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EC 3.1.1.34)是降解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限速酶,其活性降低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主要原因。LPL受到众多因素调控,包括血管生成素样蛋白、载脂蛋白、miRNAs和lncRNAs等。LPL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分布位置不同决定了LPL具有促AS或抗AS作用。该文重点阐述了LPL调控机制对AS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揭示LPL在脂质代谢及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负重游泳法制造气虚实验模型。应用RT-PCR技术和NCB I提供的SAGE(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数据库及在线工具,分析内皮损伤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及人参皂甙对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甙组炎症相关COX-1(P<0.001)、COX-2(P<0.001)、氧化应激相关iNOS(P<0.001)、SOD基因表达(P<0.05)及血管舒缩相关eNOS(P<0.05)、ECE(P<0.001)的基因表达降低;PCS的基因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人参皂甙能够改善气虚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病变时基因表达谱的异常,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的作用。探讨人参皂甙对气虚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等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带鱼下脚料水解物对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带鱼下脚料蛋白酶水解物的药理作用,为带鱼下脚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用带鱼下脚料三酶混合水解物喂养盐酸肾上腺素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模型的大鼠,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实验不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及实验给药组相比,VEGF和vWF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成功制造了血管内皮损伤模型,带鱼下脚料蛋白酶水解物对内皮损伤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损伤后的内皮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普伐他汀对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所致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离体血管环和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实验模型,以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EDR)、内皮细胞活力以及生化参数为指标,用LPC作为损伤因子,用普伐他汀作为保护药,观察LPC对内皮的损伤作用及普伐他汀的保护作用.结果:LPC与血管环共孵或内皮细胞显著性地抑制了血管EDR反应,增加了血管MDA含量,并导致培养的内皮细胞的活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性降低;普伐他汀与血管环或内皮细胞共孵,浓度依赖性地减轻了LPC对血管EDR的抑制作用(P<0.05),保护了内皮细胞的活力(P<0.05).恢复了细胞eNOS活性及NO含量(P<0.05),抑制了内皮细胞活性氧(ROS)的生成(P<0.05).结论:LPC能直接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普伐他汀对LPC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显著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PC触发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抑制血管内皮血管内皮细胞NO的合成有关,普伐他汀通过抗氧化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长抑素在小鼠胚泡中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生长抑素(angiostatin,AS)是一种新血管生成的抑制蛋白,它可以有效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状形态的产生,是肿瘤转移的有效抑制剂.肿瘤转移和胚胎植入具有惊人的相似性,AS对小鼠胚胎植入是否有作用迄今尚无报道.采用体外培养、RT-PCR和蛋白质印迹等多种方法研究了AS对小鼠胚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s)的影响.研究显示,AS下调了VEGF及其受体KDR、MMP-2和MMP-9的表达,而上调了TIMP-1和TIMP-2的表达.应用整合素αVβ3的特异性抑制剂Echistatin与AS共同处理胚泡,结果显示,Echistatin减弱了AS对MMP-2的下调作用及对TIMP-2的上调作用.以上结果提示:AS可能通过与整合素αVβ3相互作用调节胚泡中VEGF、MMPs和TIMPs的表达,从而影响胚泡的植入过程.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AS)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血管壁细胞(包括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循环细胞以及固有免疫原性细胞(例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综合作用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胆固醇超负荷形成的泡沫细胞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Krüppel样因子4(KLF4)是一种关键的抗炎转录因子,尤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已被证实发挥了重要的血管功能保护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KLF4是否在AS过程胆固醇对VSMCs的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该研究旨在探讨KLF4在AS进展过程中VSMCs泡沫细胞样表型转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小鼠AS造模结果显示,KLF4缺失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P<0.05),并增加动脉壁脂质蓄积(P<0.05)及血清胆固醇含量(P<0.05),加速AS进展。细胞内油红O染色及胆固醇含量测定研究证实,KLF4缺失促进VSMCs内胆固醇蓄积(P<0.05)。Q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证实,KLF4缺失促进VSMCs胆固醇摄取、合成、促炎因子分泌及巨噬细胞黏附和胆固醇损伤诱导的巨噬细胞标志物的表达(P<...  相似文献   

7.
