中,除去彼此新种不计外,都有下列五个旧种:  相似文献   

2.
1962年,梁文平、鞠天吟和笔者在浙江省安吉县黄墅地区测制剖面时,系统采集了下志留统下部的笔石。据所测剖面,含笔石的地层共厚122米,获得化石21层。从这些笔石化石的鉴定结果看来,这一段地层可以分为两个笔石带,即下部的44.5米为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 带,上部的77.5米为Akidograptus ascensus 带。这两个笔石带所含种羣如下:  相似文献   

3.
黔北早志留世晚期和中志留世笔石羣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引言黔北龙马溪羣上部和石牛栏羣下部岩性相同,都是瘤状灰岩、灰岩偶夹页岩。过去从未发现过笔石,其中所含的珊瑚、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研究亦较少。因而中、下志留统之间的确切界线一直未定。1963年暑期,我院黔北地层队在石阡枫香和思南凉水井分别测制了志留系剖面,特别注意中、下志留统的分界问题。除了采集大量珊瑚、三叶虫、腕足类等化石(尚在研究)以外,还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笔石。经鉴定后计有下列属种:(Stomatograptus sinensis sp.  相似文献   

4.
许杰 《古生物学报》1959,(5):346-348
1956年孙云铸教授及洪友崇同志研究地质部前中南地质局435队刘万喜同志等,从湖北竹溪县的五峯页岩(上奥陶纪后期)中采得的笔石羣,将其中两块显属同一种的笔石标本提交作者研究。这两块标本都是在黑色页岩中,被保存为炭质薄膜。在两块标本上,胞管虽然都保存得不够清楚,但可以看出是属于栅笔石式。这一种栅笔石形休藐小,但它底部附连物的高度发育和特殊的形状,却最引人注目。这种附连物结构的各部分排列很匀  相似文献   

5.
中国笔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一、前言中国笔石的研究是二十年代开始的。已故孙云铸教授是中国研究笔石的第一人,早在1924年他首先描述了山东寒武系的一种笔石。我国笔石的系统研究工作是三十年代开始的,孙云铸教授于1931年发表了《中国含笔石地层》,1933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笔石专著《中国奥陶纪及志留纪笔石》,这也是中国的第一部笔石专著。在这本专著里,描述了甘肃、内蒙古、湖北、江西、江苏等省的笔石。同年,张席裎教授报道了广东连滩笔石页岩的发现。翌年,许杰教授(1934)的笔石专著《长江下游之笔石化  相似文献   

6.
1977年秋,笔者在陕西陇县曹家湾黑鹰寺沟、石拐子沟中奥陶统龙门洞组上部和耀县中、上奥陶统桃启坡组中部灰色、浅灰色薄层灰岩,发现并采得一批毛发笔石。毛发笔石Medusaegraptus的发现和描述甚少,一般均为志留纪的种属。这次在我国中奥陶统发现了不少毛发笔石,且均为新种。这些标本保存良好,数量也多,是研究这类奇特、稀少的笔石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7.
贵州石阡十字铺组的树形笔石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北遵义至石阡一带的十字铺组,为一套泥灰岩,含笔石及介壳化石,属典型的混合相沉积.过去未见树形笔石类笔石的报道.1983年秋,笔者之一(钟公佩)在石阡西北部十字铺组中部泥质灰岩中,发现了底栖型树形笔石类笔石,其层位大致相当于该组的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Calamenesun tingi 带的下部.树形笔石类笔石主要有 Dictyonema, Dendrograptus, Airograptus, Acanthograptus, Nephe-  相似文献   

8.
一、笔石分布与特征1953年,穆恩之在研究辽宁太子河流域寒武纪和奥陶纪笔石时,将上寒武统凤山组燕州层顶部发现的笔石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寒武纪笔石带——Dictyonema wutingshanense 带(包括在三叶虫 Quadraticephalus 带中).1955年,他对此带笔石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包括辽宁辽阳五顶山的 Dictyonema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研究的材料是1978年长春地质学校学生实习小分队和我队古生物专题小组,先后共同采自吉林省伊通县景家台与莫里青公社交界处的桃山东南山坡桃山组上部一套黑及灰黑色粉砂岩、粉砂质板岩中。经探槽揭露发现自下而上有50个笔石层位,所含笔石相当丰富,标本保存较佳,笔石序列清楚,包括双笔石、细网笔石及单笔石三科。其中细网笔石是我国东北北部槽区首次所见,计有3属14种,其中有7新种。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三峡区志留纪地层早经中外地质学者报导,特别是在1924年李四光、赵亚曾首次划分三峡志留系为龙马页岩和新滩层,并在龙马页岩中发现大批笔石羣,因而奠定了三峡志留纪地层划分的基础。次年、谢家荣、赵亚曾除在该区进行研究外,并详细划分罗惹坪区地层为下中上三部,下为龙马溪页岩,中为罗惹坪系,上为纱帽层,综合三层取名为杂滩系,均为下志留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谢家荣和赵亚曾曾在罗惹坪统灰岩层中采集了大批腕足类、珊瑚等化石羣,这些化石羣虽提供了该区志留纪的重要资料,但从未获得任何一种上志留纪的标准化石,罗惹坪五龙观剖面又未测完,因而上志留纪地层被遗漏,当然不可能肯定该区有上志留纪的存在(如表1):  相似文献   