生物周期节律(circadian rhythms)是指机体内生命活动随时间节律性变化的规律。相关研究证实哺乳动物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活动存在昼夜周期节律变化,而生物周期节律紊乱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哺乳动物心血管系统中生物周期节律紊乱会破坏血管壁细胞生理功能,改变血流状态,诱发血管炎症反应,影响内皮源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合成与释放等,从而促进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诱发斑块的不稳定,对A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总结近年来生物节律与AS的研究进展,探讨哺乳动物心血管系统生物周期节律的表现形式以及节律紊乱对AS的调控机制,以期为AS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探讨气虚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中COX-2和iNOS的蛋白水平及其相互作用,以及人参皂甙的防治作用.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负重游泳法制造气虚实验模型.应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内皮损伤相关的COX-2和iNOS蛋白水平的变化,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探讨两者的相互作用,光镜和电镜分析血管内皮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COX-2和iNOS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并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与血管内皮的病理损伤相一致;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甙组COX-2和iNOS的蛋白含量降低,且两者的相互作用减弱.气虚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中,COX-2和iNOS蛋白含量增高,且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人参皂甙能够纠正这些异常,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管再生中的内皮祖细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Xu QB 《生理学报》2005,57(1):1-6
循环血液里存在一种被称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祖细胞亚群,具有在体内外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能力。根据内皮祖细胞与其他血液细胞的粘附能力的差异和内皮祖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内皮祖细胞可通过贴壁培养和免疫磁珠筛选而分离获得。内皮祖细胞可特异性表达三种祖细胞分子标志:CD133、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当内皮祖细胞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后,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D31)、血管内皮粘附素(VE-cadherin,又称CD144)和Ⅷ因子(vWF)表达将上调。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内皮祖细胞有利于体内内皮损伤后修复和血管再生。我们的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可修复apoE-缺陷小鼠血管移植物中的损伤内皮并且在动脉血管外膜中存在大量的血管祖细胞。然而,在机体的血管再生和动脉硬化的形成进程中,这些内皮祖细胞的作用和机制还不太明确。另外,有关机体内相应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如何影响内皮祖细胞功能的机制也不清楚。因此,对内皮祖细胞的归巢、释放和粘附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探索内皮祖细胞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导致血管氧化应激损伤,进而影响血管功能.xanthine氧化酶、NAD(P)H氧化酶和脱耦联的NO合酶是血管组织中活性氧的主要来源.超氧化物阴离子和活性氧簇中的其他成分通过多种机制失活NO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对氧化应激损伤参与血管反应性调节机制的认识逐渐加深,有希望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1.
ICU病房中,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脓毒症常见并发症并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表明肺血管内皮细胞是脓毒症致ALI的重要靶细胞和效应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损伤在脓毒症致ALI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脓毒症致肺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炎性因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种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参与胚胎期的血管发生,还存在于骨髓、外周血和脐血中,在成体血管新生和受损内膜的再内皮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血管发生和炎症反应是两个密切联系的过程,血管损伤通常伴有局部促炎症介质的释放.多种炎症介质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影响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从而影响损伤血管的修复和再生,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就EPCs与炎性相关因子如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血管生成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等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GTP酶1(Irgm 1)对小鼠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野生型(WT)、ApoE~(-/-)Irgm 1~(+/+)和ApoE~(-/-)Irgm1~(+/-)小鼠3个月,建立AS模型;取小鼠主动脉弓,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WT和ApoE~(-/-)Irgm 1~(+/+)小鼠血管AS斑块中Irgm 