11.
湖北宜昌早志留世笔石酸解标本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旭 《古生物学报》1986,(3):229-238
一、前言笔石的酸解标本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笔石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因为笔石的构造、发育型式,进而到分类位置和演化关系中的许多关键问题,均有待于酸解标本的研究。1984年5月,朱兆玲、林尧坤、胡兆殉、耿良玉、章森桂、杨胜秋与笔者在湖北宜昌进行奥陶-志留系界线专题研究时,于宜昌王家湾北奇草坝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的灰黑色页岩中,发现了两个硅质泥灰岩结核,结核的表面即含有笔石,其层位大致为Demirastrites convolutus带。笔者将这两个含笔石的硅质泥灰岩结核,用不同浓度的氢氟酸进行化学处理,获得了少量孤立的笔石标本,但是由于笔石标本碳化过  相似文献   

12.
辽宁本溪新厂期早期的树形笔石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前言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寒武系顶部及奥陶系底部,都发现了新的化石层位,修正了一些长期沿用的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与重视。为此,笔者重新整理我院保存的本溪新厂期早期的树形笔石,这些材料不仅具有底栖树形笔石的一些罕见类型,同时也为厘定我国华北地区奥陶系的底界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在奥陶系地层分区上属华南区,崖县位于该区的最南端,对研究华南区奥陶系是重要地区之一.1963年广东省区测队南颐等,在崖县大茅首次发现下奥陶统及中奥陶统下部的笔石,但未描述.1977年华南早古生代地层组调查崖县早古生代地层时,在大茅尖岭、荔枝沟农场及红花干沟等地的中奥陶统尖岭组发现笔石,但岩石轻微变质,笔石保存较差.在海南岛发现这一笔石新层位,相当重要,不但对奥陶系的笔石分布增添新的资料,而  相似文献   

14.
江西玉山下奥陶统宁国组底部工字笔石带的笔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下奥陶统的工字笔石带(Tetragraptus(Etagraptus)approximatus zone)的笔石早有报道(李积金、陈旭,1962;陈旭、韩乃仁,1964;肖承协等,1975;许杰等,1979;陈旭等,1981)。这个笔石带在国内牵涉到宁国组的底界,在国外牵涉到Arenig和Tremadoc的分界,地层意义较大。本文记述的这个笔石带的笔石,均产自江西玉山县牟家坞,部分标本系笔者之一(韩乃仁)于1960年采集的,其它系另三位作者于1979年采集的,共计5属(或亚属)、12  相似文献   

15.
江苏下扬子区胞石反射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下扬子地区胞石反射率的研究,发现随埋深增加胞石反射率增高。在相同成熟度的情况下,胞石反射率高于笔石反射率,并以笔石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相互关系为“桥梁”,建立了胞石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对应关系,为下古生界含胞石地层的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提供一项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江苏下扬子区笔石反射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江苏下扬子地区笔石反射率的研究,发现随埋深增加笔石反射率增高,并建立了笔石反射率与牙形刺色变指标的对应关系,又以牙形刺色变指标与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桥梁”,进一步建立了笔以射率与镜质体反率的对应关系,从而为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评价提供一项新的可靠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葛梅钰 《古生物学报》1990,29(3):364-370
一、前言江苏宁镇山脉是我国发现笔石最早的地区之一(Frech,1912),也是我国下古生界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昆山及苏北沿海地区的奥陶、志留系中陆续发现笔石、牙形刺等化石(葛梅钰等,1982;葛梅钰,1984;段金英,1985;丁连生,1987),证明了这些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的存在,同时,也表明这些地区在奥陶纪、志留纪应属于扬子区或扬子海的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18.
分类地位长期不定的动物笔石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不感到生疏。为什么叫笔石呢?因为笔石的外骨骼多成炭质薄膜保存下来,象铅笔画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所以用“书写”和“石头”两个拉丁字组成笔石的学名,准确的译名应当叫“笔迹石”。人类认识笔石已经  相似文献   

19.
王敏成 《古生物学报》1992,31(4):395-402
笔石发现于辽宁辽阳兰家晚寒武世崮山组 Drepanura 带,他们为 Dendrograptus liaoyangensis sp. nov., Dendrograptus liaoyangensis latus subsp. nov., Callograptus lanjiaensis sp. nov., Callograptus sp. A, Callograptus sp. B.,这是我国已知最低层位的笔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江苏等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笔石反射率的研究,以该地区有机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指标为中介,分析笔石反射率与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之比关系,建立笔石反射率对奥陶系,志留系烃源岩成熟度的评价标准。认为笔石最大反射率,随机反射率对奥陶率,志留系烃源岩成熟度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发现笔石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由于笔石纺锤层等生物结构的存在,使温度成为影响笔石热演化程度的主要因素。笔石的热演化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