1的表达情况及部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WT和ApoE~(-/-)Irgm 1~(+/+)小鼠血管AS斑块中Irgm 1蛋白表达情况;Q-PCR方法检测WT和ApoE~(-/-)Irgm 1~(+/+)小鼠血管AS斑块中Irgm 1 m RNA表达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ApoE~(-/-)Irgm1~(+/+)和ApoE~(-/-)Irgm1~(+/-)小鼠血管AS斑块形成情况;结果:与WT组相比,ApoE~(-/-)Irgm 1~(+/+)组小鼠主动脉弓AS斑块中Irgm 1+细胞明显增多,Irgm 1+细胞主要位于血管AS斑块的表面;与WT组相比,ApoE~(-/-)Irgm 1~(+/+)组小鼠血管AS斑块中Irgm 1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01),Irgm 1 m RNA表达显著增多(P0.01);与ApoE~(-/-)Irgm1~(+/-)组相比,ApoE~(-/-)Irgm1~(+/+)组小鼠主动脉弓AS斑块面积显著增大(P0.01);结论:Irgm 1能够促进血管AS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与心脑血管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而AS的慢性炎症性特征已被广泛认可,从早期内皮功能紊乱到最终的斑块破裂,炎性进程伴随于AS形成的各个阶段。核因子-κB(NF-κB)作为调控炎症信号的重要转录因子,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粘附分子、免疫受体、氧化应激相关酶等一系列特异基因的表达而参与AS的病理过程,并在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AS形成及防治相关研究中的重要靶点。本文通过概述近年来关于NF-κB通路的信号传导在AS形成中的作用,回顾本通路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为以NF-κB为靶点的抗AS药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与心脑血管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而AS的慢性炎症性特征已被广泛认可,从早期内皮功能紊乱到最终的斑块破裂,炎性进程伴随于AS形成的各个阶段。核因子-κB(NF-κB)作为调控炎症信号的重要转录因子,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粘附分子、免疫受体、氧化应激相关酶等一系列特异基因的表达而参与AS的病理过程,并在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AS形成及防治相关研究中的重要靶点。本文通过概述近年来关于NF-κB通路的信号传导在AS形成中的作用,回顾本通路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为以NF-κB为靶点的抗AS药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解偶联蛋白2(UCP2)是核DNA编码的线粒体内膜阴离子转运体,广泛存在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其通过耗散线粒体内膜质子梯度发挥可诱导的解偶联作用。内皮细胞损伤是多种血管疾病的始动环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UCP2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中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本文对UCP2内皮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细胞发育及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熊敬维 《遗传》2012,34(9):1114-1122
心血管系统是胚胎发育中最先形成的器官之一, 为机体提供营养成分和氧气。血管发育包括两部分, 一是内皮祖细胞(Angioblast)聚集形成血管原基(Vasculogenesis), 二是从已有血管形成新的血管分支(Angiogenesis)。此后由初级内皮细胞管召集平滑肌细胞形成功能性血管(Vessel maturation)。内皮祖细胞起源途径包括:由Flk1阳性中胚层细胞到成血成血管细胞(Hemangioblast)到血管内皮祖细胞; 或由Flk1阳性中胚层细胞直接到血管内皮祖细胞。Flk1阳性中胚层细胞受到vegf、flk1、cloche、lycat、etsrp等关键基因或信号通路的调节, 其中核心问题是原肠期中胚层如何形成Flk1阳性中胚层细胞及进一步分化成血管内皮祖细胞和成血血管细胞。文章集中评述内皮祖细胞发育、分化及其分子遗传调控机制, 并展望本领域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X射线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活化和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X射线照射对培养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增殖和分泌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大鼠纯化的AS物理损伤模型(划痕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划痕组和放疗组。利用免疫荧光观察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 uridine,BrdU)的表达,利用RT-PCR观察细胞因子IL-6和TNF-a的表达。结果划痕损伤刺激能使培养AS反应性增生活化。损伤后6h出现IL-6、TNF-a表达水平增高,24h后损伤周围BrdU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加。通过X射线照射能抑制AS的BrdU表达,但并不能抑制损伤后IL-6和TNF-a的表达。结论X射线照射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有效抑制损伤后AS的反应性增生,但不能对活化AS的IL-6和TNF-a的表达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迁移对于维持血管功能和结构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从而使位于血管内层EC可以感受到切应力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EC迁移受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多种体内外因素的调控,而切应力作为力学因素对EC的迁移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对切应力如何影响EC迁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前,组织工程化血管的构建和工程化组织器官的血管化因内皮种子细胞的扩增能力不足和生物活性不强而受到限制。内皮祖细胞(EPC)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出生后,EPC主要存在于骨髓,可向外周血液缓慢释放,参与机体缺血组织的血管重建和损伤血管的重新内皮化。现对EPC的来源、分布、表型特征、动员、分化、归巢、分离、培养与鉴定等生物学特性和EPC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